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ACGx
近段時間里,相信很多朋友都和我一樣領會過《Ave Mujica》展現的原創“魅力”了,與動畫內容更新同步的是其穩定下滑的各網站評分。原創有風險,追番需謹慎,本文并不打算展開討論“母雞卡”,而是想要聊聊被“母雞卡”粉絲稱為“療愈之地”的另一部一月新番,也是越來越多觀眾認可的本季度真正黑馬《金牌得主》。
目前,《金牌得主》在Bangumi和B站普遍受好評,也有著多于同期大部分作品的關注度,隨著動畫更新還能在B站上看到不少相關二創內容。
見此情景,若非因為互聯網上還留有痕跡,動畫評論區遍地“真香”,我都以為《金牌得主》開播前被集體唱衰、制作方被粉絲追著罵是自己的錯覺。
冷門新番翻紅,邊緣公司翻身
大部分國內觀眾關注到《金牌得主》是因為原作粉絲的賣力安利。作為一部運動題材漫畫,作者精細的作畫和分鏡設計出色呈現了花滑運動的力與美。劇情方面,該作主線由賽場上的殘酷競爭與賽場外的日常喜劇交織而成,作者刻畫角色內心成長和情感變化的細膩筆觸是本作最觸動讀者的部分。
各方面表現出的高素質使《金牌得主》橫掃講談社內部獎項,也在“下一部人氣漫畫大賞”這樣的業內大獎評選中獲得佳績。由于花滑運動在國內普及程度有限、漫畫刊載雜志知名度等原因,漫畫在國內的討論僅限核心群體間。
動畫化本是小眾作品擴大受眾的關鍵環節,但《金牌得主》的動畫STAFF卻讓粉絲們眼前一黑。擔任動畫監督的山本靖貴前作是“鼎鼎大名”的《我們的雨色協議》;作為動畫制作方的ENGI更是重量級選手,高開低走的《偵探已死》、劇情畫面全面崩盤的《無名記憶》都出自其手。
即便還有知名音樂人林友樹和米津玄師,以及漫改作品發揮相對穩定的花田十輝加入,粉絲情緒仍是憂大于喜,認定《金牌得主》難逃“慘遭動畫化”的結局。但事實上《金牌得主》動畫正片表現并沒有粉絲預期的那樣糟糕,甚至算得上是穩中向好,而這都是因為制作組選對了改編思路,好鋼用在了刀刃上。
畫面部分,寫實感的場景和物品材質、角色在冰面上停步時會堆積起冰渣等細節作畫有效提升了正片質感,也贏得許多觀眾好感。
原作中重要的花滑片段,制作組以三渲二形式還原,巧妙避開了手繪張數不夠、動作不流暢的尷尬,加之配樂與機位變化的配合達成的整體觀感令不少原作粉絲也感到意外。還有觀眾注意到動畫中不同角色的花滑動作刻畫區別,制作組通過控制動作張力和表現力體現角色實力差距。
《金牌得主》劇情表現則再次驗證花田十輝在漫改作品中的穩定實力。特別是被觀眾稱為“施加了花田魔法”的第六話,動畫在并未照搬原作敘述順序的情況下,呈上了一出敘事流暢、感情豐沛的出色單人回,將原本被觀眾吐槽背景板的角色形象填充豐滿。
可見相比ENGI過去承制的《偵探已死》《無名記憶》等作,《金牌得主》動畫改編思路更加清晰,對原作內容特征和亮點認知準確,目前展現出的制作水平穩定不少。這一次相對成功的改編,讓核心動漫愛好者對這家長期處于行業底邊的公司評價有明顯好轉,當中除了ENGI自身努力,更離不開的是其背后母公司角川的扶持。
加強制作、尋社外優質IP,助推動畫業務
別看ENGI長期被各路粉絲追著罵,實則來頭不小。2018年時,角川領頭出資過半,與小鋼珠游戲機制造商颯美、動畫制作公司集團ULTRA SUPER PICTURES共同成立了ENGI,意在推進角川旗下IP動畫化工作。
但實則ENGI因產出作品大多質量低下而淪為邊緣公司,不僅在核心觀眾間口碑不佳,在年輕觀眾間也毫無名氣,直到《金牌得主》動畫播出刷新眾人對ENGI的認知。
且不論作為漫畫粉絲主動擔任OP制作的米津玄師,《金牌得主》動畫爭取到負責花滑賽事轉播的朝日電視臺體育部和日本滑冰聯盟的協作,最終請到鈴木明子等實力選手完成動畫花滑片段編排、動捕等工作,以及讓林友樹和花田十輝加入制作組,除了能感受到角川方面對《金牌得主》動畫的重視程度,又何嘗不是其人脈資源的體現。
當然ENGI社內積累的3DCG動畫制作人才也是如今動畫化結果的必要條件之一,相關討論里不乏觀眾對ENGI展現出的制作實力感到驚喜。
在ENGI一眾低分作品里,更新過半仍穩中向好的《金牌得主》尤其惹眼,由此也引來部分核心觀眾好奇角川為何突然“寵愛”ENGI。往大了說、往深了挖,ENGI借《金牌得主》翻身只是角川近年布局動畫業務而結出的果實之一。
作為集團主要收入來源之一,角川向來重視動畫業務發展,曾在過往經營計劃中多次提及“強化動畫業務”。在近兩年宣布的經營規劃里,角川將加強動畫制作能力作為推動整個動畫業務發展的核心。
從2018年出資成立ENGI,到2024年年內成立BELLNOX FILMS,并收購海內外觀眾熟知的制作大廠動畫工房,角川至此已經擁有6家動畫公司,業務涉及各類型動畫制作。事實上在日本動畫全球化趨勢下,日本大集團成立或收購動畫公司的事件日益增多,角川為維持自身市場競爭力自然是必須參與其中。
除此之外,角川強化動畫制作的措施還包括:優化動畫制作體制、增加制作作品數量、維持高水準動畫制作等等,結合具體作品來看已有所成效。
角川擁有龐大出版業務,手握以輕小說為主的大量IP資源,有了高效率、產量出色的動畫公司便能幫助旗下IP及時動畫化,擴大其商業價值。目前角川每年能推出40部作品,而日本動畫市場年產出作品在兩百部左右。
對于不同IP,角川又會采用不同方案。如本身質量過硬的《迷宮飯》,動畫化為后續商業開發保駕護航,成為角川財報里第二賺錢的IP。
同樣收入排名靠前的《不時輕聲地以俄語遮羞的鄰座艾莉同學》,則是角川利用現有制作資源放大其原作特點、打造動畫亮點,最終達成令人意外的商業成績。由此更能體會擁有制作實力優秀的動畫公司的必要性。
角川同樣有關注自家以外的作品,積極投資潛力股。由動畫工房制作的動畫《我推的孩子》便為角川帶來可觀收益,僅在2023年4月到12月,該作便為角川帶來超30億日元收入,次年同時期內再貢獻50億日元收入。值得一提的是角川是《我推的孩子》動畫制作委員會一員,僅擁有動畫授權收益,IP火爆程度和爆款動畫收益可見一斑。
再比如《金牌得主》參加的“下一部漫畫大獎”便是角川主導,因此有觀眾猜測該獎項不只是角川推廣自家IP的作用,也便于其發掘社外IP。并且角川業務范圍廣泛,意味著其參與企劃的方式不限于動畫制作、游戲制作、商品授權等等,如ENGI承制的《金牌得主》動畫制作委員會中,就能看到排在最前列的角川。
也正是因為角川是擁有出版、發行、游戲等多項業務的綜合性公司,業務全球化的腳步并不會僅限于動畫領域。2024年年底索尼集團出資成為角川最大股東便成為震撼業界的新聞,這不僅是增強索尼在全球娛樂市場的地位,其全球發行和IP創作方面的豐富經驗想必也會助力角川未來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