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娛樂資本論 尖椒
數據統計 | 莉拉
“春節到了還要一個人看短劇,是有多慘?”“再慘,能慘過春節加班的短劇人嗎?”
在一個短劇群里,小娛看到大家互相吐槽。
確實,這個短劇春節檔有點出乎意料:
“第一部成績不好之后,我有想過要不要撤檔。”
“年前朋友圈非常熱鬧,短劇公司開年會、發獎金,年末行業大會扎堆,都讓人感覺這個行業還很爆,結果春節后連個發戰報的都沒有。”
“都不是哪一部落差大,每一部落差都挺大的,比預期跌了近七成。”
春節檔末尾,小娛和幾位同行交流,大家的普遍感受是,這個春節檔短劇啞火了,短劇沒有成為熱議話題,沒有出現大爆款,自家發的劇沒有達到節前預期,甚至有人覺得如果在春節檔之后上劇效果會更好。
去年春節期間,一部《我在八零年代當后媽》獲得全網出圈的聲量,《龍年大吉之衣錦還鄉》拿下超5000W熱力值,在今年看來已經是遙不可及的頂峰。
據娛樂資本論統計,付費領域表現最佳的是男頻短劇《老千》,再加上《好孕攻略》,也是今年唯二熱力值2000W以上的春節檔短劇。免費領域以紅果短劇為主,截止至2月4日(大年初七)中午,熱度2000W以上的短劇有8部,還是《老千》以5500W熱度拔得頭籌。
春節前,業內預期單日付費榜一熱力值至少能達千萬以上。但等到大年初一,大盤不僅毫無變化,榜一也只有500W左右的熱度,與節前持平。整個春節檔無一部全民級短劇出圈,整個大盤維持在6000萬多的熱度值,按付費占比40%倒推春節檔八天,一共才12.6億左右的收入大盤,遠遠比不上95億的電影春節檔。
就在1月初,行業內還在為“2024年短劇流水500億超過電影票房”的消息而興奮,也無比期待接下來的春節檔再創新高。半個月后,《哪吒之魔童鬧海》帶動春節檔電影大盤突破新高,加上DeepSeek帶來的AI熱度,短劇在輿論場上消失了。
從短劇內容質量上來說,這屆春節檔并不落下風,制作成本肉眼可見地提升至百萬級,各平臺的片單都長長一條,總出品的精品短劇超過300部。
但“短劇春節檔”或許是個偽概念。春節期間,社交屬性增強,比起看短劇,各種線下活動占據大眾的優先級。短劇是一個消耗碎片時間的非精神必需品,個人屬性強,與春節檔想要的合家歡格格不入。
一個可見的例證是,就在開工的這兩天,付費大盤反而有些許回升,榜一劇達到800w熱力值,紅果上超過2000w熱度的免費短劇也越來越多。短劇這個非常私人化的產品,又開始起勢了。
社畜們返回大城市打工,留在家鄉的老人又一個人拿起了手機。
01 春節檔百態:集中產能、卷生卷死
今年是短劇第一個正式的春節檔。
去年春節期間雖有現象級爆款出圈,但行業內并未形成“檔期”這個概念。聽花島負責人告訴我們,當時拍《我在八零年代當后媽》時并非特別為了春節檔,只是集中地拍了喜歡與擅長的題材,在拍攝制作完成后,自然地排到了春節期間上線。
今年的架勢明顯大不相同。大概在11月左右,小娛就發現有平臺正在以春節檔為目標收劇。
百川短劇相關人士告訴娛樂資本論,大約提前一個月針對春節檔開始籌備,在收劇時會看重題材內容,“一定要相對正向的內容,比較偏好親情題材,像之前那種非常狗血、復仇的劇情,從劇本階段都會被pass。”
竇秀偉所在的星鏈無限去年一整年只出品制作了七部短劇,平均兩個月一部,而這次春節檔就籌備了四部。
像這樣集中產能的制作方不在少數。聽花島一般制作周期是兩個半月,因此十一月就開始準備,趕在1月21日官宣了六部短劇的具體排期。在這樣的情況下,負責人仍覺得時間不夠:“這次失誤的一點是,春節檔需要營銷前置,這次我們卡著時間進行籌備,一些劇1月才剛殺青,平臺需要發預告的時候剪不出來,如果明年再有春節檔會提早三個半月準備。”
從片單來看,各家籌備春節檔主要有兩種策略。
一是傾向于時令性的內容,比如與回家、過年、春運、團圓等高度相關的題材。比如大年初一榜一的《掌勺年夜飯》,大年初五迎財神的《開門!送財童子到你家啦》都屬于這類。
二是集中產能、制作自身擅長的精品化內容。
星鏈無限的四部劇均選用了申浩男、王奕然、侯呈玥、王小億等自帶粉絲粘性的頭部短劇演員,其中《春日遲》的男主徐凱鑫、《多大點事兒》的男主代高政之前都是橫屏、長劇賽道的演員,很少演短劇,這兩部劇的女主王格格也是短劇賽道頂流。在搭配演員陣容時,星鏈會更偏向于尋求男女主演員首搭,以帶來新鮮感。
這個春節檔,頭部短劇演員成為最熱的資源,兩周里集中上四五部短劇的演員不在少數。
聽花島則根據類型來準備,民國、年代、古裝、奇幻應有盡有。“我們認為短劇就是手機上的電視,因此國產劇有的爆款類型我們都應該用短劇再拍一遍。”
排期大家也會重點斟酌。竇秀偉考慮到大年初一初二大家需要走親戚,因此幾部短劇分別排在了大年初三、初五和初十。聽花島則避開了春節前的三天,“以多年的運營經驗來看,這三天大家都在路上,流量最少。”
在全行業都盯著春節檔的氛圍下,短劇制作再次卷起來。
春節前,金鯉傳奇影業CEO玲瓏一直待在橫店,“每天都有新劇開機,場地、演員、制作費都貴了不少。由于項目太多,片方公司會嚴格要求我們的后期剪輯公司給成片的時間,否則來不及剪。”這次春節期間,金鯉傳奇影業僅有一部新劇《我寄人間雪白首》上線,這部劇原本并未瞄準春節檔,但在二剪后排到了1月,定在25日。
作為行業頭部公司,聽花島的短劇制作水準一直維持在高水位,而如今他們明顯感受到,去年的行業頂配,今年成了行業標配。“一年前我們在橫店造雪景拍短劇時同行還特別驚訝。今年我們《暮雪傾城》古裝妝造對標《瑯琊榜》,主演身上穿的都是定制的貂皮大衣,雪景造得很大很有氛圍感。但等到了橫店,才發現每個組都穿貂,每個組都下雪。”
從制作水平來看,今年春節檔短劇成本有不少都提升到了80~100萬,而之前50萬上下才是行業平均水平。“能感覺全行業都在憋大招,都將最好的劇都放在春節檔上線。”短劇出品人張容表示。
比如在紅果獨家上線的《我的人魚夫君》就集結了申浩男、何健麒、王亦然、段美洋四位男主,這部陣容強大的短劇去年八月就已殺青,一直等到大年初一才在紅果上線。
竇秀偉發現,各平臺對春節檔的重視程度也非同一般:“之前都自主上傳物料,但這次平臺都要求根據不同規格輸出不同的匹配物料,后期溝通的時間成本也大幅增加。”
一位頭部公司制作人透露,春節檔期間紅果給他們的分成系數是平日的1.25倍:平日分成系數是4,春節期間是5。“這樣心里就有底了,至少能賺一半。”另外,春節檔流量和運營資源傾斜多,會有大量廣告和站外資源,對于制作方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機會,“我們為什么特別重視春節檔,因為可以借著勢能去探索天花板。”
同時,紅果還有額外的拉新激勵:拉新前150名的獨家短劇會有1萬至25萬以上的獎金。
不只是紅果,春節前半個月,抖音、愛奇藝、風芒、拼多多、央視頻等平臺都發布了春節檔片單,點眾、九州、麥芽等頭部短劇公司也都儲備了充足短劇等待上線,各家準備的精品短劇數量加起來超過300部。還有新入局的小紅書也趕在春節前官宣短劇頻道上線。
大到平臺,小到創作者,大家都非常期待這個春節檔能讓短劇行業邁上一個新臺階。希望能像去年一樣跑出爆款,打造標桿。有制片人告訴小娛,他預計紅果在春節檔會跑出分賬一兩千萬的案例,“我們也想爭取一下”。
02 疲憊、想撤檔、不達預期,短劇春節檔“啞火”
“其實在第一部上的時候成績不太好,我就考慮過要不要撤檔,也和身邊人討論過,要不放到節后再上。”今年春節,短劇出品人張容沒有回老家,全部精力都撲在短劇上。
這個春節檔,他出品的一部短劇用了頂流演員,因為平臺重視程度高,也給了很多宣推資源,他們預計熱度能達到5000萬以上。據娛樂資本論觀察,這部劇不僅在站內給了首頁推薦、彈窗推薦,站外也有話題營銷。但目前,這部劇的熱度剛過800萬。
“打開抖音電影營銷鋪天蓋地,基本刷不到短劇。一些頭部公司提前上的劇也沒有出爆款,就感覺春節檔可能已經不行了。”
與他有類似感受的人不在少數。
劉新在杭州一家頭部短劇平臺任職,這個春節檔,他們公司準備了多部短劇,想著開年博個好彩頭,打出公司的知名度,來年多接點活,“春節檔我都沒回家,一直在公司準備上線的各種物料,但是上線了都沒爆。大年初二左右和同行交流,大家還叫我再等等,看一下春節檔之后的戰報,后來也沒有等到哪家發戰報,大家都很低調。”
玲瓏在大年初一發現,投流端榜一劇熱力值和平時沒有明顯變化,她觀察了幾日,春節檔大盤并沒有走高,基本上每天四五百萬熱力值就能拿榜一,與節前相比并沒有太多增長。而在之前,她預計榜一熱力值至少能沖到千萬以上。
在免費端,以紅果短劇為例,截止至2月4日(大年初七)中午,這次春節檔上線的百余部短劇中,熱度在5000W有一部《老千》,2000W~5000W熱度的有8部。這一定程度上與紅果短劇注重多元個性化的推薦機制有關。
此外,今年紅果短劇的春節檔除了傳統強勢的女頻,也非常在意男頻,可以說多元化的策略有助于推動DAU發展。
在春節前,竇秀偉曾期待頭部演員能帶來相應的熱度,同時短劇也能為演員漲粉提供助力。去年十一期間,馬廄制片廠的《深情誘引》大爆后讓主演何健麒漲粉33萬。
但此次春節檔,雖然頭部演員扎堆出演,漲粉效果卻不明顯。據娛樂資本論統計,1月27日至2月6日期間,大部分出演3部以上的演員漲粉僅在5000至2萬之間。
從數量上來看,友和短劇今年并未著重準備春節檔,但題材上仍然有所傾斜,《回家過年》《春節回家》《這是我老家》都是從名字上就很明顯的時令性短劇,熱力值在100萬左右。
原友和副總裁、現掌閱副總裁楊半仙告訴小娛,這次春節檔的感受是很疲憊:“大家都花了很大力氣,運營、投手一直加班,但最后沒有得到想象中的效果。可能平臺在這個春節檔會實現拉新,有一些流量增長,但對投流公司來說壓力很大,畢竟都是以賺錢為目的。”
同時,如果短劇前期投流和熱度較高,二輪和海外的授權收入會更好一點,但現在整體表現變差之后也會影響后續收入。
楊半仙一直不是很認可“短劇春節檔”這個概念,在他看來,“各平臺為了春節檔打亂原有節奏,甚至為了這個節日特意準備很多節日性質的內容沒有太大意義。我不認為短劇行業存在這種集中性消費爆發的區間,它就應該是一個日常的消費產品,春節檔可能會有一點流量方面的傾斜,但不代表說大家愿意集中在某個時間段去看短劇。”
03 春節檔后才是爆發期?
“現在劇已經上了,也不會去想如果不上春節會怎樣。之前總覺得春節檔這個概念對短劇是有好處的,在心態上總想試試。”
這是短劇的第一個春節檔,大家都期待在這個巨大的流量池中分一杯羹。如今檔期結束,短劇行業也要根據實際情況進入調整期。
“首先在內容上,像《掌心暗渡》不具備題材上的稀缺性,春節期間女頻都市情感短劇很多,導致投流素材都非常同質化,而投手一開始只能拿到我們前30%的內容,只能比較常規地剪輯素材,從內容到投流都很難有獨特性。”竇秀偉分析。
竇秀偉也對檔期后短劇的熱度增長抱有期待,“有一些短劇可能在節后繼續跑出來。”之前《脫韁》在12月20日上線,上榜單兩三天后數據就一般了,但過年前這部劇的數據又開始上漲,最終達到熱力值1000w以上,并讓外界知道了馬廄制片廠。他也不擔心《春日遲》在紅果上的熱度增長,“春節檔之后可能會有一段調整期,短劇上新速度變慢,繼續消耗春節檔短劇。”
這種期待不無道理。對比檔期前后的數據我們發現,短劇與春節檔關系不大,甚至在檔期后,熱度還有所回升。
于今無量的《好一個乖乖女》在大年初六上線,開工第一天就在紅果上達到2000w熱度。重慶四月聯盟的《開門!送財童子到你家啦!》投流端僅有400萬,也是在昨日在紅果上的熱度漲到2000W以上。付費榜上,2月4日上線的《蛇年大吉之婚不可擋》連續兩天榜一,總熱力值已經攀升至1500w。
無論是制作方還是平臺方都承認,在這個春節檔能跑出來的劇,一定是在內容上有過人之處。
“還是要以內容為本,而不是去迎合所謂的節日或者流量,做好內容才能吃長線。”楊半仙向娛樂資本論總結,“短劇現在進入長尾期,投不起來也不意味著就死掉了。短劇有更多的生存空間和更多利潤增長點,對于小的平臺來說,這次全部押寶的可能壓力會比較大,但對于一些中等以上的平臺,其實大家可能不會特別糾結于某部劇的失敗或者這個春節檔的失敗,一時的波動是正常的。”
另外,雖然很少有單部短劇成為大爆款,但新入局的不少短劇平臺還是在這個春節檔收獲了不錯成績。
愛奇藝微劇場的戰報顯示,#死丫頭演夠了沒該我了吧##好多男人能分我一個嗎##侯呈玥王奕然上頭五搭#等登上熱搜,初二至初五,短劇演員接力直播,登上微博直播熱度榜TOP1。
風芒團隊籌備多月,在這個春節檔打響頭炮,《墜入春夜》在小紅書和風芒app同時首發,全網閱讀量破5.9億,爆款視頻30+。春節期間,風芒app站內拉新320%。
而紅果也在一眾AI相關app中沖到app store免費榜第二。
這是短劇行業面臨的第一個大檔期,籌備時間、內容布局、排期考慮、營銷發行等各環節都還在摸索當中,這是一個行業逐漸成熟的必經過程,也給行業內外留下很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