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晚間,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門聯合印發《銅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5—2027年)》(下稱《實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銅原料保障能力不斷增強,重點培育全球一流大型銅企業集團,并鼓勵國外高端加工企業在中國投資建廠。
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銅產品生產國和消費國。2024年,中國精煉銅產量為1364萬噸,銅加工材產量2350萬噸,均為世界第一,有力支撐了國內新能源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但銅產業發展仍然面臨資源保障能力不足、產業結構有待完善等突出問題。
《實施方案》要求,強化國內原料保障基礎。扎實推進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加強國內重點成礦區帶內銅礦資源調查與勘查等。推進西藏、新疆、云南、黑龍江等重點地區銅礦資源基地建設,新建一批大中型銅礦山。在做好生態環境保護、保障安全生產前提下,加快銅礦開發項目、環評、安全設施設計審查等審批進程,加快推進在產項目擴能、新項目建設。
加大銅礦中錸等伴生資源評價,加強鉬、金、銀等伴生資源綜合利用,提高資源開采回采率、選礦回收率和綜合利用率,實現銅礦伴生資源的全元素高效開發利用。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方面,支持建立大型廢銅回收基地和產業集聚區,推進廢銅回收、拆解、加工、分類、配送一體化發展。
《實施方案》還提出,要培育全球領軍大型銅企業集團,提升銅采選、冶煉環節集中度。支持龍頭企業在產業集群建設、轉型升級等方面發揮引領作用,優化產業生態。圍繞新能源、電子信息等關鍵領域需求,重點培育銅產業“專精特新”、“單項冠軍”企業,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科技企業。
在國際投資合作方面,充分利用國際創新資源,鼓勵國外高端加工企業在中國投資建廠,支持國內企業參與國際智能制造、新材料等科技合作,加強研發、標準、人才培訓等交流合作。
鼓勵高端銅基新材料及制品等精深加工產品出口。鼓勵銅冶煉企業與國外礦企簽訂長期采購協議,加大粗銅、陽極銅等初級產品進口。落實再生銅原料進口政策,鼓勵符合國家政策要求的優質再生銅原料進口。
《實施方案》稱,到2035年,力爭銅原料保障能力顯著增強,技術裝備創新能力和材料應用水平處于全球第一方陣,形成產業結構合理、技術創新水平高、質量效益好、全球競爭力強的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