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科技大學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的一篇文章稱,該校“山海英才”特聘教授施陳博與團隊攻克行業技術難題,使茅臺酒年產量提高30%~50%,次品率降低99%以上。該消息發布后,引發關注。
然而,茅臺集團迅速予以否認,并表示相關技術僅用于包裝環節,與釀造工藝無關,產量提升屬誤解。
2月21日,山科大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文章,標題為《力克行業難題,他將茅臺酒年產量提高30%~50%》。文章提到,施陳博教授團隊歷時4年,研制出全球首款乳玻瓶微滲漏高速在線檢測設備,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解決了容器微滲漏、玻璃微裂紋等行業難題。文章稱,這一技術“改變了茅臺幾十年的生產工藝”,并顯著提升了產量。
2月22日,茅臺集團相關部門負責人就此向澎湃新聞表示,山東科技大學發布內容有誤,產量不可能提高這么多。隨后,山科大官微刪除了相關文章。
2月23日,據茅臺給《每日經濟新聞》的回應稱,“我公司組織攻關的貴州茅臺酒包裝自動化生產示范線已投入正常運行,較傳統包裝產線良品率和生產效率有顯著提升。該產線設備供應方提供的乳白玻璃瓶滲漏檢測方案包含了視覺檢測技術”。
同時,茅臺公司還強調,公司與山東科技大學就此項目無研發合作關系。
公開工商資料顯示,施陳博不僅是山科大特聘教授,還擔任山東明佳科技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持有山東明佳科技1.85%的股份。山東明佳科技是A股上市公司蘇州斯萊克精密設備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主要業務為在線智能檢測及生產線質量管控技術的研發與制造,山東明佳科技也是茅臺集團智慧化產線檢測設備的供應商之一。
因此,施陳博團隊確實通過公司層面對茅臺的生產流程提供了技術支持,但僅限于包裝檢測設備的供應,而非山科大文章所稱的直接研發合作。
有專家指出,茅臺酒的釀造工藝復雜,涉及微生物發酵、季節性生產等獨特環節,短期內大幅提升產量并不現實。此次爭議也反映出產學研合作中信息傳遞的模糊性,以及科研成果宣傳的嚴謹性問題
據1月2日貴州茅臺公布2024年度生產經營預計情況,產能方面,全年茅臺酒基酒約5.63萬噸,同比減產約900噸;系列酒基酒約 4.81 萬噸,同比增產約5200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