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1992年的中策橡膠,經過多年發展,已成為中國最大的輪胎生產企業。作為行業領軍者,中策橡膠近年來營收均超300億元,2024年上半年,公司凈利潤就已達到了25.4億元。
如此規模即便放眼全球,中策橡膠也是前十強的存在。有著成熟的業務模式、穩定的經營業績,規模較大且具有行業代表性的中策橡膠,符合主板的定位。
全球前十輪胎企業
根據招股說明書,中策橡膠主要從事全鋼胎、半鋼胎、斜交胎和車胎等輪胎產品的研產銷,自成立以來就致力于為國內外消費者提供高質量、高性能、綠色節能的多樣化輪胎產品,是國內外銷售規模最大的輪胎制造企業之一。公司主要產品包括全鋼胎、半鋼胎、斜交胎和車胎等四大類別,分別適用于不同車輛類型及道路情況,其中全鋼胎(主要應用于載重貨車、長途客運車、工程機械車輛等)收入占比46%;半鋼胎(主要應用于轎車、SUV、商務車等乘用車)占比34.55%。
中策橡膠擁有“朝陽”、“好運”、“威獅”、“全諾”、“雅度”、“金冠”、“WEST LAKE”、“GOODRIDE”、“CHAO YANG”、“TRAZANO”等多個國內外知名品牌,依托強大且完善的境內外立體營銷網絡體系,旗下輪胎產品覆蓋了全國大部分省市,遠銷歐洲、北美洲、非洲、東南亞以及中東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并向一汽解放、北汽福田、上汽通用、東風日產、吉利汽車、長安汽車、長城汽車、比亞迪汽車等多家知名整車廠商提供輪胎配套產品。
中策橡膠也被認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工信部兩化融合試點示范企業,“朝陽”商標則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行業中,中策橡膠的地位斐然,在中國橡膠工業協會發布的“2024年度中國輪胎企業排行榜”中位列榜首,同時名列美國《輪胎商業》雜志《2024全球年度輪胎報告》評選的全球輪胎制造企業前十強。
數據顯示,中策橡膠整體呈現增長態勢:
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306.01億元、318.89億元、352.52億元、185.18億元;
同期凈利潤分別為13.75億元、12.25億元、26.38億元、25.4億元;
同期毛利率分別為16.19%、15.21%、19.35%、22.32%;
與玲瓏輪胎(601966.SH)、賽輪輪胎(601058.SH)等國內大型輪胎企業相比,中策橡膠與主要競爭對手資產規模接近,但在生產及收入規模方面領先優勢明顯;與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異等全球前三強輪胎企業相比,公司在資產規模及收入規模等方面尚有追趕空間。
注重研發
資料顯示,中策橡膠最早設立于1992年,至今已在輪胎行業深耕數十年,積累了豐富的研發與生產經驗,其諸多自主研發的核心技術 ,已融入大批量生產中,實現了產業化,屬于成熟技術。而公司輪胎產品主要工藝環節也為行業成熟工藝。
為提高產品質量與生產效率,中策橡膠投入不斷,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的研發費用分別為12.06億元、12.56億元、14.01億元、7.11億元,占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3.94%、3.94%、3.97%、3.84%。和國內同行相比,也是排位靠前。
根據招股說明書,中策橡膠如今員工逾1.7萬人,其中技術人員就約2800人,占比16%左右。多年來,公司全面引進各項專業技術帶頭人,深度提升公司科研技術能力內功。公司積極與多所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等機構聯合開展“產、學、研”合作項目(與北京化工大學、華南理工大學都有合作),通過引入外部人才,不斷提升并完善公司的研發體系和能力,形成了多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理論,并將其廣泛地運用到高性能輪胎的研發中。
近年來,中策橡膠自主研發了“315/70R22.5性能測試用標準測試輪胎”、“全鋼絲子午無內重載卡車輪胎”、“全鋼絲子午超級扁平化寬基載重拖車胎”、“低噪音輪胎系列”、 “超低滾阻輪胎”等較高技術含量產品。公司還建有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省級企業研究院、石化行業創新平臺輪胎設計與綠色制造產業技術創新中心、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多個創新平臺。
目前中策橡膠主要在研項目還有“全鋼子午線輪胎異型子口關鍵技術開發及應用”、“高抗扭矩、高續航的電動輕卡全鋼輪胎開發”、“超深花紋耐刺型工程輪胎的開發”、“新型合成橡膠應用技術開發(一期)”等,部分項目已試小批量生產。
綜合來看,中策橡膠屬于業務模式成熟、經營業績穩定、規模較大、具有行業代表性的優質企業,符合主板定位。
抓住新能源汽車發展機遇
如今,新能源汽車正快速發展。
2020年11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規劃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20%左右,高度自動駕駛汽車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分析,我國2023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率為31.6%,持續攀升。
而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迅速發展以及新能源產業鏈在我國的全面落地,輪胎行業也迎來了一個全新的市場,中國輪胎企業可與海外輪胎企業在同一起跑線上充分競爭。新能源汽車制造商相較于傳統車企更追求性價比,整車降本壓力大,在成本管控方面更為嚴格。國內輪胎行業龍頭可發揮自身固有的性價比優勢、服務優勢,加強相關技術研發,深化與新能源汽車制造商的合作,強化新能源汽車的行業布局,進一步提高市占率。
界面新聞注意到,中策橡膠的近年半鋼胎的成長很快。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銷售數量分別4677.14萬條、4920.13萬條、6176.30萬條和3315.50萬條,銷售金額分別為84.7億元、92.42億元、112.54億元和63.78億元,這正得益于公司緊抓新能源汽車發展機遇的能力。
在招股說明書關于“未來戰略措施”的內容里,中策橡膠也明確要“充分把握新興的新能源汽車配套市場,以該領域為契機實現中策品牌對國際知名品牌的追趕和超越”。
打造未來工廠標桿
“智慧生產”也是中策橡膠著重打造的方向。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5G通信以及工業物聯網等技術在國內工業領域的發展,傳統制造業也需要擁抱現代化科技,而中策橡膠便是積極探索者和踐行者。
據悉,中策橡膠以數字化賦能企業“研、產、供、銷”全產業鏈,與阿里云深度合作研發“中策-ET工業大腦系統”, 對公司在研發、生產、質檢等產業鏈環節積累的大量信息數據通過大數據挖掘、 深度學習、云計算等新興科技手段進行分析,尋找最優參數推進,優化生產工藝。
比如在生產中,中策橡膠會應用“中策-ET工業大腦系統”來優化自身生產流程。該系統通過收集生產數據,包括但不限于投料、溫度、壓力、電力等,通過大數據云計算,建立決策樹模型,對生產工藝進行建模分析,從而得出最優工藝參數。目前,“中策-ET工業大腦系統”已在中策橡膠生產的煉膠、壓延以及壓出環節均有應用。而中策橡膠的現代化工廠,也系浙江省首批未來工廠之一。
有數據顯示,未來工廠實現產品研制周期降低50%,生產效率提升300%,產品不良率降低0.8%,材料損耗降低30%,綜合能耗降低5%,同規模產能用工人數減少三分之二。通過“中策-ET工業大腦系統”的不斷自學習、自優化,公司產品的無硫料合格率以及加硫料合格率均有較為顯著的提升。
此番,中策橡膠計劃募資48.5億元投入到5個項目,其中預計投入17億元的“高性能子午線輪胎綠色5G數字工廠項目”,即將新建綠色5G數字化工廠。
“在輪胎行業,通過傳感、工業物聯網、大數據等數字化建設,能實現集數據采集、傳輸、分析于一體的數字化智能工廠,改變原有的傳統輪胎制造企業經驗驅動的決策管理模式,依托多維度數據分析工具與智能算法,能實現從產品研發、工藝、生產運行、設備監控等的數字孿生,到最終實現全過程自動化、全流程信息化、全領域智能化的目標”,中策橡膠如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