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樂摩吧”共享按摩椅IPO,“70后大佬”實現“躺贏”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樂摩吧”共享按摩椅IPO,“70后大佬”實現“躺贏”

共享按摩椅的生意,好做嗎?

圖片來源:界面圖庫

文 | 野馬財經 劉俊群

編輯 | 劉欽文

“主人,逛累了吧?快來坐下按個摩吧!”在北京西直門凱德MALL商場,這樣的提示音從一把“樂摩吧”按摩椅中傳出。只需一杯奶茶的錢,就能享受一次“續命”的微型SPA,聽起來相當劃算。

不過,如果用戶久坐不付款,椅子還會提醒道:“付費使用,請勿閑坐”或“閑坐時間過久,本座椅即將翻轉”。

如今,這讓人又愛又恨的按摩椅背后企業要上市了。近日,“樂摩吧”母公司福建樂摩物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樂摩物聯”)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沖刺上市。

作為國內最大的智能按摩服務提供商,樂摩吧在2024年前9個月的營收已超過6億元。然而,快速增長的背后是高昂的場地租金和運維成本,加上實體按摩店和上門按摩平臺的沖擊,樂摩吧的共享按摩椅能否“躺贏”呢?

靠50萬張按摩椅,9個月營收超6億

如今的按摩椅可不是你想坐就能坐,久坐不付錢還可能被椅子“趕走”。在小紅書上,有網友調侃道,自己被按摩椅“硬生生頂起來,像倒垃圾一樣甩出去”,直呼:“氣笑了!”“付了錢叫主人,沒付錢叫我滾。”

圖源:小紅書

在這股共享按摩椅火熱的潮流中,樂摩物聯迅速崛起,成為智能按摩服務提供商“老大”。這家公司成立于2014年,2016年推出“樂摩吧”品牌,主要在商業綜合體、影院,以及機場、高鐵站等高人流場所提供便捷的智能按摩服務。(下述用品牌“樂摩吧”代替“樂摩物聯”)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從2021年到2023年,按交易額計算,樂摩吧連續三年在中國大陸智能按摩服務提供商中排名第一,市場份額從29.4%漲到37.3%,成為行業的絕對“老大”。

《招股書》顯示,樂摩吧的業務主要分為智能按摩服務和其他收入來源,后者包括家用按摩設備、小件的線上銷售及數字廣告服務。

圖源:《招股書》

但毫無疑問,智能按摩服務是其業務核心。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前9個月(下稱“同期”),公司通過智能按摩服務分別實現收入3.16億元、5.68億元和6.04億元,占同期總收入的95.75%、96.74%和98.22%。

與此同時,“樂摩吧”小程序的注冊會員人數已突破2800萬,交易次數也從2023年9月底的4.69億次增至2024年同期的6.04億次,增長率達28.92%。

具體看,公司智能按摩服務業務又分為直營模式和合伙人模式。

直營是其主要收入來源,約70%的服務網點由公司直接運營。從選址、裝修到設備維護,所有環節都由公司負責。消費者掃碼或通過App完成支付,按摩費用進公司賬上。

目前,樂摩吧的按摩收費標準有三檔:6元/6分鐘、10元/12分鐘、15元/20分鐘,并支持充值優惠活動,如充值30元、50元、100元。更貼心的是,按摩結束后,用戶還能收到一份健康報告。

同期,直營模式分別為公司貢獻收入2.45億元、4.72億元和5.17億元,占同期總收入的74.26%、80.45%和84.01%。

圖源:《招股書》

合伙人模式則是公司與擁有本地資源和人脈的城市合伙人,通過分工合作來實現。城市合伙人負責具體運營,公司提供設備和技術支持,并按交易額比例分成。這一模式也為公司帶來了可觀收入,分別為0.71億元、0.96億元和0.87億元,占同期總收入的21.49%、16.29%和14.21%。

盡管合伙人模式的收入低于直營模式,但其毛利率顯著高于直營模式。2024年前9個月,公司直營模式的毛利率為34.22%,而合伙人模式則高達74.44%。

通過這兩種模式,截至目前,樂摩吧已經在全國設立了超過4.5萬個服務網點,投放了50萬臺智能按摩設備,覆蓋了中國大陸的31個省份和339個城市。僅一年多時間,服務網點數量從2022年的2.17萬個增加至2023年的3.21萬個,增長率高達47.9%。

除了核心按摩業務,樂摩吧還開辟了其他收入來源,包括家用按摩設備、按摩小件銷售以及廣告服務。雖然占比不足5%,但在2022年到2024年前9個月,這部分業務也分別為公司貢獻了1.4億元、1.91億元和1.09億元。

從整體財務表現來看,樂摩吧近幾年的業績表現非常搶眼。2022年,公司總營收為3.3億元,2023年直接躍升至5.86億元,凈利潤更是從853萬元飆升至9458萬元。到了2024年前9個月,公司營收進一步增長至6.14億元,凈利潤達到了9311萬元。

從“賣文具”到做按摩椅,“70后大佬”干出一個IPO

樂摩吧能夠迅速崛起,離不開其核心團隊的推動。

根據《招股書》披露,樂摩物聯最初由福州境界、自然人吳景華及陳建霖于2014年5月成立,三者分別持股50%、35%和15%。雖然吳景華通過直接或間接方式掌握了85%的股權,但公司成立后并無實際運營,也沒有實繳資本。

直到2016年,吳景華的朋友謝忠惠考慮開展智能按摩服務業務,為省去設立新公司的行政程序,他直接收購了樂摩物聯60%的股權,成為控股股東。同年,“樂摩吧”品牌正式誕生。

值得一提的是,謝忠惠是一個“70后”,今年49歲,他曾擔任真彩文具銷售總監及副總經理,隨后于2011年創立上海福健實業。

2016年,韓道虎也成為樂摩吧的關鍵人物。這位現任董事會主席今年56歲,通過“零對價”從謝忠惠手中獲得30%的股權,成為公司關鍵股東之一。

根據《招股書》顯示,該對價是綜合考慮樂摩物聯尚未繳入注冊資本、當時的凈虧損狀況,以及韓道虎在按摩設備行業所具備的知識、經驗和資源后,經公平磋商確定的。

韓道虎的履歷可謂亮眼且頗具故事性。據“貝氪”官方微信公眾號介紹,他經歷了三次重要創業。第一次是在1999年,他創立了上海久工機電,這在當時的中國屬于較早涉足按摩椅行業的企業。

第二次創業正值共享經濟興起,他以聯合創始人身份創立了樂摩吧,成為中國共享按摩椅行業的開拓者之一。他表示,樂摩吧其實已經是一家物聯網企業了,它是隨著整個技術、市場發展而與時俱進的一家公司。

第三次創業則是在2019年,他創立并擔任上海貝氪若寶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專注于健康智能領域的創新發展。此外,他還在2023年完成了清華未來科技EMBA課程。

圖源:公眾號截圖

如今,樂摩吧的股權結構清晰,自然人謝忠惠持股21%,為公司最大股東;韓道虎持股19.5%,緊隨其后;吳景華持股15.2%,李堅正和員工激勵平臺“掌創共贏”分別持股8.9%和7.3%。

“實體按摩店+線上平臺”沖擊,共享按摩椅如何“突圍”?

不過,知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共享按摩椅雖然看似是現代人快節奏生活的便捷之選,但實際操作中,卻面臨了多重挑戰,競爭優勢并不明顯。

首先,共享按摩椅的投放需要依賴高人流量的場所。一家共享按摩椅品牌的業務人員林銳提到,電影院、商場親子樂園附近,以及寫字樓一層的咖啡店、水吧等休閑區域,是理想的共享按摩椅投放場地。“這些地方人們往往有等待的時間,看到按摩椅會覺得躺著等比站著玩手機更舒適。”

圖源:《招股書》

然而,優質場地的背后常伴隨高昂的租金壓力。2024年前9個月,公司的服務網點相關支出(包括場地使用費及運維成本)逐年增加,2022年為1.59億元,2023年增至2.3億元,2024年前9個月更達到了2.57億元。高昂的場地租金已成為共享按摩椅行業的重要成本之一。

樂摩吧的“場地使用費及運維成本”占營收比例分別為48.18%、39.25%和41.86%;而這些成本相當于凈利潤的1864%、243.18%和276.02%。

圖源:《招股書》

林銳表示,對于高鐵站、機場和醫院這類非商業性質場所,一般通過招標的方式篩選供應商,招標信息也都注明以租金的方式進行合作。

這種模式下,場地租金已成為共享按摩椅行業的重要成本之一。同時,行業的快速擴張正逐漸暴露出與公共空間資源之間的矛盾。

2023年8月,山東泰安高鐵站因按摩椅數量過多占用候車座椅,引發網友吐槽和熱議。一些網友反映,部分車站普通椅子較少,旅客不得不坐在共享按摩椅上。有旅客表示:“其實大家都不是按摩,只是在那坐著。如果候車室多放點椅子,我們也不至于占這些便宜。”

隨后,鐵路部門通報批評,并規定按摩椅數量不得超過候車座椅總數的20%。

其次,在用戶端,關于共享按摩椅產品的投訴也數不勝數。

據新媒體“恒州博智”發布的《2022—2028中國共享按摩椅市場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以樂摩吧共享按摩椅為例,一臺共享按摩椅的平均成本是5000元,其已鋪設的設備平均每天服務5-10人,客單價10元,平均一臺機器的收入是每月2000元,按照租金占成本30%—40%計算,單機回本周期在6-10個月。

這意味著,至少每天需要5人使用一臺共享按摩椅,公司才能在6-10個月內回本。

共享按摩椅每天被多人使用,又是在公共場所,衛生問題自然也成為共享按摩椅的常見投訴。近年來不少網友吐槽某些品牌按摩椅的衛生狀況,比如掀開椅墊褶皺時會發現蟑螂或食物殘渣等。

圖源:小紅書

盡管樂摩吧創始人謝忠惠曾向新媒體“有意思報告”表示,高鐵機場等場地會配備專人每天對按摩椅擦拭清潔,一些大型按摩椅品牌也會派遣員工到現場對投放的按摩椅進行清潔、運營和維護,這些都是必要的成本支出。但衛生問題無疑給行業內“抹了黑”。

除此之外,共享按摩椅在用戶體驗上,也被多位用戶吐槽。投訴平臺“黑貓投訴”顯示,關于“樂摩吧”的投訴共有893條,投訴內容包括按摩力度太大、按摩椅功能出現故障、退款困難等。

在小紅書上,也有用戶吐槽樂摩吧的按摩椅:“腿和手差點被夾斷”、“坐完像被打了一頓”,甚至有網友稱,“勁大到把項鏈直接掐斷了”。更有用戶投訴因設備斷電被困在椅子里無法動彈,只能向周圍人求助才脫困,事后客服拒絕退款,令其大呼“身心受創”。

不過也有用戶表示,按摩椅按得相當到位,“肩膀和腰瞬間輕松”,甚至有人稱其“堪比專業推拿”。

圖源:黑貓投訴

最后,更關鍵的是,在按摩推拿領域,共享按摩椅的競爭對手——實體按摩店和上門按摩平臺等,正在不斷涌現。

連鎖實體按摩店方面,包括成立于1997年的頤而康、重慶富僑、“五星會館”金色印象、以及專注足浴保健的大桶大等,均已形成成熟的市場布局和客戶基礎。

其中,重慶富僑(ASX:TTC)在2015年成功登陸澳大利亞資本市場,被譽為“足浴第一股”。上市時,公司在全國擁有超過300家門店,總市值折合人民幣約5.12億元。然而,由于未能按時披露2018年半年報,重慶富僑于同年12月17日被摘牌。

此外,上門按摩平臺近年來發展迅速,涌現出推推熊、華佗駕到、宜生到家、喜鵲萬家、東郊到家等眾多品牌。其中,推推熊在2015年獲得1000萬元人民幣的天使輪融資;華佗駕到同年完成1000萬美元A輪融資;2020年宜生到家完成1億元B輪融資;2022年,喜鵲萬家也獲得數千萬元投資。

而東郊到家更是在2024年4月傳出赴港上市的計劃,力爭成為“上門按摩第一股”。據新媒體“大象IPO”報道稱,截至2023年底,東郊到家已擁有3萬名技師和700萬平臺用戶,預計2024年營收將達到38億元,2025年突破65億元。

消費行業分析師王星表示,共享按摩椅需提升盈利能力和用戶復購率,在實體按摩店和上門按摩平臺的競爭下,想要突圍并不簡單。

估值7.5億元人民幣,與基石資本共享盛宴

資本市場一向是“你方唱罷我登場”,上門按摩等平臺如今在融資市場上如果說是“后浪”,那共享按摩椅更像是被拍在沙灘上的“前浪”。

早在2016年,共享單車火遍全國,開啟了國內共享經濟元年。緊隨其后,各類“共享”項目涌現,共享按摩椅便是其中之一。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2017年共享按摩椅行業新增注冊企業數量暴增至2016年的5倍,2018年行業總投放量已突破百萬臺。那時,顧家家居(603816.SH)、奧佳華(002614.SZ)、榮泰健康(603579.SH)等傳統按摩椅巨頭紛紛入局,推出“爽客”“摩摩噠”等子品牌,攪熱市場。

但隨著共享經濟的整體退潮,共享按摩椅也開始“落滿灰塵”。據Wind數據顯示,最近一筆共享按摩椅行業公開的大額融資,還要追溯到2018年。

相關數據也證實了這一趨勢。據“華經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國內智能按摩椅市場2018-2022年的復合增長率僅為9%;而且,中國大陸地區按摩椅市場滲透率在2.9%,遠低于中國香港澳門地區的11.6%,新加坡的9.6%和中國臺灣的8.1%。

即使是行業內的上市公司也在轉移重心。顧家家居和奧佳華的財報中,已經多年未單獨披露共享按摩椅業務的表現。榮泰健康的“摩摩噠”品牌,其共享按摩椅業務從2019年起收入和毛利率就出現下滑,2022年,其體驗式按摩服務收入約556.73萬元,同比暴跌90.73%。

艾媒咨詢CEO張毅曾提到,公用按摩椅屬于“錦上添花”的非必需選擇,家用零售需求也比較弱,按摩椅的市場剛性需求是否足夠大是行業接下來要面臨的挑戰。

樂摩吧作為行業“獨角獸”,公司成立至今,對外公布的融資信息只有兩次。2017年12月,公司曾披露完成A輪融資,金額為5000萬元,投資方為基石資本。據“界面新聞”報道,2024年9月,樂摩吧完成新一輪融資,估值達到7.5億元,但具體金額及投資方等細節并未披露。

你用過“樂摩吧”的按摩椅嗎?體驗感如何?評論區聊聊吧!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樂摩吧”共享按摩椅IPO,“70后大佬”實現“躺贏”

共享按摩椅的生意,好做嗎?

圖片來源:界面圖庫

文 | 野馬財經 劉俊群

編輯 | 劉欽文

“主人,逛累了吧?快來坐下按個摩吧!”在北京西直門凱德MALL商場,這樣的提示音從一把“樂摩吧”按摩椅中傳出。只需一杯奶茶的錢,就能享受一次“續命”的微型SPA,聽起來相當劃算。

不過,如果用戶久坐不付款,椅子還會提醒道:“付費使用,請勿閑坐”或“閑坐時間過久,本座椅即將翻轉”。

如今,這讓人又愛又恨的按摩椅背后企業要上市了。近日,“樂摩吧”母公司福建樂摩物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樂摩物聯”)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沖刺上市。

作為國內最大的智能按摩服務提供商,樂摩吧在2024年前9個月的營收已超過6億元。然而,快速增長的背后是高昂的場地租金和運維成本,加上實體按摩店和上門按摩平臺的沖擊,樂摩吧的共享按摩椅能否“躺贏”呢?

靠50萬張按摩椅,9個月營收超6億

如今的按摩椅可不是你想坐就能坐,久坐不付錢還可能被椅子“趕走”。在小紅書上,有網友調侃道,自己被按摩椅“硬生生頂起來,像倒垃圾一樣甩出去”,直呼:“氣笑了!”“付了錢叫主人,沒付錢叫我滾。”

圖源:小紅書

在這股共享按摩椅火熱的潮流中,樂摩物聯迅速崛起,成為智能按摩服務提供商“老大”。這家公司成立于2014年,2016年推出“樂摩吧”品牌,主要在商業綜合體、影院,以及機場、高鐵站等高人流場所提供便捷的智能按摩服務。(下述用品牌“樂摩吧”代替“樂摩物聯”)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從2021年到2023年,按交易額計算,樂摩吧連續三年在中國大陸智能按摩服務提供商中排名第一,市場份額從29.4%漲到37.3%,成為行業的絕對“老大”。

《招股書》顯示,樂摩吧的業務主要分為智能按摩服務和其他收入來源,后者包括家用按摩設備、小件的線上銷售及數字廣告服務。

圖源:《招股書》

但毫無疑問,智能按摩服務是其業務核心。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前9個月(下稱“同期”),公司通過智能按摩服務分別實現收入3.16億元、5.68億元和6.04億元,占同期總收入的95.75%、96.74%和98.22%。

與此同時,“樂摩吧”小程序的注冊會員人數已突破2800萬,交易次數也從2023年9月底的4.69億次增至2024年同期的6.04億次,增長率達28.92%。

具體看,公司智能按摩服務業務又分為直營模式和合伙人模式。

直營是其主要收入來源,約70%的服務網點由公司直接運營。從選址、裝修到設備維護,所有環節都由公司負責。消費者掃碼或通過App完成支付,按摩費用進公司賬上。

目前,樂摩吧的按摩收費標準有三檔:6元/6分鐘、10元/12分鐘、15元/20分鐘,并支持充值優惠活動,如充值30元、50元、100元。更貼心的是,按摩結束后,用戶還能收到一份健康報告。

同期,直營模式分別為公司貢獻收入2.45億元、4.72億元和5.17億元,占同期總收入的74.26%、80.45%和84.01%。

圖源:《招股書》

合伙人模式則是公司與擁有本地資源和人脈的城市合伙人,通過分工合作來實現。城市合伙人負責具體運營,公司提供設備和技術支持,并按交易額比例分成。這一模式也為公司帶來了可觀收入,分別為0.71億元、0.96億元和0.87億元,占同期總收入的21.49%、16.29%和14.21%。

盡管合伙人模式的收入低于直營模式,但其毛利率顯著高于直營模式。2024年前9個月,公司直營模式的毛利率為34.22%,而合伙人模式則高達74.44%。

通過這兩種模式,截至目前,樂摩吧已經在全國設立了超過4.5萬個服務網點,投放了50萬臺智能按摩設備,覆蓋了中國大陸的31個省份和339個城市。僅一年多時間,服務網點數量從2022年的2.17萬個增加至2023年的3.21萬個,增長率高達47.9%。

除了核心按摩業務,樂摩吧還開辟了其他收入來源,包括家用按摩設備、按摩小件銷售以及廣告服務。雖然占比不足5%,但在2022年到2024年前9個月,這部分業務也分別為公司貢獻了1.4億元、1.91億元和1.09億元。

從整體財務表現來看,樂摩吧近幾年的業績表現非常搶眼。2022年,公司總營收為3.3億元,2023年直接躍升至5.86億元,凈利潤更是從853萬元飆升至9458萬元。到了2024年前9個月,公司營收進一步增長至6.14億元,凈利潤達到了9311萬元。

從“賣文具”到做按摩椅,“70后大佬”干出一個IPO

樂摩吧能夠迅速崛起,離不開其核心團隊的推動。

根據《招股書》披露,樂摩物聯最初由福州境界、自然人吳景華及陳建霖于2014年5月成立,三者分別持股50%、35%和15%。雖然吳景華通過直接或間接方式掌握了85%的股權,但公司成立后并無實際運營,也沒有實繳資本。

直到2016年,吳景華的朋友謝忠惠考慮開展智能按摩服務業務,為省去設立新公司的行政程序,他直接收購了樂摩物聯60%的股權,成為控股股東。同年,“樂摩吧”品牌正式誕生。

值得一提的是,謝忠惠是一個“70后”,今年49歲,他曾擔任真彩文具銷售總監及副總經理,隨后于2011年創立上海福健實業。

2016年,韓道虎也成為樂摩吧的關鍵人物。這位現任董事會主席今年56歲,通過“零對價”從謝忠惠手中獲得30%的股權,成為公司關鍵股東之一。

根據《招股書》顯示,該對價是綜合考慮樂摩物聯尚未繳入注冊資本、當時的凈虧損狀況,以及韓道虎在按摩設備行業所具備的知識、經驗和資源后,經公平磋商確定的。

韓道虎的履歷可謂亮眼且頗具故事性。據“貝氪”官方微信公眾號介紹,他經歷了三次重要創業。第一次是在1999年,他創立了上海久工機電,這在當時的中國屬于較早涉足按摩椅行業的企業。

第二次創業正值共享經濟興起,他以聯合創始人身份創立了樂摩吧,成為中國共享按摩椅行業的開拓者之一。他表示,樂摩吧其實已經是一家物聯網企業了,它是隨著整個技術、市場發展而與時俱進的一家公司。

第三次創業則是在2019年,他創立并擔任上海貝氪若寶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專注于健康智能領域的創新發展。此外,他還在2023年完成了清華未來科技EMBA課程。

圖源:公眾號截圖

如今,樂摩吧的股權結構清晰,自然人謝忠惠持股21%,為公司最大股東;韓道虎持股19.5%,緊隨其后;吳景華持股15.2%,李堅正和員工激勵平臺“掌創共贏”分別持股8.9%和7.3%。

“實體按摩店+線上平臺”沖擊,共享按摩椅如何“突圍”?

不過,知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共享按摩椅雖然看似是現代人快節奏生活的便捷之選,但實際操作中,卻面臨了多重挑戰,競爭優勢并不明顯。

首先,共享按摩椅的投放需要依賴高人流量的場所。一家共享按摩椅品牌的業務人員林銳提到,電影院、商場親子樂園附近,以及寫字樓一層的咖啡店、水吧等休閑區域,是理想的共享按摩椅投放場地。“這些地方人們往往有等待的時間,看到按摩椅會覺得躺著等比站著玩手機更舒適。”

圖源:《招股書》

然而,優質場地的背后常伴隨高昂的租金壓力。2024年前9個月,公司的服務網點相關支出(包括場地使用費及運維成本)逐年增加,2022年為1.59億元,2023年增至2.3億元,2024年前9個月更達到了2.57億元。高昂的場地租金已成為共享按摩椅行業的重要成本之一。

樂摩吧的“場地使用費及運維成本”占營收比例分別為48.18%、39.25%和41.86%;而這些成本相當于凈利潤的1864%、243.18%和276.02%。

圖源:《招股書》

林銳表示,對于高鐵站、機場和醫院這類非商業性質場所,一般通過招標的方式篩選供應商,招標信息也都注明以租金的方式進行合作。

這種模式下,場地租金已成為共享按摩椅行業的重要成本之一。同時,行業的快速擴張正逐漸暴露出與公共空間資源之間的矛盾。

2023年8月,山東泰安高鐵站因按摩椅數量過多占用候車座椅,引發網友吐槽和熱議。一些網友反映,部分車站普通椅子較少,旅客不得不坐在共享按摩椅上。有旅客表示:“其實大家都不是按摩,只是在那坐著。如果候車室多放點椅子,我們也不至于占這些便宜。”

隨后,鐵路部門通報批評,并規定按摩椅數量不得超過候車座椅總數的20%。

其次,在用戶端,關于共享按摩椅產品的投訴也數不勝數。

據新媒體“恒州博智”發布的《2022—2028中國共享按摩椅市場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以樂摩吧共享按摩椅為例,一臺共享按摩椅的平均成本是5000元,其已鋪設的設備平均每天服務5-10人,客單價10元,平均一臺機器的收入是每月2000元,按照租金占成本30%—40%計算,單機回本周期在6-10個月。

這意味著,至少每天需要5人使用一臺共享按摩椅,公司才能在6-10個月內回本。

共享按摩椅每天被多人使用,又是在公共場所,衛生問題自然也成為共享按摩椅的常見投訴。近年來不少網友吐槽某些品牌按摩椅的衛生狀況,比如掀開椅墊褶皺時會發現蟑螂或食物殘渣等。

圖源:小紅書

盡管樂摩吧創始人謝忠惠曾向新媒體“有意思報告”表示,高鐵機場等場地會配備專人每天對按摩椅擦拭清潔,一些大型按摩椅品牌也會派遣員工到現場對投放的按摩椅進行清潔、運營和維護,這些都是必要的成本支出。但衛生問題無疑給行業內“抹了黑”。

除此之外,共享按摩椅在用戶體驗上,也被多位用戶吐槽。投訴平臺“黑貓投訴”顯示,關于“樂摩吧”的投訴共有893條,投訴內容包括按摩力度太大、按摩椅功能出現故障、退款困難等。

在小紅書上,也有用戶吐槽樂摩吧的按摩椅:“腿和手差點被夾斷”、“坐完像被打了一頓”,甚至有網友稱,“勁大到把項鏈直接掐斷了”。更有用戶投訴因設備斷電被困在椅子里無法動彈,只能向周圍人求助才脫困,事后客服拒絕退款,令其大呼“身心受創”。

不過也有用戶表示,按摩椅按得相當到位,“肩膀和腰瞬間輕松”,甚至有人稱其“堪比專業推拿”。

圖源:黑貓投訴

最后,更關鍵的是,在按摩推拿領域,共享按摩椅的競爭對手——實體按摩店和上門按摩平臺等,正在不斷涌現。

連鎖實體按摩店方面,包括成立于1997年的頤而康、重慶富僑、“五星會館”金色印象、以及專注足浴保健的大桶大等,均已形成成熟的市場布局和客戶基礎。

其中,重慶富僑(ASX:TTC)在2015年成功登陸澳大利亞資本市場,被譽為“足浴第一股”。上市時,公司在全國擁有超過300家門店,總市值折合人民幣約5.12億元。然而,由于未能按時披露2018年半年報,重慶富僑于同年12月17日被摘牌。

此外,上門按摩平臺近年來發展迅速,涌現出推推熊、華佗駕到、宜生到家、喜鵲萬家、東郊到家等眾多品牌。其中,推推熊在2015年獲得1000萬元人民幣的天使輪融資;華佗駕到同年完成1000萬美元A輪融資;2020年宜生到家完成1億元B輪融資;2022年,喜鵲萬家也獲得數千萬元投資。

而東郊到家更是在2024年4月傳出赴港上市的計劃,力爭成為“上門按摩第一股”。據新媒體“大象IPO”報道稱,截至2023年底,東郊到家已擁有3萬名技師和700萬平臺用戶,預計2024年營收將達到38億元,2025年突破65億元。

消費行業分析師王星表示,共享按摩椅需提升盈利能力和用戶復購率,在實體按摩店和上門按摩平臺的競爭下,想要突圍并不簡單。

估值7.5億元人民幣,與基石資本共享盛宴

資本市場一向是“你方唱罷我登場”,上門按摩等平臺如今在融資市場上如果說是“后浪”,那共享按摩椅更像是被拍在沙灘上的“前浪”。

早在2016年,共享單車火遍全國,開啟了國內共享經濟元年。緊隨其后,各類“共享”項目涌現,共享按摩椅便是其中之一。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2017年共享按摩椅行業新增注冊企業數量暴增至2016年的5倍,2018年行業總投放量已突破百萬臺。那時,顧家家居(603816.SH)、奧佳華(002614.SZ)、榮泰健康(603579.SH)等傳統按摩椅巨頭紛紛入局,推出“爽客”“摩摩噠”等子品牌,攪熱市場。

但隨著共享經濟的整體退潮,共享按摩椅也開始“落滿灰塵”。據Wind數據顯示,最近一筆共享按摩椅行業公開的大額融資,還要追溯到2018年。

相關數據也證實了這一趨勢。據“華經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國內智能按摩椅市場2018-2022年的復合增長率僅為9%;而且,中國大陸地區按摩椅市場滲透率在2.9%,遠低于中國香港澳門地區的11.6%,新加坡的9.6%和中國臺灣的8.1%。

即使是行業內的上市公司也在轉移重心。顧家家居和奧佳華的財報中,已經多年未單獨披露共享按摩椅業務的表現。榮泰健康的“摩摩噠”品牌,其共享按摩椅業務從2019年起收入和毛利率就出現下滑,2022年,其體驗式按摩服務收入約556.73萬元,同比暴跌90.73%。

艾媒咨詢CEO張毅曾提到,公用按摩椅屬于“錦上添花”的非必需選擇,家用零售需求也比較弱,按摩椅的市場剛性需求是否足夠大是行業接下來要面臨的挑戰。

樂摩吧作為行業“獨角獸”,公司成立至今,對外公布的融資信息只有兩次。2017年12月,公司曾披露完成A輪融資,金額為5000萬元,投資方為基石資本。據“界面新聞”報道,2024年9月,樂摩吧完成新一輪融資,估值達到7.5億元,但具體金額及投資方等細節并未披露。

你用過“樂摩吧”的按摩椅嗎?體驗感如何?評論區聊聊吧!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拜泉县| 柳林县| 贺兰县| 舞阳县| 胶南市| 十堰市| 囊谦县| 繁峙县| 和顺县| 长海县| 九台市| 海伦市| 汤阴县| 罗定市| 环江| 景东| 贡嘎县| 香港| 桑植县| 紫阳县| 禄丰县| 攀枝花市| 萨嘎县| 宣汉县| 简阳市| 兰考县| 济宁市| 乐陵市| 沁阳市| 综艺| 永昌县| 永顺县| 额济纳旗| 台北县| 乐都县| 红原县| 余姚市| 黎城县| 西青区| 河池市| 松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