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MedTrend醫趨勢
2025開年,壓抑了一年的情緒比預期中提前回暖,影像設備市場“燃”起來了。
兩組數據支撐:
- 2024年Q4,設備招采總金額達555億元,同比+18.46%、環比+56.45%。
- 2025開年第一周,設備更新新增招標項目數40個,其中28個項目有披露金額,達7.37億元,再創新高。
而在此之前,國內醫療設備市場規模已經連續兩年下滑。2024年Q4,是首次正向拐點。
最近幾個月,署名設備更新的醫療設備大額采購項目頻頻出現:
去年11月,河南衛健委發布《河南省縣域醫共體設備更新采購需求調查征集公告》,意向預算5.8億元;12月,四川省縣域醫共體設備更新建設項目公開招標,項目包括CT、DR和超聲,總預算4.4億元;今年1月,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集中發布了超20條開標公告,全部有關醫療設備更新項目,總預算金額超過1.5億元......
今年1月,國家又加了一把旺火——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聯合發文《關于2025年加力擴圍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通知》,表示將加大中央財政支持力度,對東部、中部、西部地區中央承擔比例分別進一步提升為85%、90%、95%。
以某一東部地區舉例,根據最新政策,設備更新項目中,85%資金由中央財政承擔,剩余15%由地方財政或者醫院自籌承擔。
一位三甲醫院設備采購負責人告訴醫趨勢,“這次設備更新的補貼力度非常大,我們將過去一段時間積累的采購需求一次性都申請了,總體預算金額超過一個億。”
沉寂了一年的市場又被重新激活,對于影像設備而言,新增長機會又來了。
2019-2024年各個季度設備招采總金額情況
01、火花終于燃起來了
2024年,行業整頓與設備更新齊飛,兩種刺激同時進行,后者明顯敗下陣來——全年設備招標采購金額為1421.39億元,同比-16%,其中銷售量為155.74萬臺,同比大減21%。蔓延整個2024年,設備更新就像一顆火種,始終閃著零零星星的火苗,卻怎么都燒不起來。強如GPS也在壓力中增長失速:2024上半年,GE醫療中國區同比-15%;西門子醫療中國區營收同比-10%;飛利浦中國同比-9%。上半年,幾乎所有醫療設備企業都在公開或半公開場合表示:政策落地不及預期。有人用“旱情”來形容這一年的收成。
除了行業整頓的壓力,某種程度上,這種滯后效應也因為項目的復雜屬性。設備更新涉及多方出資,整個申請流程繁雜冗長。
據上述設備采購負責人介紹:首先,醫院需要提交可行性報告到主管部門衛健委, 由衛健委提報到市政府;之后,要經過市級發改委提級論證(政府投資項目必要的評估審核程序);另外,還需要市政府的承諾函以及財政局的配套文件。“全部的額審批通過之后,超長期國債資金配置到位,根據發改委的要求,醫院才能啟動招標程序。我們剛剛完成可行性研究報告。”
國家的目標已經定下:到2027年,醫療衛生領域設備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25%以上。
在這波設備更新浪潮中,醫療影像設備最具“爆款”潛質。據眾誠數科數據,2024年設備更新擬建和意向采購產品前3分別是:MRI (158億元,占比18%)、CT(122億元,占比14%)、超聲(82億元占比9%)。此外,DR、DSA、消化內鏡、腹腔鏡、監護儀占比不足10%。總體來說,此次政策扶持的力度與廣度近年罕見,隨著資金的下發,預計2025年會持續落地。企業若錯失這一窗口期,可能面臨市場份額固化與技術代差擴大的雙重風險。
02、半路殺出的縣域醫共體
這次大規模設備更新運動,不同于以往的是,縣域醫共體成為一股新生“主力軍”。醫裝數勝數據顯示,第一批設備更新預計拉動600億元醫療設備采購規模,其中縣域醫共體采購規模約180億元,占比約30%。醫共體突然爆火的原因是什么?
2024年1月,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央編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0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全面推進緊密型縣域醫療衛生共同體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到2025年年底,力爭全國90%以上的縣基本建成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到2027年年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基本實現全覆蓋。
所謂“緊密型”,是指行政、人事、財務、業務、用藥、信息、后勤等統一管理,設備采購自是統一管理的環節之一。
1月3日,國新辦“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效”系列新聞發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袁達表示,國家發改委今年將支持高水平醫院布局建設125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安排100億元支持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為縣級醫院和鄉鎮衛生院更新CT、B超、血液透析等醫療設備。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去年年底,已有四川、河南、河北、江蘇、浙江等超30個省份發布了大規模縣域醫共體醫療設備更新升級的具體實施方案,以及各地升級的重點設備方向。只不過,在地方醫療設備采購進程中,集采的兇狠降價身影若隱若現。
2024年11月24日,廈門衛健委發布一則臺式彩超統招分簽采購項目公開招標招標公告,針對全市12家醫院的24臺超聲采購進行了招投標,共分6個標段,項目總預算4378.5萬。公告顯示,首輪只有4臺超聲中標,皆為邁瑞Consona Nova,總中標金額79.2萬,相比于預算金額393萬,降幅達79.8%,平均單價19.8萬。當然,國產的價格優勢也不只在基層采購項目中體現。
2月6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超長期特別國債更新醫用設備項目超聲診斷儀公布部分中標結果,項目包括36套超聲,總預算6805萬,分5個包。其中:
- 包1共包括8套超聲,GE醫療中標總價1296萬,相比預算降幅19%;
- 包2共包括11套超聲,飛利浦中標總價1777.3萬,降幅17%;
- 包3共包括8套超聲,邁瑞中標總價1000萬,降幅30%。
有醫療設備代理商告訴醫趨勢,相比進口產品,國產產品確實有難以比擬的成本優勢。在招投標中,價格可調整空間也更大。
此外,對于有擴大趨勢的醫療設備集采,有院方人士擔憂道:醫療設備與藥品、耗材不同,并非嚴格的標準化產品,即使是同一個設備,不同醫院在配置性能、維護保養等方面需求也會有差異。
“如果藥品、耗材集采后發現有問題,比如產品質量或者配送不及時,可以向醫保局申請替換。但一臺設備動輒幾百上千萬,如果不適用也許會造成極大的浪費。”
03、監管與整頓并行
醫療設備招投標是醫療反腐的嚴查項目,合規經營這條紅線一定要時刻盤旋在心中。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在各級醫院內至少接近140位醫院院長、書記因涉嫌違紀違法被公開通報接受紀委監委紀律審查、監察調查或被處分。
據央視新聞報道,中央紀委國家監委調度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配合有關部門重拳出擊,嚴查“靠醫吃醫”、套取醫保資金等腐敗問題,狠剎吃回扣、收紅包等行業歪風。全國共立案5.2萬人,處分4萬人,移送檢察機2634人。
步入2025年,先是1月2日,中紀委官網發布《推進新征程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 堅決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其中提到醫藥領域腐敗加重群眾負擔,損害醫患關系,惡化行業風氣。
此后,2月6日,中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連發兩篇文章《時代專論丨科學把握當前反腐敗斗爭形勢和任務》、《以“同查”嚴懲風腐交織問題》兩次點名醫藥反腐,釋放出“一刻不停懲治腐敗”“從根源上消除醫藥腐敗滋生土壤”的高壓態勢和強烈信號。有行業人士認為,整頓和規范招投標市場是要在體制和機制上逐步改革和完善,不會一陣風就過去。
2025年醫療設備招標市場的整頓力度還會繼續加大。設備更新政策,是一項持續三年的行動計劃,切不可急于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