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執牛耳
“DeepSeek殺瘋了,營銷人最危險”,這到底是不是危言聳聽?
在年前的忙碌時刻,X公司突然接到客戶的緊急需求,需要一份小型的社交媒體策劃方案。當時公司正值業務高峰期,人手緊張,時間緊迫。為了應對這一挑戰,X公司決定采用“人機協作”的方式:由人工精心策劃了一個方案,同時利用AI技術快速生成了三個方案。最終,客戶在四個方案中選擇了其中一個——而這個方案正是由AI生成的。
一直以來廣告行業吃的是“創意+經驗+信息差”,但在DeepSeek加持下,一個普通人+Al,就能做出一套完整的廣告方案,甚至比很多廣告人還快,還準,還省錢。
“AI再厲害,難道還能自己掏錢墊款?有了方案,誰去執行落地?誰去溝通協調?誰去驗收監督和臨場處理?別天真了,AI只是工具,最終干活的還是人!”有人對此持不同觀點。
執牛耳此前寫的深度文章《消失的品牌部》(消失的品牌部,是營銷3.0時代敲響的警鐘?)中提到,在營銷3.0時代,品牌部門需要適應數字化、社交化和價值觀驅動的市場環境。它們不僅是企業和外界的破壁者,更是所屬領域的先行者和引領者。
“DeepSeek是否打爛很多營銷人的飯碗?執牛耳創始人喬邦主圍繞該議題進行了線上直播分享。這個觀點,表面上看似合理,實則隱含了對營銷領域核心價值的誤判。執牛耳旗下營銷商業研究院將從技術替代性、行業本質、營銷人優勢三個維度展開解析,為營銷人提供破局方案。
DeepSeek對營銷的沖擊本質是“效率碾壓”
1. 基礎文案與創意生成的替代性
DeepSeek的文本生成能力已遠超廣告人的平均水平。它能快速產出符合品牌調性、邏輯清晰的文案,覆蓋廣告提案、創意設計、視頻制作,甚至從TVC腳本到社交媒體分鏡的全流程,且成本近乎為零。
例如,用戶只需輸入“環保科技公司”的核心價值,它即可拆解出觸感、氣味、聲音等感官符號,甚至結合賽博朋克美學設計傳播概念。這種效率優勢確實可能替代一些基礎的、重復性較高的文案創作和創意構思工作,從而對部分廣告人的崗位產生沖擊。
2. 品牌部門、廣告代理商“消失”的深層邏輯
2024年蕉下等企業裁撤品牌部,表面是成本壓力,實則是傳統品牌營銷模式與數字化需求的脫節。品牌部曾以“燒錢造勢”為核心,但當下更看重“精準觸達”和“即時轉化”。
以前需要專門團隊盯投放數據,現在DeepSeek等工具可以通過深度分析用戶行為、偏好等數據,實現更精準的廣告投放,以及營銷策劃,優化廣告預算分配等系列動作。這進一步壓縮了傳統品牌部的生存空間。
層層傳導之下,部分品牌開始內化廣告能力,減少對傳統廣告代理商的依賴。廣告行業靠創意賺錢的核心價值被大幅削弱,“創意壁壘”正在被打破。
3. 陽獅的轉型印證行業風向
大象轉身不易,但事實上,大象已然轉身。
據陽獅集團2024年財報,全年總營收139.65億歐元(約合144.5億美元)。2025年預期有機凈收入增長4%~5%。宏盟集團和WPP目前尚未公布2024年全年業績。從凈收入來看,陽獅集團成為去年全球最大的廣告公司。
在業務表現上,陽獅集團涵蓋媒體、商務及網紅營銷等能力的“互聯媒體”業務表現最為強勁;創意服務在第四季度有機凈收入實現中等個位數增長;傳統廣告業務則在第四季度有所削減。
從市場動態看,宏盟與IPG合并后,陽獅集團面臨“挑戰者地位”。隨即這位“挑戰者”打出的牌是,通過招攬新業務、吸納新人才和投資AI能力來實現目標。
目前陽獅集團已通過直播和全域營銷整合,將AI技術融入創意生產,實現“內容場直播+二次傳播素材”的閉環。最新消息,陽獅計劃在數據技術和AI領域投資8億至9億歐元(約合8.27億至9.31億美元)。
1月14日,陽獅集團宣布成立全新的創意部門Leo。Leo由陽獅廣告與李奧貝納合并而來,匯聚來自90個國家、超過15,000名創意人才,通過融合數據、媒體和技術,幫助客戶在數字化浪潮中實現轉型。
值得注意的是,Leo三大核心要素:人文洞察(Human Insight),深入理解人類需求和行為;人文創意(Human Ideas),創造具有人文關懷的創意內容;人文影響力(Human Impact),通過創意產生積極的社會影響。
Leo的成立體現了陽獅對人類智能與AI結合的積極探索,也驗證了其對AI的態度——AI是工具而非解決方案。AI貫穿其中,但“人文”始終是核心。
被“打爛飯碗”的并非營銷人,而是拒絕進化的“舊模式”
營銷商業研究院洞察研判,AI進展“神速”,傳統廣告公司若固守人工創意流程,必然在速度和成本上再次被碾壓。
缺少核心洞察和創意能力,只會做方案包裝、“策略推導”的乙方和個人會越來越難。
廣告行業長期存在“人海戰術”:實習生寫微博文案、初級策劃拼湊PPT、客戶經理重復修改提案。DeepSeek的普及將直接淘汰這些低附加值工作。
例如,某用戶實測發現,AI生成的15條雙關語slogan質量遠超初級文案的產出。企業無需再為“基礎勞動力”買單,轉而投資AI工具與高階人才。
品牌戰略的底層邏輯已變。傳統品牌部強調“長期形象建設”,但營銷3.0時代要求“品效合一”。
DeepSeek不僅能生成文案,還能通過數據分析預測消費者情緒喚醒曲線,甚至用混沌理論優化社交裂變節點。這意味著,品牌營銷的核心能力從“講故事”轉向“數據洞察+技術整合”——而這正是許多傳統廣告人的短板。
行業信任危機倒逼反思。
大量商家和個人借DeepSeek熱度兜售低質課程,其本質是利用信息差收割焦慮。這種亂象反而倒逼廣告行業反思:若從業者自身沉迷于“速成套路”,而非深耕專業能力,被AI取代只是時間問題。
營銷人生存法則
AI是否可以完全取代營銷人?執牛耳認為,如果你還在靠基礎執行、普通文案、簡單策劃吃飯,那真的很危險。未來能留下來的,是會用Al、能讓Al更有價值的人。
1. AI優化執行層,但無法替代創意與策略的“靈魂”
技術局限下,AI和營銷人的“對決”核心在于工具屬性 vs 創造性思維。
DeepSeek等AI工具擅長數據整合、自動化投放、用戶畫像分析等工作,而營銷的核心競爭力在于“人性的洞察”與“文化符號的解碼”。
例如,NIKE的“Just Do It”背后是數十年對運動精神的提煉,AI無法憑空生成這種直擊人心的符號化表達。
再比如,某品牌在春節期間推出“AI生成廣告”,盡管數據精準,但用戶反饋“缺乏情感共鳴”,最終轉化率低于人工創意團隊的作品。
數據依賴存在“陷阱”。AI的推薦算法依賴歷史數據,容易陷入“信息繭房”式重復,而人類能通過直覺打破常規。蘋果1984年的《1984》廣告完全顛覆傳統敘事邏輯,若依賴數據預測,這種創意可能被AI直接過濾。
2. 營銷的本質是“情緒交易”,而非“信息搬運”
情緒價值具有不可替代性。張雪峰回應DeepSeek 會讓自己失業這一話題時提到“情緒價值”與“隱性信息”,廣告同理。
以奢侈品廣告為例,其通過畫面、音樂、隱喻構建身份認同,而目前AI生成的文案可能精準但在觸發消費者的情感共振上仍欠缺火候。
據相關調研顯示,73%的用戶認為“有故事性的廣告”更能激發購買欲,而AI生成內容在此類需求中得分最低。
而在危機公關與價值觀博弈方面,營銷人更勝一籌。當品牌遭遇輿論危機時,AI提供標準化話術,而營銷人能結合社會情緒、文化背景動態靈活調整策略。
3. 人類在復雜決策中的“終局掌控力”
在營銷3.0時代,品牌部門的角色變得更加多元和復雜,需要應對數字化、社交化和價值觀驅動的市場環境。
品牌部門可通過價值創造與情感連接、數據驅動與技術整合、社區建設與文化引領、生態系統構建等方式提升非結構化問題的解決能力,這點AI無從比擬。具體如下:
·超越傳統的產品推廣,通過品牌故事、使命和愿景與消費者建立情感連接;
·提供定制化的產品和服務,并將新技術(如AI、增強現實等)靈活融入營銷活動中;
·在多平臺建立和維護與消費者的互動,有效培養品牌忠實粉絲和倡導者;
·整合線上線下多個渠道,與其他品牌和組織合作創造更大的價值。
執牛耳認為,廣告不僅是創意,更是多方利益的平衡。在利益博弈與資源整合上,具有掌控力的始終是人。
一個顯著的例子,跨國品牌需協調總部戰略與本土團隊執行,營銷人在理解營銷生態與市場差異,以及在預算分配、KPI談判中的斡旋者角色上,目前AI仍無法替代。
結語
AI不是終點,而是新起點的發令槍。
DeepSeek的崛起,本質上是一場“效率革命”。它撕開了營銷領域“人效低下”的遮羞布,但也為真正的創意與策略人才提供了杠桿。
據COMvergence數據,2024年全球規模最大的 10 個廣告業務競標中,有 9 個被四大廣告控股集團贏得。在宏盟和埃培智合并后只剩三大廣告控股集團,擁抱AI使“強者恒強”有了更有力的注腳。
對于中腰部企業和尾部企業來說,AI平權下或實現彎道超車的可能。執牛耳商業內容團隊也率先提出“AI讓營銷平權”的議題。
營銷商業研究院洞察研判:企業重構組織架構,從“品牌部”到“增長中樞” ,將品牌部門與技術團隊深度協作,以AI驅動用戶洞察與內容生產;企業基于DeepSeek開源代碼定制垂直領域模型(如美妝行業情感分析),形成技術壁壘。
對于營銷人來說,最值得做的——去搶占AI無法染指的“高價值領域”。
營銷領域或出現新崗位需求,如AI訓練師等。在專注策略與審核上,品牌調性、法律合規(如廣告法審查)等維度AI生成的內容仍需營銷人把關。
營銷人需重新審視工作模式和技能要求,從“創意執行者”升級為“資源整合者”。如陽獅集團通過“技術+創意+媒介”的全域營銷方案,為保時捷實現單場直播2億瀏覽量。
此外,提升對AI工具的運用能力,專注于更具創意和策略性的部分;利用DeepSeek分析社交裂變數據、設計抗疲勞文案結構,將創意與算法結合,向“技術型創意人”的方向靠攏。
一言以概之,未來的品牌營銷領域,屬于“懂人性的技術派”與“有溫度的數據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