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晚間,東吳證券(601555.SH)發布2024年度業績快報,營業收入約115.36億元,同比增加2.2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23.66億元,同比增加18.19%;基本每股收益0.48元,同比增加20%。
在資產方面,截至2024年末,公司總資產約為1778.48億元,較期初增長12.92%。
盡管營收、凈利同比雙增,東吳證券也在業績快報中稱公司穩步拓展各項業務,經營業績穩中有升,但今年伊始證監會開出的“1號罰單”依然讓人聚焦其投行業務。
公開資料顯示,東吳證券前身為蘇州證券,成立于1993年。2011年12月,東吳證券成功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
從業務板塊來看,投資交易(自營)、財富管理、投資銀行、資產管理是東吳證券營收“四駕馬車”。
近年來,東吳證券積極拓展投行業務,但其保薦項目的質量卻受到了市場的質疑。Wind數據顯示,2024年東吳證券撤否率超50%。
從業績表現來看,2024年前三季度,東吳證券實現了84.37億元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98%;歸母凈利潤達到18.32億元,同比增長4.93%。然而,在投行業務方面,手續費凈收入僅為5.13億元,同比大幅下降43.45%。對于投行業務收入下滑的問題,東吳證券解釋稱,主要是由于資本市場股權融資節奏階段性放緩所致。
事實上,造成東吳證券投行業績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外部環境的影響,也有內部管理問題的存在。
首先,2024年“嚴監管+IPO”階段性收緊,券商投行正遭遇“雙重寒流”,業務規模整體大幅收縮。同時,隨著市場競爭加劇,頭部券商憑借自身資源優勢占據了更大市場份額,留給中小型券商的空間變得越來越狹小。
此外,東吳證券自身存在的內控問題也加劇了這一局面。正如前面提到的“1號罰單”,在國美通訊和紫鑫藥業這兩個非公開發行股票項目中暴露出的問題表明,東吳證券在合規內控與風險管理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