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翟瑞民 辛圓
開年以來,各地密集發行再融資專項債,謀求盡快實現存量隱性債務清零目標。
每日經濟新聞根據中國債券信息網等平臺統計,截至2月14日,共有18個地區披露6899.19億元置換債發行計劃,其中15個地區已完成發行,已完成發行的規模為3780.56億元。
報道稱,從各地區已發行的置換債情況來看,浙江(含寧波)、陜西兩地的置換債券發行額度率先突破500億元,分別是565億元、564億元。從置換債的發行期限來看,置換債的期限普遍偏長。截至2月13日,12個地區共發行33只債券,其中30年期的數量最多,共12只,占比約36%。
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在2024年11月8日舉行的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從2024年開始,我國將連續五年每年從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安排8000億元,專門用于化債,累計可置換隱性債務4萬億元。另外,一次性增加6萬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限額,分三年安排,2024-2026年每年2萬億元,用于置換各類隱性債務。第三,對于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戶區改造產生的隱性債務2萬億元,可按原合同到期時間償還,不受2028年底前隱債清零的目標影響。
根據財政部數據,截至2023年末,經過逐個項目甄別、逐級審核上報,全國隱性債務余額為14.3萬億元。
隨著地方政府加大債務化解力度,多地已宣布隱性債務清零。
青海省宣布,2024年多措并舉化解政府債務,年度化債任務全面完成,4個州政府隱性債務全域清零。吉林省財政廳披露的2024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25年預算草案的報告顯示,全省存量隱性債務降至1000億元以下,58個市縣區隱性債務清零,占全部市縣區的82.9%。內蒙古自治區表示,已有8個旗縣隱性債務清零,有望率先退出高風險省份。江蘇省徐州市在2024年預算執行報告中披露,“在全省率先實現隱性債務清零”
一些地方提出了實現債務清零等相關目標。例如,吉林省表示2025年將“爭取實現隱債全面清零”。天津市明確202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包括隱性債務清零等11項。河南省新鄉市則提出統籌化解存量政府債務,2025年完成9家縣級融資平臺退出。河北省提到,確保全省各級政府到期債券全部按時還本付息。
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執行總監馮琳對界面新聞表示,展望未來,地方政府債務化解工作仍任重道遠。馮琳在采訪中建議,首先需要落實好已有的化債政策,推進存量債務展期、降息、置換,持續降低成本、緩釋風險,確保如期完成化債任務目標;其次要加大融資平臺壓降力度,加速推進平臺退出;最后,強化債務風險管理,堅決遏制新增隱性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