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短劇行業沉浮錄:誰在賺錢,誰在虧錢?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短劇行業沉浮錄:誰在賺錢,誰在虧錢?

暴利時代終結,或許正是行業走向健康發展的起點。

文|時代周報

今年春節,《哪吒2》無疑成為文娛行業最火爆的話題。大銀幕火熱,微短劇市場的競爭也日趨激烈。

倪虹潔監制和主演的《夫妻的春節》成為2025年首部觀看用戶破億的短劇;《蛇年大吉之小青渡劫》?由舒暢主演,題材新穎,上線十幾個小時播放量突破105萬;抖音、紅果、芒果TV等平臺春節期間爭相上線多達數千部微短劇,部分短劇甚至免費觀看,在業內看來堪稱“史上最卷”。

過去兩年,豎屏微短劇席卷網絡,令眾多網民“上頭”。“爆款短劇編劇月入超10萬”“一對夫婦做短劇每月進賬4億多”等相關話題也多次登上微博熱搜。

微短劇行業創業者許文強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他在2023年國內短劇上升期入局,從發行業務切入行業。從了解微短劇行業到決定入行,他只花了1天時間,原因在于了解到“當時頭部發行公司一天流水就幾百萬元,月營收能到1個億,日進斗金。”

短劇行業極速擴容的同時,也正經歷劇烈洗牌——成本飆升、分成矛盾與盜版泛濫,讓“月入4億”的暴富神話逐漸成為歷史。許文強曾憑借短劇發行體驗過日流水百萬元,但試水短劇制作后,他半年虧損數百萬元,最后只得砍掉內容團隊,重新聚焦發行。

導演、制片人、發行人甚至平臺方紛紛入局短劇后,他們如何共同營造出一個日進斗金的短劇江湖?短劇快速從熱火朝天到熱潮退去,到底誰在賺錢、誰在虧錢?

暴富夢:誰在日進斗金?

許多早期入局者都曾不同程度地短暫吃到過“風口紅利”。

2023年被視為短劇行業的爆發年。許文強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當時一部短劇的拍攝成本通常僅30萬~50萬元,通過抖音、快手等平臺投流,常能獲得十倍甚至百倍票房。

如今在短劇行業穩坐TOP5的九州文化,2023年已是短劇行業集生產、制作、發行一體化的頭部平臺公司。許文強飛去九州文化的總部嘉興進一步交流,“里面的朋友告訴我,短劇是個新興行業。當時業內頭部公司基本月流水過億,行業內毛利率5%~10%不等,最高月盈利千萬元,單日進賬百萬元的故事更是屢見不鮮。”

通常而言,一部短劇從拍攝制作到上線發布,需要一個月左右。主要的參與方包括劇本撰寫者(作者、編劇)、收購劇本的平臺方(愛優騰等)、短劇承制拍攝方(導演、演員、后期剪輯)、短劇發行方(上線、宣傳、投流)、短劇投流平臺(抖快微等)、短劇上線平臺(各類APP、小程序)等多個環節、多個團隊配合。

其中,短劇的發行環節與傳統的影視發行不同,傳統影視的發行基本以To B為主,線下基本是院線,線上是愛優騰等長視頻大平臺。而短劇的發行主要是通過信息流投廣告,可以直接觸達C端用戶。最早用戶通過充值解鎖觀看劇情,即IAP模式(付費劇)。后期IAA模式出現,即應用內廣告,用戶可以不付錢,通過刷廣告解鎖觀看。短劇這種To C的投放模式獲得收益的鏈路縮短、回款周期短,賺錢更快。

2023年短劇仍處于相對早期的階段,業務較好開展。向朋友了解行情后,許文強當即從南京遷至杭州創業。僅兩個月,他的團隊擴張至20人,月流水突破百萬。“業務增長肉眼可見,體感非常強,正反饋真的太快了。”許文強提起這段時期仍然十分興奮。

西安短劇導演北楓和許文強一樣,親身印證了行業的狂熱。

他告訴時代周報記者,2023年初,短劇拍攝需求激增,拍攝時間變得緊迫,演員的時間越來越值錢。演員薪酬從傳統影視行業的“按天結算”變為“每4小時一檔,超過自動上調”。同時,器材租賃供不應求,最火爆的時候,西安當地甚至買不到拍攝器材。北楓的公司提供拍攝器材租賃,從20套緊急加購至40套設備,每天幾乎全部出租,一天可以同步供20個劇組拍攝。

“2023年節奏快到什么程度呢?那時搶手演員都是無縫連接,今天晚上殺青,明天早上直接進下一個劇組。有些劇組每天工作15小時,7天拍完100集的短劇。我們公司一個月最多拍過6部劇。我們男一號和女一號現在的片酬在3000元~1萬元/天。普通演員如果滿檔,每天片酬上千元收入。最開始看不上網絡電影的人,后來好多人都去拍了。”北楓說道。

云南星樾傳媒(下稱“星樾”)聯合創始人、虛擬數字影棚負責人張林昕對“做短劇月入過億”的江湖傳聞表示“確有其事”,她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但是這是行業早期了,現在很難達到這種程度的收入。”

總之,那時一切看起來欣欣向榮。

痛點:分成亂象、成本高壓與盜版沖擊

行業的暴富夢在2023年底戛然而止。

伴隨資本涌入推高行業預期以及發行環節快速進賬的正反饋,許文強不滿足于僅承接短劇發行,他在2023年下半年試水短劇拍攝,大量招募內容創作團隊,想從上游分一杯羹。

許文強對時代周報記者算了一筆賬。盡管每部劇的拍攝成本只需30萬~50萬元,但仔細算下來,每個環節都需要成本。其中,最大開銷是投流和員工成本。

假設每名員工月薪1萬元,30人團隊每月30萬,半年人員成本是180萬元;10部劇的每部劇拍攝成本需要30萬~50萬,10部劇總拍攝成本大約300萬元~500萬元;每部劇會花大概3萬~5萬元進行小規模投流測試,共50萬左右成本。半年總投入最高達700萬元以上。

最終的結果讓許文強心有余悸:“短劇根本不像網上瘋傳的那樣賺錢,10部劇只有1部勉強回本,票房200萬元,投流成本超150萬元、拍攝成本50萬元,總體仍不賺錢。靠發行業務快速賺來的錢轉眼虧空,公司差點垮了。”

總結下來,短劇拍攝環節不賺錢,主要在于拍攝成本高、投流現金消耗大和盈利分成不透明。其中,北楓認為盈利分成不透明是最大痛點。

北楓指出,平臺掌握數據后臺,制作方分成比例(業內為用戶充值票房的4%-6%)全憑平臺“自覺”。例如,一部充值1億元的短劇,制作方最多獲600萬元,而拍攝成本甚至投流成本需自行墊付。“北楓導演憤然道。

許文強進一步解釋道,通常,平臺方將一個短劇小程序提供給發行方,由發行方在不同渠道進行推廣宣傳,吸引用戶在平臺方提供的小程序觀看短劇、付費充值,營收直接流入平臺方賬號后臺,平臺方再按照約定好的結算周期和分成比例,給發行方打款。

這意味著,前端投流廣告費需要發行方墊付,而盈利分成時,平臺方可以扣除成本再分成。此外,平臺方會把一部短劇分給多個發行方,在信息流廣告平臺的公開競爭中,甚至有多家同時在投放一部短劇,最后能在一部短劇中分到多少錢各憑本事,導致發行方很可能入不敷出,平臺方卻能旱澇保收。

北楓表示:“過去幾年,短劇的拍攝成本模式經歷了從平臺提供劇本和資金,到平臺方和制片方雙方資金對投,再到制片方自己出錢拍戲的三個階段。在2023年五六月份之前,幾乎都是平臺提供所有資金,現在,平臺方不出錢只出劇本,需要我們導演自己找資金拍戲、剪輯、制作,最后交給平臺投流。”北楓說道。

但由于收益數據只存在于平臺的后臺,分成金額始終是心頭大患。“這是我們承制方最大的痛點。后臺數據我們看不到,別人說是多少就是多少,說是合作,基本是靠良知。身邊好多人覺得自己被割韭菜了,投入和獲得的收益不匹配。大平臺合作可能還有保證,普通私人老板很難和對方驗證票房真實性。”北楓嘆氣道。

對于平臺承擔的劇本和投流成本,張林昕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業內買一個短劇劇本基本在2萬~5萬元,按照集數長短、字數、品質不同價格浮動。而平臺本身擁有龐大的用戶和流量,投流就像在自己家井里打水。”

更多問題在于行業生產者自身打造的困境。伴隨短劇行業越來越成熟,內容同質化嚴重,觀眾審美疲勞,用戶增長和付費意愿持續走低,不利于長遠發展。北楓直言:“年輕人寧愿找盜版,也不愿付費。免費短劇App興起,也將進一步擠壓制作方、發行方的利潤空間。”

近日,時代周報記者在多個電商平臺搜索“短劇”,一款“2025網絡短劇”的商品銷量高達20萬+,顯示2.68元即可獲取9999部網盤短劇素材,且帶有“永久更新”標簽。

北楓對時代周報記者忿然道,“夫婦做短劇月入4億”等報道把圈子越弄越火,但事實上并非如此。許文強則感嘆:“當時行業發展太好真的飄了,看到上游公司一個月可以做幾個億體量,就會想是不是我們也有機會,但并沒有綜合評估業務團隊,誤以為自己也有能力去做大平臺才能做的事。實際短劇拍攝和短劇發行業務幾乎沒有交集,導致公司資源、資金分散,最后都打水漂了。”

破局:版權、技術與出海

面對同質化內容泛濫、粗制濫造的短劇內容,短劇行業的治理是發展的必經之路。

2023年11月,國家廣電總局啟動為期1個月的網絡微短劇專項整治,對于“渲染極端復仇”、“存在不良導向價值觀內容”等粗制濫造、內容低俗的微短劇進行打擊,微信、抖音、快手等平臺也先后發出公告,一個月左右下架近千部微短劇下架,野蠻生長的短劇行業進入洗牌期。

進入2025年,影業格局更為焦灼。國內短劇超過電影,海外短劇市場也開始快速發展。近年,短劇內容合規問題引起監管部門的高度關注,廣電總局宣布將微短劇治理工作常態化,并正式實施微短劇管理新規。近期,微信、抖音、快手等平臺近期也陸續發布了微短劇備案相關細則的通知,規范微短劇的制作與傳播。

許文強感嘆:“當時行業發展太好,人也飄了,看到上游公司一個月可以做幾個億體量,就會想是不是我們也有機會,但并沒有綜合評估業務團隊的能力,誤以為自己也有能力去做大平臺才能做的事。實際短劇拍攝和短劇發行業務幾乎沒有交集,導致公司資源、資金分散,最后都打水漂了。”

如今,行業退潮跡象明顯。2024年下半年北楓的公司設備出租率下降60%,當地劇組開機減少,短劇行業發展放緩。演員薪酬回落至疫情前水平。

痛定思痛,從業者們開始調整應對策略。

許文強砍掉內容生產團隊,重新聚焦短劇發行業務。北楓不再承接平臺劇本,轉而拍攝自有版權短劇,力求精品:“寧可少賺,也要掌握主動權。”張林昕則強調版權價值,她所在的公司拒絕將拍攝的短劇版權出售給頭部平臺,認為掌握版權就是掌握自主權,以布局未來的歐美、東南亞等海外市場。

此外,以AI為代表的技術手段對視頻內容制作的影響也愈發顯著。2024年12月,OpenAI旗下的視頻生成模型Sora、谷歌第二代視頻生成模型Veo2、騰訊混元大模型等紛紛上線了更強大的視頻生成能力。

技術或將成為破局關鍵。2024年,星樾在云南昆明投入1600萬元自建首家XR/VR虛擬影棚,“綠幕拍攝需后期合成,虛擬影棚則可以實時呈現拍攝效果,省去場地布景、器材運輸、后期制作等環節。公司估算,自主研發數字背景技術,年省800萬元服務費。此外,后期制作等成本也有望降低20%-40%。”張林昕強調。

“我們的影棚除了自用,現在也對外租賃,目前報價6.8萬元/天。據了解,西安、北京等影視熱門城市的影棚租金是云南的1.5倍左右,所以目前全國咨詢的人挺多。伴隨技術成熟,一個數字背景的制作時間從1~2個月提速到一周左右。”

傳統影視公司同樣押注AI。

據時代周報記者了解,2024年,集電影制作、發行、院線管理及影院放映業務于一體的博納影業(001330.SZ)專門成立了AIGMS制作中心。2024年7月,博納影業在抖音發布了首部純AI短劇《三星堆·未來啟示錄》,該劇播出期間全網播放量1.6億,并入圍紐約國際電影節。

《三星堆·未來啟示錄》團隊主創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目前AI在短劇制作應用中,面臨最大的挑戰是讓觀眾忘記這是AI創作的。“在復雜場景生成,例如微表情、細膩情感傳達等方面,AI無法和真人演員比擬。不過博納影業正在積極探索把AI技術應用到更多的影視作品中。我們認為在成本降低、創意融合制作、拓展短劇衍生周邊產品和服務,甚至開發新型影視技術人才和新崗位方面,AI有廣闊發展空間。”

張林昕也表示:“AI在目前只是輔助手段,應用較少,但AI是大勢所趨。我們覺得技術迭代一定要跟時代接軌,已經專門成立一個技術部門研究AI應用。”

從日進斗金到理性回歸,短劇行業正經歷陣痛。暴富神話褪去,從業者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短劇本質仍是內容生意,需回歸“產品思維”,快速試錯、控制成本、深耕版權。

“短劇行業始終遵循二八定律,早期10部劇8部賺,如今10部劇2部賺。行業已從野蠻生長轉向存量廝殺階段。”在北楓看來,短劇是產品,不是藝術品,就像服裝快消品,必須快速生產快速上新,試錯時間短,迭代頻率高。他還判斷,精品化內容一定是未來方向。

當投機者離場,暴利時代終結,或許正是行業走向健康發展的起點,唯有具備版權儲備、技術能力與出海資源的玩家方能存活。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短劇行業沉浮錄:誰在賺錢,誰在虧錢?

暴利時代終結,或許正是行業走向健康發展的起點。

文|時代周報

今年春節,《哪吒2》無疑成為文娛行業最火爆的話題。大銀幕火熱,微短劇市場的競爭也日趨激烈。

倪虹潔監制和主演的《夫妻的春節》成為2025年首部觀看用戶破億的短劇;《蛇年大吉之小青渡劫》?由舒暢主演,題材新穎,上線十幾個小時播放量突破105萬;抖音、紅果、芒果TV等平臺春節期間爭相上線多達數千部微短劇,部分短劇甚至免費觀看,在業內看來堪稱“史上最卷”。

過去兩年,豎屏微短劇席卷網絡,令眾多網民“上頭”。“爆款短劇編劇月入超10萬”“一對夫婦做短劇每月進賬4億多”等相關話題也多次登上微博熱搜。

微短劇行業創業者許文強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他在2023年國內短劇上升期入局,從發行業務切入行業。從了解微短劇行業到決定入行,他只花了1天時間,原因在于了解到“當時頭部發行公司一天流水就幾百萬元,月營收能到1個億,日進斗金。”

短劇行業極速擴容的同時,也正經歷劇烈洗牌——成本飆升、分成矛盾與盜版泛濫,讓“月入4億”的暴富神話逐漸成為歷史。許文強曾憑借短劇發行體驗過日流水百萬元,但試水短劇制作后,他半年虧損數百萬元,最后只得砍掉內容團隊,重新聚焦發行。

導演、制片人、發行人甚至平臺方紛紛入局短劇后,他們如何共同營造出一個日進斗金的短劇江湖?短劇快速從熱火朝天到熱潮退去,到底誰在賺錢、誰在虧錢?

暴富夢:誰在日進斗金?

許多早期入局者都曾不同程度地短暫吃到過“風口紅利”。

2023年被視為短劇行業的爆發年。許文強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當時一部短劇的拍攝成本通常僅30萬~50萬元,通過抖音、快手等平臺投流,常能獲得十倍甚至百倍票房。

如今在短劇行業穩坐TOP5的九州文化,2023年已是短劇行業集生產、制作、發行一體化的頭部平臺公司。許文強飛去九州文化的總部嘉興進一步交流,“里面的朋友告訴我,短劇是個新興行業。當時業內頭部公司基本月流水過億,行業內毛利率5%~10%不等,最高月盈利千萬元,單日進賬百萬元的故事更是屢見不鮮。”

通常而言,一部短劇從拍攝制作到上線發布,需要一個月左右。主要的參與方包括劇本撰寫者(作者、編劇)、收購劇本的平臺方(愛優騰等)、短劇承制拍攝方(導演、演員、后期剪輯)、短劇發行方(上線、宣傳、投流)、短劇投流平臺(抖快微等)、短劇上線平臺(各類APP、小程序)等多個環節、多個團隊配合。

其中,短劇的發行環節與傳統的影視發行不同,傳統影視的發行基本以To B為主,線下基本是院線,線上是愛優騰等長視頻大平臺。而短劇的發行主要是通過信息流投廣告,可以直接觸達C端用戶。最早用戶通過充值解鎖觀看劇情,即IAP模式(付費劇)。后期IAA模式出現,即應用內廣告,用戶可以不付錢,通過刷廣告解鎖觀看。短劇這種To C的投放模式獲得收益的鏈路縮短、回款周期短,賺錢更快。

2023年短劇仍處于相對早期的階段,業務較好開展。向朋友了解行情后,許文強當即從南京遷至杭州創業。僅兩個月,他的團隊擴張至20人,月流水突破百萬。“業務增長肉眼可見,體感非常強,正反饋真的太快了。”許文強提起這段時期仍然十分興奮。

西安短劇導演北楓和許文強一樣,親身印證了行業的狂熱。

他告訴時代周報記者,2023年初,短劇拍攝需求激增,拍攝時間變得緊迫,演員的時間越來越值錢。演員薪酬從傳統影視行業的“按天結算”變為“每4小時一檔,超過自動上調”。同時,器材租賃供不應求,最火爆的時候,西安當地甚至買不到拍攝器材。北楓的公司提供拍攝器材租賃,從20套緊急加購至40套設備,每天幾乎全部出租,一天可以同步供20個劇組拍攝。

“2023年節奏快到什么程度呢?那時搶手演員都是無縫連接,今天晚上殺青,明天早上直接進下一個劇組。有些劇組每天工作15小時,7天拍完100集的短劇。我們公司一個月最多拍過6部劇。我們男一號和女一號現在的片酬在3000元~1萬元/天。普通演員如果滿檔,每天片酬上千元收入。最開始看不上網絡電影的人,后來好多人都去拍了。”北楓說道。

云南星樾傳媒(下稱“星樾”)聯合創始人、虛擬數字影棚負責人張林昕對“做短劇月入過億”的江湖傳聞表示“確有其事”,她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但是這是行業早期了,現在很難達到這種程度的收入。”

總之,那時一切看起來欣欣向榮。

痛點:分成亂象、成本高壓與盜版沖擊

行業的暴富夢在2023年底戛然而止。

伴隨資本涌入推高行業預期以及發行環節快速進賬的正反饋,許文強不滿足于僅承接短劇發行,他在2023年下半年試水短劇拍攝,大量招募內容創作團隊,想從上游分一杯羹。

許文強對時代周報記者算了一筆賬。盡管每部劇的拍攝成本只需30萬~50萬元,但仔細算下來,每個環節都需要成本。其中,最大開銷是投流和員工成本。

假設每名員工月薪1萬元,30人團隊每月30萬,半年人員成本是180萬元;10部劇的每部劇拍攝成本需要30萬~50萬,10部劇總拍攝成本大約300萬元~500萬元;每部劇會花大概3萬~5萬元進行小規模投流測試,共50萬左右成本。半年總投入最高達700萬元以上。

最終的結果讓許文強心有余悸:“短劇根本不像網上瘋傳的那樣賺錢,10部劇只有1部勉強回本,票房200萬元,投流成本超150萬元、拍攝成本50萬元,總體仍不賺錢。靠發行業務快速賺來的錢轉眼虧空,公司差點垮了。”

總結下來,短劇拍攝環節不賺錢,主要在于拍攝成本高、投流現金消耗大和盈利分成不透明。其中,北楓認為盈利分成不透明是最大痛點。

北楓指出,平臺掌握數據后臺,制作方分成比例(業內為用戶充值票房的4%-6%)全憑平臺“自覺”。例如,一部充值1億元的短劇,制作方最多獲600萬元,而拍攝成本甚至投流成本需自行墊付。“北楓導演憤然道。

許文強進一步解釋道,通常,平臺方將一個短劇小程序提供給發行方,由發行方在不同渠道進行推廣宣傳,吸引用戶在平臺方提供的小程序觀看短劇、付費充值,營收直接流入平臺方賬號后臺,平臺方再按照約定好的結算周期和分成比例,給發行方打款。

這意味著,前端投流廣告費需要發行方墊付,而盈利分成時,平臺方可以扣除成本再分成。此外,平臺方會把一部短劇分給多個發行方,在信息流廣告平臺的公開競爭中,甚至有多家同時在投放一部短劇,最后能在一部短劇中分到多少錢各憑本事,導致發行方很可能入不敷出,平臺方卻能旱澇保收。

北楓表示:“過去幾年,短劇的拍攝成本模式經歷了從平臺提供劇本和資金,到平臺方和制片方雙方資金對投,再到制片方自己出錢拍戲的三個階段。在2023年五六月份之前,幾乎都是平臺提供所有資金,現在,平臺方不出錢只出劇本,需要我們導演自己找資金拍戲、剪輯、制作,最后交給平臺投流。”北楓說道。

但由于收益數據只存在于平臺的后臺,分成金額始終是心頭大患。“這是我們承制方最大的痛點。后臺數據我們看不到,別人說是多少就是多少,說是合作,基本是靠良知。身邊好多人覺得自己被割韭菜了,投入和獲得的收益不匹配。大平臺合作可能還有保證,普通私人老板很難和對方驗證票房真實性。”北楓嘆氣道。

對于平臺承擔的劇本和投流成本,張林昕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業內買一個短劇劇本基本在2萬~5萬元,按照集數長短、字數、品質不同價格浮動。而平臺本身擁有龐大的用戶和流量,投流就像在自己家井里打水。”

更多問題在于行業生產者自身打造的困境。伴隨短劇行業越來越成熟,內容同質化嚴重,觀眾審美疲勞,用戶增長和付費意愿持續走低,不利于長遠發展。北楓直言:“年輕人寧愿找盜版,也不愿付費。免費短劇App興起,也將進一步擠壓制作方、發行方的利潤空間。”

近日,時代周報記者在多個電商平臺搜索“短劇”,一款“2025網絡短劇”的商品銷量高達20萬+,顯示2.68元即可獲取9999部網盤短劇素材,且帶有“永久更新”標簽。

北楓對時代周報記者忿然道,“夫婦做短劇月入4億”等報道把圈子越弄越火,但事實上并非如此。許文強則感嘆:“當時行業發展太好真的飄了,看到上游公司一個月可以做幾個億體量,就會想是不是我們也有機會,但并沒有綜合評估業務團隊,誤以為自己也有能力去做大平臺才能做的事。實際短劇拍攝和短劇發行業務幾乎沒有交集,導致公司資源、資金分散,最后都打水漂了。”

破局:版權、技術與出海

面對同質化內容泛濫、粗制濫造的短劇內容,短劇行業的治理是發展的必經之路。

2023年11月,國家廣電總局啟動為期1個月的網絡微短劇專項整治,對于“渲染極端復仇”、“存在不良導向價值觀內容”等粗制濫造、內容低俗的微短劇進行打擊,微信、抖音、快手等平臺也先后發出公告,一個月左右下架近千部微短劇下架,野蠻生長的短劇行業進入洗牌期。

進入2025年,影業格局更為焦灼。國內短劇超過電影,海外短劇市場也開始快速發展。近年,短劇內容合規問題引起監管部門的高度關注,廣電總局宣布將微短劇治理工作常態化,并正式實施微短劇管理新規。近期,微信、抖音、快手等平臺近期也陸續發布了微短劇備案相關細則的通知,規范微短劇的制作與傳播。

許文強感嘆:“當時行業發展太好,人也飄了,看到上游公司一個月可以做幾個億體量,就會想是不是我們也有機會,但并沒有綜合評估業務團隊的能力,誤以為自己也有能力去做大平臺才能做的事。實際短劇拍攝和短劇發行業務幾乎沒有交集,導致公司資源、資金分散,最后都打水漂了。”

如今,行業退潮跡象明顯。2024年下半年北楓的公司設備出租率下降60%,當地劇組開機減少,短劇行業發展放緩。演員薪酬回落至疫情前水平。

痛定思痛,從業者們開始調整應對策略。

許文強砍掉內容生產團隊,重新聚焦短劇發行業務。北楓不再承接平臺劇本,轉而拍攝自有版權短劇,力求精品:“寧可少賺,也要掌握主動權。”張林昕則強調版權價值,她所在的公司拒絕將拍攝的短劇版權出售給頭部平臺,認為掌握版權就是掌握自主權,以布局未來的歐美、東南亞等海外市場。

此外,以AI為代表的技術手段對視頻內容制作的影響也愈發顯著。2024年12月,OpenAI旗下的視頻生成模型Sora、谷歌第二代視頻生成模型Veo2、騰訊混元大模型等紛紛上線了更強大的視頻生成能力。

技術或將成為破局關鍵。2024年,星樾在云南昆明投入1600萬元自建首家XR/VR虛擬影棚,“綠幕拍攝需后期合成,虛擬影棚則可以實時呈現拍攝效果,省去場地布景、器材運輸、后期制作等環節。公司估算,自主研發數字背景技術,年省800萬元服務費。此外,后期制作等成本也有望降低20%-40%。”張林昕強調。

“我們的影棚除了自用,現在也對外租賃,目前報價6.8萬元/天。據了解,西安、北京等影視熱門城市的影棚租金是云南的1.5倍左右,所以目前全國咨詢的人挺多。伴隨技術成熟,一個數字背景的制作時間從1~2個月提速到一周左右。”

傳統影視公司同樣押注AI。

據時代周報記者了解,2024年,集電影制作、發行、院線管理及影院放映業務于一體的博納影業(001330.SZ)專門成立了AIGMS制作中心。2024年7月,博納影業在抖音發布了首部純AI短劇《三星堆·未來啟示錄》,該劇播出期間全網播放量1.6億,并入圍紐約國際電影節。

《三星堆·未來啟示錄》團隊主創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目前AI在短劇制作應用中,面臨最大的挑戰是讓觀眾忘記這是AI創作的。“在復雜場景生成,例如微表情、細膩情感傳達等方面,AI無法和真人演員比擬。不過博納影業正在積極探索把AI技術應用到更多的影視作品中。我們認為在成本降低、創意融合制作、拓展短劇衍生周邊產品和服務,甚至開發新型影視技術人才和新崗位方面,AI有廣闊發展空間。”

張林昕也表示:“AI在目前只是輔助手段,應用較少,但AI是大勢所趨。我們覺得技術迭代一定要跟時代接軌,已經專門成立一個技術部門研究AI應用。”

從日進斗金到理性回歸,短劇行業正經歷陣痛。暴富神話褪去,從業者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短劇本質仍是內容生意,需回歸“產品思維”,快速試錯、控制成本、深耕版權。

“短劇行業始終遵循二八定律,早期10部劇8部賺,如今10部劇2部賺。行業已從野蠻生長轉向存量廝殺階段。”在北楓看來,短劇是產品,不是藝術品,就像服裝快消品,必須快速生產快速上新,試錯時間短,迭代頻率高。他還判斷,精品化內容一定是未來方向。

當投機者離場,暴利時代終結,或許正是行業走向健康發展的起點,唯有具備版權儲備、技術能力與出海資源的玩家方能存活。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鄂托克旗| 贵州省| 徐闻县| 鄱阳县| 怀安县| 田林县| 甘南县| 洪洞县| 义马市| 乐都县| 华安县| 荣成市| 格尔木市| 太保市| 棋牌| 武威市| 迭部县| 万州区| 仪陇县| 安乡县| 沁阳市| 滁州市| 祁东县| 定远县| 卓尼县| 九龙县| 颍上县| 永清县| 大关县| 郧西县| 大庆市| 杂多县| 微山县| 天镇县| 靖远县| 江北区| 文水县| 龙山县| 乐东| 阳春市| 牙克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