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馬悅然
截至1月24日晚,部分光伏企業的去年成績單預告出爐,仍持續了虧損的主旋律。
界面新聞統計了30家光伏A股上市公司業績預告,其中20家去年虧損,占比近七成,它們虧損的上限總和超過600億元。盈利的企業,則基本不在光伏主產業鏈上,且只有四家盈利上了雙位數。
從2023年的盈利到2024年的巨額虧損,光伏行業將交出了一份史上最差年報。
有龍頭虧損額直沖近百億
從預告看,虧損最多的企業是硅片龍頭TCL中環(002129.SZ),其去年預計凈虧損82億-89億元,其上限比隆基綠能(601012.SH)的還多出1億元。去年前三季度,隆基綠能是行業“虧損王”,比前者虧損額多出近5億元。
TCL中環在公告中表示,其新能源材料業務保持全球市占率第一。受產品價格下跌及存貨處理影響,自二季度初出現毛利虧損,并加速進入現金成本虧損階段;新能源電池組件業務相對競爭力不足,在行業周期底部進一步拖累經營業績;此外,其海外子公司 Maxeon正處于經營轉型期,對業績造成一定影響。
TCL中環同時指出,其三季度加速經營變革、組織變革和管理優化工作,轉變了經營觀念。至四季度末,光伏主產業鏈各環節產品價格企穩提升,其制造端經營情況已較三季度環比向好。
從數據上看,三季度TCL中環虧損近30億元,創下行業之最,四季度虧損額為21.39億-28.39億元,環比有所收窄。
緊隨其后的隆基綠能虧損達到82億-88億元。
該公司認為虧損的原因在于,BC二代產品產量占比很低,PERC和TOPCon產品價格和毛利率持續下降,產能開工率受限,技術迭代導致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增加,參股硅料企業投資收益產生虧損,導致經營業績出現階段性虧損。
隆基綠能提到的資產減值影響,在多數光伏企業的業績上均有所體現。
作為硅料老大的通威股份(600438.SH),其全年長期資產減值報廢約10億元。該公司也遭遇了上市以來的首虧,全年虧損額達70億-75億元。在硅產品還是“香餑餑”的前幾年,通威股份三年掙的錢高達474.17億元。
新一代光伏技術BC產品的推崇者愛旭股份(600732.SH),虧損額僅次于上述三大龍頭,達到47.5億-58.5億元。
但該公司對四季度以來的經營情況持看好態度。其指出,四季度ABC組件銷售量較三季度實現翻倍以上增長,并實現了生產成本的持續下降,主營業務毛利率以及經營活動現金流已企穩回升,ABC產業生態基本形成。目前,愛旭股份ABC產品訂單充足。
龍頭業績中,最出乎意料的是晶澳科技(002459.SZ)。該公司前三季度只虧損4.84億元,且三季度單季盈利近4億元,但全年虧損額達到45億-52億元。
由此計算,四季度晶澳科技的虧損范圍在40.16億-47.16億元。
據界面新聞了解,晶澳科技全年業績下滑的重要因素也是資產減值,該公司也在公告中給出了類似的表述。
天合光能(688599.SH)同被產品價格下滑和資產減值影響所困,全年虧損32億-38億元。該公司在各大龍頭企業中虧損額最少。
據界面新聞計算,行業中虧損最多的前六家企業,全年虧損額達到358.5億-400.5億元,占了被統計企業虧損額的一半以上。
唯二盈利組件商
包括上述龍頭企業在內,虧損的光伏企業集中于晶硅主產業鏈。晶硅主產業鏈主要包括硅料、硅片、電池和組件。
其中,上述被統計的電池組件商中,僅有晶科能源(688223.SH)和協鑫集成(002506.SZ)實現全年盈利。
作為TOPCon老大的晶科能源,仍享受著該技術帶來的微薄紅利。其去年實現凈利潤0.8億-1.2億元,但同比減少了98.39%-98.92%。該公司也是前五大組件商中唯一一家歸母凈利為正的企業。
晶科能源表示,憑借N型技術持續迭代和海外市場占比較高等優勢,總體展現出較同業更強的經營韌性。但面對低價訂單造成的毛利率下降,以及落后產能淘汰、火災事故等因素影響,其經營性業績出現同比較大下降。
根據多家行業媒體和機構的現有統計,晶科能源或以90-100 GW的出貨量蟬聯2024年全球組件銷售冠軍。
協鑫集成去年實現歸母凈利潤為0.55億-0.8億元。相較于其他業內企業,協鑫集成較早完成TOPCon等新技術產能布局。截至目前,協鑫集成已形成30 GW的高效大尺寸組件產能及14 GW的TOPCon電池產能。
該公司披露的內容顯示,2024年以來,其國內中標規模及組件開工率位于行業前列,組件出貨量同比大幅增長。同期,該公司在國內央國企項目招標中的中標量排名行業前四。
除這兩家企業外,二三線電池、組件或硅片企業均為虧損狀態。
未選擇主流TOPCon技術的東方日升(300118.SZ),異質結產品全年出貨占比仍保持低位,虧損額也位居行業前茅,達到27億-35億元。
硅片黑馬中,雙良節能(600481.SH)至少虧損16.8億元,略低于弘元綠能(603185.SH)和京運通(601908.SH)。
兩年連虧的兩家企業均是光伏跨界選手,分別為聆達股份(300125.SZ)和金剛光伏(300093.SZ),他們在資本市場的處境也岌岌可危,瀕臨退市。
聆達股份子公司金寨嘉悅電池生產線自去年3月停產后,仍無法預計恢復正常生產時間。該公司稱,正對停產且預期無法復工復產的子公司金寨嘉悅的固定資產、在建工程、存貨、工程預付款提取減值準備及相關的停工損失,對因破產重整導致的違約責任確認預計損失。
金剛光伏去年虧損6.2億-7.6億元,去年破產重整事項對該公司正常經營也造成了一定影響。
金剛光伏預計2024年度期末凈資產為-6.2至-7.6億元。按照相關上市規則,發布2024年年度報告后,金剛光伏可能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即股票前被冠ST。
在虧損企業中,也出現了輔材企業。
例如,石英坩堝制造商歐晶科技(001269.SZ),受光伏行業產能出清疊加去庫存的影響,下游客戶對石英坩堝產品需求大幅減少,導致開工率降低、產品價格下行,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增加,該公司出現4.5億-5.5億元的虧損。
硅片切割龍頭高測股份(688556.SH),去年金剛線及硅片切割加工服務業務銷售收入及毛利率大幅下降,盈利能力下降,加之計提的減值準備增加,故預計虧損至少0.37億元。
非主產業鏈企業能掙錢
有虧損也有能掙錢的企業。據界面新聞不完全統計,10家還掙錢的企業,多從事非晶硅產業鏈生意,且業務多元。
其中,露笑科技(002617.SZ)和太陽能(000591.SZ)從事的業務與下游光伏電站相關。露笑科技表示,光伏發電業務和基礎工業制造業務持續為其提供穩定的利潤,且登高機業務收入利潤較去年同期取得較大幅度增長。
從事光伏電站的投資及運營的太陽能,去年凈利潤達到12億-12.5億元,但同比下滑約兩成。截至2024年9月30日,太陽能已運營電站約5.044 GW,正在建設的電站達到2.612 GW,未來將建約2.778 GW。
在上述被統計企業中,業績同比增長的企業包括中信博(688408.SH)、捷佳偉創(300724.SZ)和德業股份(605117.SH)。
支架龍頭中信博2024年度實現歸母凈利潤約6.35億元,同比增加約84.04%。
中信博將業績大幅增長歸因于,海外光伏地面電站裝機需求旺盛,中東、拉美等新興市場的崛起,推動了海外光伏支架業務持續增長。其在海外市場圍繞光伏支架系統橫縱向一體化布局等舉措體現成效。
中信博同時公告,1月至今新簽訂單約10.29億元,其中跟蹤支架系統約7.56億元;其他約2.73億元。
捷佳偉創是光伏電池設備商龍頭,該公司預計2024年歸母凈利潤23億-31億元,同比增長40.8%-89.77%,增幅上限在所有企業中最高。
德業股份主要從事光儲逆變器業務,近年來表現亮眼,2021年-2023年,其凈利潤分別為5.79億元、15.17億元、17.91億元。
去年德業股份儲能逆變器與儲能電池包收入利潤同比增長,主要因素包括亞非拉市場對可并離網切換的戶用儲能產品需求持續高增,歐洲市場如德國市場因其高電價更側重對儲能產品經濟性的需求,烏克蘭市場則由于地緣政治影響更側重用電的剛性需求增長等。
此外,德業股份家電業務中的除濕機、太陽能空調等產品,收入利潤上升趨勢明顯。
特變電工(600089.SH)仍是上述被統計企業中盈利最高的,其業務板塊多,全年凈利潤39億-43億元,同比下降59.81%-63.55%,旗下硅料龍頭新特能源(01799.HK)去年仍虧損38億-41億元,但輸變電產品、發電、黃金等業務撐住了特變電工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