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周濤
2025開年,中通客車可謂是喜事連連。2月14日晚,隨著第九屆亞洲冬季運動會在哈爾濱圓滿落幕,作為本屆賽事客車服務的主力品牌,中通客車也結束了賽事保障。于中通客車而言,在銷量穩定增長的背景下,參與亞冬會賽事保障是提升品牌價值的絕佳機會。
2025年1月25日,中通客車(000957.SZ)發布2024年度業績預告,宣告其凈利潤同比增幅最高達320%,創下近8年最佳成績單。
這份成績單背后,既有國內政策紅利的釋放,也有海外市場的突破性增長,但同時也暗藏結構性挑戰。

業績“狂飆”
2024年,中通客車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預計為2.06億至2.93億元,同比增幅195%——320%,較2021年虧損2.2億元實現“V型反轉”。
分季度來看,中通客車2024年的業績增長呈現出強勁且持續的態勢。2024年第一季度凈利潤為4238萬元,同比增長105.08%,實現了開門紅,為全年的良好業績奠定了基礎。此后第二、三季度均保持增長態勢,即便到了第四季度,取中位值計算,中通客車凈利潤也達到了5373萬元,同比增長1400%,成為全年增長最強勁的季度。這一表現與國內客車市場復蘇密切相關——2024年6米以上中大型客車銷量同比增長33.39%,帶動行業整體回暖。
支撐利潤增長的不僅是銷量。根據業績預告,中通客車通過優化供應鏈、提升生產效率,將成本費用率壓縮至歷史低位。據方正證券測算,2024年中通客車單車凈利潤達1.9萬元,較2022年翻倍。這種“量價齊升”的態勢,讓中通客車在宇通、金龍等老牌廠商的夾擊中突圍。
海外市場已經成為中通客車業績增長的重要引擎。2024年,中通客車銷量達11409輛,同比大增51.49%,其中海外市場貢獻6220輛,占比54.5%,較2022年的20%占比實現三級跳。
在2022年前,中通客車來自國外的收入占比在20%以下,而到了2022年,這一比例提高至32%,2023年進一步提升至44.32%,2024年上半年更是達到了66.73%。2024年,中通客車海外銷量達到6220輛,同比增長63.5%,在客車出口企業中排在第五名,且增速在行業前五名中最高。
值得注意的是,海外市場毛利率達28.15%,較國內市場高出近8個百分點,成為利潤增長的核心動力,與行業龍頭宇通客車(600066.SH)的差距也在不斷縮小。
作為山東重工集團的重要客車板塊,中通客車與旗下濰柴、重汽在海外渠道端形成了有效的協同效應,有力地推動了出口訂單的增加。
在“一帶一路”沿線,中通客車通過性價比策略快速滲透。其出口均價約62萬元/輛,僅為宇通客車的60%,但憑借山東重工集團的渠道協同,成功打入葡萄牙、智利等新興市場。不過,12月中通客車出口量環比驟降50.2%,暴露出其訂單波動風險。
高增長如何保持
盡管業績亮眼,中通客車的轉型仍面臨多重挑戰。在國內市場,雖然受益于更新換代和政策刺激雙重利好,客車市場迎來了恢復性增長,但這種增長更傾向于弱勢復蘇,而非強勢增長。一旦政策支持力度減弱,市場需求是否能夠持續保持增長態勢存在不確定性。
海外市場雖然前景廣闊,但競爭也日益激烈。2024年12月,中通客車的出口銷量僅排名第九,環比增長-50.2%,而排名第一的宇通客車銷量是2620輛,無論同比增速還是環比增速都超過了100%。
在海外市場,中通客車面臨著來自同行的巨大競爭壓力。隨著宇通、比亞迪等企業加大海外市場的拓展力度,出口市場可能會變得更加內卷,中通客車的市場份額和盈利空間可能會受到擠壓。
另外,2024年上半年中通客車在研發方面投入了8628.08萬元,同比增長5.17%。研發投入占營收比例約為3.13%,低于宇通客車4.53%的研發投入。在歐盟碳關稅變化、國內補貼退坡的背景下,其技術迭代壓力日益凸顯。
值得關注的是,中通客車正在開辟"第二增長曲線"。2024年其自動駕駛接駁車在雄安新區累計運營里程突破100萬公里,L4級智能駕駛系統進入量產前夜。這些布局或許預示著,商用車行業的競爭維度正在從"能源革命"向"智能革命"躍遷。
技術路線的博弈仍在繼續,固態電池的商業化可能顛覆現有競爭格局,中通客車未來發展仍需長期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