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黃華
界面新聞編輯 | 謝欣
2月10日,港股醫療器械公司沛嘉醫療公告稱,公司于2024年內實現收入6.1億元-6.3億元,同比增長38.3%-42.8%。2024年上半年,該公司虧損7128.3萬元,較同期超2億元的虧損數額出現大幅收窄。
對于2024年內的收入增長,沛嘉醫療提出了兩點原因,一是企業的神經介入產品線正在快速增長,二是企業在中國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TAVR)市場份額正不斷擴大。
總結起來便是,沛嘉醫療目前的兩大主營業務均在2024年實現了較優的經營成果。據企業官網,神經介入和TAVR是沛嘉醫療主營的兩塊業務,它們具體解決的是腦卒中和心臟瓣膜疾病領域的治療需求。
截至2月11日收盤,沛嘉醫療報收4.03港元/股,同比上漲0.75%,最新總市值約27億港元。
官網信息顯示,沛嘉醫療成立于2012年,總部位于蘇州,2020年5月在港交所主板上市。2021年-2023年,該公司實現收入約1.4億元、2.5億元、4.4億元;但同期的虧損數額約6億元、4.4億元、4.3億元。
從業績數據來看,沛嘉醫療在上市后始終保持了較快的收入增長。這和企業不斷擴充的產品線相關。目前,企業官網顯示其擁有23個上市產品。而在2020年底,該公司只有8款注冊產品。
TAVR方面,據企業半年報,截至2024年上半年,沛嘉醫療在中國經股TAVR市場的市場份額已接近25%。通俗理解,TAVR是一種微創瓣膜置換手術,它借由介入導管技術,能將人工心臟瓣膜運送至主動脈瓣位置,并完成人工瓣膜植入。
另據企業2月10日公告,2024年全年內,沛嘉醫療的第一代及第二代TAVR產品——TaurusOne及TaurusElite獲得了150多家醫院的采用增量,全年合計植入超過3400臺;截至2024年底,該集團的TAVR產品已累計覆蓋近650家醫院。
不過,照企業歷史信披來看,TAVR板塊目前還不是沛嘉醫療的盈利板塊。2024年上半年,該公司的經導管瓣膜治療業務分部虧損為1.24億元;同期,企業銷售經導管瓣膜治療產品的收入為1.3億元,同比增長21%。
神經介入方面,2024年上半年,沛嘉醫療的神經介入業務分部實現盈利2870萬元,同期收入為1.7億元,同比增長45.9%。
另外,2024年內,沛嘉醫療推出了DCwire微導絲產品,現有優勢產品——Syphonet取栓支架及Fastunnel輸送型球囊擴張導管進一步滲透市場,彈簧圈產品得益于集采繼續放量。
神經介入板塊是沛嘉醫療近些年的“奇兵”板塊。這也和近年的彈簧圈集采有關。
歷史數據顯示,在2021年和2022年,沛嘉醫療的神經介入板塊銷售收入為9460萬元和1.43億元。2023年,這一業務創收2.56億元,同比增長78.1%。同在2023年,沛嘉醫療這一業務的虧損就只有74.4萬元,呈現了強勢扭虧的態勢。
另外,沛嘉醫療的神經介入業務板塊實則是收購加奇生物而來。加奇生物是沛嘉醫療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張一創辦經營的另一家企業。
據沛嘉醫療企業公眾號2024年6月發文,該公司在吉林省牽頭的21省聯盟、江蘇省、安徽省及廣東省等多個彈簧圈集采中均有產品中標,另再疊加國內卒中中心建設的行業機遇,公司神經介入產品的收入及毛利潤均呈現高速增長態勢。
吉林省牽頭組建的21省彈簧圈省際集采也被稱為“小國采”。前述集采中,加奇生物的彈簧圈中標(國械注準20173130786),中標價格3851元。
據吉林省醫療保障局2023年1月發文,該次集采的產品規模達到全國近三分之二省份的體量,彈簧圈產品平均降幅64.1%,最高降幅80.07%,產品平價從1.3萬元降至4000元左右,最高中選價為6128元,最低中選價為3277元。彈簧圈是國內地區集采的代表產品,吉林省聯盟采之后,陸續有多省跟進開展集采。目前,國內彈簧圈產品的集采中標價基本維持在前述區間。
從產品上看,彈簧圈是治療顱內動脈瘤的重要方法。治療原理上,它是通過微導管被送入動脈瘤腔內,促使動脈瘤封閉或是瘤內血栓形成,使得血液不再進入瘤體,從而降低瘤體破裂的風險。除了沛嘉醫療,美敦力、強生、泰爾茂、史賽克、微創腦科學、歸創通橋等企業也均經營彈簧圈產品。集采前,外企在這一領域的市場份額靠近90%。
據企業公眾號2024年8月發文, 2024年上半年,沛嘉醫療的彈簧圈產品銷售量大幅增長,實現收入5513.8萬元,同比增長72.5%。
在彈簧圈集采之后,同為中標公司。2024年上半年,威高股份的介入板塊同比增長5%至11億元;歸創通橋神經血管介入產品銷售收入同比增加46.7%至2.44億元;微創腦科學則明確表示,彈簧圈產品(包括NUMEN彈簧圈等)得益于集采中標,新增準入240家醫院,加快了對空白市場開拓,同一時期內,該公司出血性腦卒中產品板塊同比7.7%銷售收入達到2.2億元。
其他產品方面,2022年2月,沛嘉醫療(加奇生物)的Syphonet取栓支架(國械注準20223030173)獲批上市;2022年5月18日,沛嘉醫療(加奇生物)的Fastunnel輸送型球囊擴張導管(國械注準20223030663)也獲批上市。
目前,取栓支架已是集采產品。這也意味著,這一領域會迎來降價和入院機會。不過,在這一領域,沛嘉醫療已有丟標記錄。
2024年3月19日,“京津冀3+N”28類醫用耗材集采結果公布。其中,沛嘉醫療(加奇生物)的Syphonet取栓支架(國械注準20223030173)未中標。在前述集采中,28款產品僅有6款中標。顱內取栓支架A組中,心瑋醫療、尼科醫療、柯惠醫療、通橋醫療擬中選;B組之中,久事神康和通橋醫療擬中選。
另外,在2024年12月,安徽省宣布開展顱內支架、取栓支架和血流導向密網支架集采。取栓支架的最高有效申報價是8000元,加奇生物的產品中選。
從行業發展狀況來看,耗材集采已對本土醫療器械公司的業績走向起到了重要影響。2024年上半年,歸創通橋、微創腦科學、心瑋醫療、沛嘉醫療的收入增速分別為59%、36%、17%、33%。此前的1月中旬,微創腦科學發布業績預告稱,該公司2024年的凈利潤約在2.36億元-2.7億元之間,同比增長了75%至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