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讀娛 零壹
初五、初六連續兩天票房超過8億后,已經是春節檔史冠的《哪吒之魔童鬧海》票房前景已經到了非常夸張的程度,目前燈塔專業版、貓眼專業版的預測達到72億以上——而此前的中國影史冠軍《長津湖》累計票房57.75億,也就是說,《哪吒之魔童鬧海》很可能將影史新紀錄瞬間往上抬10億—15億,形成對第二名的斷層式領先,這一數字實在太驚人了。
在春節檔前瞻中,讀娛認為《哪吒之魔童鬧海》是檔期內最“穩”的,因為影片的IP知名度、喜劇元素、視覺奇觀屬性疊加,具備了春節檔走紅的一切要素。
當時覺得40億穩,50億有望,但相信沒人能預料到,觀眾對這部續集的熱情程度。從首日4.8億微微領先,到如今連續單日破8億一騎絕塵,豆瓣開分高達8.5,貓眼、淘票票9.7分,在一切層面上都與同期影片拉開了巨大差距。
如何做到全層次觀感的豐滿?
《哪吒之魔童鬧海》能捅破市場天花板,事后復盤仍要感嘆影片極為扎實的內容制作,賦予了影片特別豐滿的內容層次——世界頂級水平的動畫特效、設計精巧的人物形象、貼合時下環境的大量隱喻、故事情節的張弛有度、老派卻管用的屎尿屁笑話、對傳統文化的尊重而不刻板……
同時具備其中一兩個優點,足以讓一部動畫電影成為精品,而《哪吒之魔童鬧海》是“既全又精”,它同時具備以上所有優點,且在所有層次上都在塔尖級別,這就相當恐怖了。
論喜劇觀感體驗,《哪吒之魔童鬧海》看似只是簡單的屎尿屁嘔吐笑話,但就是能讓大眾喜聞樂見不反感,這其實是很難的走鋼絲行為。在此前《小倩》的評論中,讀娛君就認為:想要笑中帶淚,牢牢把握觀眾情緒的起伏變化需要極高的編劇技巧和視聽敘事技巧,很顯然《小倩》沒有《哪吒之魔童降世》那樣駕輕就熟的喜劇能力。
論傳統神話改編,《哪吒之魔童鬧海》既跳出了神話文本、經典動畫的框架,又在精神上繼承了這些元素的養分,融入了導演自己的經歷和想法,以真情動人。單就突出哪吒與父母情感而不讓觀眾反感這一點,就已經很難實現了,更何況跳出哪吒與龍王的爭斗而創造一個闡教秘密的“黑神話”類型故事主線,一下子讓《哪吒》IP的故事變得海闊天空。
論隱喻,“真白”的玉虛宮,美元圖形的天元鼎,發綠卡給身份,網上的分析更為詳盡,本文就不贅述了。
而論畫面制作和動作設計,客觀理性來說《哪吒之魔童鬧海》就是目前全球動畫電影的最高水平,水平超過同一時期的《荒野機器人》《神偷奶爸4》《海洋奇緣2》《功夫熊貓4》等歐美3D動畫電影。如海底妖獸通過虛空裂口圍攻陳塘關、哪吒參與的三場捉妖試煉、最終的大戰,每一次大的戰斗場景特效鏡頭都份大量足,而在細節上又極近考究,把土拔鼠的毛發、章魚妖獸的動作連貫性、妖獸鎧甲的破爛細節、巨量的鐵鏈如何不穿模……
單從鐵鏈這一點來說就能管中窺豹,看出導演餃子在創作《哪吒之魔童鬧海》時的心理狀態:
這是故事開場不久的第一場高潮戰斗戲,無數妖獸穿越虛空裂口從天而降,他們身后都有著來自海底禁錮的鐵鏈,鋪天蓋地造成了極強的視覺壓迫感。
其一,開場不久就給到如此強烈的視覺沖擊,意味著影片需要在一個極高的基礎上繼續拉高觀眾的視覺體驗;其二,鐵鏈的加入會帶來無數的技術問題,如何不穿模,如何亂中有序還好看,如何模擬復雜場景中的物理變化?
如果從經濟效益、項目完成保證的角度來說,不做鐵鏈或者做成虛擬外形顯然是更可控的方案。但從制作特輯中可以看到,這是團隊最頭疼的問題,卻又是導演所堅持的效果。
熱搜視頻里餃子導演面容疲憊、鬢邊長出白發,可見這五年的艱難。如果《哪吒之魔童鬧海》不是現在這種導演主導的模式,如果這一IP不是從成都可可豆這個餃子自己主導的公司來制作,最終的成片很可能仍然有很多遺憾。可以說,是餃子個人的執念變成了團隊的執念,進而完成了整部影片制作水準的量變到質變。
而這種現象追溯過往,其實就是近十年國產動畫電影從《大圣歸來》開始登堂入室進入主流票房市場時,內容升級的深層次推動力——那種完全基于個人的熱情和執念,從獨立動畫開始就有的“一個人的大片”的理想主義。
國產動畫電影領跑者們,關于理想主義者的贊歌
國產動畫電影票房前十名里,有四部都是華強方特IP《熊出沒》的春節檔大電影。剩下的六部分別是《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之魔童鬧海》《長安三萬里》《姜子牙》《西游記之大圣歸來》《深海》。
這些作品背后,讀娛認為包括了對動畫電影市場影響最大的五個人:
《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導演田曉鵬,是那個讓行業資本看到全齡動畫電影市場“可能性”的人。
《哪吒》導演餃子,則是讓行業資本看到動畫電影有“捅破市場天花板”潛力的人。
光線傳媒和彩條屋影業背后的王長田和易巧,最早成體系地以投資導演工作室方式組建力量,推出《哪吒》《姜子牙》《深海》,在行業最需要資本的時候,為餃子等動畫人才提供了機遇和舞臺。
《長安三萬里》背后的追光影業和創始人王微,以一種有別于彩條屋影業的“做動畫公司而非做投資公司”的方式,細水長流,成為了國產動畫電影另一股重要力量。
除了電影業資深大佬的王長田之外,其他幾位的共同特點或許就是“興趣使然”,驅動他們進入動畫電影行業的一開始都并非是生意,所做的選擇在當時看來完全不理性。
此前讀娛分析“動畫電影追隨神話IP爆款的十年”,提及早期精品動畫電影的制作周期大都需要四年,而2015年田曉鵬導演的《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和2019年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鬧海》則是行業中兩個重要的里程碑。
第一天上映,《西游記之大圣歸來》排片僅占全國院線的9%,票房僅占7%,到第四天就取得了票房日冠軍,在無數“自來水”的推動下最終收獲9.56億元票房。
據媒體報道,“根據導演田曉鵬自述,這個項目一做就是8年。即便是后來真的拿到了天使投資,錢也根本不夠用。錢很快花完后,田曉鵬就壓上了自己在外面“接活”時期積攢下來的幾百萬,再后來又開始拿老婆的錢、爸媽的錢、岳父岳母的錢……”
2014年出品人路偉介入這個項目時,當時影片還只制作了10分鐘。為了分攤風險,路偉又拉來了10家公司聯合出品,還調動資源發起了眾籌。而后來的行業“主角”光線傳媒,當時一度加入又最終錯過了《西游記之大圣歸來》,而在不久后成立的彩條屋影業發布會上,田曉鵬和他的十月文化已經成為了光線旗下這家新公司的招牌。
從醫科大學畢業的餃子,因為對動畫制作的熱愛轉行廣告公司,后又辭去工作靠“啃老”閉關做出了獲獎短片《打,打個大西瓜》,當時的餃子幾乎身無分文,度過了像在“空間站生活”的三年半。隨著短片獲獎,餃子終于得以成立工作室,外接動畫廣告、手游設計等業務。
也是在2014年這個關鍵點,餃子接到光線傳媒易巧的電話想到成都來聊聊。“我突然感覺這次遇到的人很靠譜,和以前那些想空手套白狼的人不一樣了。”餃子回憶道。“咱們花上三五年時間,沉下心做一部長片,你來不來?"易巧最后問。后來餃子琢磨了幾個月給了易巧一個排版難看的PPT,這就是“哪吒”。
田曉鵬和餃子雖然年齡和起點不同,但都為自己第一部院線動畫付出了極大的個人努力,幾乎是賭博式地壓上了自己的一切。而更令人驚訝的是,在《大圣》和《哪吒》獲得了極大的市場成功后,兩位導演居然接著在個人第二部電影中選擇繼續“壓上一切”。
為了完成《深海》這部一生要做的動畫,田曉鵬擱置了繼續做大圣續集這一明顯保本的方向,傾盡所有講述了一個很“反大眾化”的故事;在《哪吒2》的制作之中,餃子導演同樣抱著極為嚴苛的態度制作各種細節,幾乎讓團隊崩潰。
也難怪兩位導演在微博上惺惺相惜。田曉鵬觀看《哪吒之魔童鬧海》后發博表示被震撼得五體投地,隨后,導演餃子轉發感謝:“哪吒1的時候,是大圣帶著吒兒走到了觀眾面前。后來,又是深海給了我莫大動力。謝謝田導的支持鼓勵,會繼續前行。”
而餃子背后的“伯樂”——創立彩條屋的易巧,他的經歷證明他差不多也是這類人。最早在光線傳媒做宣傳策劃的易巧,在26歲時向王長田主動要求做彩條屋,第一年整個公司就他一個人,他跑遍各個城市,與餃子等“可能拍動畫電影”的人見了個遍,幾乎全憑個人的眼光挑選、投資。
“我把所有后路都砍掉了。我跟每一個導演和團隊說,這對于我們都是第一次,你不要怪我沒那么成熟,我也不怪你沒有做過……肯定要走遍千山萬水,遇到千難萬阻,但是我們可以花三到五年時間去做。成了,可能就是我們的路走對了;沒成,一定是做得不夠好。市場不會辜負任何一部好作品。”易巧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而在田曉鵬制作《深海》遭遇困難的當口,易巧在做完《魔童降世》后居然選擇辭去彩條屋影業CEO的工作,和田曉鵬一起硬磕《深海》這部賣點并不討喜的原創動畫,這是極大的冒險、一點都不理性。《深海》的票房不算成功,但在不少喜歡這部動畫的觀眾心里,地位很可能要比《大圣歸來》更高。
王微2005年創立土豆網,以“每個人都是生活的導演”的理念開啟中國視頻網站先河;2012年優酷土豆合并后,他選擇退出,轉而投身動畫行業。這一選擇被曾外界解讀為“文藝青年的選擇”——他曾在采訪中坦言,希望“創造一些東西,比生命留存得更久一點”。
他個人早期以近乎偏執的態度主導創作,身兼CEO、導演、編劇數職,推出《小門神》《阿唐奇遇》《貓與桃花源》三部原創動畫,用當時超出行業水平的成本投入,實現了3D動畫視覺技術上對國際大片的追趕,但這三部電影全是虧損的。
追光動畫成立初期,“有錢任性”的王微還以互聯網科技公司的方式大幅招募動畫人才,據當時報道,王微認為國內現有的大多數動畫電影工作室,在運營模式上存在根本問題。追光動畫建立伊始,并不是大談故事劇本或者動畫形象,而是先招來了項目管理和后臺技術人才,把工作室的管理平臺和技術平臺搭建起來,然后才開始招聘藝術類人才。
這造成的正面效應是追光動畫的人才儲備非常豐厚,從技術崗位到導演的躍遷越來越多,足以支撐起公司“三年項目、每年都有動畫上映”的極快節奏。
比如《白蛇:浮生》的兩位導演,1994年出生的李佳鍇在畢業后不久加入了追光影業,在執導之前擔任《白蛇2:青蛇劫起》的故事板藝術家,《新神榜·楊戩》的故事板組長,以及《長安三萬里》的故事板組長;陳健喜則基本參與過追光所有項目,負責過不同的位置。《長安三萬里》的導演謝君偉、鄒靖,在首次執導前同樣在追光的其他項目中打磨許久。
王微自己則退居幕后,但仍然在編劇的重要職位上把控著追光內容的整體基調。王微的十年追光路,是一部個人理想與行業現實的碰撞史,他未能一舉把追光做成皮克斯,但也以互聯網人的理性與文藝青年的敏感和理想主義,為中國動畫開辟了一條新道路。
國產動畫電影,一定是一個需要理想主義的行業。為什么?因為在《大圣歸來》之前,《魁拔》等來頭不小的作品紛紛票房慘敗,田曉鵬、易巧、餃子、王微們面臨的,是一個很難確定有回報的市場,一無所獲的概率遠大于成功,沒有理想主義,一切根本不會從零開始。
如今,一個人的大片時代結束了。有了《哪吒2》后,中國動畫電影已經站在影史之巔,成為了“所有人的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