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鄒文榕
時隔一年之久,又有信托公司獲批股指期貨交易資質。
1月23日, 北京金融監管局公布相關批復,批準國民信托有限公司(下稱:國民信托)股指期貨交易業務資格。國民信托應根據《信托公司參與股指期貨交易業務指引》及相關監管規定審慎開展股指期貨交易業務,同時加強風險監測與風險管理,并按有關規定進行信息披露。
國民信托為開年以來首家獲批該項業務資格的信托公司,上一家獲批的中糧信托還要追溯至2024年1月份。
國民信托方面向界面新聞記者回應,參與股指期貨交易有助于信托公司實現對股票投資的風險對沖,更好地管理信托產品面臨的市場風險,提高信托產品抗風險能力,為投資者提供更多的風險管理手段。
“此次成功獲批股指期貨業務資格,可豐富公司信托產品線,提升證券投資類信托產品的風險防控能力,助力公司證券信托業務更為穩健的發展,實現公司響應國家號召、積極參與資本市場建設的戰略規劃?!眹裥磐斜硎?。
股指期貨2010年4月在中金所上市。中金所統計顯示,2024年,我國股指期貨市場全年成交量11943.30萬手,成交額122.99萬億元,同比分別大漲70.49%和59.47%。全年成交量水平已恢復至2016年以來最高水平。

2011年7月,原銀監會發布《信托公司參與股指期貨交易業務指引》(下稱:《指引》),信托公司隨之成為股指期貨市場機構投資者當中的正式一員。
信托專家廖鶴凱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在監管鼓勵組合投資的大背景下,信托公司獲批股指期貨交易業務資可以為信托公司提供組合投資更多樣化的策略選擇。
“此外,信托公司還可以通過對市場的判斷結合股指期貨工具增厚產品收益水平。在綜合提升公司風控質量和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同時,加強與外部機構合作的可能性。”廖鶴凱提到。
有業內人士向界面新聞記者透露,除開發主動管理型股指期貨類信托產品需要上述業務資質外,信托公司在找私募投顧配置相應產品時,若底層資產采用的是股指期貨對沖策略,信托公司同樣需要股指期貨業務資格。
“目前,很多TOF(Trust of Funds,基金中的信托)類產品便是第二類形式?!痹撌茉L人士提到。
據界面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自2011年《指引》落地以來,已相繼有華寶信托、外貿信托、華潤信托、平安信托、中信信托、上海信托等合計25家信托公司獲批股指業務資格。
從獲批時間來看,2022年,先后有浙金信托、華鑫信托、財信信托和粵財信托4家拿到股指期貨業務資格;2023年,業內這一牌照零下發;2024年也僅中糧信托一家拿到業務資格。

2024年8月,建元信托(600816.SH)曾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已通過申請股指期貨衍生品資質的相關議案。后續建元信托或將向金融監管總局申請股指期貨交易業務資格。
不過,截至目前,建元信托未再公布這一業務的最新進展。反倒是在去年正式遞交了業務申請的國民信托成功拿下業內最新一張股指期貨交易資質。
盡管業內拿下股指期貨業務資質的信托公司已不在少數,但界面新聞記者也從業內獲悉,當前,真正開展此類業務的信托公司以及對應產品規模仍較為小眾。
除《指引》對信托公司從事股指期貨交易進行了嚴格規定外,不少信托公司向界面新聞記者反饋,市場風險以及市場需求均抑制了信托公司股指期貨交易行為。
華東一家信托公司證券部負責人向記者透露,信托股指期貨只能做對沖產品,目前公司相應的主動管理類信托產品仍在籌備中。
“股指期貨主要作用是對沖風險,但投資經理控制風險還有很多方法,比如減少頭寸。信托公司既可以用,也可以不用,而在一個市場持續上漲的環境下,公司推出相應證券類信托產品可能性較大?!痹撠撠熑颂岬?。
另一家信托公司人士也向界面新聞記者透露,由于公司為央企屬性,國資委對于信托公司的衍生品業務管理也始終保持審慎態度。
“2020年以來,《關于切實加強金融衍生業務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國資發財評規(2020)8號),以及《關于進一步加強金融衍生業務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國資廳發財評(2021)17號)等規范相繼落地。公司雖然獲批股指期貨交易資格,但實際運用層面并沒有涉足太多?!睋摍C構解釋。
此外,用益信托網高級研究員喻智向界面新聞記者分析,信托公司投研能力有限,目前標品業務仍以固收類產品為主。信托公司借助股指期貨交易雖然可以增加配置資產種類、對沖風險,提高產品收益,但相關方面的人員培訓、交易規則、技術安排等準備工作仍處于初期熟悉階段。
“因此,信托公司參與股指期貨的交易量整體比例不會太大。目前來看,信托公司往往會在固收+產品當中,配置股票、股指期貨等來增強信托產品收益。”喻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