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當算法遇見人性:許一尊的十年指增演進之路

許一尊作為匯添富中證500指數增強基金的基金經理,自2015年起管理產品,憑借穩健的運作在過去7年中每年都跑贏基準,取得超額收益。他強調量化投資的本質是減少損耗,而非增加價值,將量化投資比作精密工程而非魔法。許一尊的管理理念是追求六類因子的均衡配置,通過規則化配置和多維度風險約束體系,控制跟蹤誤差,實現超額收益。他認為量化投資是人的事業,需要團隊合作和跨學科能力,未來的發展將依賴于產品、策略和技術創新。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技術的光芒總是格外耀眼。

2025 年初春,Deepseek 的名字如同平地驚雷,在人工智能領域引發震蕩,并迅速出圈。量化基金經理,也一下子成為了許多基民關注的對象,畢竟在整個基金領域,他們可謂是接觸人工智能的前沿者,神經網絡等人工智能算法并非新鮮事物,它們早已是量化投資工具箱中的常用組件。 

當然,我并不認為以文本這樣非結構化數據處理見長的大模型,會顛覆已有的以財務、交易這些結構化數據為主的量化投資框架。

我更好奇的是,量化投資的這條道路,能為我們帶來驚喜的人工智能等技術,究竟可以如何讓基民的錢包更“鼓”一些。在春節后的某一個早上,約了匯添富中證500 指數增強基金的基金經理許一尊,聊聊了這個話題。

把手頭事情做好

許一尊,對于 EarlETF 的老讀者,應該不是截然陌生的名字。在我跟投并一直跟蹤的“三五十指增”組合中,他管理的匯添富中證500 指數增強(A:010050 C:016854)也在持倉之中。

2018年至2024年,市場風格不斷轉換,但這只基金憑借穩健的運作,在過去7年中,每一年度都跑贏基準,取得了突出的超額收益。

數據來源:基金各年年報及2024年基金四季報,2023年業績經托管行復核,截至2024/12/31。匯添富中證500指數增強由匯添富成長多因子量化策略股票自20230425轉型而來,匯添富成長多因子量化策略股票2015/2/16成立以來截至2022年各年業績及基準為(%):18.8/26.85、-3.96/-15.77.-0.7/-0.05. -22.51/-30.36、37.13/23.8、40.2/18.99、17.59/14.08、-13.9/-18.28,匯添富中證500指數增強2023/4/25轉型當年及2024年業績及基準為(%):-2.86/-11.93、11.07/5.40,來源于基金各年年報及2024四季報。

我曾經和匯添富的量化團隊交流過好幾次,但實話實話,許一尊是我最不熟悉的一位。每一次,他總是低調的“藏”在同事的身后,許多問題要么用一句類似“把手頭的事情做好”的話概括,要么就是把回答的機會讓給同事們。

這一次,終于有機會和許一尊單獨聊聊,將近 2 個小時的交流,讓我終于繞過許一尊的“低調”,深入了解到了許一尊在管理指數增強基金上許多細致深入的思考,從某種程度上而言,許一尊在管理量化投資上,的確是如他所言,將“手頭的事情做好”,但唯有當你了解這個過程背后的細致,才能明白這是一件多么難而正確的事情。

在談及作為指數基金經理的工作時,許一尊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看法:一位指數增強基金經理而言,最大的挑戰或許并非是發掘新的 “阿爾法”,而是如何“把已有的因子研究的結果,以最小的損耗傳遞到組合的收益之中”。 

這句話看似平淡,卻點破了量化投資的本質:它并非一蹴而就的魔法,而是一個環環相扣的鏈條,從最初的指標選取,到最終轉化為客戶賬戶上的盈利,期間要經歷指標到因子、因子到復合因子、復合因子到投資組合等多個環節。而每一個環節,都不可避免地面臨“損耗”。 這種“損耗”并非僅僅是交易成本或沖擊成本等顯性支出,更包含了信息衰減、模型偏差、執行誤差等隱性流失。 

在理想的模型世界里,收益或許可以無限接近理論值,但在真實的市場環境中,每一步都可能打折扣,每一步都可能偏離預設的軌道。 

正因此,量化基金經理的角色,更像是一位精密的工程師,而非點石成金的術士。 他的任務不是在每個環節都去 “增加” 價值,這或許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而是竭力 “減少” 損耗,如同在復雜的管道系統中,盡可能降低阻力,讓涓涓細流最終匯聚成可觀的收益。 

許一尊甚至略帶自嘲地將指數增強基金經理比作 “拖模型的后腿者”, 這并非妄自菲薄,而是一種清醒的自知:模型的完美性與現實的摩擦力之間,存在著難以逾越的鴻溝。 而真正的專業性,或許正體現在這種腳踏實地、步步為營的務實態度之中,將每一個 “手頭的事情” 做到極致,積小勝為大勝,在可控的范圍內,追求長期而穩健的回報。 這或許才是量化投資的 “笨功夫”,也是在喧囂的市場中,保持清醒與理性的基石。

十年演進之路

故事的開端,常常并非預設的劇本。匯添富中證500指數增強基金的誕生,亦是如此。在它以“指增”之名被市場熟知之前,其最初的形態,更像是一款帶有鮮明量化選股印記的股票型基金——匯添富成長多因子量化策略。

回顧公募指增的發展道路,相比 2010 年前后巴克萊三杰從美國回歸開始的相關試水,2015 年開始管理產品的許一尊,應該算是“中生代”。

彼時,量化投資在中國市場尚處萌芽,指數增強的概念也遠未像今日這般深入人心。匯添富的前瞻性在于,他們看到了量化方法在投資領域的潛力,并試圖將其應用于主動管理型產品中。這款早期產品,承載著對超額收益的樸素渴望,而在實際操作中,則是發現指數增強類策略,是承載這一渴望的極佳路徑。

時代總是悄然發生著轉變。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日漸成熟,投資者對于風險收益特征的理解也日趨理性。“指數增強”這一概念,開始被市場接受和認可。它不再僅僅是一種投資工具,更成為一種投資策略,一種風險收益介于被動指數與主動股票之間的平衡選擇。

2023 年 4 月,基金轉型為中證500 指數增強基金,回歸真實面目。在許一尊看來,轉型之后,這只基金“客戶需求-產品定位-投資人員-投資策略”四個要素對齊,更有助于基金持有人的利益。

均衡為本 規則化配置

量化投資,在許多外行人看來,就是一臺神秘的電腦,輸入數據,很快就吐出該買什么,不該買什么的結果,純純的“火箭科技”硬科技的味道。

但當你真正了解量化投資,尤其是當下公募的指數增強類基金時你才會知道,為何不同的基金業績千差萬別,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指數增強基金經理本身對投資理念的選擇,也就是更“藝術”的部分。

一個直觀的例子就是,當下量化投資,是以因子投資為主。所有的量化團隊都會告訴你,他們在有上千個類似與低估值(市盈率)、高 ROE、4 周漲幅這樣的因子,通過計算機的神奇組合,就能有點石成金的效果。

但事實上,如何將成百上千個因子組合,如何取舍,本身就是基金經理的投資觀的體現。有的基金經理喜歡劍走偏鋒,追求規模因子下沉,小盤股當道時光芒萬丈,但大盤股崛起則是節節敗退;有的基金經理喜歡因子擇時,主觀去預測那個因子表現更好,猜對自然是當紅炸子雞,但猜錯可能就要超額沉寂許久。

許一尊,不是這樣的風格。他的理念,很傳統,如果要用兩個字來概括就是“均衡”,如果要用更學術的話來說,就是追求六類因子的均衡。

“基本面因子和量價因子權重怎么分配”,這是我在與指數增強類基金經理交流時,必問的一個問題。

基本面因子,如同價值投資的基石,關注企業的盈利能力、成長性、質量等長期 fundamentales。量價因子,則更側重于市場行為與情緒的量化表達,試圖從成交量、價格波動等數據中,捕捉市場短期脈動。一只指數增強類基金的超額,很大程度上可以歸因于其在這兩類因子上的取舍。

對于這個問題,許一尊給出了更復雜的答案:六類復合因子相對均衡,規則化配置。

具體而言,在基金管理中,目前在因子基礎上,進一步構造了基本面、量價、左側、右側、快、慢在內的六類復合因子。這六大類復合因子并非簡單的并列關系,而是從不同維度、不同周期,力求捕捉市場信息的有效性。

左側/右側是投資邏輯上的劃分,左側,偏向于逆向投資的邏輯,挖掘被市場低估的價值洼地,如基本面中的高質量、低估值,市場面因子中的低波動;右側則反映趨勢投資邏輯,順勢而為,追逐市場趨勢,如基本面中的景氣度和市場面中的短期量價。

快與慢,則是在時間維度上的考量,前者捕捉市場短期變化,后者則著眼于長期趨勢,長期因子角度,匯添富基本面投研的研究結論也通過因子化的方式納入到模型中,一定程度彌補了傳統量化在前瞻性和基本面研究深度方面的不足。這樣劃分,在復合因子內部的投資邏輯更為清晰和自洽,模型訓練時可以更有針對性,同時也增加了模型框架整體的穩健性。

在該框架下,因子蘊含的信息根據屬性和投資邏輯,通過規則化的機器學習算法,匯總到各類復合因子上。然后在模型策略,進一步結合組合特性,通過規則化的算法構造成各組合的選股因子。通過風險約束下的股票超配低配,將因子中的信息最終反映到組合中去。

這種多維度的因子框架,并非為了追求模型的復雜性,而是為了構建一個更為穩健、更具適應性的策略體系。“因子均衡配置”的核心目標,在于分散風險。單一因子往往具有其局限性,在特定的市場環境中可能失效。而通過均衡配置不同類型的因子,可以有效降低單一因子失效帶來的沖擊,提升策略的整體穩健性。

緊盯跟蹤誤差

在評估一只指數基金時,信息比率是常用的指標。這個指標的計算方法,包含了兩部分:? 相對指數的超額收益;?相對指數的跟蹤誤差。

如果說均衡配置的因子,是為了讓超額收益更平穩,那么許一尊同時還花費了很大的精力在對跟蹤誤差的控制上。

跟蹤誤差,在許一尊看來,某種程度上甚至是中國公募指數增強基金的“生命線”。他指出,在美國的公募基金行業,主動基金對基準的跟蹤誤差可能只有 4%,本質上是“準指增”了,所以他們指增這個品類需求很小。

但在中國的公募行業,主動基金對基準的跟蹤誤差往往在 8-10%,這意味著在近乎沒誤差的指數基金和巨大跟蹤誤差的主動基金之間,用戶需要一個“中庸之路”,這就是指數增強類基金的價值——既保留指數基金的規則性和透明性,又能適當貢獻超額。

正因此,許一尊將“精控跟蹤誤差”視為量化指數增強的核心競爭力之一。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團隊構建了多維度的風險約束體系。這套體系并非簡單的 “一刀切” 式的限制,而是從行業、風格、市值等多個維度,對投資組合進行精細化的約束。

如何更好的約束,這正是指數增強基金經理的任務之一。許一尊舉了一個細節,關于行業偏離。傳統上,指數增強基金都會內部設定行業偏離約束,比如持有的某個行業權重,相比指數的行業權重,不能偏離超過 1 個百分點。但以什么劃分行業,各家有不同的操作。

如果劃分的顆粒度過粗,可能掩蓋了二級行業層面的結構性風險。比如,在電子行業內部,芯片與非芯片板塊的走勢可能出現顯著分化,如果僅關注一級行業的偏離度,就可能忽略了組合在細分行業上的風險暴露。如果顆粒度過細,一方面降低了策略的靈活度,另一方面,部分板塊子行業眾多,如制造板塊每個子行業都超配一定權重,在整體制造板塊上偏離可能就會比較大。所以在這個問題上,匯添富的量化團隊會采用雙層的行業約束,更有效地管理組合的行業風險,提升跟蹤誤差控制的精細化程度。

當然,精控跟蹤誤差并非意味著完全放棄超額收益的追求。過度壓低跟蹤誤差,可能會限制策略的靈活性,犧牲潛在的超額收益;而過分追求超額收益,則可能導致跟蹤誤差失控,偏離指數增強的初衷。 匯添富量化團隊的目標,是在精控跟蹤誤差的同時,力爭實現可持續的超額收益。 這是一種平衡的藝術。 許一尊曾表示,“會把跟蹤誤差控制在行業中位數。”

靜待新花開

量化投資,歸根結底是人的事業。 再精密的模型,再強大的算法,都離不開專業團隊的智慧與協作。

許一尊表示,量化投資,需要團隊的緊密合作,尤其是跨學科的能力。

匯添富的指增團隊成員,專業背景多元化,涵蓋計算機、數學、物理、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 高學歷、經驗豐富,是團隊的普遍特征。 這種多元化的專業背景,為團隊的知識結構和思維方式帶來了豐富的維度,也為量化策略的創新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值得一提的是,這支隊伍相當穩定,“成團”至今十年,從未發聲過離職記錄,目前已逐漸擴大至近三十人之多。

在許一尊看來,指數增強基金的未來,或許充滿挑戰,但也蘊藏著無限可能。在市場有效性不斷提升的背景下,唯有不斷創新,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產品創新、策略創新、技術創新,將是指數增強基金未來發展的關鍵詞。正如近年,他們推出中證800 指數增強、試水中證500 指數增強 ETF,都是對這種無限可能性的探索。

在智能化浪潮下,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或許可以替代一部分人工操作,但無法取代基金經理的智慧、經驗與判斷力。量化投資,歸根結底,依然是“人”的投資。人的思考,人的洞察,人的責任,在量化投資中,依然至關重要。

或許,這正是量化投資的魅力所在。 它既依賴于冰冷的數字和模型,又離不開人性的溫度和智慧的光芒。 而像許一尊這樣的量化基金經理,正是在冰冷與溫度之間,尋找著量化投資的平衡之道,也靜待著指數增強基金,在未來市場中,綻放出更加絢麗的花朵。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須謹慎。本資料僅為宣傳材料,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投資有風險,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職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投資人購買基金時應詳細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基金產品資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具體情況。基金管理人的其他基金業績和其投資人員取得的過往業績并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匯添富匯添富中證500指增增強由匯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發行與管理,代銷機構不承擔產品的投資、兌付和風險管理責任。本基金屬于中等風險等級(R3)產品,適合經客戶風險承受等級測評后結果為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資者,客戶-產品風險等級匹配規則詳見匯添富官網。在代銷機構認申購時,應以代銷機構的風險評級規則為準。中證500指數由中證指數有限公司(“中證”)編制和計算,其所有權歸屬中證及/或其指定的第三方。中證對于標的指數的實時性、準確性、完整性和特殊目的的適用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擔保,不因標的指數的任何延遲、缺失或錯誤對任何人承擔責任(無論是否存在過失)。中證對于跟蹤標的指數的產品不作任何擔保、背書、銷售或推廣,中證不承擔與此相關的任何責任。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當算法遇見人性:許一尊的十年指增演進之路

許一尊作為匯添富中證500指數增強基金的基金經理,自2015年起管理產品,憑借穩健的運作在過去7年中每年都跑贏基準,取得超額收益。他強調量化投資的本質是減少損耗,而非增加價值,將量化投資比作精密工程而非魔法。許一尊的管理理念是追求六類因子的均衡配置,通過規則化配置和多維度風險約束體系,控制跟蹤誤差,實現超額收益。他認為量化投資是人的事業,需要團隊合作和跨學科能力,未來的發展將依賴于產品、策略和技術創新。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技術的光芒總是格外耀眼。

2025 年初春,Deepseek 的名字如同平地驚雷,在人工智能領域引發震蕩,并迅速出圈。量化基金經理,也一下子成為了許多基民關注的對象,畢竟在整個基金領域,他們可謂是接觸人工智能的前沿者,神經網絡等人工智能算法并非新鮮事物,它們早已是量化投資工具箱中的常用組件。 

當然,我并不認為以文本這樣非結構化數據處理見長的大模型,會顛覆已有的以財務、交易這些結構化數據為主的量化投資框架。

我更好奇的是,量化投資的這條道路,能為我們帶來驚喜的人工智能等技術,究竟可以如何讓基民的錢包更“鼓”一些。在春節后的某一個早上,約了匯添富中證500 指數增強基金的基金經理許一尊,聊聊了這個話題。

把手頭事情做好

許一尊,對于 EarlETF 的老讀者,應該不是截然陌生的名字。在我跟投并一直跟蹤的“三五十指增”組合中,他管理的匯添富中證500 指數增強(A:010050 C:016854)也在持倉之中。

2018年至2024年,市場風格不斷轉換,但這只基金憑借穩健的運作,在過去7年中,每一年度都跑贏基準,取得了突出的超額收益。

數據來源:基金各年年報及2024年基金四季報,2023年業績經托管行復核,截至2024/12/31。匯添富中證500指數增強由匯添富成長多因子量化策略股票自20230425轉型而來,匯添富成長多因子量化策略股票2015/2/16成立以來截至2022年各年業績及基準為(%):18.8/26.85、-3.96/-15.77.-0.7/-0.05. -22.51/-30.36、37.13/23.8、40.2/18.99、17.59/14.08、-13.9/-18.28,匯添富中證500指數增強2023/4/25轉型當年及2024年業績及基準為(%):-2.86/-11.93、11.07/5.40,來源于基金各年年報及2024四季報。

我曾經和匯添富的量化團隊交流過好幾次,但實話實話,許一尊是我最不熟悉的一位。每一次,他總是低調的“藏”在同事的身后,許多問題要么用一句類似“把手頭的事情做好”的話概括,要么就是把回答的機會讓給同事們。

這一次,終于有機會和許一尊單獨聊聊,將近 2 個小時的交流,讓我終于繞過許一尊的“低調”,深入了解到了許一尊在管理指數增強基金上許多細致深入的思考,從某種程度上而言,許一尊在管理量化投資上,的確是如他所言,將“手頭的事情做好”,但唯有當你了解這個過程背后的細致,才能明白這是一件多么難而正確的事情。

在談及作為指數基金經理的工作時,許一尊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看法:一位指數增強基金經理而言,最大的挑戰或許并非是發掘新的 “阿爾法”,而是如何“把已有的因子研究的結果,以最小的損耗傳遞到組合的收益之中”。 

這句話看似平淡,卻點破了量化投資的本質:它并非一蹴而就的魔法,而是一個環環相扣的鏈條,從最初的指標選取,到最終轉化為客戶賬戶上的盈利,期間要經歷指標到因子、因子到復合因子、復合因子到投資組合等多個環節。而每一個環節,都不可避免地面臨“損耗”。 這種“損耗”并非僅僅是交易成本或沖擊成本等顯性支出,更包含了信息衰減、模型偏差、執行誤差等隱性流失。 

在理想的模型世界里,收益或許可以無限接近理論值,但在真實的市場環境中,每一步都可能打折扣,每一步都可能偏離預設的軌道。 

正因此,量化基金經理的角色,更像是一位精密的工程師,而非點石成金的術士。 他的任務不是在每個環節都去 “增加” 價值,這或許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而是竭力 “減少” 損耗,如同在復雜的管道系統中,盡可能降低阻力,讓涓涓細流最終匯聚成可觀的收益。 

許一尊甚至略帶自嘲地將指數增強基金經理比作 “拖模型的后腿者”, 這并非妄自菲薄,而是一種清醒的自知:模型的完美性與現實的摩擦力之間,存在著難以逾越的鴻溝。 而真正的專業性,或許正體現在這種腳踏實地、步步為營的務實態度之中,將每一個 “手頭的事情” 做到極致,積小勝為大勝,在可控的范圍內,追求長期而穩健的回報。 這或許才是量化投資的 “笨功夫”,也是在喧囂的市場中,保持清醒與理性的基石。

十年演進之路

故事的開端,常常并非預設的劇本。匯添富中證500指數增強基金的誕生,亦是如此。在它以“指增”之名被市場熟知之前,其最初的形態,更像是一款帶有鮮明量化選股印記的股票型基金——匯添富成長多因子量化策略。

回顧公募指增的發展道路,相比 2010 年前后巴克萊三杰從美國回歸開始的相關試水,2015 年開始管理產品的許一尊,應該算是“中生代”。

彼時,量化投資在中國市場尚處萌芽,指數增強的概念也遠未像今日這般深入人心。匯添富的前瞻性在于,他們看到了量化方法在投資領域的潛力,并試圖將其應用于主動管理型產品中。這款早期產品,承載著對超額收益的樸素渴望,而在實際操作中,則是發現指數增強類策略,是承載這一渴望的極佳路徑。

時代總是悄然發生著轉變。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日漸成熟,投資者對于風險收益特征的理解也日趨理性。“指數增強”這一概念,開始被市場接受和認可。它不再僅僅是一種投資工具,更成為一種投資策略,一種風險收益介于被動指數與主動股票之間的平衡選擇。

2023 年 4 月,基金轉型為中證500 指數增強基金,回歸真實面目。在許一尊看來,轉型之后,這只基金“客戶需求-產品定位-投資人員-投資策略”四個要素對齊,更有助于基金持有人的利益。

均衡為本 規則化配置

量化投資,在許多外行人看來,就是一臺神秘的電腦,輸入數據,很快就吐出該買什么,不該買什么的結果,純純的“火箭科技”硬科技的味道。

但當你真正了解量化投資,尤其是當下公募的指數增強類基金時你才會知道,為何不同的基金業績千差萬別,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指數增強基金經理本身對投資理念的選擇,也就是更“藝術”的部分。

一個直觀的例子就是,當下量化投資,是以因子投資為主。所有的量化團隊都會告訴你,他們在有上千個類似與低估值(市盈率)、高 ROE、4 周漲幅這樣的因子,通過計算機的神奇組合,就能有點石成金的效果。

但事實上,如何將成百上千個因子組合,如何取舍,本身就是基金經理的投資觀的體現。有的基金經理喜歡劍走偏鋒,追求規模因子下沉,小盤股當道時光芒萬丈,但大盤股崛起則是節節敗退;有的基金經理喜歡因子擇時,主觀去預測那個因子表現更好,猜對自然是當紅炸子雞,但猜錯可能就要超額沉寂許久。

許一尊,不是這樣的風格。他的理念,很傳統,如果要用兩個字來概括就是“均衡”,如果要用更學術的話來說,就是追求六類因子的均衡。

“基本面因子和量價因子權重怎么分配”,這是我在與指數增強類基金經理交流時,必問的一個問題。

基本面因子,如同價值投資的基石,關注企業的盈利能力、成長性、質量等長期 fundamentales。量價因子,則更側重于市場行為與情緒的量化表達,試圖從成交量、價格波動等數據中,捕捉市場短期脈動。一只指數增強類基金的超額,很大程度上可以歸因于其在這兩類因子上的取舍。

對于這個問題,許一尊給出了更復雜的答案:六類復合因子相對均衡,規則化配置。

具體而言,在基金管理中,目前在因子基礎上,進一步構造了基本面、量價、左側、右側、快、慢在內的六類復合因子。這六大類復合因子并非簡單的并列關系,而是從不同維度、不同周期,力求捕捉市場信息的有效性。

左側/右側是投資邏輯上的劃分,左側,偏向于逆向投資的邏輯,挖掘被市場低估的價值洼地,如基本面中的高質量、低估值,市場面因子中的低波動;右側則反映趨勢投資邏輯,順勢而為,追逐市場趨勢,如基本面中的景氣度和市場面中的短期量價。

快與慢,則是在時間維度上的考量,前者捕捉市場短期變化,后者則著眼于長期趨勢,長期因子角度,匯添富基本面投研的研究結論也通過因子化的方式納入到模型中,一定程度彌補了傳統量化在前瞻性和基本面研究深度方面的不足。這樣劃分,在復合因子內部的投資邏輯更為清晰和自洽,模型訓練時可以更有針對性,同時也增加了模型框架整體的穩健性。

在該框架下,因子蘊含的信息根據屬性和投資邏輯,通過規則化的機器學習算法,匯總到各類復合因子上。然后在模型策略,進一步結合組合特性,通過規則化的算法構造成各組合的選股因子。通過風險約束下的股票超配低配,將因子中的信息最終反映到組合中去。

這種多維度的因子框架,并非為了追求模型的復雜性,而是為了構建一個更為穩健、更具適應性的策略體系。“因子均衡配置”的核心目標,在于分散風險。單一因子往往具有其局限性,在特定的市場環境中可能失效。而通過均衡配置不同類型的因子,可以有效降低單一因子失效帶來的沖擊,提升策略的整體穩健性。

緊盯跟蹤誤差

在評估一只指數基金時,信息比率是常用的指標。這個指標的計算方法,包含了兩部分:? 相對指數的超額收益;?相對指數的跟蹤誤差。

如果說均衡配置的因子,是為了讓超額收益更平穩,那么許一尊同時還花費了很大的精力在對跟蹤誤差的控制上。

跟蹤誤差,在許一尊看來,某種程度上甚至是中國公募指數增強基金的“生命線”。他指出,在美國的公募基金行業,主動基金對基準的跟蹤誤差可能只有 4%,本質上是“準指增”了,所以他們指增這個品類需求很小。

但在中國的公募行業,主動基金對基準的跟蹤誤差往往在 8-10%,這意味著在近乎沒誤差的指數基金和巨大跟蹤誤差的主動基金之間,用戶需要一個“中庸之路”,這就是指數增強類基金的價值——既保留指數基金的規則性和透明性,又能適當貢獻超額。

正因此,許一尊將“精控跟蹤誤差”視為量化指數增強的核心競爭力之一。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團隊構建了多維度的風險約束體系。這套體系并非簡單的 “一刀切” 式的限制,而是從行業、風格、市值等多個維度,對投資組合進行精細化的約束。

如何更好的約束,這正是指數增強基金經理的任務之一。許一尊舉了一個細節,關于行業偏離。傳統上,指數增強基金都會內部設定行業偏離約束,比如持有的某個行業權重,相比指數的行業權重,不能偏離超過 1 個百分點。但以什么劃分行業,各家有不同的操作。

如果劃分的顆粒度過粗,可能掩蓋了二級行業層面的結構性風險。比如,在電子行業內部,芯片與非芯片板塊的走勢可能出現顯著分化,如果僅關注一級行業的偏離度,就可能忽略了組合在細分行業上的風險暴露。如果顆粒度過細,一方面降低了策略的靈活度,另一方面,部分板塊子行業眾多,如制造板塊每個子行業都超配一定權重,在整體制造板塊上偏離可能就會比較大。所以在這個問題上,匯添富的量化團隊會采用雙層的行業約束,更有效地管理組合的行業風險,提升跟蹤誤差控制的精細化程度。

當然,精控跟蹤誤差并非意味著完全放棄超額收益的追求。過度壓低跟蹤誤差,可能會限制策略的靈活性,犧牲潛在的超額收益;而過分追求超額收益,則可能導致跟蹤誤差失控,偏離指數增強的初衷。 匯添富量化團隊的目標,是在精控跟蹤誤差的同時,力爭實現可持續的超額收益。 這是一種平衡的藝術。 許一尊曾表示,“會把跟蹤誤差控制在行業中位數。”

靜待新花開

量化投資,歸根結底是人的事業。 再精密的模型,再強大的算法,都離不開專業團隊的智慧與協作。

許一尊表示,量化投資,需要團隊的緊密合作,尤其是跨學科的能力。

匯添富的指增團隊成員,專業背景多元化,涵蓋計算機、數學、物理、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 高學歷、經驗豐富,是團隊的普遍特征。 這種多元化的專業背景,為團隊的知識結構和思維方式帶來了豐富的維度,也為量化策略的創新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值得一提的是,這支隊伍相當穩定,“成團”至今十年,從未發聲過離職記錄,目前已逐漸擴大至近三十人之多。

在許一尊看來,指數增強基金的未來,或許充滿挑戰,但也蘊藏著無限可能。在市場有效性不斷提升的背景下,唯有不斷創新,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產品創新、策略創新、技術創新,將是指數增強基金未來發展的關鍵詞。正如近年,他們推出中證800 指數增強、試水中證500 指數增強 ETF,都是對這種無限可能性的探索。

在智能化浪潮下,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或許可以替代一部分人工操作,但無法取代基金經理的智慧、經驗與判斷力。量化投資,歸根結底,依然是“人”的投資。人的思考,人的洞察,人的責任,在量化投資中,依然至關重要。

或許,這正是量化投資的魅力所在。 它既依賴于冰冷的數字和模型,又離不開人性的溫度和智慧的光芒。 而像許一尊這樣的量化基金經理,正是在冰冷與溫度之間,尋找著量化投資的平衡之道,也靜待著指數增強基金,在未來市場中,綻放出更加絢麗的花朵。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須謹慎。本資料僅為宣傳材料,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投資有風險,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職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投資人購買基金時應詳細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基金產品資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具體情況。基金管理人的其他基金業績和其投資人員取得的過往業績并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匯添富匯添富中證500指增增強由匯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發行與管理,代銷機構不承擔產品的投資、兌付和風險管理責任。本基金屬于中等風險等級(R3)產品,適合經客戶風險承受等級測評后結果為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資者,客戶-產品風險等級匹配規則詳見匯添富官網。在代銷機構認申購時,應以代銷機構的風險評級規則為準。中證500指數由中證指數有限公司(“中證”)編制和計算,其所有權歸屬中證及/或其指定的第三方。中證對于標的指數的實時性、準確性、完整性和特殊目的的適用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擔保,不因標的指數的任何延遲、缺失或錯誤對任何人承擔責任(無論是否存在過失)。中證對于跟蹤標的指數的產品不作任何擔保、背書、銷售或推廣,中證不承擔與此相關的任何責任。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达市| 绿春县| 湘潭县| 大兴区| 浦县| 安平县| 安化县| 平定县| 佛坪县| 建阳市| 大埔县| 海晏县| 鸡西市| 南乐县| 霍城县| 固阳县| 高安市| 新邵县| 婺源县| 资兴市| 寻乌县| 郧西县| 潮州市| 平昌县| 合水县| 遵化市| 武清区| 张家口市| 京山县| 富裕县| 桦南县| 泾川县| 五峰| 哈巴河县| 丰原市| 银川市| 鲁甸县| 西林县| 鄱阳县| 双江| 信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