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劉雯道歉事件, 一場流量驅動下的鬧劇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劉雯道歉事件, 一場流量驅動下的鬧劇

“正義判官”借爭議起號,一場直播收入就有40萬?

圖片來源:界面圖庫

文 | 連線Insight 紀德

編輯 | 陳鋒

在流量至上的互聯網時代,靠夸張的言論、表演博出位,已經不是新鮮事。

從早期的“情感導師”,到富二代花式炫富,再到當下層出不窮的新人設,如反資本、“正義判官”等,一批又一批網紅涌現出來。

這些看似新奇的人設背后,大多都是為了引流、賣貨。

近期因“道歉事件”被推上輿論風口浪尖的網紅劉雯,便是一個典型。

劉雯部分視頻

不得不說,劉雯深諳如何抓住流量密碼。早期,劉雯混跡在情感博主賽道,靠制造性別對立的觀點吸引流量。如今,其搖身一變,披上“正義衛士”的外衣,將矛頭對準各大知名企業,儼然成為資本的“狙擊者”。

劉雯的這番操作不乏支持者,但不少網友也對其編造企業謠言、借力賣貨、帶貨產品質量差等現象進行質疑與批判。

其一邊深陷訴訟糾紛,喊著“無路可退”的悲壯口號,一邊利用正義話題瘋狂賣貨,帶貨金額更是在一個月內暴漲60倍。

在網紅賽道內卷程度不斷加深的當下,博主們為了“脫穎而出”,手段越發巧妙、激進。

玩轉流量的劉雯,究竟是如何在一次次爭議中起號、變現?這些年,她靠賣什么產品賺得盆滿缽滿,這些都值得深入探究。

01 一邊“無路可退”,一邊吆喝賣貨,劉雯帶貨金額暴漲60倍?

互聯網時代,流量成為一切的尺度。“劉雯道歉事件”就是一次流量驅動下的鬧劇。

2024年8月,劉雯曾將矛頭對準外賣平臺的抽成、訂單分配等問題,通過編造事實、傳播謠言來“抹黑企業”,以達到博取流量的目的。

在一段精心策劃的視頻中,劉雯曾講述“女騎手為自己攢學雜費”的故事,試圖對大眾營造外賣騎手群體生存艱難的現狀。然而,這一內容被查實是編造的,并非真實發生的事。

同時被證實是編造的,還有劉雯關于外賣配送費分配的不實言論。劉雯曾信誓旦旦地宣稱“顧客支付41元配送費,騎手到手只有3塊5塊”,引發大眾對平臺抽成過高的憤怒與質疑。但實際情況是,騎手收到了38.6元,這一數據直接“打臉”劉雯的造謠行徑。

很快,其主賬號被禁言一個月,劉雯也被起訴。

法院多次通過手機短信、身份證地址等多種途徑,向劉雯送達傳票,均未收到回應。因此,法院最終選擇“公告送達”方式,在人民法院公告網公示了開庭信息。

圖源北京互聯網法院官網

2024年12月16日,案件開庭。一個月后,即2025年1月判決結果出爐,劉雯的侵權行為成立,被判在發布侵權信息的各大平臺連續5日刊登道歉聲明、賠償經濟損失5萬。

本以為這場訴訟會隨著劉雯的道歉與賠償而畫上句號,可誰也沒想到,她竟將此視為再次炒作、增加熱度的絕佳契機。

劉雯利用公眾對司法信息了解有局限性這一信息差,再次編造謠言、傳播虛假事實。

她將法院判決的“連續5日刊登道歉聲明、賠償經濟損失5萬”,在視頻中說成自己要“道歉30天,賠償50萬”。

此外,劉雯還劍走偏鋒,開始“陰陽”法院。

在一段道歉視頻中,劉雯質疑法院送達程序,暗示法院“知法犯法”,未通知她開庭就偷偷判案。但在后來的視頻中,她又提到,在收到法院公告信息后,僅僅當成詐騙信息沒有理會。

在另一段視頻中,劉雯甚至諷刺、質疑法官上班時間不在崗,“對不起,我錯了,我不該,總是選擇您不在辦公室的時候打電話”。

而這場本應嚴肅對待的事件,也被劉雯轉化為流量密碼和直播帶貨的噱頭。

在一次次爭議中,劉雯找到了博出位的“捷徑”。目前其在主流短視頻、社交平臺的總粉絲量突破1100萬,在全平臺開設超三十余個矩陣號,關聯“劉雯”“劉坤雯”等多個相關賬戶。

而在直播間里,她一邊強調自己“被逼到墻角”,一邊笑著吆喝:“馬上就沒庫存了,還有50單就結束了”。利用觀眾的好奇心和同情心,她成功吸引了大量流量,借此機會推銷商品,聲稱這些商品能夠幫助她渡過難關。

在這些流量的加持下,她的帶貨成績直線上升。第三方機構的監測數據顯示,“劉雯”在某短視頻平臺過去30日內的直播帶貨銷售額上升至250萬元至500萬元之間,達到了去年同期的60倍之多。

劉雯短視頻帶貨數據對比:上圖為2024年1月,下圖為2025年1月

可以看到,劉雯已經將“起號——漂白——變現”的路徑走通,并借此瘋狂吸金。

02 從情感博主到“正義衛士”,劉雯在爭議中起號

劉雯不是突然爆火的。

早期,劉雯以情感博主的身份活躍于網絡。情感問題通常涉及敏感話題,如親密關系、家庭矛盾、心理健康等,很容易引起大眾的共鳴。

通過激烈的觀點輸出,販賣情緒,以此吸引關注,成為當時情感博主批量復制的流量密碼。

為了博流量,劉雯頻繁發表極端的情感觀點。比如,其曾在視頻中過度強調戀愛中的某一方應該完全占據主導地位,忽視戀愛關系中雙方平等的重要性。

在打造個人形象時,劉雯選擇塑造單身媽媽人設。但這些故事中存在大量過于完美或過于悲慘的經歷,不少網友認為這些故事存在編造的嫌疑。

2021年,情感博主群體迎來了“集體塌房”。平臺對“演戲炒作”行為進行嚴厲打擊,發布處罰公告,宣布永久封禁313個違規情感博主,而劉雯在這份公示名單中位列榜首。

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不久后劉雯便以原名賬號“復活”。而這也成為她網紅進階路上的一次意外轉折。

回歸后,劉雯沒有走老路子,而是迅速轉型為所謂的專業人士。

在短視頻平臺的賬號簡介中,劉雯掛出了自己的多重身份——電視節目主持人,刑法碩士,公益助農大使,獨自撫養孩子八年的單親媽媽。

這些身份乍看之下相當完美,但其實存在諸多爭議和疑點。

例如,其曾聲稱自己畢業于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刑事偵查專業,是刑法碩士,但在與企業的訴訟中,其對法律程序等的理解和應對卻像個“小白”。

而“公益助農大使”這一身份更多是她在短視頻平臺自我宣稱,沒有官方渠道或權威機構進行明確認證和背書。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身份和標簽,為劉雯后續打造“正義”人設,提供了背書,推高了其炒作視頻的熱度和關注度。

翻閱其賬號熱度最高的視頻,可以發現她在頻繁地質疑企業。

中國電信、寶潔集團、星巴克等多家企業,都曾成為其喊話或質疑的對象。她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對這些企業的行為進行指責,不管是產品質量問題,還是企業運營策略,都被她以“正義”之名進行批判。

劉雯部分作品

劉雯的這種行為,巧妙滿足了部分人在情緒宣泄、獵奇和圍觀方面的心理需求,以及一些網友追求正義、為社會公平發聲的訴求。

以公眾情緒為“養料”,劉雯迅速“膨脹”——這類視頻給其帶來了超十萬、百萬的點贊量,而其也進一步晉升為全網粉絲數超千萬的網紅。

這些流量也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過去一個月,劉雯在短視頻平臺的直播帶貨銷售額在250萬元至500萬元之間。數據顯示,她在1月中旬的一場直播,帶貨金額就多達200萬元。如果按業內平均20%的傭金比例來估算,她一場直播收入就多達40萬。

劉雯1月15日的直播帶貨數據

如此高額的收益,讓一夜暴富成為現實,但她的成功,建立在虛假與爭議之上,或許并不能走長遠。

03 走“正義”人設,劉雯卻被質疑“割韭菜”?

在打造“正義”人設的同時,劉雯將目光投向養生與科普賽道,吸引潛在消費者。

但令人驚訝的是,劉雯在攻擊完知名企業后,給消費者推銷的,很多卻是質量低劣的廉價產品。

劉雯視頻評論區的部分討論

2024年10月,劉雯自導自演了一場令人咋舌的“帶貨鬧劇”。她聲稱一家國際知名廠商生產的眼藥水存在安全隱患,但隨后卻大力向粉絲推廣一款毫無知名度、售價極其低廉的眼藥水。

劉雯聲稱,這款名為“帝式藍莓葉黃素滴眼液”的產品,不僅能有效緩解眼疲勞、干澀等問題,還有獨特的護眼成分,可以預防多種眼部疾病。

但事實上,當時這款產品甚至并未通過相關資格認證。有媒體查閱企查查信息發現,這款眼藥水背后的廠家的成立時間極短,2023年2月才剛剛注冊,2024年12月才拿到“眼部護理液”類目的工業產品認證證書。

劉雯大力推廣這款市場認知度極低的產品,不少消費者在使用這款產品后反饋“一點用也沒有”,相關的評論充斥著劉雯賬號的評論區。

除了這款問題眼藥水,劉雯的店鋪中還充斥著其他“三無產品”,品類繁雜多樣,涵蓋了護膚品、醬油、遠紅外透骨貼等多個品類。這些產品有的來源不明,有的質量毫無保障,卻都被她包裝成優質好物,賣給信任她的粉絲。

而讓其陷入爭議的是,將“鐮刀”伸向了更為脆弱的中老年群體。

在她的店鋪櫥窗內,曾上架了一些為中老年“精心定制”的免費理財課程。這些課程由一家名為“菲爾萊科技”的公司提供。然而,該公司無教育培訓資質,卻開展理財等培訓課程業務;違規記錄眾多,有多次侵權、虛假宣傳行為。

從黑貓投訴平臺整理的用戶反饋來看,菲爾萊科技誘騙中老年人的方式,主要為虛假宣傳、誘導消費、心理操控。

在虛假宣傳方面,一位用戶提到,菲爾萊科技夸大收益,承諾極低本金能在短時間內獲得高額回報,如宣稱投入500元本金每月能賺回500元利息,用高收益誘惑金融知識相對匱乏的中老年人。

該公司還抓住中老年人渴望跟上時代、為子女減輕負擔等心理,不斷誘導他們購買更高階、更昂貴的課程。同時,通過情感拉攏、噓寒問暖,讓他們不好意思拒絕購買課程的要求。

最終,該公司還會誘導老人進行線上貸款,以支付課程費用,讓老人在不知不覺中背負債務,增加經濟風險。

作為帶貨主播,劉雯宣傳此類課程,對消費者危害極大,但她選擇無視。這種行為,不僅讓其“正義”人設無法維持,更使無辜的大眾利益受損。一次又一次上當受騙的消費者,不得不懷疑她的“判詞”——看似為民請命,其實很可能夸大、捏造事實,博流量罷了。

在當下的網紅行業中,劉雯并非個例。但這類網紅總是難免走向翻車的結局,他們建立在虛假夸大基礎上的人設,積累的粉絲和財富,就像遲早會被戳破的泡沫,脆弱不堪。

隨著互聯網行業逐漸走向規范,這些博眼球、弄虛作假的網紅,終究難以逃脫受到流量反噬的命運。

而整個網紅行業,遲早會回歸到真實、誠信、為消費者創造價值的正軌上來。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劉雯道歉事件, 一場流量驅動下的鬧劇

“正義判官”借爭議起號,一場直播收入就有40萬?

圖片來源:界面圖庫

文 | 連線Insight 紀德

編輯 | 陳鋒

在流量至上的互聯網時代,靠夸張的言論、表演博出位,已經不是新鮮事。

從早期的“情感導師”,到富二代花式炫富,再到當下層出不窮的新人設,如反資本、“正義判官”等,一批又一批網紅涌現出來。

這些看似新奇的人設背后,大多都是為了引流、賣貨。

近期因“道歉事件”被推上輿論風口浪尖的網紅劉雯,便是一個典型。

劉雯部分視頻

不得不說,劉雯深諳如何抓住流量密碼。早期,劉雯混跡在情感博主賽道,靠制造性別對立的觀點吸引流量。如今,其搖身一變,披上“正義衛士”的外衣,將矛頭對準各大知名企業,儼然成為資本的“狙擊者”。

劉雯的這番操作不乏支持者,但不少網友也對其編造企業謠言、借力賣貨、帶貨產品質量差等現象進行質疑與批判。

其一邊深陷訴訟糾紛,喊著“無路可退”的悲壯口號,一邊利用正義話題瘋狂賣貨,帶貨金額更是在一個月內暴漲60倍。

在網紅賽道內卷程度不斷加深的當下,博主們為了“脫穎而出”,手段越發巧妙、激進。

玩轉流量的劉雯,究竟是如何在一次次爭議中起號、變現?這些年,她靠賣什么產品賺得盆滿缽滿,這些都值得深入探究。

01 一邊“無路可退”,一邊吆喝賣貨,劉雯帶貨金額暴漲60倍?

互聯網時代,流量成為一切的尺度。“劉雯道歉事件”就是一次流量驅動下的鬧劇。

2024年8月,劉雯曾將矛頭對準外賣平臺的抽成、訂單分配等問題,通過編造事實、傳播謠言來“抹黑企業”,以達到博取流量的目的。

在一段精心策劃的視頻中,劉雯曾講述“女騎手為自己攢學雜費”的故事,試圖對大眾營造外賣騎手群體生存艱難的現狀。然而,這一內容被查實是編造的,并非真實發生的事。

同時被證實是編造的,還有劉雯關于外賣配送費分配的不實言論。劉雯曾信誓旦旦地宣稱“顧客支付41元配送費,騎手到手只有3塊5塊”,引發大眾對平臺抽成過高的憤怒與質疑。但實際情況是,騎手收到了38.6元,這一數據直接“打臉”劉雯的造謠行徑。

很快,其主賬號被禁言一個月,劉雯也被起訴。

法院多次通過手機短信、身份證地址等多種途徑,向劉雯送達傳票,均未收到回應。因此,法院最終選擇“公告送達”方式,在人民法院公告網公示了開庭信息。

圖源北京互聯網法院官網

2024年12月16日,案件開庭。一個月后,即2025年1月判決結果出爐,劉雯的侵權行為成立,被判在發布侵權信息的各大平臺連續5日刊登道歉聲明、賠償經濟損失5萬。

本以為這場訴訟會隨著劉雯的道歉與賠償而畫上句號,可誰也沒想到,她竟將此視為再次炒作、增加熱度的絕佳契機。

劉雯利用公眾對司法信息了解有局限性這一信息差,再次編造謠言、傳播虛假事實。

她將法院判決的“連續5日刊登道歉聲明、賠償經濟損失5萬”,在視頻中說成自己要“道歉30天,賠償50萬”。

此外,劉雯還劍走偏鋒,開始“陰陽”法院。

在一段道歉視頻中,劉雯質疑法院送達程序,暗示法院“知法犯法”,未通知她開庭就偷偷判案。但在后來的視頻中,她又提到,在收到法院公告信息后,僅僅當成詐騙信息沒有理會。

在另一段視頻中,劉雯甚至諷刺、質疑法官上班時間不在崗,“對不起,我錯了,我不該,總是選擇您不在辦公室的時候打電話”。

而這場本應嚴肅對待的事件,也被劉雯轉化為流量密碼和直播帶貨的噱頭。

在一次次爭議中,劉雯找到了博出位的“捷徑”。目前其在主流短視頻、社交平臺的總粉絲量突破1100萬,在全平臺開設超三十余個矩陣號,關聯“劉雯”“劉坤雯”等多個相關賬戶。

而在直播間里,她一邊強調自己“被逼到墻角”,一邊笑著吆喝:“馬上就沒庫存了,還有50單就結束了”。利用觀眾的好奇心和同情心,她成功吸引了大量流量,借此機會推銷商品,聲稱這些商品能夠幫助她渡過難關。

在這些流量的加持下,她的帶貨成績直線上升。第三方機構的監測數據顯示,“劉雯”在某短視頻平臺過去30日內的直播帶貨銷售額上升至250萬元至500萬元之間,達到了去年同期的60倍之多。

劉雯短視頻帶貨數據對比:上圖為2024年1月,下圖為2025年1月

可以看到,劉雯已經將“起號——漂白——變現”的路徑走通,并借此瘋狂吸金。

02 從情感博主到“正義衛士”,劉雯在爭議中起號

劉雯不是突然爆火的。

早期,劉雯以情感博主的身份活躍于網絡。情感問題通常涉及敏感話題,如親密關系、家庭矛盾、心理健康等,很容易引起大眾的共鳴。

通過激烈的觀點輸出,販賣情緒,以此吸引關注,成為當時情感博主批量復制的流量密碼。

為了博流量,劉雯頻繁發表極端的情感觀點。比如,其曾在視頻中過度強調戀愛中的某一方應該完全占據主導地位,忽視戀愛關系中雙方平等的重要性。

在打造個人形象時,劉雯選擇塑造單身媽媽人設。但這些故事中存在大量過于完美或過于悲慘的經歷,不少網友認為這些故事存在編造的嫌疑。

2021年,情感博主群體迎來了“集體塌房”。平臺對“演戲炒作”行為進行嚴厲打擊,發布處罰公告,宣布永久封禁313個違規情感博主,而劉雯在這份公示名單中位列榜首。

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不久后劉雯便以原名賬號“復活”。而這也成為她網紅進階路上的一次意外轉折。

回歸后,劉雯沒有走老路子,而是迅速轉型為所謂的專業人士。

在短視頻平臺的賬號簡介中,劉雯掛出了自己的多重身份——電視節目主持人,刑法碩士,公益助農大使,獨自撫養孩子八年的單親媽媽。

這些身份乍看之下相當完美,但其實存在諸多爭議和疑點。

例如,其曾聲稱自己畢業于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刑事偵查專業,是刑法碩士,但在與企業的訴訟中,其對法律程序等的理解和應對卻像個“小白”。

而“公益助農大使”這一身份更多是她在短視頻平臺自我宣稱,沒有官方渠道或權威機構進行明確認證和背書。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身份和標簽,為劉雯后續打造“正義”人設,提供了背書,推高了其炒作視頻的熱度和關注度。

翻閱其賬號熱度最高的視頻,可以發現她在頻繁地質疑企業。

中國電信、寶潔集團、星巴克等多家企業,都曾成為其喊話或質疑的對象。她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對這些企業的行為進行指責,不管是產品質量問題,還是企業運營策略,都被她以“正義”之名進行批判。

劉雯部分作品

劉雯的這種行為,巧妙滿足了部分人在情緒宣泄、獵奇和圍觀方面的心理需求,以及一些網友追求正義、為社會公平發聲的訴求。

以公眾情緒為“養料”,劉雯迅速“膨脹”——這類視頻給其帶來了超十萬、百萬的點贊量,而其也進一步晉升為全網粉絲數超千萬的網紅。

這些流量也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過去一個月,劉雯在短視頻平臺的直播帶貨銷售額在250萬元至500萬元之間。數據顯示,她在1月中旬的一場直播,帶貨金額就多達200萬元。如果按業內平均20%的傭金比例來估算,她一場直播收入就多達40萬。

劉雯1月15日的直播帶貨數據

如此高額的收益,讓一夜暴富成為現實,但她的成功,建立在虛假與爭議之上,或許并不能走長遠。

03 走“正義”人設,劉雯卻被質疑“割韭菜”?

在打造“正義”人設的同時,劉雯將目光投向養生與科普賽道,吸引潛在消費者。

但令人驚訝的是,劉雯在攻擊完知名企業后,給消費者推銷的,很多卻是質量低劣的廉價產品。

劉雯視頻評論區的部分討論

2024年10月,劉雯自導自演了一場令人咋舌的“帶貨鬧劇”。她聲稱一家國際知名廠商生產的眼藥水存在安全隱患,但隨后卻大力向粉絲推廣一款毫無知名度、售價極其低廉的眼藥水。

劉雯聲稱,這款名為“帝式藍莓葉黃素滴眼液”的產品,不僅能有效緩解眼疲勞、干澀等問題,還有獨特的護眼成分,可以預防多種眼部疾病。

但事實上,當時這款產品甚至并未通過相關資格認證。有媒體查閱企查查信息發現,這款眼藥水背后的廠家的成立時間極短,2023年2月才剛剛注冊,2024年12月才拿到“眼部護理液”類目的工業產品認證證書。

劉雯大力推廣這款市場認知度極低的產品,不少消費者在使用這款產品后反饋“一點用也沒有”,相關的評論充斥著劉雯賬號的評論區。

除了這款問題眼藥水,劉雯的店鋪中還充斥著其他“三無產品”,品類繁雜多樣,涵蓋了護膚品、醬油、遠紅外透骨貼等多個品類。這些產品有的來源不明,有的質量毫無保障,卻都被她包裝成優質好物,賣給信任她的粉絲。

而讓其陷入爭議的是,將“鐮刀”伸向了更為脆弱的中老年群體。

在她的店鋪櫥窗內,曾上架了一些為中老年“精心定制”的免費理財課程。這些課程由一家名為“菲爾萊科技”的公司提供。然而,該公司無教育培訓資質,卻開展理財等培訓課程業務;違規記錄眾多,有多次侵權、虛假宣傳行為。

從黑貓投訴平臺整理的用戶反饋來看,菲爾萊科技誘騙中老年人的方式,主要為虛假宣傳、誘導消費、心理操控。

在虛假宣傳方面,一位用戶提到,菲爾萊科技夸大收益,承諾極低本金能在短時間內獲得高額回報,如宣稱投入500元本金每月能賺回500元利息,用高收益誘惑金融知識相對匱乏的中老年人。

該公司還抓住中老年人渴望跟上時代、為子女減輕負擔等心理,不斷誘導他們購買更高階、更昂貴的課程。同時,通過情感拉攏、噓寒問暖,讓他們不好意思拒絕購買課程的要求。

最終,該公司還會誘導老人進行線上貸款,以支付課程費用,讓老人在不知不覺中背負債務,增加經濟風險。

作為帶貨主播,劉雯宣傳此類課程,對消費者危害極大,但她選擇無視。這種行為,不僅讓其“正義”人設無法維持,更使無辜的大眾利益受損。一次又一次上當受騙的消費者,不得不懷疑她的“判詞”——看似為民請命,其實很可能夸大、捏造事實,博流量罷了。

在當下的網紅行業中,劉雯并非個例。但這類網紅總是難免走向翻車的結局,他們建立在虛假夸大基礎上的人設,積累的粉絲和財富,就像遲早會被戳破的泡沫,脆弱不堪。

隨著互聯網行業逐漸走向規范,這些博眼球、弄虛作假的網紅,終究難以逃脫受到流量反噬的命運。

而整個網紅行業,遲早會回歸到真實、誠信、為消費者創造價值的正軌上來。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霄县| 隆德县| 赤水市| 博湖县| 锦州市| 宜州市| 鄂尔多斯市| 乌恰县| 宁武县| 清河县| 新闻| 酉阳| 基隆市| 渭南市| 工布江达县| 柯坪县| 萨嘎县| 汉寿县| 台前县| 名山县| 晋州市| 六安市| 望谟县| 延津县| 江油市| 黔西县| 潼南县| 恩平市| 安多县| 东丽区| 静安区| 无极县| 应城市| 神池县| 红河县| 龙南县| 台东县| 梅州市| 垣曲县| 抚松县| 海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