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珍
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日前發布《2025年穩外資行動方案》(下稱“方案”) ,從有序擴大自主開放、提高投資促進水平、增強開放平臺效能、加大服務保障力度等四方面提出20條具體措施。
外商投資是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內容,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和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發揮著重要作用。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凌激周四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介紹稱,在華的外資企業貢獻了我國近7%的就業、七分之一的稅收、約三分之一的進出口、二分之一的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既是國內大循環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橋梁紐帶。
在有序擴大自主開放方面,方案提出5條措施,包括:擴大電信、醫療、教育等領域開放試點;落實全面取消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要求;優化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范;推動生物醫藥領域有序開放;鼓勵外資在華開展股權投資。
在提高投資促進水平方面,方案提出8條措施,包括:持續打造“投資中國”品牌;加大外資企業境內再投資支持力度;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產業范圍;取消外商投資性公司使用境內貸款限制;鼓勵跨國公司投資設立投資性公司;便利外國投資者在華實施并購投資;加大重點領域引資力度;加強經濟政策和營商環境對外宣介。
增強開放平臺效能方面包含兩條措施,一是深化開發區管理制度改革,二是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
加大服務保障力度方面提到5條措施,包括推動重大和重點外資項目落地;建立政府采購本國產品標準體系;拓寬外資企業融資渠道;促進人員往來便利化;提升外資企業貿易便利化水平。
“這次發布的穩外資20條措施,不僅表明了中國對外開放的決心,更通過實際行動展示了中國在吸引外資方面的努力和成果?!敝袊呖茖W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對界面新聞說。
他特別提到,中國抓住當前全球經濟動蕩的機遇,通過擴大開放與減稅政策吸引更多外資流入,與美國的加征關稅政策形成鮮明對比。
徐洪才指出,近年來中國吸引外資數量有所下降,這既受到國際脫鉤斷鏈趨勢的影響,也與跨國公司對中國營商環境的不滿有關。
對此,市場監管總局表示,將按照穩外資行動方案的有關要求,推動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市場監管總局信用監督管理司司長周衛軍周四在發布會上表示,要進一步優化公平公正市場環境。深入貫徹《公平競爭審查條例》,建立健全對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的公平競爭審查制度,清理妨礙各種所有制經營主體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政策措施,推動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
國家發改委表示,將會同相關部門在產權保護、產業補貼、環境標準、勞動保護、政府采購、電子商務、金融等7個領域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實現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的相通相容;在商品市場、服務市場、資本市場、勞務市場等4個市場有序推動擴大自主開放,擴大對最不發達國家的單邊開放。
發改委還提到,在加強外商投資服務保障方面,目前前八批66個標志性重大外資項目已完成投資約940億美元,其中33個項目實現了全面或部分投產,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今年,發改委將繼續強化項目要素保障,推動前八批項目加快落地,并適時發布第九批項目。
此外,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司長姚珺介紹稱,去年工信部會同相關部門制定了《關于開展增值電信業務擴大對外開放試點工作的通告》,明確在北京、上海、海南、深圳等四地試點取消互聯網數據中心(IDC)等多項業務的外資股比限制,該政策受到了廣泛關注和積極評價。目前,四地已經分別多次召開外資企業座談會,積極開展政策解讀,加強與外資企業溝通對接,目前已有數十家外資企業正在積極申請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