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易生活
眾所周知,在今年的手機市場里,“超薄設計”注定會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新方向。而造成這個方向重新受到重視的原因,除了消費者審美的變遷之外,自然也有各方面技術進步的推動。
比如最近這兩三年,旗艦SoC的能效比和性能一次比一次進步明顯,尤其是到了去年秋季,驍龍8至尊版和天璣9400在高負載游戲下的功耗水平,甚至只有過去旗艦平臺的一半左右。顯然,這就給更薄的機身設計賦予了“底氣”。
又比如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智能手機行業的電池供應鏈也迎來了一輪技術飛躍。在體積不變的情況下,新機的電池容量普遍可以做到比過去增大20%、甚至更多。毫無疑問,這更有利于機身體型的“瘦身”。
但即便如此,對于即將大量出現的“超薄手機”來說,依然有一個坎是繞不過去的,那就是后攝模組的體積和厚度。
一方面,從目前已經公布的三星Galaxy S25 edge部分信息,以及雖未發布、但早已傳言滿天飛的蘋果iPhone 17 Air身上,幾乎都能看到特別明顯的后攝凸起。
另一方面,縱觀最近這幾年的智能手機市場,旗艦機型的“大底化”、甚至是“全大底設計”也幾乎成為了一個共識。以至于大家確實很難想象,手機廠商到底要怎樣才能將碩大的攝像頭模組塞進超薄的機身里,而且還不使得它在造型和手感上顯得突兀。
不僅如此,從目前的相關信息來看,由于受到技術、產品定位等方面的制約,大家幾乎沒法指望這些“超薄手機”會擁有真正的“全焦段三攝”設計。比如,三星就只在Galaxy S25 edge上保留了后置雙攝,而大量傳言更是表明,蘋果甚至有可能只給超薄款iPhone只保留一個后置攝像頭。
說實在的,如果僅有一枚后攝,其實在技術層面倒也簡單,因為這就意味著不需要頭疼到底是要“保超廣”、還是“留長焦”。但對于配備后置雙攝的機型來說,這就反而可能就會成為彰顯不同廠商技術力的關鍵。
為什么會這么說呢?畢竟按照物理規律,超廣角攝像頭天生就有著更短的等效焦距,意味著它們的鏡頭光學部分本就更薄。而且其“口大底小”的鏡頭造型,也有利于使用更緊湊的CMOS尺寸。
相比之下,要將長焦鏡頭塞進超薄手機里,就需要高得多的技術力了。比如目前的相關傳言就顯示,Galaxy S25 edge很有可能會成為首款配備潛望式長焦的超薄機型。
據稱,這是因為三星早在去年就公布了“ALoP”潛望式結構。該個結構改變了傳統鏡片的排布方式,同時用“更大的鏡頭直徑”+“傾斜的CMOS”有效增大了潛望式長焦的光圈參數,從而使其可以得到更好的感光能力。從外觀上來看,ALoP長焦會表現為一顆大直徑、但并不凸起的鏡頭,由于從外部看不到內部的棱鏡結構,大家甚至可能意識不到“這是一顆長焦”。
當然,想到了如何縮減潛望式長焦鏡頭體積辦法的廠商,可能不只有三星。比如OPPO也有他們特殊的“雙棱鏡反射”設計,通過多一組棱鏡的結構讓潛望式長焦的光路“調轉180度”,從而解決大底、高畫質長焦鏡頭里,CMOS所導致的鏡組厚度問題。
但不管怎么說,至少從目前的爆料來看,有能力在超薄手機里實現高畫質潛望長焦的廠商,似乎依舊是屈指可數,因此它確實有可能會成為未來相關產品在市場宣稱方面的重點。
除此之外,可能也有些朋友會想到一種“邪道”辦法,那就是既然大底塞不進去,有沒有可能會有手機廠商干脆就將中小尺寸的CMOS塞進超薄手機,再通過大模型之類的“暴力算法增強”,來解決最后的拍攝畫質問題呢?
還真別說,至少從技術層面來看完全可行,甚至目前已經有廠商在這么做,而且成果喜人。但問題就在于,“小底+AI暴力超分”的思路固然最終成像畫質可圈可點,但畢竟意味著較低的硬件成本和相對不那么好看的傳感器參數。所以要如何解決相關產品在市場宣發方面的尷尬,或許會成為相應廠商必須要面對的一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