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丁晶晶
界面新聞編輯 | 李慎
2月17日,攜程集團在高管層面進行了一場備受關注的“大換血”。
任命公告顯示,陳剛出任集團首席產品官,將牽頭集團AI相關產品的戰略制訂;譚煜東出任集團首席科學家,負責集團及相關子公司的技術和并購戰略;張勇出任機票事業群CEO;馮雁出任大交通業務CEO,統籌管理機票事業群、火車票事業群及金融事業部,機票事業群CEO張勇、火車票事業群CEO張旭向馮雁匯報;宋濤出任商旅事業部CEO,并兼任事業部CTO;馮雁、譚煜東、宋濤向熊星匯報。以上任命即日起生效。
整體來看,攜程此次人事變動主要是圍繞AI技術和交通票務、商旅兩大業務板塊。
公開資料顯示,此次任命的陳剛畢業于浙大計算機系,此前曾是一位連續創業者。2011年3月,陳剛曾參與創建鐵友網(原久久票務網),隨后該公司被攜程收購。陳剛加入攜程后,先后在攜程、去哪兒網擔任公司重要業務的核心角色,不僅一手創建攜程地面交通業務群,先后擔任攜程集團高級副總裁兼地上交通事業部CEO、攜程創新工廠CEO等多個職位。
從上述內容不難看出,陳剛不僅具有較強的技術背景,還擁有多次從0到1的創業經歷,在攜程集團曾多次委以重。此次委派陳剛牽頭集團AI相關產品的戰略制訂,足見攜程對AI技術的重視程度。
據攜程此前任命信顯示,譚煜東也具備較深的技術背景,其畢業于佐治亞理工學院,獲計算機工程博士學位。在加入攜程之前,其曾在硅谷科技行業工作近十年,先后任職于英特爾、英偉達、微軟等多家公司從事研發工作。
2014年4月,譚煜東加入攜程,任技術總監,2016年初開始任機票事業部CTO,2017年晉升集團副總裁。其曾帶領機票研發產品團隊,打造了攜程國內、國際機票搜索引擎,還在攜程全球化的進程中推動了與TravelFusion、Skyscanner等海外子公司的技術合作。2021年被任命為機票事業部CEO。
業務層面上,攜程主要分為住宿預訂、交通票務、旅游度假、商旅管理和其他業務(主要包括網絡廣告及金融服務等)。此次人事調整重點調整了交通票務和商旅板塊的相關負責人,這兩大業務板塊均是規模大且具備較大潛力。近年來,攜程更是一直十分重視商旅板塊,在技術上不斷加大對該業務的研發投入。攜程數據顯示, 攜程商旅在客戶側、商旅內部和行業賦能三個方面持續加大技術投入,去年產研費用投入增長超260%。
攜程對上述兩大板塊負責人的調整或意味著其希望通過調整負責人,引入新的競爭策略和管理思路,提升板塊的競爭力、實現業績增長。
其中交通票務方面,張勇被新任命擔任機票事業群的首席執行官,直接負責機票業務的整體運營。據此前攜程任命信息顯示,張勇畢業于上海同濟大學,獲得計算機應用碩士學位,2012年加入攜程,同時帶領機票公共技術開發出一系列平臺工具提升研發效率和質量。2019年底轉崗至商旅事業部,分管技術、服務、結算、供應鏈業務等團隊,曾擔任商旅事業部CEO等職位。
另外,馮雁將出任大交通業務CEO,統籌管理機票事業群、火車票事業群及金融事業部。公開資料顯示,馮雁具備較強的金融背景,此前曾就職于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任高級審計師。2004年進入攜程旅行網,歷任財務部高級總監,財務副總裁,財務高級副總裁,現任攜程集團高級副總裁兼攜程金融CEO。
商旅板塊方面,此次宋濤被任命為商旅事業部的首席執行官,同時兼任CTO。據攜程商旅微信公眾號顯示,宋濤此前曾歷任微軟、亞馬遜技術管理高層,于2017年加入攜程機票業務,2020年起任職攜程商旅,并曾擔任攜程商旅CTO多年。另外其同樣具備深厚的技術背景,在Windows內核、AI搜索算法和云計算等領域有著豐富的經驗。
值得注意的是,攜程除了圍繞AI技術直接任命了陳剛、譚煜東外,在交通票務和商旅板塊的人士任命上也大部分選擇了具有技術背景的負責人。
而這并非偶然。今年年初,攜程在舉辦的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就曾強調并介紹了AI技術貫穿旅游平臺3.0模式,其中便提及“今年攜程旅游將AI技術貫穿在平臺的方方面面”,而上述任命無疑是對上述理念的印證和貫徹。
實際上,攜程近年來在AI等技術方面高度重視且積極布局。早在2017年,攜程就引入了亞馬遜云科技,這為此后的AI技術應用奠定了基礎。
從攜程整體戰略布局來看,2019年10月,攜程在其20周年慶典暨全球合作伙伴峰會上宣布了“G2戰略”,即高品質(Great Quality)和全球化(Globalization)。
會上,攜程集團創始人梁建章表示,“加之未來G2戰略的實施,我們有信心在三年成為亞洲最大的國際旅游企業,五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國際旅游企業,十年成為無可爭議的最具價值和最受尊敬的在線旅游企業。”
不過,眾所周知,新冠疫情為全球旅游行業按下了暫停鍵,同樣也打亂了攜程的戰略計劃。不過疫情后,自2023年以來, 攜程發展強勁,全力奪回疫情期間錯失的發展時機 。
技術業態上,自2023年開始,攜程更是加速在AI上的布局。2023年全年攜程推出多項AI技術相關舉措,2月宣布成為百度文心一言首批生態合作伙伴,探索“AI+旅行”場景;3月推出實時聊天機器人TripGen,4月與亞馬遜云科技聯合成立“聯合創新實驗室”;同年7月,攜程更是發布垂直大模型“攜程問道”,這也是旅游行業首個大模型產品。
去年,攜程大力加碼AI領域。6月,攜程商旅成立了AI專項小組,搭建“商旅智庫”;8月,攜程首次應用AI Agent形象與投資人交流。
攜程為何頻頻加碼對AI技術的布局,一方面,對AI技術的投入應用成為當前旅游企業實現業績突破的重要措施之一。
北京執恵集團創始人、董事長、中國探險協會副主席劉照慧告訴界面新聞,《麥肯錫2024科技趨勢展望》報告中表明,在數字化科技層面的應用上,企業的科技投入占比每提升1個百分點,項目年度收益平均增長2.3%。AI這一技術在旅游行業的應用效果是否符合這一規律目前還沒有一個完整的驗證,不過其基本上的回報比例應該相差不大。
目前旅游行業對AI技術的布局應用仍處于探索階段。一位在線旅游行業專家向界面新聞介紹,“國內OTA行業一直在探索AI的應用,關注的焦點一是效率提升,二是服務創新和用戶體驗。前端目前應用比較廣泛的主要是智能客服,以及平臺搜索功能的智能化升級,后端則是在產品開發、內容產出等方面借助AI工具的效能提升。”
攜程在2025攜程旅游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展示的AI技術在其業務中的應用成果也有所印證:攜程借助AI幫助錄入商品信息,平均可降低10%左右的行程錄入時長;借助AI輔助內容生產,平均生產時間可從8.5分鐘縮短至15秒,合格率能達到98.9%以上;借助AI自助生成和美化營銷廣告,平均生產時長可從30分鐘縮短至3分鐘;借助AI為用戶咨詢,自助解決率可達到60%以上。
另一方面,劉照慧認為,如今AI已經成為了未來的一個新的基礎設施,在AI的大潮之下,攜程走出這樣的戰略是順勢而為,也是必須要走出一步戰略。“攜程此舉也代表著旅游行業的一個未來方向,AI正在成為旅游行業未來新質生產力的代表,其所帶來產業變革已經不可逆的行業趨勢了,擁抱AI只有早晚之分、投入的深淺之分,在這其中,攜程則起到了引領作用。”
對于未來規劃,攜程集團CEO孫潔表示,在新的一年,將繼續推動各部門之間的業務協同,加強集團內人才培養和人才流動,從而進一步推進集團的G2戰略并提升集團整體競爭力。
從行業來看,AI等技術正在成為旅游行業各玩家搶占的新風口。除了攜程,馬蜂窩近日也宣布接入近期大火的DeepSeek大模型。據悉,馬蜂窩以其自研的AI智能應用正式接入DeepSeek大模型,成為旅游行業內首家接入DeepSeek大模型的應用。
據悉,首階段馬蜂窩將優先應用于已上線發布的“AI游貴州”“AI游黔西南”“AI游西江”省市景區三級AI應用生態,進一步優化和提升貴州旅游服務的智能化水平。
而另一邊,總部位于青島的尚美數智酒店集團也宣布將DeepSeek大模型率先接入集團虛擬數字人“尚小美”,以“尚小美”身份與用戶進行交互;并將其應用在硬件、軟件甚至酒店數智化管理方面。
聚焦國際市場方面,近日,旅游體驗平臺「Klook」完成1億美元(約合7.2億人民幣)新一輪融資,其也提及了對AI技術的重視。其表示此輪融資將用于下一階段的增長與創新,而這其中包括通過深化AI技術的運用提升客戶體驗、商家運營效能及內部生產效率等。
在劉照慧看來,在各玩家中,目前攜程在AI應用方面起步早、意識強,尤其是在客戶服務中較早引入智能客服。隨著大模型等技術快速發展,目前來看攜程未來還會持續對AI布局。與此同時,雖然馬蜂窩、美團等OTA平臺也紛紛發力AI,不過在模型選擇、投入力度和業務應用環節上均各有不同。對比來看,攜程或將憑借起步早、擁有龐大用戶群體、20多年積累的旅游行程線路數據、語料庫以及豐富產品等,具備先發優勢。
不過劉照慧也指出,當前大模型蓬勃發展,各家在AI領域的競爭優勢難有定論,未來需持續觀察持續投入力度與應用效果。另外行業存在變數,像Klook獲1億美元融資欲發力AI布局,不過供應鏈優勢遜于攜程,目前聚焦區域市場,至于未來是否有新平臺借AI在文旅業崛起仍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