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孟寶樂
近期,人工智能公司深度求索(DeepSeek)憑借強大的AI技術實力持續火爆出圈。在社交媒體上,DeepSeek相關話題的熱度居高不下,引發網友熱烈討論。
當以DeepSeek為代表的數字經濟呼嘯而來,人類的經濟社會形態正經歷著一場深刻而全面的重塑。一個全新的數字時代正大幕拉開。
在這場變革中,算力作為數字經濟的關鍵要素,已當之無愧地成為驅動新時代發展的核心生產力。
放眼全國,濟南憑借前瞻布局、政策引領與產業協同,不僅躋身全國數字百強市第一梯隊,更在算力領域交出一份亮眼答卷——智能算力規模躍居全國第七,成為黃河流域乃至全國的數字經濟新高地。
這座歷史與現代交相輝映的城市,正精心構筑數字時代的“新基建”,為城市的現代化蝶變注入源源不斷的數字動力。

搶灘布局,實力全國領先
算力,即計算能力,是對數據處理、分析和存儲的能力。如同水力之于農耕文明時代、電力之于工業文明時代,算力是數字經濟時代的關鍵生產力。
無論是穿梭云端的超級計算機、地面疾馳的智能駕駛先鋒,還是隱匿在物聯網深處的智能感知設備、工廠里忙碌的具身機器人,這些先進科技的背后,算力作為智能社會躍遷的引擎,正驅動著各行各業發生深刻的數字變革。
在數字化浪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深度重塑千行百業的背景下,加快算力布局的戰略意義不言而喻。
2023年4月,我國正式啟動國家超算互聯網部署工作,通過超算互聯網建設,構建超算自主生態體系,打造國家算力底座,促進超算算力的一體化運營。
由此為節點,算力賽道的熱度飆升,各大城市開啟了新一輪激烈的算力布局。
事實上,濟南早已敏銳洞察到算力在數字經濟格局中的關鍵地位,率先在戰略層面展開深度謀劃。
早自2020年,濟南先后出臺《濟南市“十四五”加快數字化高質量發展規劃》《濟南市數字經濟建設方案》等政策文件,明確推動算網一體化協同發展。

近兩年,濟南再次加碼算網布局,出臺《濟南市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加快數字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5年)》《濟南市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5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從數據要素流通、算力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布局等多個方面進行全面規劃和引導,為算力發展提供了明確的方向和堅實的政策保障。
與此同時,濟南還謀劃了“4+N”數據要素產業發展布局。建設濟南中央商務區、濟南中央科創區、濟南國際醫學中心、濟南智想城科創產業園AI智園4個“數據要素產業核心區”,面向各區縣(功能區)開展數據要素產業集聚區申報,其中高新區、歷下區等區縣已提報15個數據要素產業集聚區建設計劃。
如今,在算力建設領域,濟南已經取得碩果累累:截至目前,全市算力總規模達到2940PFlops,其中智能算力2607PFlops,超算算力74PFlops,智能算力占比超過88%。
這一突出表現讓濟南的智能算力規模位居全國第七,成功躋身全國數字百強市第一梯隊。在賽迪顧問發布的“2024數字百強市”榜單中,濟南位列第14位,且排名較去年有所上升,展現出濟南在數字領域持續攀升的競爭實力。

核心引領,打造數字經濟強引擎
深入濟南算力發展的布局,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無疑扮演著核心引擎的關鍵角色。
該中心建有中國首臺全部采用國產CPU和系統軟件構建的千萬億次計算機系統,標志著中國成為繼美國、日本之后能夠采用自主CPU構建千萬億次計算機的國家。
濟南中心裝配的神威藍光計算機系統采用國產“申威”處理器,在性能功耗比、組裝密度等方面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實現了國家大型關鍵信息基礎設施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成功打破了國外在高端計算領域的技術壟斷,為我國贏得了寶貴的國際話語權。
眼下,濟南超算中心已成為眾多領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為3000余家科研院所、企業和政府機構提供強大的算力支持,服務范圍涵蓋天氣預報、海洋環境模擬、信息安全、電磁仿真、工程計算等多個關鍵領域。
例如,在科研創新方面,助力科研人員在復雜科學計算、前沿技術研究等方面取得突破,為我國在相關領域的學術研究和技術創新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產業發展領域,推動了新一代信息技術、醫養健康、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智慧海洋等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十強”優勢產業的轉型升級,成為產業結構優化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助力。
尤為引人注目的是,2024年濟南人工智能算力中心正式投產,算力規模達1000PFlops,成為省內首個E級智算標桿。這一成就標志著濟南在智能算力領域實現了重大突破,進一步提升了濟南在全國算力版圖中的地位。
濟南人工智能算力中心聚焦人工智能產業發展需求,能滿足大規模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等復雜應用場景的算力需求,為濟南人工智能產業的集聚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數據顯示,濟南目前已建成33家數據中心,其中25家獲評省3A級以上新型數據中心,已形成規模龐大、實力雄厚的數據中心集群。
隨著算力規模不斷擴大,濟南將吸引更多優質數字經濟項目落地生根,持續推動產業升級和創新發展,引領全國數字經濟發展的新潮流。

產業共振,算力驅動數實深度融
算力價值的釋放,關鍵在于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
深諳此理的濟南以制造業為突破口,推動“產業大腦+晨星工廠”模式,培育省級以上工業互聯網平臺80個、智能制造試點項目309個,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覆蓋率超91%。
在產業蓬勃發展的帶動下,一大批代表性技術成果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卡特加特用AI算力實現“3分鐘照片成曲”;濟南超級計算技術研究院打造“靈犀易算云平臺”,賦能工業仿真與虛擬數字人產業化;比亞迪弗迪電池、濟南軌道交通等企業通過數智化升級,生產效率提升30%以上……
此外,濟南還建成全國首個政務服務“云大廳”、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數字化治理能力持續優化。

展望未來,濟南在算力發展的道路上目標明確。在算力基礎設施建設上,將進一步優化布局,打造黃河流域信息通信樞紐中心城市。通過實施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行動,加快推進浪潮海若智算中心、中移齊魯創新院等重大項目建設,不斷提升濟南在全國乃至全球算力網絡中的地位。
具體來看,在產業融合方面,持續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拓展算力在更多領域的應用場景。
在農業領域,推動智慧農業發展,利用算力實現精準種植、智能養殖,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農產品質量;
在文旅領域,借助算力開發沉浸式數字文旅體驗項目,將濟南的歷史文化與現代科技深度融合,為游客帶來全新的旅游體驗,持續提升濟南的城市文化影響力;
在金融領域,運用算力優化風險評估模型,提升金融服務的效率和安全性,推動金融科技的創新發展。
此外,濟南還將加強數據要素市場建設,推動數據資產化進程,促進數據要素的高效流通和交易,充分釋放數據要素的價值,為算力產業發展創造更大的市場空間。

濟南,這座承載著歷史榮耀與現代夢想的城市,正憑借算力的“狂飆”之勢,搶先構筑數字時代的“新基建”。
放眼未來,在政策、技術與產業的三重驅動下,濟南有望成為全國乃至全球算力經濟的重要增長極,在保持傳統文化魅力的同時,綻放出更加耀眼的數字光芒,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和國家數字經濟建設貢獻更強大的“濟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