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深圳不懼“杭州六小龍”,但是時候自我反思了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深圳不懼“杭州六小龍”,但是時候自我反思了

深圳最大的競爭對手始終是北京和上海,不是杭州,但深圳應該借這次機會,拿杭州這面鏡子來照照自己,自我反思。

圖源:視覺中國

界面新聞記者|戈振偉

界面新聞編輯|林騰

2025年以來,位于長三角的杭州再一次成為備受矚目的“網紅城市”,這次不是因為電商,而是作為科創高地。這里誕生了深度求索(DeepSeek)、宇樹科技等六家科技新貴,它們被稱為“杭州六小龍”,在海內外引發高度關注。

“DeepSeek為什么出現在杭州?而不是出現在XXX”隨著“杭州六小龍”的出圈,類似的反思和討論開始在全國各地展開,江蘇省委機關報甚至連發三問:為什么不是南京?其中,有“中國硅谷”之稱的深圳成為被討論最多的城市之一。

按外界的固有印象,從國內來看,像DeepSeek、宇樹科技這樣的科技新公司最有可能的誕生地似乎是珠三角的深圳。畢竟,深圳以科技創新而著稱,ICT產業全球聞名,也是全國“工業第一城”,眾多科技企業的首選之地。過去幾十年,深圳培育出了華為、騰訊、大疆等一批世界級的科技公司。

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在本輪以人工智能技術為代表的科技浪潮中,深圳目前的確沒有出現一家類似DeepSeek這樣的現象級公司,在機器人領域,也沒有像宇樹科技那樣的“出圈”企業。這不僅是深圳的尷尬,也是整個廣東省的尷尬。

可以說,杭州這些年在科創領域取得的突破令深圳乃至整個廣東省都有了強烈的緊迫感。

春節后首個工作日(2月5日),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在2025年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上特別強調,人工智能正在掀起產業變革,機器人時代逐步照進現實。廣東兼具機電技術和數智技術兩大優勢,要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兩大領域下大決心、集中發力,構筑高技術、高成長、大體量的產業新支柱。

2月10日至11日,廣東省省長王偉中到深圳進行專題調研,特別提及機器人和人工智能。他在調研中專門指出,深圳要在機器人、人工智能、自動駕駛、低空經濟等領域搶占制高點、致勝新賽道,為全國、全省發展大局作出更大貢獻。

DeepSeek在杭州誕生具有偶然性

事實上,從“三來一補”到“硬核科技”,從“世界工廠”到“創新之都”,深圳的科創實力有目共睹。

深圳的科技產業以電子信息、智能硬件、通信等領域為主,形成了強大的硬件制造和供應鏈體系,不僅擁有華為、騰訊、大疆、比亞迪等知名企業,還遍布著大量的隱形冠軍。這些企業是深圳無懼杭州的底氣所在。

數據顯示,深圳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突破2.5萬家,平均每平方公里擁有12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密度位居全國第一;2024年,深圳全社會研發投入2236.6億元,93.3%來自企業,總量居全國城市第一;2024年,深圳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20年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

北京湘漢智庫主任鄔克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不能單憑能否產生DeepSeek級的AI大模型來評價一座城市的科創實力,從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獨角獸企業數量來衡量或許較全面、較客觀,這三類企業數量能夠分別體現地區持續研發與技術成果轉化能力、科技創新和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能力,以及引領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的能力。”

從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看,目前深圳和杭州分別為2.66萬家和1.65萬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累計分別為1040家和478家;獨角獸企業分別為34家和19家。“由此可見,深圳目前的科創實力整體高于杭州。”

此外,關于科技創新潛力,鄔克認為,科技創新產業發展路徑一般遵循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小量試產和規律量產的發展規律,因此判斷某個地區的科技創新潛力可以從該地區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能力和成果積累來觀察。

從體現基礎研究能力和成果的學術論文發表量看,近10年深圳和杭州分別為25.6萬和34.4萬篇;從體現應用研究能力和成果的發明專利數量看,近10年深圳和杭州分別為184.4萬和85.0萬件。

“可見深圳和杭州科技創新潛力各有千秋,深圳的科技創新潛力優勢蘊含在龐大優質企業的應用研究成果內,相較于深圳,杭州的科技創新潛力優勢體現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基礎研究成果上。”鄔克說。

以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產業為例,深圳AI企業數量位居全國第二,僅次于北京,并且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深圳目前擁有機器人相關企業5.11萬家,數量穩居全國首位,產業鏈總產值超過1700億元,2024年,深圳服務機器人增長25.8%、工業機器人增長31.8%。

但為什么深圳還是沒有產生DeepSeek和宇樹科技?

有一種觀點認為,深圳的科技創新更多集中在應用層面,強調技術的快速落地和商業化。這種模式在智能硬件、金融科技等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在需要深度技術突破的領域,如AI基礎研究和機器人底層技術,可能顯得力不從心。杭州的創新生態則更注重技術深度和基礎研究,這為DeepSeek和宇樹科技的誕生提供了土壤。

深圳產業觀察家咼中校對記者表示:“像DeepSeek這樣既有技術含量、又能在行業和商業上產生這種效果的現象級企業,的確很難得,但它的成功有必然性,也有相當大的偶然性因素,可復制性不強。”

咼中校稱,過去這幾年,深圳其實也在不同的領域冒出一些很厲害的公司,比如智能駕駛領域的元戎啟行,只是它們不直接面向終端消費者,所以不那么為人所關注。深圳很多公司也有一些核心技術和黑科技,但不是一下子就能爆發,需要些時間。

據了解,在AI大模型底層架構的研究上,深圳正在取得突破。

深圳陸兮科技推出的“NEURARK類腦架構”,不僅是第一個自研的國產大模型基礎架構,可以替代Transformer,而且可以大幅降低能耗。而從AI的發展趨勢來看,類腦算法很可能是未來的趨勢。

而從機器人產業鏈層面看,咼中校認為,深圳目前已形成的產業優勢相對杭州是碾壓式的,可能只有北京,上海可以比。

“宇樹科技雖然這次爆火,它主要是把成本打下來了,技術上并沒有產生顛覆性影響(目前行業普遍用電機驅動),國內外的機器人特別是人形機器人技術還在迅速發展中,它的優勢很快會被其他企業趕上。”

記者注意到,深圳的機器人行業不僅誕生過“人形機器人第一股”的優必選,最近還流傳著一種說法:深圳機器人江湖的“十三太保”與“八大護法”。前者包括優必選、星塵智能、眾擎、逐際動力、大族等13家人形機器人企業,后者包括奧比中光、光鑒科技、帕西尼、兆威機電、速騰聚創等8家人形機器人零部件企業。此外,深圳在工業機器人、家用機器人等領域,還有不少“能打”的企業,比如全球協作機器人行業排名前二的越疆科技。深圳機器人的整體實力可見一斑。

深圳需用杭州這面鏡子自我反思

對于DeepSeek、宇樹科技等企業出圈引發的關于深圳與杭州的對比與思考,深圳市軟科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金心異認為,深圳最大的競爭對手始終是北京和上海,不是杭州,深圳不可能包攬所有的創新,“但深圳真的應該借這次機會,拿杭州這面鏡子來照照自己,自我反思”。

在金心異看來,一個城市的創新發展需要取決于三個池子:資金池、技術池和人才池。深圳過去這么多年,資金池沒有問題,因為它是一個全國性的金融中心,資本很充足;技術池這塊,深圳在八九十年代沒有,主要靠拿來主義,但最近20年深圳本土已培育出一些大企業、以及建立了幾所在國內相當有優勢的大學,所以技術池這一塊問題也不大。

金心異認為,問題主要出在人才池這塊,深圳相對過去有所弱化。“深圳的薪酬水平在全國的領先程度不僅不如之前,卻還要承受高昂的生活成本特別是房價,對于一些一線城市甚至二線城市而言,深圳的人才吸引力都在明顯降低。”

事實上,“杭州六小龍”之一的游戲科學最初也是在深圳起步,但隨后團隊就搬去了杭州,創作出《黑神話:悟空》。用游戲科學創始人馮驥的話說:“(杭州)節奏沒有深圳那么快,房價也不太高,大家能夠耐得住性子。”

深圳的高房價不僅不利于人才的扎根,對企業而言,更是一個嚴峻考驗,特別是對于科技制造業而言。深圳最近10年(2015年至2016年,2019年至2021年)的兩波房價暴漲,讓許多科技制造業不得不離開深圳,去到成本更低的地方。

“深圳過去太過依賴房地產業,很多房地產公司都把深圳市場看作他們利潤的重要來源。高昂的房價,深圳樓市的泡沫太大,這是深圳營商環境里邊最大的短板。而且,深圳的金融體系、財政體系以及國資體系也會被房地產泡沫拖累。”金心異說。

就連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2016年接受新華社的專訪時也表示:“深圳房地產太多了,沒有大塊的工業用地了......生活設施太貴了,企業就承載不起;生產成本太高了,工業就發展不起來。”在回答“深圳未來的危機在哪里?”這一問題時,任正非直言“高成本最終會摧毀你的競爭力”。

當然,深圳市政府過去這些年也認識到這個問題,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在深汕特別合作區給比亞迪建廠,在觀瀾給華為批地,在大鏟灣半島給騰訊建“企鵝島”。

“但這樣的案例還是太少,政府魄力不夠,本來可以做得更多更好的,對不對?”

金心異認為,把華為、騰訊、比亞迪的部分投資項目留在深圳,是深圳科創發展的重中之重。深圳市政府與其去外地招商,開全球招商大會,不如努力去游說上述巨頭們,以及深圳本土的幾百家上市公司,爭取讓他們把新增項目落地到深圳。

此外,金心異表示,深圳市政府在過去十幾年對產業政策的判斷力和產業政策的有用性方面也值得反思。比如大家對“20+8”產業政策有不少批評,這里面幾乎把所有產業都堆上了,什么都想做,說明判斷力有問題。

對于深圳(以及國內其他立志趕超杭州的城市)來說,咼中校則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要充分把握自身的產業優勢和未來發展趨勢,聚焦具身智能,深度集成軟硬件以實現關鍵突破。深圳擁有強大的硬件制造基礎和完善的電子信息產業鏈,這為具身智能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二是不要執著于追趕大模型,而應更多地關注DeepSeek所帶來的應用大爆發。預計到今年下半年,市場上將會涌現出至少2-3個現象級的AI應用產品,這將為具身智能的發展提供強大的推動力。

三是要深刻理解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發展趨勢,需要從本體論的角度去理解“生成”(generation)的含義。只有這樣,才能對行業和AI技術有更深刻的理解,從而更好地把握未來的發展方向。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深圳不懼“杭州六小龍”,但是時候自我反思了

深圳最大的競爭對手始終是北京和上海,不是杭州,但深圳應該借這次機會,拿杭州這面鏡子來照照自己,自我反思。

圖源:視覺中國

界面新聞記者|戈振偉

界面新聞編輯|林騰

2025年以來,位于長三角的杭州再一次成為備受矚目的“網紅城市”,這次不是因為電商,而是作為科創高地。這里誕生了深度求索(DeepSeek)、宇樹科技等六家科技新貴,它們被稱為“杭州六小龍”,在海內外引發高度關注。

“DeepSeek為什么出現在杭州?而不是出現在XXX”隨著“杭州六小龍”的出圈,類似的反思和討論開始在全國各地展開,江蘇省委機關報甚至連發三問:為什么不是南京?其中,有“中國硅谷”之稱的深圳成為被討論最多的城市之一。

按外界的固有印象,從國內來看,像DeepSeek、宇樹科技這樣的科技新公司最有可能的誕生地似乎是珠三角的深圳。畢竟,深圳以科技創新而著稱,ICT產業全球聞名,也是全國“工業第一城”,眾多科技企業的首選之地。過去幾十年,深圳培育出了華為、騰訊、大疆等一批世界級的科技公司。

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在本輪以人工智能技術為代表的科技浪潮中,深圳目前的確沒有出現一家類似DeepSeek這樣的現象級公司,在機器人領域,也沒有像宇樹科技那樣的“出圈”企業。這不僅是深圳的尷尬,也是整個廣東省的尷尬。

可以說,杭州這些年在科創領域取得的突破令深圳乃至整個廣東省都有了強烈的緊迫感。

春節后首個工作日(2月5日),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在2025年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上特別強調,人工智能正在掀起產業變革,機器人時代逐步照進現實。廣東兼具機電技術和數智技術兩大優勢,要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兩大領域下大決心、集中發力,構筑高技術、高成長、大體量的產業新支柱。

2月10日至11日,廣東省省長王偉中到深圳進行專題調研,特別提及機器人和人工智能。他在調研中專門指出,深圳要在機器人、人工智能、自動駕駛、低空經濟等領域搶占制高點、致勝新賽道,為全國、全省發展大局作出更大貢獻。

DeepSeek在杭州誕生具有偶然性

事實上,從“三來一補”到“硬核科技”,從“世界工廠”到“創新之都”,深圳的科創實力有目共睹。

深圳的科技產業以電子信息、智能硬件、通信等領域為主,形成了強大的硬件制造和供應鏈體系,不僅擁有華為、騰訊、大疆、比亞迪等知名企業,還遍布著大量的隱形冠軍。這些企業是深圳無懼杭州的底氣所在。

數據顯示,深圳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突破2.5萬家,平均每平方公里擁有12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密度位居全國第一;2024年,深圳全社會研發投入2236.6億元,93.3%來自企業,總量居全國城市第一;2024年,深圳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20年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

北京湘漢智庫主任鄔克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不能單憑能否產生DeepSeek級的AI大模型來評價一座城市的科創實力,從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獨角獸企業數量來衡量或許較全面、較客觀,這三類企業數量能夠分別體現地區持續研發與技術成果轉化能力、科技創新和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能力,以及引領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的能力。”

從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看,目前深圳和杭州分別為2.66萬家和1.65萬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累計分別為1040家和478家;獨角獸企業分別為34家和19家。“由此可見,深圳目前的科創實力整體高于杭州。”

此外,關于科技創新潛力,鄔克認為,科技創新產業發展路徑一般遵循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小量試產和規律量產的發展規律,因此判斷某個地區的科技創新潛力可以從該地區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能力和成果積累來觀察。

從體現基礎研究能力和成果的學術論文發表量看,近10年深圳和杭州分別為25.6萬和34.4萬篇;從體現應用研究能力和成果的發明專利數量看,近10年深圳和杭州分別為184.4萬和85.0萬件。

“可見深圳和杭州科技創新潛力各有千秋,深圳的科技創新潛力優勢蘊含在龐大優質企業的應用研究成果內,相較于深圳,杭州的科技創新潛力優勢體現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基礎研究成果上。”鄔克說。

以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產業為例,深圳AI企業數量位居全國第二,僅次于北京,并且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深圳目前擁有機器人相關企業5.11萬家,數量穩居全國首位,產業鏈總產值超過1700億元,2024年,深圳服務機器人增長25.8%、工業機器人增長31.8%。

但為什么深圳還是沒有產生DeepSeek和宇樹科技?

有一種觀點認為,深圳的科技創新更多集中在應用層面,強調技術的快速落地和商業化。這種模式在智能硬件、金融科技等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在需要深度技術突破的領域,如AI基礎研究和機器人底層技術,可能顯得力不從心。杭州的創新生態則更注重技術深度和基礎研究,這為DeepSeek和宇樹科技的誕生提供了土壤。

深圳產業觀察家咼中校對記者表示:“像DeepSeek這樣既有技術含量、又能在行業和商業上產生這種效果的現象級企業,的確很難得,但它的成功有必然性,也有相當大的偶然性因素,可復制性不強。”

咼中校稱,過去這幾年,深圳其實也在不同的領域冒出一些很厲害的公司,比如智能駕駛領域的元戎啟行,只是它們不直接面向終端消費者,所以不那么為人所關注。深圳很多公司也有一些核心技術和黑科技,但不是一下子就能爆發,需要些時間。

據了解,在AI大模型底層架構的研究上,深圳正在取得突破。

深圳陸兮科技推出的“NEURARK類腦架構”,不僅是第一個自研的國產大模型基礎架構,可以替代Transformer,而且可以大幅降低能耗。而從AI的發展趨勢來看,類腦算法很可能是未來的趨勢。

而從機器人產業鏈層面看,咼中校認為,深圳目前已形成的產業優勢相對杭州是碾壓式的,可能只有北京,上海可以比。

“宇樹科技雖然這次爆火,它主要是把成本打下來了,技術上并沒有產生顛覆性影響(目前行業普遍用電機驅動),國內外的機器人特別是人形機器人技術還在迅速發展中,它的優勢很快會被其他企業趕上。”

記者注意到,深圳的機器人行業不僅誕生過“人形機器人第一股”的優必選,最近還流傳著一種說法:深圳機器人江湖的“十三太保”與“八大護法”。前者包括優必選、星塵智能、眾擎、逐際動力、大族等13家人形機器人企業,后者包括奧比中光、光鑒科技、帕西尼、兆威機電、速騰聚創等8家人形機器人零部件企業。此外,深圳在工業機器人、家用機器人等領域,還有不少“能打”的企業,比如全球協作機器人行業排名前二的越疆科技。深圳機器人的整體實力可見一斑。

深圳需用杭州這面鏡子自我反思

對于DeepSeek、宇樹科技等企業出圈引發的關于深圳與杭州的對比與思考,深圳市軟科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金心異認為,深圳最大的競爭對手始終是北京和上海,不是杭州,深圳不可能包攬所有的創新,“但深圳真的應該借這次機會,拿杭州這面鏡子來照照自己,自我反思”。

在金心異看來,一個城市的創新發展需要取決于三個池子:資金池、技術池和人才池。深圳過去這么多年,資金池沒有問題,因為它是一個全國性的金融中心,資本很充足;技術池這塊,深圳在八九十年代沒有,主要靠拿來主義,但最近20年深圳本土已培育出一些大企業、以及建立了幾所在國內相當有優勢的大學,所以技術池這一塊問題也不大。

金心異認為,問題主要出在人才池這塊,深圳相對過去有所弱化。“深圳的薪酬水平在全國的領先程度不僅不如之前,卻還要承受高昂的生活成本特別是房價,對于一些一線城市甚至二線城市而言,深圳的人才吸引力都在明顯降低。”

事實上,“杭州六小龍”之一的游戲科學最初也是在深圳起步,但隨后團隊就搬去了杭州,創作出《黑神話:悟空》。用游戲科學創始人馮驥的話說:“(杭州)節奏沒有深圳那么快,房價也不太高,大家能夠耐得住性子。”

深圳的高房價不僅不利于人才的扎根,對企業而言,更是一個嚴峻考驗,特別是對于科技制造業而言。深圳最近10年(2015年至2016年,2019年至2021年)的兩波房價暴漲,讓許多科技制造業不得不離開深圳,去到成本更低的地方。

“深圳過去太過依賴房地產業,很多房地產公司都把深圳市場看作他們利潤的重要來源。高昂的房價,深圳樓市的泡沫太大,這是深圳營商環境里邊最大的短板。而且,深圳的金融體系、財政體系以及國資體系也會被房地產泡沫拖累。”金心異說。

就連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2016年接受新華社的專訪時也表示:“深圳房地產太多了,沒有大塊的工業用地了......生活設施太貴了,企業就承載不起;生產成本太高了,工業就發展不起來。”在回答“深圳未來的危機在哪里?”這一問題時,任正非直言“高成本最終會摧毀你的競爭力”。

當然,深圳市政府過去這些年也認識到這個問題,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在深汕特別合作區給比亞迪建廠,在觀瀾給華為批地,在大鏟灣半島給騰訊建“企鵝島”。

“但這樣的案例還是太少,政府魄力不夠,本來可以做得更多更好的,對不對?”

金心異認為,把華為、騰訊、比亞迪的部分投資項目留在深圳,是深圳科創發展的重中之重。深圳市政府與其去外地招商,開全球招商大會,不如努力去游說上述巨頭們,以及深圳本土的幾百家上市公司,爭取讓他們把新增項目落地到深圳。

此外,金心異表示,深圳市政府在過去十幾年對產業政策的判斷力和產業政策的有用性方面也值得反思。比如大家對“20+8”產業政策有不少批評,這里面幾乎把所有產業都堆上了,什么都想做,說明判斷力有問題。

對于深圳(以及國內其他立志趕超杭州的城市)來說,咼中校則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要充分把握自身的產業優勢和未來發展趨勢,聚焦具身智能,深度集成軟硬件以實現關鍵突破。深圳擁有強大的硬件制造基礎和完善的電子信息產業鏈,這為具身智能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二是不要執著于追趕大模型,而應更多地關注DeepSeek所帶來的應用大爆發。預計到今年下半年,市場上將會涌現出至少2-3個現象級的AI應用產品,這將為具身智能的發展提供強大的推動力。

三是要深刻理解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發展趨勢,需要從本體論的角度去理解“生成”(generation)的含義。只有這樣,才能對行業和AI技術有更深刻的理解,從而更好地把握未來的發展方向。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察哈| 高邮市| 军事| 十堰市| 许昌县| 都兰县| 永城市| 东丰县| 诸城市| 古丈县| 留坝县| 磐安县| 保山市| 彰化县| 藁城市| 沁源县| 白城市| 梨树县| 鲜城| 依安县| 定西市| 甘德县| 康保县| 旅游| 定边县| 惠水县| 平武县| 灌阳县| 桑植县| 衡山县| 汝南县| 蓬莱市| 通榆县| 友谊县| 清水县| 疏勒县| 元阳县| 田阳县| 托克托县| 绥棱县| 陵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