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日本農林水產大臣江藤拓宣布,為增加流通量、降低米價,當局將最多投放21萬噸政府儲備米。日本從去年7月就開始出現“大米荒”,米價持續攀升。
據共同社報道,此前日本政府只在出現自然災害、大規模歉收等緊急情況下才放米,這是首次以保障大米流通動用儲備米。
日本政府計劃先于3月投放15萬噸大米,通過招標將大米出售給日本全國農業協會聯合會等主要收購單位,后續投放將參考具體價格情況。首批投放的大米預計將于3月底或4月初進入超市零售,大部分大米為去年生產,還有部分為2023年產。
按照慣例,為了防止米價暴跌,日本政府還將在1年內回購與投放量相等的大米。據日本政府本月的調查,5公斤裝大米的零售均價已達到3688日元(約合人民幣175元),去年同期為2023日元。
去年7月,日本已經出現大米供應緊張,多地超市大米售罄。當時日本政府解釋,2023年的異常高溫導致大米產量下降。日元持續貶值后,赴日游客人數上漲,推高了大米需求量。
除此之外,去年8月日本宮崎縣附近海域發生7.1級地震。此后,日本氣象廳發布南海海槽大地震警報。今年1月,日本政府地震調查小組再警告未來30年內南海海槽發生“特大地震”的概率提升至80%。這一連串地震預警引發了恐慌情緒,民眾開始囤購大米。
日本農林水產部數據顯示,去年日本的大米產量為679萬噸,比2023年高出18萬噸。但截至去年12月,主要經銷商收購的大米數量反而出現下降。日本農林水產部懷疑,預計米價將繼續上漲,部分米農和批發商開始囤積大米。
大米是日本少數能完全自給自足的糧食之一。2023財年,該國大米自足率為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