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戴晶晶
2025年春節復工后,國內煤炭市場未能回暖。
新一年開啟,動力煤價短暫持穩,隨后延續去年年末的跌勢一路下探。2月20日,CCTD環渤海動力煤現貨參考價環比下降6元/噸,至733元/噸,較2月11日累計下跌25元/噸,已來到2021年5月以來的最低點。
煤價接連下跌,牽連A股煤炭板塊大幅回調。
截至當日收盤,煤炭ETF(515220.SH)較年初累計下跌10.7%,多個煤炭股市值蒸發超一成。其中,中國神華(601088.SH) 股價今年以來累計下跌16.7%,陜西煤業(601225.SH)累計下跌15.7%,中煤能源(601898.SH)下跌13.5%。
“春節后國內煤價持續下行,主要原因在于供需格局寬松。”2月20日,卓創資訊分析師任慧云對界面新聞表示,社會庫存也在高位,尤其港口持續累庫,也對煤價形成較強壓制。
任慧云分析稱,供應方面,春節假期期間產地主流煤礦生產相對穩定,民營煤礦也多于元宵節前后集中恢復正常產銷,供應端恢復節奏整體快于需求。
在需求端,近日氣溫偏高導致電煤需求疲軟,終端日耗偏低,沿海地區電廠庫存可用天數多保持在20天以上,采購積極性不高。
中央氣象臺于2月13日公告,隨著當日冷空氣遠離,全國大部將開啟升溫模式,各地氣溫從偏低轉為偏高水平,部分地區最高氣溫將較常年同期偏高6℃以上。
“建材、鋼鐵等非電行業則仍處于傳統淡季,同時產品盈利不佳且繼續看空后市,也多控制采購節奏,僅保持剛需跟進,需求放量不足。”任慧云指出。
2月19日,鄂爾多斯煤炭網發文提及,目前市場成交格外冷清,環渤海八港下錨船只有22艘,且部分船舶下錨后不急于辦理手續,而是等降價再拉。受需求低迷、多次封航,以及進車增多等因素影響,環渤海港口庫存也是不斷攀升,同比高出843萬噸。
截至2月20日,秦皇島港、曹妃甸四港及京唐港合計煤炭庫存達到2725.1萬噸,較上月同期增加368.8萬噸,增幅在15.65%;較去年同期增加782.2萬噸,增幅在40.26%。
高庫存意味著電廠并不急于大量采購,即使電廠日耗受到寒潮影響增加,也將暫時以消化自身庫存為主。
當前,進口煤仍存價格優勢,進一步擠壓國內貿易商交易空間。
根據Mysteel統計數據,目前進口印尼煤Q3800到岸價約為464元/噸,而同熱值內貿煤自北港運至華南到岸價約499元/噸,低卡煤有35元/噸的價格優勢;澳煤Q5500到岸價約735元/噸,較國內同熱值高卡煤有27元/噸的優勢。
后期來看,國內動力煤價也難言樂觀。
按照規律,每年3-4月隨著氣溫升高,電廠日耗煤將回落,為電廠需求季節性淡季。
任慧云預計,產地多數煤礦保持平穩生產,且隨煤價持續下行,部分煤礦存以量補價意向,生產積極性暫維持良好,供應有望繼續保持在高位水平。后期,隨著北方供暖季陸續結束,電廠負荷將有明顯下滑,陸續進入主動去庫階段,采購節奏將進一步放緩,而非電終端利潤改善空間有限,也將僅維持按需采購節奏。
“需求端對市場支撐力度改善空間有限,疊加高位社會庫存消化仍需時間,煤價整體仍有繼續承壓可能。”任慧云稱。
從全年看,煤價回升的勢頭也較為虛弱。
新疆煤炭交易中心2月20日發文指出,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隨著一攬子增量政策舉措落地落細落實,宏觀經濟回升向好,拉動煤炭需求增加,冶金、建材、化工包括電力行業消費量較今年預計有一定提升。
“整體來看,2025年在經濟政策上會明顯好于之前年份,但政策的落地和市場的恢復需要時間。”該機構表示,就煤炭市場而言,整體是先弱后穩走勢,將重點關注2025年四季度和2026年一季度煤炭行業市場變化。
國泰君安證券預計,2025年煤炭價格中樞將會較2024年的855元/噸有所回落,但仍將高于長協價770元/噸。
1月,美銀證券發布研報稱,今年看淡煤炭行業及中國神華,因預計煤炭需求增長有限,且庫存處于歷史高位,并需面對持續的進口威脅。
該行預計,今年的燃料煤價格為720元/噸,同比跌16%,現貨價格在二季度至三季度將低于合同價格;焦煤價格約為1400元/噸。焦煤又稱冶金煤,多用于煉鋼等。
受春節假期、平均氣溫較上年同期偏高、煤炭庫存累庫等因素影響,中國神華1月商品煤產量為2490萬噸,同比降8.5%;煤炭銷售量達3020萬噸,同比降21.6%。
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大規模并網,導致火電裝機及發電量占比下降。2024年,包括風電、太陽能發電以及生物質發電在內的中國新能源發電裝機達14.5億千瓦,首次超過火電裝機規模。
中信建投認為,動力煤供需情況整體寬松,疊加可再生能源上網電量的增長對火電需求的擠壓,預計燃煤價格大幅上行可能較小,有望低位運行,2025全年燃煤成本中樞有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