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科技
小米沖高步伐還在繼續,這雙“高端大手”甚至覆蓋到前裝市場。
據小雷了解,即將到來的小米發布會當中,除了備受關注的小米15 Ultra、SU7 Ultra等新品之外,智能電器領域也會有相當多的動作,如雙系統冰箱、洗烘套裝、除濕機等多款高端新產品,小米首款中央空調也會來到發布會現場。
在這之前,米家中央空調Pro已經開啟盲訂,也算是小米首次踏足電器前裝市場。小米集團合伙人、總裁、手機部總裁兼小米品牌總經理盧偉冰發文表示,小米大家電在高端化上的目標非常明確,只對標全球市場上的標桿品牌,并實現超越,月底發布的米家中央空調將會直接對標大金空調。
既要站上高端市場,目標的確要放得更高更遠些,但在前裝電器市場,產品力不是絕對的金標準,小米要該如何出招?
首款中央空調定了,小米劍指大金
可能前裝市場對大家來說有點陌生,在聊米家中央空調之前,小雷先來說說前裝電器的概念。
中央空調不同于普通的分體式空調,一般采用集中式的制冷/制熱系統,并通過管道輸送到各個房間,安裝時需要考慮到房屋的布局。因此,中央空調會在新房裝修時安裝、測試、驗收,這也是前裝電器的概念。
個人用戶也可以考慮后期安裝中央空調,只不過安裝成本會遠高于普通的分體式空調,除了設備本身的購置費用,還要將管道鋪設、安裝等隱性支出計算在內。
一般來說,新房裝修是中央空調安裝最理想的時機,也意味著中央空調很少會單賣給個人客戶,更多時候會和新房裝修方案綁定。
回到米家中央空調身上,盧偉冰認為中央空調是空調品類中技術密度最高、品控等級最嚴苛、服務體系最完善的品類,是行業的制高點。小米首款中央空調,在性能上做到了直接超越大金同檔產品,解決了中央空調冬季制熱性能差的品類痛點,并在節能技術節能體驗、生態互聯能力做到了“絕對領先”。
的確,中央空調的制熱原理就是熱量交換,將室外空氣的熱量轉移到室內。室外溫度過低時,空調可以吸收的熱量減少,制冷效率降低。另外,空調壓縮機普遍“不耐寒”,低溫會導致吸氣不足。
另外像“除霜兩小時,制熱五分鐘”的結霜問題,以及熱空氣上浮等因素存在,冬季制熱體驗依舊是中央空調難以根治的痛點。
而小米集團大家電的家中空調研發負責人吳慶壯近日在社交媒體上展示了一段視頻,內容是米家中央空調在-35℃的漠河進行冬季測試,空調表現出色、運行平穩。同時吳慶壯透露,米家中央空調采用單風扇雙風輪進風的設計,面積更大、效率更高,并在智能算法上進行優化,確保運行高效。
根據小米商城的介紹,米家中央空調Pro一共有“一拖三”“一拖四”“一拖五”和“一拖六”四個版本,分別適用80-110m2、90-120m2、100-130m2的面積,即便是大6匹,也能做到超一級能效認證。
作為家電領域的“新勢力”,小米的核心競爭力往往體現在軟件方案上。說到智能,還得提到米家的“祖傳能力”——生態互聯,小米智能家電的另一個核心優勢在于互聯整合,多設備互聯乍一看和中央空調沒有很強的相關性,但借助多個米家智能設備,在語音控制、環境監測、空調工作狀態實時同步等場景的數據“溝通”上會有更突出的優勢。
當然,光是性能全面超越和簡單的多設備互聯,還不足以撬動前裝空調行業的標桿,美的、格力等國內傳統廠商用多年打下市場,且還有大金、日立等外資品牌占據,并非小米用一代超前的產品就能夠將這塊硬骨頭啃下來。
那么小米的首款中央空調,算是來晚了嗎?
中央空調售后服務要求高,小米能行?
坦率講,無論是前面備受關注的小米NAS,以及小米商城中一系列電器產品,基本上都是面向個人消費者,對于商用領域,小米的資歷算不上豐富。i傳媒發布的《2024年度中國中央空調發展報告》顯示,中央空調的大部分都集中在開發商工程項目采購,占比達到64%,中央空調就是妥妥的商用大戶。
前面小雷提到,中央空調屬于前裝產品,一般在新房裝修的階段安裝,需要針對不同戶型定制安裝方案。如果個人想拆掉中央空調換一套,約等于重新裝修一遍。因此中央空調往往會跟家裝方案綁定,或者是一整套安裝方案銷售。
奧維云網監測數據顯示,2024年1-8月精裝項目空調參與品牌多達24家,日立、大金、東芝、海爾、美的占據前五,其中外資品牌份額高達62%,日立、大金等外資品牌還有一定的增速。
考慮到中央空調的產品性質,單方面的產品致勝遠遠不夠,對于這種安裝工程較大,且有企業大規模采購的產品,誰也不希望自己買的中央空調“管生不管養”,市場對品牌和口碑有更高的依賴。
何況像大金空調這樣的行業佼佼者,1995年就進入中國市場,對中國市場有深刻了解,熱泵、變頻和節能三大核心技術上處于當前的領先地位,VRV-B+中央空調主機搭載了雙排冷凝器、冷媒散熱等先進配置,產品扎實,國內多聯機市場當中,大金空調還是常年霸占銷量第一。
品牌、產品雙重優勢之下,造就大金空調在國內市場的穩固地位。
產品力、品牌力給傳統中央空調品牌穩贏的底氣,小米作為中央空調的新玩家,入局初期自然會有一定的阻力,選擇在格局固定的中央空調市場逆流而上,開頭會很難。
但這說明中央空調行業沒有小米的立足之地嗎?小雷認為未必。軟硬件帶來的優勢只是產品層面的,想要撬動中央空調市場,突破點還是在于服務體系,小米在后者其實挺有優勢,國內有1.5萬家線下終端支撐,產品售價和安裝環節透明,并提供拆裝一體服務。有網友表示,小米的安裝團隊在安裝之前會做好各種科普,給用戶做功課。
相比之下,傳統中央空調普遍為經銷商模式,一方面采購不透明,售后服務也不夠直接。從服務模式下手,讓市場了解到小米在售前和安裝環節上的優勢,啃下中央空調這塊蛋糕還有機會。
而像小米這樣的中央空調“新勢力”還有很多,中央空調也呈現出集成式的趨勢,比如歐瑞博,這家公司在2023年發布了一塊全屋熱水中央空調系統,在中央空調的基礎上集成熱水器、地暖壁掛爐和全屋智能,還主打一系列智能控制功能,從產品設計和理念來說,都會是中央空調這一品類的潛力股。
米家中央空調Pro還不算混合式的集成產品,短期內這一類中央空調“新勢力”還很難對傳統產品形成有效沖擊,甚至未來幾年都不會直接取代大金、美的等傳統品牌。等市場接受了“新勢力”的模式和產品,小米、歐瑞博等品牌才會迎來爆發。
上來就對標最強,小米是自信還是飄了?
小米的高端家電戰略其實沒有一夜之間拔地而起,而是從小家電做起,不斷累積技術和經驗,再做大家電,高端化和中央空調的出現,只是前期積累之后的必然結果。更何況,小米也有了自己的大家電工廠,制造和研發牢牢握在自己手上,行走在中央空調市場會有更多信心。
對標大金空調不能說小米過于高看自己,小米沒進入一個新的賽道,都會挑戰賽道當中的最強者,手機對標蘋果、汽車對標保時捷、空調對標大金,都是一樣的道理,能看出小米做好了準備,哪怕沖破傳統空調廠商的“封鎖”會很難。
不久前,最新一輪國補價格上線,小米米家中央空調Pro的售價不慎被曝光,空調總成價格為23999元(包含室內機、室外機),作為多聯機產品,小米的首款中央空調還體現出了不小的價格優勢。
前裝市場更依賴品牌影響力和口碑,小米在國內本身就有很大名氣,如果中央空調的第一槍打得漂亮,后續的高端路大概也會更加平坦。就沖高端和堅持拓寬品類來講,小米還是值得認可。
只能說,最近有裝修計劃的小伙伴,有更多的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