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馬悅然
征求意見稿發布四個月后,新型儲能發展行動方案正式版出爐。
2月1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門印發《新型儲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下稱《行動方案》)。
這是工信部牽頭發布的首個新型儲能供給側政策文件。內容涵蓋鼓勵技術創新、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拓寬應用領域、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應用、推動高水平“走出去”等多個方面。
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副秘書長李臻對界面新聞表示,正式文件由工信部牽頭,聯合八部門共同發布,對新型儲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給予了高度重視。對比征求意見稿,在技術創新、產業協同、區域協同、安全標準、知識產權等方面進一步地深化,將進一步推動新型儲能制造業的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上述文件對于加持儲能市場熱度、激勵企業加大技術創新投入、推動產業升級具有重要意義。”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儲能應用分會秘書長劉勇對界面新聞表示。
界面新聞注意到,《行動方案》正式版和11月6日發布的《新型儲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征求意見稿)》(下稱《意見稿》)相比,內容發生了微調。
其中一大區別在于,正式版文件在總體要求強化了市場和政府的協調作用。
《行動方案》明確要求,要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扎實推動新型儲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把深化新型儲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擴大內需有機結合,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和新型能源體系提供強大動能。
總體要求中還提出,堅持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相結合,健全產業政策體系, 創新行業管理方式,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形成統籌全局、協調各方、相互補充的發展格局。
同時,要求堅持有效供給與擴大需求相結合,推動因地制宜多元化發展,減少低水平重復建設,提高資源配置和利用效率,釋放新型儲能市場發展潛力。
此外,《行動方案》正式版對規范行業秩序提出了更為詳實的內容,產業發展規劃更為明確;在技術創新及安全性上提出了新要求;在應用部分增加了構網型儲能相關內容;在國際合作、知識產權、人才培育等方面表述更為細致。
其中,《行動方案》要求,到2027年,國內新型儲能制造業全鏈條國際競爭優勢凸顯,優勢企業梯隊進一步壯大,產業創新力和綜合競爭力顯著提升,實現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在產業體系方面,《行動方案》表示,新型儲能制造業規模和下游需求基本匹配,培育生態主導型企業3-5家。產業主體集中、區域集聚格局基本形成,產業集群和生態體系不斷完善。產業鏈供應鏈韌性顯著增強,標準體系和市場機制更加健全。
相較于《意見稿》,《行動方案》正式版加強了對產業布局的合理引導。文件要求,加強鋰電池等產能監測預警,防范盲目投資和無序發展風險。組織開展新型儲能制造業發展戰略研究,引導企業把握發展節奏,結合區域內產業基礎、市場需求等情況,合理制定產業發展目標,有序部署產業規模。
在科學謀劃產業布局部分,在《意見稿》中的“支持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等地聚焦新型儲能領域”基礎上,增加了“呼包鄂地區、海峽兩岸”等具體區域。
在李臻看來,儲能技術及產業鏈條較長,各地資源稟賦及產業基礎不同,優勢不同,做好產業協同、區域協同,有助于整合我國產業鏈、供應鏈資源,減少資源浪費,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
在正式版《行動方案》中,儲能產品的安全性上新增強調“模塊級精準消防”。其指出,圍繞新型儲能系統生產制造、運行維護、回收利用全生 命周期,構建本征安全、主動預警、高效防護、安全應用等多維度技術體系。
《行動方案》更加突出對知識產權的重視。例如,正式版文件中新增了“鼓勵新型儲能領域探索專利池等運營模式,協同提升知識產權風險防控水平,推進產業強鏈增效。”的表述。
該文件還指出,研究支持專利和標準協同發展創新機制,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禁止濫用知識產權排除、限制競爭行為。
在“走出去”部分,《行動方案》相比《意見稿》新增了“積極參與新型儲能國際標準制修訂”的表述。文件提出,要深入推進新型儲能國際標準交流合作,提升新型儲能標準國際化水平。
在正式《行動方案》中,還將原《意見稿》中的“優化市場環境”部分表述改為了“規范行業秩序”。
《行動方案》表示,規范地方招商引資法規制度,推動建立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強鋰電池行業規范管理,落實新型儲能企業產品質量 主體責任,健全質量管理體系,加強新型儲能產品質量監督。
“加強對專利侵權、市場壟斷等違法違規行為的預防和懲治,化解行業“內卷”現象,維護健康公平市場環境。”《行動方案》要求。
此外,在推進電源和電網側儲能應用中,《行動方案》增加了構網型儲能相關內容,提出鼓勵新型儲能以獨立儲能主體參與電力市場,加快推動構網型儲能應用。
構網型儲能系統指構建并維持輸出電壓和頻率,以電壓源特性運行,主動支撐電網的儲能系統,能夠增強電力系統的穩定性。
與意見稿一致,《行動方案》強調多元化新型儲能本體技術,并提及適度超前布局氫儲能等超長時儲能技術。后者出現在去年的意見稿中時,是國家部門首次提出該說法。
李臻認為,長時儲能具有長時間的充放電循環能力,能夠實現日內長時、跨天、跨周、跨月乃至跨季節的電力調節,隨著中國可再生能源占比的增加,長時儲能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長時儲能涵蓋了多種技術路線,每種技術都有其獨特的工作原理和適用場景,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進行選擇和優化。
劉勇也對界面新聞表示,多元化新型儲能技術路線的在功率、時長、響應速度等特性方面各不相同,結合高安全、人工智能和碳足跡要求,需要積極引導新型儲能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儲能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支撐,具有調峰、調頻、備用容量、平滑出力、緩解電網阻塞等功能,對改善新能源電源的系統友好性、改善負荷需求特性、推動新能源大規模高質量發展起著關鍵作用。
新型儲能是指除抽水蓄能以外以輸出電力為主要形式的儲能技術,包括鋰離子電池、液流電池、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等。目前,新型儲能是整個儲能板塊關注的焦點。
根據CNESA DataLink全球儲能數據庫不完全統計,截至2024年底,中國電力儲能累計裝機首超百吉瓦,達到137.9 GW。其中,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首次超過抽水蓄能,達到78.3 GW/184.2 GWh,功率/能量規模同比增長126.5%/147.5%。
去年,中國新型儲能新增投運43.7 GW/109.8 GWh,同比增長103%/136%。
2024年,中國新增新型儲能投運項目數量同比增長182%,百兆瓦級項目數量增速明顯,180余個項目投運,同比增長67%。新增項目中,2-4h項目數最多,其次是4h以上項目,同比增長45%。
上述《行動方案》發布后,也在資本市場掀起熱潮。2月18日,儲能相關概念股走強,個股中,杉杉股份(600884.SH)漲停,先導智能(300450.SZ)上漲9.59%,天宏鋰電(873152.BJ)上漲8.93%,派能科技(688063.SH)上漲7.26%,鵬輝能源(300438.SZ)、杭可科技(688006.SH)等股漲超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