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杜萌
隨著DeepSeek概念的持續發酵,AI的風吹到了醫療板塊。2月18日,瑞金醫院攜手華為共同發布了瑞智病理大模型RuiPath,對病理的診斷用時將縮短至秒級。
從市場表現來看,自2月4日至2月19日,申萬一級31個行業中,醫藥板塊漲幅為5.23%,同期滬深300指數的漲幅為3.23%。具體到個股表現來看,自2月以來已有多家醫療領域上市公司宣布接入DeepSeek,加速公司智能化轉化,這也使得AI醫療板塊成為節后A股亮眼的主線之一。
截至2月18日收盤,醫療信息化龍頭衛寧健康(300253.SZ)的股價從6.82元漲至12.4元,接近翻番。2月10日,該公司在官網宣布發布醫療大模型WiNGPT2.8和醫護智能助手WiNEX Copilot2.1,全面對接DeepSeek,助力AI醫療突進之路進入快車道。
除了信息化領域,醫療影像、醫學檢驗等領域相關概念股也在DeepSeek熱潮帶動下表現強勢。在醫學檢驗領域,迪安診斷(300244.SZ)2月以來漲幅接近90%,金域醫學(603882.SH)漲幅也超過50%。
2月7日,華大基因(300676.SZ)與來自易方達、華夏、嘉實基金等諸多機構的175人進行了電話交流會。華大基因表示,基于過往基因組數據與AI算法進行有效結合,有利于醫療機構與個體進行精準健康管理,加速精準醫學的發展,助推生命科學的數智化進程。
搭上AI的東風,醫療板塊終于迎來資金凈流入。Wind數據顯示,截止2月18日,市面上現有的51只醫療ETF(上市LOF也合并統計)中有14只迎來資金凈流入,其中大成恒生醫療保健ETF自2月5日以來漲幅為14.18%,凈流入資金7531.12萬元。平安中證醫藥及醫療器械創新ETF同期漲幅為4.01%,凈流入資金3025.75萬元。
對于醫療板塊的投資者來說,苦守四年是否能迎來春暖花開?以近期資金凈流入較多的ETF來說,經過春節后的這一波漲幅,仍有不少仍處于虧損狀態。2021年上半年建倉的多只中證醫療ETF自成立至今的浮虧均在40%以上。

“自2021年高估值泡沫破滅后,醫療板塊成為市場和投資機構都嫌棄的行業,甚至業內流傳著‘醫藥研究員辭職去送外賣’的故事。我們內部認為,此次AI醫療不僅是技術革命,更是醫療產業價值鏈的重構。在政策、資本、技術的三重驅動下,這一賽道有望持續誕生十倍股”。某公募醫藥研究員告訴界面新聞記者。
AI醫療是不是噱頭?將會在哪些場景助力醫療領域質量的提升?
記者從工銀瑞信基金處了解到,國內“AI+醫療”上市公司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產生測序和診療等醫療數據的工具和服務商,另一類是引入AI解決方案以提高效率的藥企,如新藥研發企業通過AI提高臨床階段數據收集整理的效率。目前來看,AI在生成式病歷、導診、助診斷等某些細分醫療場景的應用能夠改善工作流和提高效率,但更多體現替代人工或專家庫的作用,尚未出現顛覆性技術,如AI提高藥物研發的成功率、AI深度學習測序數據找到基因與疾病的聯系等。
近日,美國著名投資人凱茜·伍德創立的投資機構Ark Investment發布《Big Ideas 2025》年度重磅報告,堅定唱多“AI+醫療”,對AI在生物醫藥領域展望樂觀,并認為醫療保健是最被低估的AI應用。工銀瑞信基金表示,從基本面來看,全球及國內醫藥市場投融資已迎來顯著回暖。同時DeepSeek等AI技術與生物科技領域的融合,讓“AI+醫療”風口來臨。
平安基金基金經理周思聰告訴記者,AI制藥有望提高制藥行業的研發效率,降低研發成本,改變創新藥研發周期較長,盈利周期較長的問題,從藥物發現到精準醫療,AI正在不斷突破傳統技術瓶頸,加速創新步伐,開啟醫藥產業的新時代。同時,隨著人們對醫療服務質量和效率的要求不斷提高,AI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場景也在不斷拓展,如輔助診斷、健康管理等。這些應用場景的拓展為相關企業帶來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艾瑞咨詢的數據顯示,AI醫療的核心價值在于提質增效和場景擴展,應用已經滲透到多個細分領域,包括輔助診斷、影像、醫療服務、醫藥流通、互聯網醫療和制藥等。AI+醫藥迎來全面商業模式創新和產業鏈優化投資機遇。
經過連續四年的調整后,醫藥板塊當前估值、業績、資金面均已在底部。截至2月19日,醫藥指數市盈率為31.17倍,低于歷史均值7.33倍;滬深300指數市盈率為12.74倍,醫藥指數盈利率溢價率為144.6%。
東吳證券認為,當前AI醫療仍被顯著低估。從成長性角度布局,主要集中在AI醫療、創新藥領域;從低估值以及高股息角度布局,主要集中中藥領域;從左側角度布局,主要集中在原料藥、部分CXO、醫療器械。
“從現在的資金流向來看,主要是場內的ETF比較活躍,這反映了市場情緒的變化。從基本面選股的層面,我們還是比較謹慎,現在重在調研。現在雖然行情火熱,但板塊內的上市公司披露的業績預告卻都是虧損,凈利潤也是減少。”某公募醫療行業研究員告訴記者。
周思聰也認為,從長期來看,AI技術的應用將提升醫藥信息化和醫療數據公司的競爭力和盈利能力,隨著AI在醫療醫藥領域應用落地,相關公司業績提升,會促使投資者重新評估潛力。“具有數據優勢、技術實力和創新能力的公司有望獲更高估值,但是形成穩態的估值區間預計還需要時間。”周思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