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劉晨光
中國金融改革與對外開放持續進行。根據日前安永發布的《中國金融改革開放2024年度報告》,我國銀行、保險、證券、資管業對外開放節奏進一步加快。外資金融機構在華資產規模、業務收入等均有所增長。外資銀行、保險機構進一步擴大在華展業范圍,多家合資銀行及保險公司中外資股東持續增持股份,外資券商、資產管理機構積極申請在華展業,機構數量再創新高。
作為歐洲最大保險與資管集團——安聯集團旗下公司,安聯投資在華已有多項布局,外商獨資公募基金安聯基金已于2024年4月正式獲準開業,并于8月中推出了首只公募產品,公司同年12月完成增資,將注冊資本從3億元人民幣增至6億元人民幣。同時,安聯投資以約2.84億人民幣完成認購國民養老2%的股權,成為國民養老首家外資股東。
公司為何有上述在華的布局行為?公司高層如何看待中國市場的發展前景?安聯投資將如何開發適合中國本地情況的投資框架?針對這些問題,近日,界面新聞記者專訪了安聯投資亞太區行政總裁兼安聯基金董事長吳家耀。

界面新聞:貴機構是哪年進入中國,進入中國市場的過程以及整體布局策略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吳家耀:安聯投資所屬的安聯集團早在1900年代初便在中國主要港口城市開展保險業務,成為首批進入中國金融市場的外資保險公司之一,安聯投資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配置中國相關資產。如今,安聯投資已成為管理海外A股基金規模最大的全球資產管理機構之一。2006年,我們榮幸地被選為少數幾家管理中國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的資產管理公司之一。隨著市場環境的不斷變化,我們的戰略布局也在不斷調整與優化。2017年,我們在上海設立外商獨資企業辦事處,隨后在2018年獲得合格境內有限合伙人(QDLP)資格。
中國市場在我們的發展藍圖中占據著極為重要的戰略位置,我們不僅看到市場中長期的龐大潛力,更將其視為一個重要的增長平臺,14億人口市場中呈現的個人財富增長及養老市場剛性需求意味著中國資管市場將迎來新的發展篇章。家庭收入增加及公眾金融知識的提高,進一步推動了對多元化投資的需求。同時,中國政府始終持開放態度,積極吸引外資企業,這為我們在中國的深耕提供了堅實的政策基礎。
我們也感到欣慰的是,旗下的外商獨資公募基金管理公司(FMC)安聯基金于2024年4月正式獲準開業,并于8月中推出了首只公募基金產品。盡管當時中國股票市場面臨壓力,我們的投資團隊經過全面分析,認為這是一個良好的入市時機。我們對中國市場的長期表現充滿信心,因此在外部環境充滿挑戰的情況下,我們依然堅定不移。與此同時,我們感到非常欣慰,能夠得到渠道和投資者的信任與支持,最終順利完成了該基金的募集。憑借我們的投資洞察力以及管理能力,基金表現至今令人滿意。
此外,安聯基金亦于2024年12月完成增資,將注冊資本從3億元人民幣增至6億元人民幣。這一增資不僅是安聯投資對中國市場的長期承諾,也展示了我們對中國資本市場和資產管理市場未來發展的堅定信心。
另一方面,我們也十分關注養老金市場的開放和快速增長的市場機遇。我們很榮幸成為國民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國民養老)的股東,獲批投資國民養老2%的股權,成為國民養老首個外方股東。我們期待以豐富的國際市場經驗,以及在風險管理、產品開發和資產配置等領域的深度專業知識,與國民養老共同提供最適合中國居民退休需求的創新解決方案。
界面新聞:近年來,中國金融開放持續推進,成效如何?在這一過程中,安聯投資獲得了哪些發展機遇和紅利?您認為外資機構進入中國,對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吳家耀:近年來,中國金融市場的對外開放取得了顯著成效。政策的逐步放寬使得外資機構得以更加靈活地進入市場,推動了國內國際雙循環和金融服務的多樣化。這一過程中,金融業迎來了眾多發展機遇。同時,國內投資者對全球資產配置的需求日益增長,促進了我們QDLP業務的迅速發展。
2024年,我們的QDLP業務管理的資產規模增長顯著,使我們躋身前六大QDLP管理人之列。此外,我們在QDLP產品的銷售渠道方面也取得了突破,覆蓋了銀行、證券公司和財富管理平臺。通過QDLP,我們能夠發揮在海外市場的產品、策略和研究優勢,將產品和策略帶給中國投資者。
我們的FMC業務同樣表現出色。從2023年3月提交申請,到2024年4月獲得展業批準,安聯基金成為新設外商獨資公募基金中獲批速度最快的公司。在整個申請牌照的過程中,我們感受到中國資本市場制度性開放的顯著變化,過程非常順利。在成立僅五個月后,安聯基金推出了首個投資產品也成功募集。與此同時,安聯基金的第二只基金正準備推出。依靠主動型投資管理、環球投資和咨詢能力,以及經驗豐富的本地團隊,安聯基金將逐步豐富各類資產產品,以滿足投資者多樣化的財富管理需求,致力于成為國內投資者接觸海外優質資產的橋梁,同時也為海外投資者了解和投資中國提供支持。
界面新聞“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是2024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的關鍵詞之一,站在外資機構的角度,您如何理解“高水平”一詞?
吳家耀:“高水平”對外開放意味著政府在政策制定上應更加注重與國際標準接軌,同時簡化外資進入的程序,降低市場準入壁壘。這種開放還應鼓勵金融創新和跨境金融合作,以實現互利共贏,提升金融服務的國際競爭力。
對于我們外資機構而言,“高水平” 開放不僅帶來了更多投資機會,也是對我們的專業能力和市場適應性的檢驗。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期待與中國本土機構進行更深層次的合作,共同推動市場的持續發展。安聯投資入股國民養老正是這一“高水平對外開放”方針的體現。
中國第三支柱養老金制度于 2018 年推出試點計劃,近期,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等多個部門近期發布了《關于全面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的通知》。自去年12月15日起,所有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勞動者均可參與個人養老金制度。這標志著個人退休金制度從試點城市推廣至全國,進一步開啟國內養老金的發展潛力。我們十分榮幸能夠成為國民養老的首位外資股東, 期待與國民養老共同為中國居民提供更普惠、多元化、便捷化的產品和服務。
界面新聞:安聯投資在德國和在其他市場具有豐富的管理經驗,例如在養老金投資方面,具有成熟的模型及分析理論框架等,安聯投資如何演化出適合中國市場本土化的投資框架?又如何進行投資的風險控制?
吳家耀:盡管歐洲,尤其是德國的養老金市場相對成熟,有一些經驗值得被借鑒,但中國市場有其獨特性。作為一個擁有龐大人口和多樣化企業類型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的養老金制度發展需要找到最適合自身的道路。因此,我們認為不能簡單復制海外的模式,而是要深入理解中國市場的需求和投資偏好。
為了建立適合中國市場的投資框架,我們首先需要了解市場和公眾的需求,打通銷售渠道,并加強投資者教育。這不僅能提升公眾對養老規劃的意識,還能讓他們更好地理解養老產品的價值。我們意識到,在產品和服務的供給上,仍需不斷努力,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
在風險控制方面,我們已經建立了成熟的風險管理體系,制定了明確的企業政策和守則,并定期監測投資組合的表現,及時調整策略。此外,我們的投資團隊利用廣泛的數據、分析和專有研究,確保在信息獲取上占據優勢。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成為先行者是抓住新趨勢的關鍵。我們的全球研究平臺促進了跨團隊和跨資產類別的合作,為投資決策提供了全球化和多維的視角。
界面新聞:隨著中國金融市場開放不斷擴大,外資金融機構面臨哪些新的機遇和挑戰?您認為,外資機構應該如何避免同質化發展?
吳家耀:隨著金融市場的持續開放,外資金融機構面臨一系列新的機遇和挑戰。機遇方面,中國政府正在推進高水平的市場準入,這使得外資金融機構能夠更便捷地進入市場并參與投資。此外,外資機構可以接觸到更廣泛的投資者群體,從而進一步挖掘中國市場的投資潛力。政府的宏觀調控和穩增長政策為市場提供了良好的基本面支撐,加上中國經濟正朝著高質量發展轉型,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和消費市場的多元化不斷推動經濟增長,這些都為外資帶來了新的投資領域和機會。
然而,挑戰也隨之而來。相較于本土金融機構,外資機構需要深入理解中國市場的獨特性,包括文化差異、政策環境和投資習慣,以便更好地適應并滿足市場需求。在這樣一個快速變化的環境中,外資金融機構必須具備靈活應變的能力,迅速適應市場變化,以保持競爭優勢。
為了避免同質化發展,外資金融機構需要深入了解中國市場的特點和需求,并結合自身在全球市場的獨特經驗與專長,特別是在資產配置、風險管理和可持續發展等領域,開發具備本地化特色且融入國際先進投資理念的差異化金融產品和服務。此外,外資機構還需積極明確品牌定位,突出自身的獨特價值與優勢,不斷提升在中國市場的品牌形象和認知。
無論是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多渠道營銷,還是與本地金融機構建立合作關系,共同開發市場、分享資源與經驗,這些舉措都將有助于增強市場滲透率并提升品牌影響力,幫助外資機構產品及服務在市場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