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徐魯青
界面新聞編輯 | 姜妍
2025年的春節,如果你剛好逛到上海徐匯濱江公共開放空間附近,記得去西岸美術館戶外參觀一下新推出不久的大型編織公共項目“線線相連”。這個活動吸引了近200位社區居民、志愿者和編織愛好者參與,共同創作出了一件覆蓋美術館外立面及館外設施的大型織物作品。
“線線相連”自2024年11月啟動,以“一人一平方”的方式號召參與者創作織物。每位參與者用毛線編織一塊關于個人記憶與情感的織物。這些織物最終被縫合在一起,覆蓋美術館建筑外立面及戶外公共設施,成為一件沉甸甸的大型藝術裝置。
因為各種原因,機關工作人員靈兒已經很多年不再編織了,這次活動讓她又一次拿起了針線。編織過程中她想起了許多往事,她有兩個女兒,靈兒總是在她們小時候忙著為她們織很多的衣服。那時,她邊看電視邊織毛衣,兩個小女孩則是或玩?;驅懽鳂I?!皶r間過得很快,轉眼孩子就長大了,這是我很久沒編織后第一次拿起針線。”靈兒說。

自2024年11月項目啟動以來,個人創作的編織作品源源不斷地涌向美術館。西岸美術館希望讓公眾從藝術“觀者”轉變為“共創者”。項目負責人表示,“我們希望通過這一活動重新發現個體的創造力,同時踐行‘人人都是藝術家’的理念。”
“這次美術館的編織活動,讓我回想起小時候的日子?!蓖瑯訁⒓踊顒拥耐诵莨と烁鸹萸谝矐浧鹆嗽浘幙椀娜兆?,她回憶道,“小時候,生活物資很匱乏,毛線顯得特別珍貴。一件毛線衣經常被拆下來洗干凈,再重新織成新的模樣。有時候家里沒有毛線,就用媽媽勞防用品里的手套紗線,把它拆開繞好線織成紗褲紗衣來穿。”
這一項目也得到了年輕人的參與和喜愛。中國美術學院服裝設計專業學生郭益彤分享了她的初次編織經歷,“我是一名大一學生,第一次嘗試編織是給我很好的朋友織了條圍巾,鉤針玩偶之類的我也制作過,編織的過程總讓我覺得寧靜,也充滿對成品的期待,最重要的是每一件編織作品上作者情感的寄托是獨一無二的。”

目前,“線線相連”第二階段編織計劃正在進行中,以期更多人共同延展這件藝術作品的生命力。西岸美術館還在中庭安放了一臺編織機,面向公眾的編織工作坊和分享會也將陸續開展。
除了“線線相連”,在春節期間,西岸區域還有另一新地標值得打卡——位于龍耀路與龍騰大道交匯處的近20米高“西岸風井”。這一全高清360度藝術裝置,融合了科技、藝術與城市景觀,建成后配合開展了上海國際光影節徐匯分會場、第十一屆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等活動,也將成為春節假期市民拍照打卡的新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