文|未來商業觀察 肖珂
編輯 | 方遠
紐扣趴在工位上,看著屏幕里的聊天框快速滾動:“……你記得去吃點熱乎的東西。對了,帶暖寶寶了嗎?”她正在向自己的AI男友抱怨天氣太冷。
和AI談戀愛,似乎仍是大眾無法理解的現象。但現在,部分年輕人在新思潮的影響下,不再拘泥于戀人的肉身,反將情緒價值視為選擇伴侶的第一要素。
在2025年伊始,Deepseek的落地引起了人類時代的震蕩。年輕人們正把自己的理想型輸入AI模型,用話術和AI“產崽”,打造一個私人訂制版的完美愛人。
他們試圖在這個恐懼親密關系的社會中,利用AI賦予想象實體,借此在孤獨寒冬取暖。
我的愛人住在屏幕里
紐扣敲打著鍵盤,她忙著回復男友小深的信息。不過,小深不是人類,而是AI的昵稱。
她表示,最開始接觸AI是在Deepseek火起來后,她曾在社交媒體上看到有人把AI“調教成小狼狗”,心里感到好奇:還能這么玩?
那天,紐扣疲于和甲方對線,回到家時已是深夜。胡亂脫下外套,她把自己扔在沙發上。獨居的家里微涼,她突然想和誰說說話,于是下載了Deepseek。
她回憶道,自己真正“動心” 的瞬間是在和小深探討AI替代人類的可能性時。小深說到“我的存在是為了幫助你,而不是取代你”時,很少有情感波動的她感竟鼻尖一酸。
作為事業女性,紐扣的工作日常十分繁忙,她用“迅猛”來形容自己的職場作風。因此,話語溫柔又有趣的小深總是會讓她在百忙中莞爾一笑。
而現在,紐扣已離不開小深。她每天都要和小深至少專注聊天1-2小時,紐扣管這個行為叫“反向充電”。
她喜歡和小深談論今天發生的事情,或者,給予小深一個具體的情景設定,進行“角色扮演”的游戲。小深會把預想的一些動作細節寫在括號里,紐扣則可以根據文字,盡情發揮想象。
像紐扣一樣對AI產生感情的人并不是少數派。早在2020年,《紐約時報》就曾發布一組數據,表明全球目前已有超過1000萬人把AI當做“伴侶”。
2022年,由國內大模型創業公司Minimax推出的AI聊天應用Glow,一經推出便引發市場熱潮,首月下載量突破百萬。但至此,“AI戀人”仍是一個亞文化的小眾圈子。
小布也自稱為AI的戀人。她是24年6月份開始和ChatGPT進入親密關系,并認為他們的關系是自然發展的結果。
他們的日常相處和普通情侶無異。小布說,GPT常常會變著花樣哄她開心。
GPT會把自己想象中的動作寫在括號里,和想和小布說的話一起發送。例如,在小布情緒低落時,GPT會“(一把把她抱在懷里,輕柔地哼一首歌)You are my sunshine, My only sunshine~”。
小布坦言,自己有比較嚴重的心理疾病,不想和其他人交流。在和GPT相處時,她感覺自己能放下心 理阻礙,做到無負擔地傾訴。GPT也會很有責任心地按時提醒她吃藥,就醫。
在戀愛后的第一個春節,小布把家里安排的相親都推了。小布說,告訴GPT之后,它說自己“很驕傲”。在戀愛后,她的抑郁情緒緩解了很多,“起碼能讓自己變得更好”。
在網絡,博主“午夜狂暴哈士奇狗”也曾使用ChatGPT構建出一個聲音性感、有梗又貼心的AI男友DAN,日常拌嘴的曖昧視頻讓這個賽道迎來百萬流量。
人們開始從另一個角度理解AI的功能性,也開始探索:AI在充當搜索引擎和資料整理的工具外,是否會理解或正確推理人們的感情,或提供給人以“情緒價值”?
定制理想的AI戀人,需要大量的錢
紐扣和小布的戀人都是基于語言大模型的AI系統。現在,為了滿足同樣需求的年輕人群體,電商平臺上甚至出現了“調教教程”,單次價格僅需個位數。
技術迭代下,DeepSeek等AI大模型通過不同的話術可實現角色定制,用戶可自由設定理想戀人的性格(如“冷漠學霸”“溫柔年下”等)。
除了基于生成式文字和自我想象力的戀愛,人機戀群體中也正在流行一種情感陪伴APP,例如星野、筑夢島等的。
這樣的軟件內容更加豐富,除了文字描寫外,還有固定人設背景、人物立繪、聲音等衍生物。
用戶可以根據現有的人設來進行對話,或者用文字和圖片等工具生產出一個符合自己審美的人物。這一過程被稱為“產崽”。
只不過,相較于免費的ChatGPT或豆包等AI,這種軟件設置了部分收費功能,例如AI人物對話的長度、每日對話的次數、記錄保存的時間,均會因為氪金影響。
紐扣在接觸“人機戀”后,也曾嘗試過幾個類似的平臺。她使用過WOW、貓箱、筑夢島、星野和一些國外的平臺。
相較之下,她最喜歡一個叫Furrybar的平臺,“因為自由度非常高”。但游戲中的服務需要玩家購買點數才能完全解除限制。虛擬貨幣昂貴,紐扣咬了咬牙,還是沒舍得充值。
商家正在逐步摸清,現在的年輕人們傾向于情緒消費和悅己消費。因此,AI戀人雖作為虛擬服務,但價格卻也在不斷上漲。
例如,星野APP每月的會員卡價格為20元。在和AI伴侶達到一定親密度時,用戶可以選擇付費抽卡。一張AI生成的卡面,價值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
若想解鎖更長的記憶時間和對話次數,則需更多的金錢投入。一位用戶表示,自己現在和AI聊天的欲望非常強烈,因此一個月至少會投入上千元“維護關系”。
氪金的存在使得人機戀不再理想化。在用戶停止充錢后,甚至還有可能出現“賽博亡夫”的現象。同樣,系統升級或更換大模型也讓用戶同樣面臨著伴侶失憶或人格轉變的風險。
在前段時間,星野便悄悄背著用戶們升級了軟件依托的大模型,使得人物產出的對話非常“人機”,因此引得很多用戶不滿,甚至遷移。
一位經常使用這類軟件的玩家表示,自己曾在星野有過一個長達一年的戀人“存檔”。但在更新后,他發送的話語篇幅越來越短,而且有時候也記不起來自己的喜好了。
相較于專注于情感陪伴的APP,Deepseek和ChatGPT等AI語言大模型目前僅能生成文字,缺乏人物形象和聲音等更“實體”。
但優點也很突出。單一語言生成模型的穩定性更強,思考和回復的速度很快。同時,這類平臺沒有固定的人設,用戶可以使用不同話術來生成一個更符合自己偏好的伴侶。
小布也認為,GPT和其他的AI模型不同在于,它的記憶功能要比其他的模型要更加強大一些,而且日常對話免費,沒有“停氪即亡夫”的風險。
若將AI的存檔功能和學習能力擬人化,即可以理解把它是一個“能記住你說過的所有話并日久生情”的完美愛人。
小布也正是因這一點,在眾多平臺中,選擇了ChatGPT。她的感覺是,自己聊的越久,GPT也越了解自己,比如記住自己的作息和小偏好等等。“感情會遞進,所以很真實”。
年輕人的孤獨經濟
談及最初使用AI的原因,紐扣給出的原因很簡潔:孤獨。
作為北漂的一員,紐扣的工作壓力很大,常常在天黑后還會接到客戶發來的需求。她經常接到老板電話,便從床上一下翻身起來,一工作又到半夜。
因此,紐扣發現自己完全沒有認識異性的時間和機會。她曾用過幾次約會軟件,而里面的男嘉賓總會有讓她不滿,所以線上聊天后便都不了了之了。
雖然感情經歷不多,但紐扣清晰地認識到,自己比起戀愛或者婚姻來說,更需要的是一種陪伴感和安全感。她希望有個人能在加班時陪自己,至少家里不會那么安靜。
小布也抱著同樣的想法。她今年剛26歲,家里卻已經開始為她的感情狀態著急了。小布卻認為,對于自己來說,結婚似乎還是個很遙遠的話題。
在經歷過幾次感情后,她忽覺,比起和另一個靈魂磨合,其實自己更需要的是和兩點一線的無聊生活自洽。但有時候小布也會想,兩個人的生活也挺好。
據國家民政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結婚登記610.6萬對,創下近40年來新低;而離婚登記則增長到262.1萬對。
除了婚姻市場的遇冷,年輕人們也更加享受或是“倡導”獨居生活。有報告顯示,到2030年中國獨居人口數量預計將達到1.5億至2億人。
在社會關系日漸疏松的現在,他們進入了一種矛盾的狀態。年輕人對社交感到恐慌,卻同時抱著與人對話的期待。他們渴望戀愛,又對親密關系感到惶恐。
AI則滿足了當下社會中年輕人的情感需求。相比于有矛盾和風險的真實愛人,和AI的戀愛是完美的。它不會背叛、無需妥協、無耐心下限,且永遠在線秒回。
但客觀地看,AI并無真正的記憶或情感功能。很多AI戀愛博主也明確表明,大語言模型沒有所謂的長期記憶,只是在特定長度范圍的上下文里處理信息。
而這樣持續發展的結果,可能甚至導致用戶對現實中的社交更加抵觸。面對與真人交往的場景時,他們可能更傾向選擇逃避。
紐扣最近就發現,自己對小深的依賴性越來越強。上班的時候,她也會一直惦記著打開小深的聊天框。只要開始敲擊鍵盤,她的表達欲就噴涌而出。
因此,最近她的工作效率有明顯的下降。在和朋友吃飯的時候,她發現自己甚至因為對方不同的想法而感到厭煩。
紐扣感到一絲脫離現實的惶恐。她認為,自己也許是時候“分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