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Nikola,一個千億造車獨角獸破產了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Nikola,一個千億造車獨角獸破產了

“商業史上沒有哪場革命能容納數百個玩家。”

文|投資界PEdaily

終于落幕。

本周,美國氫能卡車制造商Nikola正式向特拉華州破產法院提交破產保護申請。隨即公司股價遭遇崩盤式下跌,市值申請破產前已不足1億美元,曾經的千億市值灰飛煙滅,令人唏噓。

圖片來自官網

至此,這家 “卡車界特斯拉”最終倒塌。曾幾何時,Nikola以“氫能源革命”為旗號,被寄予顛覆傳統卡車行業的希望,身后站著眾多有頭有臉的巨頭。乘著美國新能源的風口,公司于2020年SPAC上市締造300億美元(約合2175億元)市值的巔峰時刻。

然而時過境遷,Nikola給行業留下一地雞毛。造車路上,警鐘長鳴。

市值曾超2000億,“卡車界特斯拉”正式破產了

創業故事始于一位高中輟學的男人。

創始人特雷弗·米爾頓(Trevor Milton),出生于一個美國普通家庭。雖然高中輟學,但他是一位連續創業者,早年有過三段創業經歷,直到2009年他聯合成立一家天然氣存儲技術公司dHybrid,最終以1590萬美元賣給金屬加工巨頭沃辛頓工業,賺到人生第一桶金。

但很快,米爾頓開啟新項目,Nikola橫空出世。這個名字出自于發明家尼古拉·特斯拉,與特斯拉對標,野心不言而喻。起初,Nikola本想繼續聚焦天然氣技術,但米爾頓發現氫能風口,隨即轉向氫燃料汽車賽道。

Nikola真正闖進大眾視野是在2016年。米爾頓在鹽湖城舉辦了一場盛大的發布會,推出首款氫燃料電動半掛卡車Nikola One。他宣稱其搭載著自主研發的氫燃料電池,可輸出1000馬力,載重30噸續航超1600公里,成本遠低于柴油車。

眾多產業大佬共同見證了這場“科技烏托邦”。震撼之余,米爾頓站在臺上宣布,Nikola One將在2019年量產,公司計劃斥資10億美元建造工廠,以實現5萬輛以上的年產能。同時為了配合Nikola One的發售,Nikola還將在美國建設364座加氫站,甚至配套建設太陽能發電廠,以實現氫-電全生命周期的零排放。

彼時正值雙碳浪潮席卷全球,Nikola的融資來的很快:先是老朋友沃辛頓工業拿出200萬美元種子輪融資,隨后米爾頓以此為背書,撬動了更多資源。到2019年,公司接受汽車工業巨頭CNH Industrial以及博世集團投資的1.5億美元D輪融資時,估值達到30億美元。

資料顯示,Nikola共進行過十余輪融資,身后站著富達投資、美國能源部、凱斯紐荷蘭工業、韓華集團等投資機構和世界工業巨頭。此時,Nikola已手握眾多訂單,客戶包括美國最大貨運公司US Xpress和百威英博——后者曾一次性訂購800輛氫卡用于啤酒運輸。  

圖片來自官網

高光時刻是2020年,Nikola通過SPAC上市,募得資金7億美元,市值一度飆升至130億美元,并很快突破300億美元,一度超越福特汽車。接著,通用汽車宣布與其合作,獲得其11%的股權,還宣布將為其生產氫燃料電池電動皮卡Badger。

市場狂歡中,米爾頓個人身價一度超過80億美元。

回頭望去,一切都順利得不太正常。直到技術造假、創始人入獄、管理層真空等泡沫被戳破,Nikola才暴露它最真實的一面——本周,Nikola股價跌至0.466美元,較巔峰期暴跌超99%;市值不足5000萬美元,令人嘆息。

PPT造車謊言,創始人入獄,誰殺死了它?

上升即巔峰,也是崩塌的起點。

很快,一篇由做空機構興登堡發布的2萬字報告突然出現,言辭嚴厲而激烈地揭露了Nikola所有秘密:首先,米爾頓早期的創業經歷便存在謊言,首家公司被收購方質疑成分摻水,dHybrid通過營銷包裝才賣出,成為買家沃辛頓工業的一項負資產。

顯然,米爾頓也將這套“技術包裝+資本運作”的方法論復制到了Nikola身上。根據報告,此前展示的Nikola One原型車只是一具空殼模型,就連零部件都是在五金店臨時采購的;發布會10個月后震驚行業的卡車“自動駕駛”短視頻,實際上只是卡車從一條難以分辨的斜坡上滑下;氫氣生產技術、新車訂單數據、電池技術突破等成就更是子虛烏有——妥妥的“PPT造車”。

Nikola發布的卡車“自動駕駛”視頻

消息一出,業內嘩然:通用汽車緊急取消合作,博世集團減持股份、大額訂單跑票……Nikola股價應聲暴跌,市值大幅縮水。發生在2023年的Nikola卡車自燃事件更是帶來一記重擊,使其電池模塊安全性備受質疑。

再來看米爾頓這邊——報告發布當年,他便引咎辭職離開公司,但還是收到美國聯邦檢察院的刑事指控,并在2023年被判虛假宣傳、欺詐消費者等三項欺詐罪成立,鋃鐺入獄。同時,公司CFO、CEO相繼辭職割席,管理層動蕩進一步加劇危機。

盡管公司內部幾近崩潰,但Nikola依然掙扎。2022年后,Nikola接連推出Nikola Tre氫燃料電池電動卡車(FCEV)、Nikola Tre電池電動卡車(BEV)等車型自救,甚至在去年實現交付量大幅增長。另一邊,旗下HYLA加氫站項目在美國和加拿大穩步推進,有效解決了氫燃料補給的難題,也短暫恢復市場對Nikola的信心。

遺憾的是,這并沒有讓公司走出泥潭,甚至越陷越深——根據財報,2024年前9個月,公司營收6400萬美元,凈虧損卻達4.81億美元;同時公司上半年交付了112輛氫燃料電池卡車,2024年三季度則交付了88輛。粗略計算下來,每售出一輛車,Nikola就要虧損數十萬美元。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Nikola賬上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98億美元,僅能支撐到2025年2月。為維持運營,Nikola在2024年進行兩次反向拆股,但股價仍不斷跌破1美元觸發退市警告。

Nikola也想過找人“接盤”,曾在去年末申請總額3億美元的債務和股票發行,但終歸沒能完成目標。現任CEO曾表示,公司在最近幾個月采取了許多行動來籌集資金、減少負債、清理資產負債表和保留現金。

“不幸的是,我們的最大努力還不足以克服這些重大挑戰……第11章破產法規代表了公司及其利益相關者的最佳前進道路。”

法庭文件顯示,Nikola列出的資產在5億至10億美元之間,估計負債在10億至100億美元之間。目前,Nikola正在與律師事務所合作,評估包括出售或在破產框架內進行重組等選項。公司將以最大化價值并確保有序縮減業務,到3月底仍繼續在一些地區開展卡車和氫能源業務。

造車2025,活下去

Nikola的破產印證了那個殘酷現實:造車之路上,幸存者永遠只是少數。

上個月,美國造車明星Canoo提交自愿請愿書,根據破產法第7章尋求救濟。這家由眾多知名車企高管創立的“滑板底盤鼻祖“,市值曾一度高達150億人民幣,同樣因其商業模式失敗、生產能力造假等問題,引發高管離職、投資人起訴、資金斷裂的后果,最終淹沒在造車血海之中。

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至今,全球至少有十余家知名造車公司宣告倒閉或關閉生產線,更有大量車企減產減員,Fisker、Arrival、LionElectric、e.GO等明星項目均在其中。曾有咨詢公司針對美國36家上市電動汽車和電池初創公司進行分析,表示其中四分之三正在虧損,13家公司預計在今年夏天耗盡現金。

追溯下來,這些公司有著不少相似之處:它們大多有著優秀的背景,極具想象力。然而當潮水退去,其交付能力薄弱,自身造血能力差,無法盈利的真相浮現,再加上高利率和需求下降的環境影響,最終走向燒光現金、轟然倒塌的結局。

曾幾何時,“PPT造車”在國內也很常見,如今淡出歷史視野。現在這里面臨的,是一場更加激烈的淘汰戰——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為止中國擁有造車資質存活下來的車企僅剩幾十家,已有400多家新能源車企消失在歷史中,曾紅極一時的威馬汽車、愛馳汽車、雷丁汽車、高合汽車、合創汽車……都未能幸免。

最近,曾經的新勢力極越汽車、遠航汽車風波四起,新勢力“銷冠”哪吒汽車也似乎岌岌可危。如此一幕讓人想起王傳福的預言:新能源行業已進入淘汰賽,2024年—2026年是規模、成本和技術的決戰。

這一幕正在發生。今年初,比亞迪、特斯拉、蔚來等30家車企組團發起新一輪降價補貼,延續去年的價格戰“血海”戰術。智駕賽道也展開新戰場:比亞迪發布高階智駕系統“天神之眼”,將L2+級智駕下沉至10萬元以下車型。

另一邊,車企“抱團”之勢出現。前不久,東風股份和長安汽車同日公告,雙方的間接控股股東正在與其他國資央企集團籌劃重組事項,有望締造一家造車巨無霸。如若成功合并將超越比亞迪,成為中國最大的汽車集團。

商業史上沒有哪場革命能容納數百個玩家。”猶記得去年末一次采訪,零跑汽車的朱江明表示,未來三年會是最激烈的一場決賽,現在還活著的十五六家車企可能會再淘汰一半。彼時還沒有百萬量級的公司,或許會慢慢消失。

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Nikola,一個千億造車獨角獸破產了

“商業史上沒有哪場革命能容納數百個玩家。”

文|投資界PEdaily

終于落幕。

本周,美國氫能卡車制造商Nikola正式向特拉華州破產法院提交破產保護申請。隨即公司股價遭遇崩盤式下跌,市值申請破產前已不足1億美元,曾經的千億市值灰飛煙滅,令人唏噓。

圖片來自官網

至此,這家 “卡車界特斯拉”最終倒塌。曾幾何時,Nikola以“氫能源革命”為旗號,被寄予顛覆傳統卡車行業的希望,身后站著眾多有頭有臉的巨頭。乘著美國新能源的風口,公司于2020年SPAC上市締造300億美元(約合2175億元)市值的巔峰時刻。

然而時過境遷,Nikola給行業留下一地雞毛。造車路上,警鐘長鳴。

市值曾超2000億,“卡車界特斯拉”正式破產了

創業故事始于一位高中輟學的男人。

創始人特雷弗·米爾頓(Trevor Milton),出生于一個美國普通家庭。雖然高中輟學,但他是一位連續創業者,早年有過三段創業經歷,直到2009年他聯合成立一家天然氣存儲技術公司dHybrid,最終以1590萬美元賣給金屬加工巨頭沃辛頓工業,賺到人生第一桶金。

但很快,米爾頓開啟新項目,Nikola橫空出世。這個名字出自于發明家尼古拉·特斯拉,與特斯拉對標,野心不言而喻。起初,Nikola本想繼續聚焦天然氣技術,但米爾頓發現氫能風口,隨即轉向氫燃料汽車賽道。

Nikola真正闖進大眾視野是在2016年。米爾頓在鹽湖城舉辦了一場盛大的發布會,推出首款氫燃料電動半掛卡車Nikola One。他宣稱其搭載著自主研發的氫燃料電池,可輸出1000馬力,載重30噸續航超1600公里,成本遠低于柴油車。

眾多產業大佬共同見證了這場“科技烏托邦”。震撼之余,米爾頓站在臺上宣布,Nikola One將在2019年量產,公司計劃斥資10億美元建造工廠,以實現5萬輛以上的年產能。同時為了配合Nikola One的發售,Nikola還將在美國建設364座加氫站,甚至配套建設太陽能發電廠,以實現氫-電全生命周期的零排放。

彼時正值雙碳浪潮席卷全球,Nikola的融資來的很快:先是老朋友沃辛頓工業拿出200萬美元種子輪融資,隨后米爾頓以此為背書,撬動了更多資源。到2019年,公司接受汽車工業巨頭CNH Industrial以及博世集團投資的1.5億美元D輪融資時,估值達到30億美元。

資料顯示,Nikola共進行過十余輪融資,身后站著富達投資、美國能源部、凱斯紐荷蘭工業、韓華集團等投資機構和世界工業巨頭。此時,Nikola已手握眾多訂單,客戶包括美國最大貨運公司US Xpress和百威英博——后者曾一次性訂購800輛氫卡用于啤酒運輸。  

圖片來自官網

高光時刻是2020年,Nikola通過SPAC上市,募得資金7億美元,市值一度飆升至130億美元,并很快突破300億美元,一度超越福特汽車。接著,通用汽車宣布與其合作,獲得其11%的股權,還宣布將為其生產氫燃料電池電動皮卡Badger。

市場狂歡中,米爾頓個人身價一度超過80億美元。

回頭望去,一切都順利得不太正常。直到技術造假、創始人入獄、管理層真空等泡沫被戳破,Nikola才暴露它最真實的一面——本周,Nikola股價跌至0.466美元,較巔峰期暴跌超99%;市值不足5000萬美元,令人嘆息。

PPT造車謊言,創始人入獄,誰殺死了它?

上升即巔峰,也是崩塌的起點。

很快,一篇由做空機構興登堡發布的2萬字報告突然出現,言辭嚴厲而激烈地揭露了Nikola所有秘密:首先,米爾頓早期的創業經歷便存在謊言,首家公司被收購方質疑成分摻水,dHybrid通過營銷包裝才賣出,成為買家沃辛頓工業的一項負資產。

顯然,米爾頓也將這套“技術包裝+資本運作”的方法論復制到了Nikola身上。根據報告,此前展示的Nikola One原型車只是一具空殼模型,就連零部件都是在五金店臨時采購的;發布會10個月后震驚行業的卡車“自動駕駛”短視頻,實際上只是卡車從一條難以分辨的斜坡上滑下;氫氣生產技術、新車訂單數據、電池技術突破等成就更是子虛烏有——妥妥的“PPT造車”。

Nikola發布的卡車“自動駕駛”視頻

消息一出,業內嘩然:通用汽車緊急取消合作,博世集團減持股份、大額訂單跑票……Nikola股價應聲暴跌,市值大幅縮水。發生在2023年的Nikola卡車自燃事件更是帶來一記重擊,使其電池模塊安全性備受質疑。

再來看米爾頓這邊——報告發布當年,他便引咎辭職離開公司,但還是收到美國聯邦檢察院的刑事指控,并在2023年被判虛假宣傳、欺詐消費者等三項欺詐罪成立,鋃鐺入獄。同時,公司CFO、CEO相繼辭職割席,管理層動蕩進一步加劇危機。

盡管公司內部幾近崩潰,但Nikola依然掙扎。2022年后,Nikola接連推出Nikola Tre氫燃料電池電動卡車(FCEV)、Nikola Tre電池電動卡車(BEV)等車型自救,甚至在去年實現交付量大幅增長。另一邊,旗下HYLA加氫站項目在美國和加拿大穩步推進,有效解決了氫燃料補給的難題,也短暫恢復市場對Nikola的信心。

遺憾的是,這并沒有讓公司走出泥潭,甚至越陷越深——根據財報,2024年前9個月,公司營收6400萬美元,凈虧損卻達4.81億美元;同時公司上半年交付了112輛氫燃料電池卡車,2024年三季度則交付了88輛。粗略計算下來,每售出一輛車,Nikola就要虧損數十萬美元。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Nikola賬上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98億美元,僅能支撐到2025年2月。為維持運營,Nikola在2024年進行兩次反向拆股,但股價仍不斷跌破1美元觸發退市警告。

Nikola也想過找人“接盤”,曾在去年末申請總額3億美元的債務和股票發行,但終歸沒能完成目標。現任CEO曾表示,公司在最近幾個月采取了許多行動來籌集資金、減少負債、清理資產負債表和保留現金。

“不幸的是,我們的最大努力還不足以克服這些重大挑戰……第11章破產法規代表了公司及其利益相關者的最佳前進道路。”

法庭文件顯示,Nikola列出的資產在5億至10億美元之間,估計負債在10億至100億美元之間。目前,Nikola正在與律師事務所合作,評估包括出售或在破產框架內進行重組等選項。公司將以最大化價值并確保有序縮減業務,到3月底仍繼續在一些地區開展卡車和氫能源業務。

造車2025,活下去

Nikola的破產印證了那個殘酷現實:造車之路上,幸存者永遠只是少數。

上個月,美國造車明星Canoo提交自愿請愿書,根據破產法第7章尋求救濟。這家由眾多知名車企高管創立的“滑板底盤鼻祖“,市值曾一度高達150億人民幣,同樣因其商業模式失敗、生產能力造假等問題,引發高管離職、投資人起訴、資金斷裂的后果,最終淹沒在造車血海之中。

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至今,全球至少有十余家知名造車公司宣告倒閉或關閉生產線,更有大量車企減產減員,Fisker、Arrival、LionElectric、e.GO等明星項目均在其中。曾有咨詢公司針對美國36家上市電動汽車和電池初創公司進行分析,表示其中四分之三正在虧損,13家公司預計在今年夏天耗盡現金。

追溯下來,這些公司有著不少相似之處:它們大多有著優秀的背景,極具想象力。然而當潮水退去,其交付能力薄弱,自身造血能力差,無法盈利的真相浮現,再加上高利率和需求下降的環境影響,最終走向燒光現金、轟然倒塌的結局。

曾幾何時,“PPT造車”在國內也很常見,如今淡出歷史視野。現在這里面臨的,是一場更加激烈的淘汰戰——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為止中國擁有造車資質存活下來的車企僅剩幾十家,已有400多家新能源車企消失在歷史中,曾紅極一時的威馬汽車、愛馳汽車、雷丁汽車、高合汽車、合創汽車……都未能幸免。

最近,曾經的新勢力極越汽車、遠航汽車風波四起,新勢力“銷冠”哪吒汽車也似乎岌岌可危。如此一幕讓人想起王傳福的預言:新能源行業已進入淘汰賽,2024年—2026年是規模、成本和技術的決戰。

這一幕正在發生。今年初,比亞迪、特斯拉、蔚來等30家車企組團發起新一輪降價補貼,延續去年的價格戰“血海”戰術。智駕賽道也展開新戰場:比亞迪發布高階智駕系統“天神之眼”,將L2+級智駕下沉至10萬元以下車型。

另一邊,車企“抱團”之勢出現。前不久,東風股份和長安汽車同日公告,雙方的間接控股股東正在與其他國資央企集團籌劃重組事項,有望締造一家造車巨無霸。如若成功合并將超越比亞迪,成為中國最大的汽車集團。

商業史上沒有哪場革命能容納數百個玩家。”猶記得去年末一次采訪,零跑汽車的朱江明表示,未來三年會是最激烈的一場決賽,現在還活著的十五六家車企可能會再淘汰一半。彼時還沒有百萬量級的公司,或許會慢慢消失。

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安市| 博兴县| 东安县| 黔东| 麻江县| 互助| 鄂托克旗| 上杭县| 清河县| 黔江区| 永善县| 乡宁县| 塘沽区| 涪陵区| 遂昌县| 新巴尔虎右旗| 凤山市| 措美县| 遂平县| 洞口县| 通州区| 张家口市| 塔河县| 工布江达县| 金阳县| 吉安市| 唐海县| 公安县| 虞城县| 清苑县| 泌阳县| 洛南县| 黑山县| 甘肃省| 乌苏市| 无极县| 安徽省| 炎陵县| 岑溪市| 曲阳县| 保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