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武冰聰
界面新聞編輯 | 牙韓翔
2025年春節期間,白酒仍然是話題度最高的剛需禮品。春節過后,白酒銷售旺季基本落下帷幕,整體來看,2025年春節檔白酒加碼營銷和促銷,動銷情況環比好轉,市場卻仍然面對著價格倒掛的老問題,這也進一步影響了白酒股的表現。
2025年央視春晚中,白酒品牌還在爭奪高曝光度。根據晚會現場的品牌露出進行統計,2025年,五糧液、郎酒、洋河、古井貢酒等多家國內名酒輪番亮相。春晚開始前,央視還播放了貴州茅臺和山西汾酒的廣告。企業借助消費旺季重金營銷,據央視數據,五糧液作為獨家互動合作伙伴在春晚期間共送出1億元的白酒產品。
而在終端,以茅臺、五糧液為代表的高端白酒仍然表現穩健。方正證券研報顯示,茅臺飛天批價環比24年底回升至2260-2300元左右。各地煙酒終端門店顯示,貴州茅臺布局千元價格帶的大單品茅臺1935在春節銷售期間表現較好,銷量大幅提升。
此外,百元左右的區域性口糧酒也迎來了走貨量高峰,牛欄山陳釀、玻汾、綠脖西鳳等產品滿足自飲需求的單品動銷加速。
根據終端銷售情況來看,2025年春節期間,白酒較往年促銷力度明顯增大,滿減、買贈、開瓶有獎等促銷方式層出不窮。國窖、劍南春、舍得等名酒均在春節期間開蓋掃碼活動。在1月中旬,茅臺在i茅臺App上針對多款產品推出“滿贈”“抽獎”“春節驚喜價”等活動。此前需要通過i茅臺APP申購的茅臺1935,價格已經從1188元降低至948元。

雖然今年春節期間白酒營銷和促銷的力度都比較大,但從白酒渠道銷售的表現來看,難免顯得“雷聲大,雨點小”。
多家券商研報均分析認為,今年春節期間白酒動銷環比好轉,但同比仍處在低位。太平洋證券研報顯示,今年春節,多地渠道反饋白酒動銷較為平淡。其中四川、安徽、江蘇、廣東等地白酒整體動銷下滑個位數,而湖南、山東、浙江等市場白酒動銷下滑達兩位數。
招商證券指出,盡管2025年春節前各地白酒動銷環比有所改善,但同比去年仍較為平淡,普遍下滑在個位數到雙位數。華創證券研報認為,表示春節前一周動銷未明顯加速,渠道多數品牌庫存仍處于高位,僅是動銷環比中秋國慶降幅有所改善。
部分酒企在春節前相繼實行控貨舉措,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產品市場價格的回升。1月中旬,市場傳出多地五糧液第八代停止供貨的消息,終端酒價隨之出現上揚。貴州珍酒自2025年1月10日起停止接收第三代“珍十五”(含無獎)產品銷售訂單。此外,洋河股份1月17日下發通知稱日起洋河品牌海之藍、天之藍產品停止向各線上平臺供貨。
酒企的控貨動作從年前持續到年后。2月6日,洋河連續發布《關于江蘇省內暫停接收第六代海之藍銷售訂單的通知》與《關于加強對夢之藍M6+實施嚴格配額管控政策的通知》。公告顯示,即日起,洋河對夢之藍M6+實施嚴格的配額管控政策,對于不符合相關要求的市場暫停接收銷售訂單。
2025年2月2日,江蘇今世緣酒業銷售有限公司發布2025年第一號通知:結合市場發展需要,經研究決定,即日起暫停接收42度500ML國緣四開、對開銷售訂單。
酒企控貨的主要目的就是挺價。2024年以來,名酒大單品的價格倒掛問題成為了影響渠道利潤的重要因素。
白酒禮盒是春節時走親訪友的剛需,春節后,隨著禮贈需求的減弱,渠道正在打折促銷去化庫存。價格倒掛的情況再次出現,行業利潤被攤薄。
界面新聞從盒馬了解到,自2月6日農歷正月初九開始,這家連鎖超市的白酒、紅酒產品出現了一輪集中降價,活動到本月底截止。打折的產品就包括不少中高端白酒大單品。瀘州老窖特曲雙屏禮盒裝從738元降價至618元,相當于打了84折。洋河夢之藍M6禮盒雙瓶裝原價1218元,限時特價1069元,相當于打了88折。郎酒旗下青花郎單瓶裝原價1049元,限時特價999元。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單品的終端折扣價已經低于出廠價。據郎酒2022年4月14日發布的青花郎漲價公告,53度青花郎出廠價為1009元/瓶,終端消費者買到的酒比出廠價還便宜10元。
在線上的百億補貼頻道,五糧液八代普五雙瓶裝僅售1749元,約合874.5元/瓶,價格比線下超市還要更低。這一價格已經從春節前持續至今。據了解,這款酒目前的出廠價為1019元/瓶。
白酒在春節期間的市場表現,傳導到了股市。春節白酒消費旺季還沒畫上句號,A股白酒板塊卻在節后首個交易日顯得開局不利。2月5日A股市場有63%的公司股價上漲,然而在20只白酒股中有18只下跌,白酒股旺季不旺引發投資者擔憂。
酒水行業研究者歐陽千里指出,不必為白酒蛇年“開門綠”過分焦慮。短期股票的漲跌源于市場預期,而當前的預期屬于“市場去庫存”,酒企業績上漲不會太強,尤其是部分酒企主動取消“開門紅”,更讓資本市場產生聯想。
不過,從長期來看,隨著元宵節到來,以及“雙立春”可能帶來的宴席市場需求增長,白酒消費并非沒有機會。同時,白酒上市公司年報與一季報的陸續發布,白酒股價也將隨之出現波動震蕩。歐陽千里認為,部分白酒股票的高分紅,也是值得投資者關注的重點,而非僅盯著股價的短期飆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