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圳市比亞迪鋰電池有限公司CTO孫華軍在第二屆中國全固態電池創新發展高峰論壇上透露,比亞迪將在2027年左右啟動全固態電池批量示范裝車應用,2030年后實現大規模上車。孫華軍表示,從長期的發展的角度看,經過測算,規模化之后,固液電池可以接近于同價,液態的三元電池跟固態的三元電池,理論上是可以做到固液同價的。
【機會前瞻】
2月16日,在第二屆中國全固態電池創新發展高峰論壇上,比亞迪鋰電池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孫華軍透露,比亞迪計劃于2027年啟動全固態電池的批量示范裝車應用,并計劃在2030年后實現大規模量產。
市場策略上,比亞迪選擇了一條漸進式路線。2027年率先在中高端車型,如仰望U9、騰勢旗艦轎車上示范裝車,通過小批量應用驗證可靠性;2030年后逐步向漢、唐等主流車型滲透。這種“高舉低打”的策略既能規避技術風險,又可借助高端車型樹立技術標桿。
比亞迪在固態電池領域布局已久,早在2016年前就已投身相關研究,并于2024年完成60Ah全固態電池的中試下線。孫華軍表示,從長期發展看,規模化之后,固態三元電池理論上可與液態三元電池做到固液同價。
據公開資料顯示,比亞迪已在固態電池領域申請專利超過200項,涵蓋電解質材料合成、電極界面優化、電池封裝工藝等關鍵環節。2024年,比亞迪與中科院物理所聯合成立的“先進電池材料聯合實驗室”更是攻克了硫化物電解質規模化制備的難題,為2027年示范裝車鋪平道路。
當前,固態電池被業界視為動力電池的“終極形態”,其核心突破在于用固態電解質替代傳統液態鋰電池中的電解液,帶來的性能躍升堪稱顛覆性。更為重要的是,固態電池徹底消除了液態電解液易燃易爆的安全隱患,解決了困擾電動車行業多年的“熱失控”難題。
當前全球尚無企業實現全固態電池大規模量產,技術路線之爭遠未塵埃落定。比亞迪押注的硫化物路線面臨界面副反應控制難題;而蔚來汽車投資的衛藍新能源選擇氧化物路線,主打成本優勢;清陶能源則嘗試聚合物與氧化物復合電解質。而寧德時代雖在2024年展示了能量密度360Wh/kg的凝聚態電池,但其半固態技術本質仍是改良型液態電池。韓國SNE Research分析師指出:“若比亞迪在2027年實現全固態電池裝車,寧德時代可能需要重新調整技術路線,否則將面臨高端市場被蠶食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