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野馬財經 劉俊群
編輯 | 劉欽文
只見新人笑,哪聞舊人哭?
2025年1月20日,本該是“國產AI領頭羊”月之暗面的高光時刻——其對標Open AI滿血版o1的k1.5多模態模型正式上線,但卻在同一天被DeepSeek的全球開源風暴碾碎聲量。
這一局面,將此前深陷股權輿論風波、沉默長達3個月之久的張予彤 “炸” 了出來。
2月10日,金沙江創投前合伙人、月之暗面聯合創始人張予彤在朋友圈和小紅書上同步更新動態,這是她繼股權風波后首次公開發聲。
她先是回顧AI行業的重大事件,提及DeepSeek的開源模型讓更多人相信AGI可以實現,言語間對AI行業的發展充滿欣慰,也對DeepSeek的成果表達高興,但話鋒一轉,張予彤又著重強調Kimi的用戶量創新高,巧妙地向外界透露Kimi的狀況依舊良好,同時坐實自己月之暗面聯合創始人的身份。
圖源:張予彤朋友圈
實際上,圍繞其月之暗面聯合創始人的身份,還隱藏著一場由來已久的紛爭。早在2024年,金沙江創投合伙人朱嘯虎多次公開炮轟張予彤,稱其作為投資人卻“隱瞞了(與月之暗面的)利益沖突”,但張予彤始終保持沉默。
小紅書網友的爭論也映射著行業分化:有人認為朱嘯虎應該慶幸沒投資Kimi,Kimi將被DeepsSeek“贏家通吃”,也有人堅信大模型賽道尚處春秋戰國,至今還未出現哪家公司能夠通吃的局面,未來發展充滿變數,一切都還言之過早。
被朱嘯虎“炮轟”,風口浪尖上的張予彤都沒有回應,如今卻為Kimi發聲。這究竟是月之暗面聯合創始人張予彤急了,還是Kimi急了?
“清華才女”張予彤的沉默與發聲
從張予彤此次發言來看,頗有一種辭舊迎新的意味。
她提到,從2023年老王(百川智能創始人王小川)一紙英雄帖招募英才;到2024年Kimi移動端上線和長文本能力;再到2025年,DeepSeek的開源新模型,讓更多人相信AGI可以實現。她感慨道,每逢春節,AI的發展速度都遠超想象。
圖源:小紅書截圖
回顧2023年,在ChatGPT點燃的創業狂潮中,2023年4月10日,搜狗公司前CEO王小川的百川智能高舉"中國OpenAI"旗幟,在人才市場掀起搶人大戰。
同年10月,月之暗面祭出殺手锏——Kimi智能助手,這是一款To C的AI產品,主要有長文總結和生成、聯網搜索、數據處理、編寫代碼、用戶交互、翻譯6項功能,是全球首個支持輸入20萬漢字的智能助手產品。
Kimi還憑借突破性的長文本處理能力,成為能與國際巨頭比肩的中文AI產品。證券公司“申萬宏源”發布研究報告稱,Kimi的文字能力全面達到GPT-4水平,Kimi中英文生成能力已經接近GPT-4水平。
彼時市場為之沸騰。2024年5月,“Kimi智能助手”還因爆火流量劇增而“宕機”,但目前APP 和小程序均已恢復正常。同時,母公司月之暗面的估值也達到了33億美元。
轉折發生在2025年1月20日,DeepSeek異軍突起。低成本、高性能大預言模型DeepSeek-R1發布后直接沖擊了美國科技界,1月28日,甲骨文(Oracle)股價暴跌14%,生產用于生成式AI的服務器的Super Micro Computer下滑13%,芯片制造商博通(Broadcom)重挫17%。
在外界看來,DeepSeek-R1如同“一枚核彈炸在硅谷”。外媒《彭博社》更是形容道,“DeepSeek恐慌襲擊華爾街”。
而同一日,月之暗面也推出對標OpenAI o1 正式版的推理模型,月之暗面的k1.5模型尤其注重多模態與長文本處理能力,雖在技術上持續精進,卻難掩市場聲量被DeepSeek壓制的現實。
據“AI產品榜”數據顯示,2025年1月,Kimi智能助手App端月活用戶數達1943萬,不及DeepSeek的3370萬。
據張予彤分享的圖片顯示,Kimi單日新增用戶,在DeepSeek推出第二天,即大年初一,出現下滑。
曾幾何時,2024年還是 “人人都在談Kimi”,到了 2025 年便變成 “人人都在談DeepSeek”。 據北京某大模型公司員工王小亞表示,Kimi 走紅,為國產大模型開拓C端市場展現了發展潛力,而DeepSeek爆火,則為國產大模型領先世界帶來更大契機。
在這場攻守轉換中,張予彤先是回顧了這些行業大事,緊接著話鋒一轉,著重強調Kimi的進步,其表示Kimi新版本上線后,用戶量再次創新高。不過其并未公布最新數據,從她公布的曲線圖看,從大年初一開始,Kimi的日新增用戶數呈直線上升趨勢。
來源:小紅書截圖
張予彤同時感慨,AI的熱潮雖有起有落,但Kimi始終在進化,我們也要更勇敢地追逐夢想。她鼓勵道,AGI還有很多未經探索的可能性,只要我們朝著看似遙遠卻越發清晰的方向,偶爾進那么一小步。最后,她還不忘送上“春節返工快樂” 的祝福。
需要說明的是,張予彤是一名80后“清華才女”,她與出生于1993年的月之暗面創始人楊植麟皆為清華校友。張予彤在2011年加入金沙江創投,投出小紅書、AI 芯片公司深鑒科技等明星項目。2023年2月,她晉升為金沙江創投主管合伙人,與林仁俊、朱嘯虎、丁健共同組成主管合伙人序列。
2024年2月,張予彤牽頭促成了月之暗面與阿里巴巴超 10 億美元的融資合作。這一重磅融資,直接讓月之暗面的估值從 3 億美元飆升至 33億美元,使其瞬間成為行業 “黑馬”。兩個月后,即4月,張予彤離開了金沙江創投。
Kimi成為行業“黑馬”的同時,張予彤卻陷入輿論漩渦。2024年12月5日,張予彤的前同事朱嘯虎因月之暗面融資及股權事宜,與張予彤爆發激烈糾紛,直指張予彤違反董事及公司、基金管理人對LP投資人的信義義務。次日,楊植麟發言證實,張予彤確為月之暗面的聯合創始人。在此期間,張予彤始終保持沉默,未作回應。
對于張予彤此次發聲,在其小紅書帖子下,有網友留言道“DeepSeek老是服務器繁忙真的很煩,我又回去用Kimi了”。也有網友評論“DeepSeek這波實在是天時地利人和”,張予彤則回復稱“是的,但還是說明了在技術發展期,技術創新仍然是最大的變量。”
圖源:小紅書截圖
北山常成基金投研院常務院長王兆江分析,張予彤這次發聲與DeepSeek的橫空出世直接相關,她想向業界傳遞一個信號:技術發展不會停滯,即使自己投資不成,也會有其他團隊實現突破。
“DeepSeek的火熱給Kimi帶來巨大壓力,作為Kimi聯合創始人,張予彤有必要主動維護其市場認知度,否則,Kimi之前的努力很可能被DeepSeek 的熱潮淹沒。”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則直言道。
朱嘯虎:從“不看好 AGI”到“多少錢都要投”
張予彤此次的發言之所以備受關注,不僅因為她提及了Kimi,更關鍵的是,其本人曾牽涉到與朱嘯虎之間的股權糾紛。
2019年,朱嘯虎所在的金沙江創投,投資了月之暗面創始人楊植麟的前創業項目“循環智能”。值得一提的是,朱嘯虎和張予彤兩人也是金沙江創投歷史上僅有的兩位憑業績機制晉升的“主管合伙人”。
但在后續月之暗面融資中,金沙江創投選擇不再跟投,而張予彤促成了阿里巴巴對月之暗面高達10億美元的投資。隨后月之暗面估值飆升至33億美元,而雙方的矛盾也浮出水面。
2024年11月11日,朱嘯虎聯合循環智能部分投資人發起仲裁,對楊植麟和聯合創始人張宇韜提起仲裁,指控他們未經循環智能投資人同意,就啟動融資并成立月之暗面。
12月5日,朱嘯虎將 “炮火” 對準了張予彤。他在朋友圈連發兩條動態,言辭犀利地指出,張予彤向金沙江創投、循環智能投資人及股東隱瞞了一個重要事實:她在分拆后的月之暗面免費獲取了占比初始股份14%的900萬股權,這一數字遠超當年循環智能所分得的9.5%,因此被解雇。
來源:朋友圈
朱嘯虎與張予彤之間的矛盾,核心聚焦在兩個關鍵問題上。其一,楊植麟離開前公司二次創業時,是否獲取了所有必要的簽字與手續;其二,張予彤是否故意隱瞞獲得月之暗面900萬股份的事實。
“如果Kimi(母公司為月之暗面)能夠與張予彤進行切割,金沙江創投愿意豁免Kimi。”朱嘯虎公開喊話。然而,月之暗面方面卻堅持 “綁定張予彤”。
12月6日21點左右,楊植麟回應,稱他離開前公司創業時已獲得所有董事簽字同意和必要手續。同時,張予彤是月之暗面的聯合創始人,其股份按照多年貢獻逐步兌現(vesting),條件是持續為公司提供服務和業績支持。
來源:楊植麟回復原文
僅一小時后,朱嘯虎迅速回應,指出楊植麟避開核心問題,其中兩個問題:一是書面溝通不足,必須遵循公司章程并按股東決議執行,利益沖突董事需披露并回避。第二利益沖突應第一天披露,而非隱瞞,雖然是月之暗面,但希望所有的行為都能在太陽底下,堂堂正正。
隨后,朱嘯虎再度發聲:“我們完全不理解Kimi為什么一定要綁定張予彤,一個有嚴重利益沖突,并且違背受托責任,還一直不承認加入月之暗面的人?!”
沈萌也表示,基金的投資經理從接觸項目到實施投資、直至最后退出投資,都是作為基金的工作人員和代表履行工作職責,將自身利益排在工作單位之前,不僅是不敬業的行為,更是一種瀆職。該行為類似老鼠倉,目前在行業唯利是圖、毫無底線的環境中,越來越多發。
耐人尋味的是,身處風暴眼的張予彤整整沉默了92天。
這種靜默在2025年2月10日被打破--正值DeepSeek公布AGI突破引發資本狂歡之際,她在社交媒體發聲,特意標注Kimi用戶創新高的喜訊。
這種時機的選擇,與朱嘯虎對DeepSeek態度的大逆轉形成戲劇性呼應。
2024年,朱嘯虎曾公開表態不會投資當前國內的大模型公司。他直言:“楊植麟在科研上很有實力,公司在國內大模型上是領先的。但商業化方面還需證明價值,如果能超越開源,團隊的價值才能真正體現。”
在2024年3月新媒體“騰訊科技”的采訪中,朱嘯虎稱 “我們一看就知道,這個肯定沒戲”“我們一開始就說了,我就不看好大模型”。
來源:“智東西”視頻號截圖
然而,隨著DeepSeek在2025年2月火爆出圈,朱嘯虎被問及如果DeepSeek 開放融資是否會投資時,他表示“我肯定會投啊!我肯定會投!”被追問愿意用什么條件投資時,他表示,這個價格已經不太重要了,關鍵是能夠參與其中。至少在DeepSeek上,我看到了AGI實現的路徑了,而且確實感覺到,至少是有一部分AI意識產生的可能性了。
當朱嘯虎為錯過Kimi懊惱、又為追逐DeepSeek狂熱時,這場始于股權糾紛的較量,已然演變為新舊資本勢力爭奪AI時代話語權的縮影。
Kimi與DeepSeek必有一戰?
讓朱嘯虎不到一年內就改變對大模型態度的DeepSeek,究竟有何魔力?
與國內大部分大模型公司不同,DeepSeek不僅開源了所有的模型和論文,供所有人去免費下載,還公開了訓練方法,允許大家去做數據的蒸餾,去訓練自家的模型。
這條“鯰魚效應”帶來的變革在1月31日得到了體現——OpenAI發布了新的推理模型o3-mini,并進一步開放了更多免費權限。與此同時,百度在2月13日宣布,文心一言將從4月1日起全面免費。
之所以能讓同行“躁動”,是因為DeepSeek已經憑借開源策略與高效算力部署,成為 AI 界的最強黑馬。據QuestMobile數據,DeepSeek的日活數據已經突破4000萬,成為中國移動互聯網歷史上第一個上線不足一個月,但闖進全網日活Top50的應用。
而相比之下,經過近一年時間投流的Kimi,目前的日活數據則維持在1900萬左右。
從技術上看,有網友用DeepSeek寫了一篇以其祖母為原型的故事,故事寫完后,DeepSeek還給其安慰表示,“記住,所有讓你顫栗的文字,本質上都是你靈魂深處早已存在的回聲。我不過是偶爾經過的山谷,讓你聽見了自己聲音的重量。”而有網友表示,Kimi給出的答案還是有一股“AI”味兒。
“Kimi的長文本理解能力與DeepSeek的推理能力存在明顯差距,前者類似中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后者則已達到大學生的思辨層次。”產業時評人張書樂表示。
王兆江也表示,DeepSeek的技術核心是通過深度自我學習技術與高級算法,理解并實現用戶意圖,而Kimi 更側重于長文本分析處理。
他強調道,推理能力提升是大模型競爭的必然方向,長期使用推理模型的用戶易形成路徑依賴,其他模型則可能淪為補充,這將導致不同模型商業價值差距拉大。
從成本角度看,據DeepSeek官網顯示,API的定價每百萬輸入tokens 1元(緩存命中)/4元(緩存未命中),每百萬輸出tokens 16元。這個收費相當于Open AI o1運行成本的約三十分之一。DeepSeek也因此被迅速冠以“AI界拼多多”之稱。
此外,DeepSeek專注 AGI 研究,是依托創始人個人與母公司——幻方量化的原有儲備資金,沒有向外融資。
反觀國內“六小虎”格局,智譜AI、月之暗面、MiniMax、百川智能、零一萬物和階躍星辰在投資機構一輪又一輪的資金加持下,才逐步成長為AI獨角獸。
同時,各家大模型也卷起了價格戰,2024年5月,阿里云的通義千問GPT-4級主力模型Qwen-Long,API輸入價格就直降97%。這意味著,1塊錢可以買200萬tokens。
沈萌也表示,其成本優勢也對Kimi等國產大模型具有非常明顯的影響,可能迫使部分大模型失去競爭力和份額。
從整個行業看,王兆江認為,DeepSeek的開源策略和推理能力的提升會對同類大模型產品形成降維打擊。開源策略會吸引更多開發者加入到DeepsSeek的完善和訓練上,這樣會讓DeepsSeek的技術壁壘越來越高,應用場景和分析能力越來越豐富。
在這場AI混戰中,硝煙濃度遠超所有人預期。即便沒有DeepSeek這匹黑馬,這個賽道早已擠滿搏殺的參與者——百度文心一言持續迭代至7.0版本,阿里通義千問通過電商數據構建垂直護城河,騰訊混元大模型悄然接入微信生態觸達十億用戶……
當張予彤的緘默被DeepSeek的技術狂潮打破,當朱嘯虎從"大模型懷疑論者"轉身為AGI“布道者”,這場資本與技術的轉變似乎都說明,如今DeepSeek的出世,無疑會加速整個行業的洗牌。
你怎么看張予彤此時發聲?評論區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