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馬悅然
工程機械龍頭三一重工(600031.SH)也要去香港上市。
2月18日盤后,三一重工公告,為深入推進全球化戰略,加強與境外資本市場對接,進一步提升公司治理透明度和規范化水平,目前正在籌劃境外發行股份(H股)并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下稱香港聯交所)上市事項。
公告稱,目前,三一重工正在與相關中介機構就上述H股上市的具體推進工作進行商討,相關細節尚未確定,H股上市不會導致三一重工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發生變化。
據路透社稍早前援引兩名知情人士說法報道稱,三一重工此次在香港擬融資金額達15億美元(約合109億元人民幣),并委托美國銀行、摩根大通和中信證券負責這次上市計劃,預計于下半年進行,但由于處于初步籌備階段,上市條款仍可能出現變化。美國銀行、摩根大通、中信證券對此拒絕予以置評,三一重工未能立即回復置評請求。
2月19日上午,界面新聞就上述信息向三一重工求證,對方回應稱,目前公司赴港上市還在籌劃,沒有到董事會階段。針對外媒披露的金額問題,對方稱,沒有企業在發行時把數字說得這么清楚,發行一般是說占股本的大概比例,比如A股IPO會出給發多少股的上限,企業會在這期間進行評估,和機構、投資者等詢價,才會得出具體價格。
“這些在上市后期才會確定。所以,具體募資金額的說法目前是不準確的,需要以具體公告披露為準。”
此外,該人士對界面新聞稱,目前公司沒有與任何一家中介簽訂任何協議,事情還未通過股東大會,董事會還未召開,公司就還未授權,但不排除公司會和相關的中介接觸。消息披露后,已有全球數一數二的投行來和公司接觸,三一愿意和所有頂級的投行做溝通。
“很多消息也有捕風捉影的因素在,我們最積極的作用可能就是把信息充分公開。”上述人士稱。
針對赴港上市的原因,三一重工對界面新聞表示,主要是為了全球化。三一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企業,目前62%以上的銷售在海外,公司謀求海外市場,不僅包括產品市場,同時也包括融資資本市場。
2022年,三一重工曾啟動境外發行GDR,后終止。“GDR的終止有很多原因,目前公司認為最優的上市地是香港。”上述人士表示。
三一重工隸屬于三一集團,是國內工程機械龍頭。挖掘機是該公司王牌產品,其已經連續13年蟬聯國內銷量冠軍。此外,三一重工產品還包括混凝土機械、起重機械、樁工機械、路面機械等。
三一集團始創于1989年,創始人為梁穩根。目前,三一集團擁有三家上市公司,分別是三一重工、風電龍頭三一重能(688349.SH),以及從事礦山和物流裝備的港股上市公司三一國際(00631.HK)。
實際上,這已經是三一重工第三次尋求去香港上市。
2003年7月,三一重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巔峰時期,三一重工的市值超過4000億元。
2011年,三一重工曾籌劃赴港上市,彼時擬籌資額超過30億美元。同期,另一工程機械巨頭徐工機械(000425.SZ)也計劃香港上市。兩家公司彼時均已獲批,但后續因市場因素等均沒有成功登陸港交所。
次年,三一重工縮減融資規模,重啟赴港上市,仍未獲成功。
對比之下,同為國內行業龍頭的中聯重科(000157.SZ/01157.HK)在2010年已成功實現“A+H”兩地上市。
工程機械行業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上一輪景氣周期始于2016年。2021年后期開始,經歷了五年正增長的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進入下行周期。
在此背景下,三一重工的業績受影響明顯。2020年,三一重工凈利潤一度高達154.35億元,2021年降至120.33億元。2022年,該公司業績下降超過六成,全年凈利潤42.9億元。
在全球化、電動化以及智能化等趨勢的推進下,2023年三一重工業績有所回暖,全年凈利為45.27億元,同比增長5.53%,僅次于徐工機械。
2024年以來,工程機械行業整體運行逐步向好,國內需求筑底回暖,帶動三一重工業績也持續轉好。去年前三季度,三一重工的凈利潤為48.68億元,同比增長19.66%。
近年來,三一重工對海外市場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且在同行表現突出。去年半年報披露,三一重工海外產品銷售已覆蓋180多個國家與地區。上半年實現海外銷售收入235.42億元,同比增長4.79%,占總收入的比重超過六成。
同期,受益于海外銷售快速增長、部分產品價格提升、產品結構改善、降本增效措施推進等因素影響,三一重工國際毛利率提升至31.57%,同比增長0.56個百分點,高出國內8.54個百分點。
海外分區域看,非洲營收增速最快,達23.1億元,同比增長66.71%;亞澳地區仍是主要出口地,收入91.7億元,同比增長2.55%。此外,歐洲收入82.7億元,同比增長1.08%;美洲營收出現下滑,同比下降4.19%,至37.9億元。

三一集團官網顯示,除國內外,目前該公司全球產業集群包括三一美國、三一歐洲、三一印度、三一巴西,以及2012年并購的混凝土設備商普茨邁斯特業務布局。
在去年半年報中,三一重工表示,正在推進全球組織變革,為此也建立了“1+5+N”的全球研發體系、推動制造全球化等。去年上半年,其印尼工廠二期工廠擴產完畢,印度二期工廠、南非工廠有序建設中。
為拓展全球化,三一重工曾在2022年謀劃境外發行GDR并在瑞士證券交易所上市。同年12月,三一重工發布公告,擬將GDR上市地從瑞士改為德國法蘭克福。
但去年4月,三一重工表示,鑒于內外部環境等因素發生變化,對經營情況、資金需求狀況以及業務發展規劃進行了全面的審視后,終止了境外發行GDR事項。
在中國內地資本市場降溫的近兩年,去港股上市成了諸多企業的最優選。
“在宏觀經濟和地緣政治不確定的背景下,三一重工正加入眾多尋求在香港二次上市的中國內地上市公司的行列。”路透社在報道中評論稱。
據界面新聞了解,港股上市一般包括前期準備、提交申請、問詢、聆訊與批準、路演與定價、掛牌上市等流程,耗時通常在6-12個月,其中受企業準備程度、行業合規性及監管問詢復雜度等因素影響。
相對于在A股上市,港股上市門檻較為靈活,且審核效率較高。近年來,中國內地企業青睞港股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看中其國際化程度高、融資渠道開闊。港股可以吸引國際基金、主權財富基金等,便于引入戰略投資者;且港股募資為港幣、美元,資金出入境靈活,適合企業跨境并購。
上周,鋰電龍頭寧德時代(300750.SZ)也在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在香港主板上市。據中國經濟網統計,截至2月18日,今年已有25家企業獲得境外首發備案或全流通備案,絕大多數為赴港IPO。
截至2月19日午間收盤,三一重工上漲2.46%,報17.46元/股,總市值約1480億元,較高點下跌超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