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盤中,集運指數(歐線)期貨主力合約遭遇一波急速上漲,最高上探至2199.0點。
近期,多家頭部船公司宣布3月份集裝箱運價上漲,引發市場廣泛關注。受此影響,集運指數(歐線)期貨主力合約延續上漲行情, 從1月16日收盤1240.2相對低點,上漲到2月17日的2010.8,一個月內收盤價漲幅超過60%。
2月13日,馬士基發布公告稱,自2025年3月3日起,將調整從遠東至北歐和地中海地區的運費,并宣布提高遠東至北歐和地中海的FAK費率最高可達每40尺柜6200美元。
例如,馬士基承運的上海至鹿特丹航線,2月下旬40英尺集裝箱報價為2291美元,而3月6日報價就上漲至4000美元。
2月14日,達飛發布公告,自2025年3月1日起,將上調從遠東到地中海和北非的FAK費率,最高每40尺柜6900美元。
赫伯羅特也宣布,自2025年3月1日起,將上調遠東至歐洲FAK費率,并征收從亞洲/大洋洲至非洲、中東和印度次大陸以及從亞洲至大洋洲的集裝箱貨物300美元/TEU的GRI(綜合費率上漲附加費)。
有專家認為,近期長約談判即將開啟,船公司發布漲價函并不意外,但未來實際運價能否達到船公司預期,仍不確定。關鍵要看2月最后一到兩周的成交情況,2月下旬成交如果保持偏淡季行情、并沒有明顯回暖,船公司大概會在3月份下調運價。
2025年開年,就有多家船公司宣布,1月1日起上調整海運費價格,包含地中海航運(MSC)、中遠海運、陽明海運、馬士基、達飛輪船等多家公司。
因紅海危機等原因導致了2024年航運價格暴漲。業內人士認為,二季度隨著節后工廠生產逐步恢復,運價有望出現企穩回升態勢,但今年運價出現像去年持續暴漲的概率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