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空間秘探 鄒新
近期,宋城演藝發布2024年度業績預告。公告顯示,2024年預計凈利潤為9.3億-12億元,扣非凈利潤為9.1億-11.8億元。報告期內,公司實現扭虧為盈,上年同期虧損1.1億元主要因計提聯營企業花房集團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損失8.6億元。被稱為“天下演藝第一股”的宋城演藝,因“踩雷”花房集團,2020年以來開始對花房科技計提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損失,直至2024年才終于成功走出“花房”后遺癥,扭轉連續多年來的發展頹勢。盡管如此,宋城演藝的焦慮與“自救”仍在持續上演……
走出“花房”困境,去年凈賺10億
近期,宋城演藝發布了2024年度業績預告,預計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23億-25億元,同比增長19.42%-29.8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9.3億-12億元,扣非凈利潤為9.1億-11.8億元。
公告顯示,報告期內宋城演藝實現扭虧為盈,上年同期虧損1.10億元主要因計提聯營企業花房集團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損失8.61億元。若不考慮該項投資帶來的收益及減值,宋城演藝去年的歸母凈利潤預計為8.29億元。
根據財報,2020年宋城演藝開始對花房科技計提長期股權投資損失和減值準備,2023年宋城演藝再度對花房集團計提長期股權投資減值8.61億元。宋城演藝公告稱,經過計提減值后,花房集團評估值已經接近其凈資產價值。2024年一季度花房集團凈利潤恢復為正,未來公司將推動花房集團朝著健康的方向穩定發展。
宋城演藝2024年度業績預告的走向表明,宋城演藝終于走出了“花房”后遺癥,“逆風”之下扭轉了多年以來的發展頹勢。
對于2024年業績增長的原因,宋城演藝表示,主要歸功于項目運轉良好,新增的廣東千古情景區受益于大灣區旺盛的消費需求以及景區高品質的演藝內容、獨具特色的互動體驗、差異化的市場定位等優勢,全年維持高水平運營;存量項目整體運營天數、游客人次和演出場次實現增長,其中西安千古情景區不斷刷新演出場次紀錄,表現出色;輕資產輸出業務日益成熟和完善,帶來持續的增長空間。
與此同時,宋城演藝也披露近期的經營數據,春節黃金周期間,全國12大《千古情》演出550場。高峰期間,《千古情》單日最高上演91場、單日游客接待量46萬人次,單日收入破4000萬。
1月30日、1月31日,大型歌舞《上海千古情》連續兩天單日上演6場,刷新了上海大型旅游演藝單日場次、單日游客量新高,成為上海名副其實的演藝地標。1月31日至2月2日,大型歌舞《西安千古情》連續三天單日上演18場,打破了此前由自己創造的單日17場的演出紀錄,再創西安大型旅游演藝單日演出場次、游客接待量的歷史新高。
綜合看來,無論是2024年度預財報的扭虧為盈,還是近期主營業務“千古情”系列演出的火爆,宋城演藝的發展都顯現出蒸蒸日上的景象。
宋城演藝28年,演繹13臺千古情
當然,宋城演藝作為“中國演藝第一股”,其走向中國旅游演藝“王者寶座”的過程并非一蹴而就。從杭州“起家”,到異地擴張;從嘗試互聯網演藝“踩雷”,到輕資產模式的初步探索;從大環境的巨大沖擊,到如今輕資產輸出業務日益成熟為企業帶來持續的增長空間,宋城演藝的“文旅夢”已經譜寫了28年。
1994年,36歲的黃巧靈攜《清明上河圖》前往杭州,與他一同抵達杭州的還有他的一個宏大計劃——以《清明上河圖》為藍本,再造宋城,重現杭州宋時繁華。
1996年,黃巧靈斥資1.8億元在杭州建立了首個宋城景區,并效法迪士尼策劃編排了原創文化表演《宋城千古情》,開創了“主題公園+旅游文化演藝”的經營模式。
創始人黃巧靈強調“建筑為形,文化為魂”,通過《宋城千古情》等演出深化文化體驗,奠定核心競爭力。2007年,宋城演藝成立了杭州樂園,進一步鞏固了其在主題公園和旅游文化演繹行業的地位。
憑借“宋城主題公園+千古情演藝”的組合,宋城演藝打造出了一套優秀的商業模式,2010年12月9日,“宋城演藝”成功登陸深交所上市,成為中國演藝第一股。
2013年起,宋城演藝開始走出杭州,在三亞(2013年)、麗江(2014年)、九寨(2014年)等地開設新的項目,采用“重資產+輕資產”的模式進行異地擴張,形成了“千古情”系列品牌。
2015年,宋城演藝以26億元收購六間房直播平臺,試圖布局互聯網演藝,打造線下演藝和線上娛樂的O2O生態圈。收購初期,宋城演藝與六間房也曾度過了一段甜蜜的蜜月期。在直播盛行的2015年至2017年,六間房超額完成了業績承諾,三年累計為宋城演藝貢獻的利潤達到10.84億元。
2016年,宋城演藝提出“演藝宋城、旅游宋城、國際宋城、網紅宋城、IP宋城、科技宋城”六大方向,嘗試向輕資產、國際化和IP化轉型。其中,宋城演藝國際化的第一站是在澳大利亞黃金海岸建造“澳大利亞傳奇王國”項目。
2017年,宋城演藝在寧鄉炭河里文化主題公園開業,標志著公司輕資產運營模式的成功落地。2018年,宋城演藝加快了實施平臺化發展戰略,相繼在桂林(2018年)、宜春(2018年)、張家界(2019年)、西安(2020年)、鄭州(2020年)等地開設了新的千古情景區。
2018年6月,由于直播行業競爭激烈,六間房慢慢掉隊,宋城演藝以六間房為主體與北京密境和風“花椒直播”再度整合為“花房集團”新主體,密境和風持股38.21%,宋城演藝持股37.06%。
2019年,受到花房集團業務的影響,宋城演藝營業收入下降18.67%,凈利潤只增長了4%。宋城演藝表示,若不考慮數字娛樂平臺及花房集團重組的財務數據,2019年度實現營收22.32億元,同比增長12.86%;實現凈利潤10.37億元,同比增長17.24%。很明顯,2019年數字娛樂平臺及花房集團重組嚴重拖累了宋城演藝的業績。
2020年,多重因素影響之下,宋城演藝出現了上市十年來的首次虧損。根據財報,2020年宋城演藝開始對花房科技計提長期股權投資損失和減值準備,宋城演藝發展速度放緩。2021年,上海千古情景區順利落地,隨后,宋城演藝進入了兩年的“空窗期”。直至2024年,廣東千古情景區與三峽千古情景區才得以順利落地。
在走出“花房”困境后,宋城演藝的經營模式日趨穩定。目前,宋城演藝在全國共運營9個自營景區及4個輕資產項目,并形成“主題公園+旅游演藝”的穩定經營模式,其門票收入占總經營收入的主要部分。其次,宋城演藝的收入來源還包括為合作景區提供品牌授權、策劃設計及運營管理服務,按景區年收入收取管理費。
盈利背后的“焦慮”,主動降管理費
提及輕資產輸出項目的管理費用,宋城演藝自2025年開始便對其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而從輕資產輸出項目管理費降費,宋城演藝2024年度預計凈利潤達到10億元背后所隱藏的現實“焦慮”可見一斑。
20%至8%,輕資產輸出項目降費
1月3日,宋城演藝公告擬將已有輕資產輸出項目的委托經營管理費統一由項目年經營收入的20%調整為8%,自2025年1月1日起執行。
回顧宋城演藝的發展歷程可知,目前宋城演藝旗下共有長沙炭河古城、宜春明月千古情景區、鄭州黃帝千古情景區和三峽千古情景區4個開業運營的輕資產輸出項目。過往公告顯示,對這類輕資產項目,宋城演藝一般按照景區經營收入的20%收取基本管理費,從20%到8%,此次降價力度頗大。
盡管這項收入占公司整體營業收入的比重較小,影響也較為有限。宋城演藝也表示,此舉措目的在于“提升公司輕資產輸出模式的品牌競爭力并保持統一性”。
但從宋城演藝最新簽約的青島膠州絲路千古情項目可以分析出,此次輕資產輸出項目管理費的下降或許與推進這一合作項目有關,符合長期主義發展策略。
不過宋城演藝輕資產輸出業務的管理費的大幅度下調,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旅游演藝行業的景氣依舊不容樂觀,宋城演藝在低迷的市場環境之下如何做出相應的政策調整是其當下所面臨的焦慮之一。
OTA平臺兩極分化的消費者點評
宋城演藝作為國內文旅演藝龍頭企業,其核心產品“千古情”系列在全國各地不斷上演。但隨著“千古情”系列表演在全國各地風靡,各大OTA平臺上的消費者評價呈現出了明顯的兩極分化。
一方面,多數游客對《宋城千古情》、《三亞千古情》等經典劇目給予高度認可,認為其“沉浸式表演震撼”、“不可錯過”,尤其是聲光電技術與歷史敘事的融合,被視作文旅演藝的標桿。
另一方面,部分消費者則批評演出內容“粗制濫造”“體驗差”,認為票價虛高且缺乏新意,甚至有游客直言“浪費錢”。這種分化現象不僅反映出游客對文化演藝產品的多樣化需求,也暴露出宋城演藝在內容迭代和服務質量上的挑戰。
而為了滿足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宋城演藝也做出了許多的嘗試,例如,上海宋城項目曾因疫情關閉,重啟后其試圖通過票價調整和劇目聯動熱播劇《覺醒年代》吸引客流,但仍有觀眾認為改版后的演出“非常無聊”。
為應對爭議,宋城演藝近年來提出“常改常新”策略,通過升級硬件設施、科技體驗項目等方式提升游客體驗。然而,如何在保持較高利潤的同時平衡創新投入與觀眾期待,仍是宋城演藝當下所面臨的一大難題。
“貧富差距”顯著的子公司
目前,宋城演藝旗下已經落地的千古情項目已經達到了13家,然而這13個千古情項目發展得并不均衡,甚至可以說是“貧富差距”明顯。
其中,廣東千古情景區作為宋城演藝2024年新開業的項目,全年維持高水平運營,開業即實現盈利,且二三季度收入規模和盈利水平持續環比提升。2024年上半年,廣東千古情營收達到1.26億元,凈利潤4946萬元,總營收超過了麗江、三亞、桂林的千古情項目。
與之相反的是,上海千古情、張家界千古情兩家子公司,2024年上半年分別虧損了2002萬和745萬。截至上半年,上述兩家子公司已經資不抵債。其中,上海宋城世博演藝發展有限公司凈資產負一個多億,張家界千古情演藝發展有限公司凈資產負五百多萬。
由此可見,宋城演藝旗下的各個千古情項目“貧富差距”極其明顯,而如何避免讓某一個項目成為整個企業的“短板”,限制企業的長遠發展,以及如何讓旗下的各個項目都盡可能多地實現創收成了宋城演藝的又一焦慮。
陷入停滯的“旗艦項目”
近年來,雖然宋城演藝在杭州、麗江、三亞等地的項目人氣火爆,但宋城演藝的經營和業務推進依然面臨諸多壓力。
例如,宋城演藝于2018年打造的西塘·中國演藝小鎮項目,總投資100億元,至今未開業。據了解,項目于2018年12月30日奠基,最初計劃在2021年開業,不過,此后官方回復的開業時間一拖再拖,至今“猶抱琵琶半遮面”。有來自浙江省的知情市民直言,西塘宋城演藝谷“就建了一棟房子”。
而面對投資者對項目建設進度的持續追問,宋城演藝在業績說明會、深交所互動易等多個渠道給出了回復:“西塘項目暫時未定開業時間”、“西塘項目推進相對慢一些”“西塘項目公司按照自身經營節奏推進”。
同樣在規劃中的珠海宋城演藝度假區也未見明顯進展:2019年9月30日,珠海政府與宋城演藝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計劃投資150億元,預計2022年建成開業。這個曾被視為宋城演藝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旗艦項目”于2020年4月啟動,卻在2022年12月起陷入漫長的停滯,至今仍難以推進。
宋城演藝的“自救”與狂奔
近年來,旅游行業呈現出復蘇趨勢,但“一看景區人山人海,一看業績普遍虧損”在各大上市旅企中屢見不鮮。由此可見,當下旅游業在輿論中的活躍度,與實際行業情況具有一定“溫差”。因此,盡管2024年宋城演藝成功地走出了“花房”后遺癥,也依舊很難乘著東風高枕無憂。當下,面對一眾現實焦慮,宋城演藝又該如何實現“自救”與業績“狂奔”?
繼續“牽手”國資
2025年初,一筆總投資13億元的大型演藝公園敲定合作,落地于青島膠州的上合核心區。項目名稱叫“宋城青島絲路千古情”,占地120畝,將以齊魯文化、海上絲路文化和上合元素為核心,力圖成為集文化展示、演藝體驗、休閑娛樂于一體的綜合性旅游目的地,預計2026年7月建成并開放。
這是宋城演藝“牽手”國資敲定的最新項目,項目以輕資產的運營模式落地。據悉,青島國資企業負責該項目的投融資與建設,宋城演藝提供品牌授權、創意設計等服務并負責后期運營管理,服務費總計2.6億元。
“宋城青島絲路千古情”項目是宋城演藝第二次“牽手”國資,在此之前,2022年由國企湖北交投宜昌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和宜都市人民政府簽約并成功“演繹”的三峽千古情景區項目,為宋城演藝繼續“牽手”國資做出了良好示范。
在投資和合作上求穩,通過擁抱國資的方式,篩選和考察擁有較高價值的目的地,贏在區位起跑線上,不可否認的是,宋城演藝的這一步“棋”走得極為穩當。
輕資產穩步推進
同樣是以“宋城青島絲路千古情”為例,宋城演藝繼續擴張旗下的輕資產項目無疑也是一個較為正確的選擇。
首先,輕資產模式有助于宋城演藝降低資金壓力和財務風險、提升盈利能力、快速占領市場份額實現規模化擴張、增強品牌知名度與市場影響力、適應市場變化。
其次,以宋城演藝為代表的海洋海昌公園、烏鎮旅游、曲江文旅等上市旅企近年來都在進行輕資產的探索與轉型。宋城演藝2024年7月份開業的三峽項目迅速以輕資產模式落地后迅速進入狀態,開業后一個月上演170場,接待游客近百萬人次,不斷刷新湖北大型旅游演藝新紀錄。在成功案例的推動之下,宋城演藝將繼續在輕資產運營模式上深耕。
但值得注意的是,輕資產不代表無資產,資產過輕也會存在風險。輕資產擴張一方面會使品牌價值的變現途徑更加豐富多元,做大產業鏈和價值鏈,但同時也會加大資產保值風險。因此,宋城演藝在穩步推進輕資產發展的同時,也要注意輕重資產的平衡。
走出投資誤區
近年來,宋城演藝之所以受困“花房”后遺癥,與其重資產投資過大,陷入投資誤區脫不開干系。重資產運營模式會導致資金占用較高,疊加部分項目的爬坡期壓力,極大地引發了股民對現金流和回報周期的擔憂。
公司對花房集團的長期股權投資(涉足直播領域)也曾因后者退市引發市場疑慮,盡管公司澄清退市不影響權益核算及減值計提,但其潛在的減值風險仍被部分投資者視為重資產投資的隱患。
宋城演藝的“千古情”項目毛利率顯著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展現出極強的盈利能力。根據2024年的財務數據,其毛利率維持在70%左右的高位。因此,宋城演藝才能在重資產項目的“踩雷”的情況下依舊快速實現盈利。若能快速地走出投資誤區,步入正軌,宋城演藝將進一步加大實現業績“狂奔”的可能。
綜上,盡管當下宋城演藝逐步走出了“花房”困境,新一輪的焦慮與難題卻依舊在“督促”著宋城演藝跑起來。無論是2024年度預財報的扭虧為盈,還是近期主營業務“千古情”系列演出的火爆,宋城演藝的發展正在迅速回暖。接下來,宋城演藝或許應該“趁熱打鐵”,不忘創新,多出精品,才能真正實現業績長虹“狂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