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趙陽戈
科興制藥(688136.SH)近1年內已兩度砍掉自己的研發項目。
第一次是2024年1月,科興制藥終止了在2022年臨床試驗申請獲得受理的人干擾素α2b泡騰膠囊項目,該項目已累計投入2884.16萬元。但公司在2023年年報中才予以披露,這也導致公司及董監高收監管警示函。時隔近1年,科興制藥再度終止人干擾素α2b噴霧劑項目,該項目累計投入1918.64萬元,所有支出計入會計期間損益。
之前,科興制藥對人干擾素α2b泡騰膠囊項目的描述包括成本低、穩定性好、在婦科領域市場前景良好。而科興制藥稱終止是基于對該項目整體的市場價值評估、開發風險評估等全方面考量,前后描述落差大。人干擾素α2b噴霧劑項目終止原因則被描述為鑒于“項目目前僅完成臨床I期,屬于較為早期的臨床階段,后續開展II期和III期臨床研究仍需要較大研發投入”。
已投入真金白銀4802.8萬元的兩個研發項目被砍,不禁令市場對科興制藥感到疑惑。要打消這種疑惑,只是簡單說明是不夠的,披露更為詳實的基本面情況和研發計劃表,才是科興制藥對投資者的負責。
其一,資金鏈是否出現問題。
從2024年業績預告來看,科興制藥2024年預計扭虧,實現3000萬左右的凈利潤。
實際上,科興制藥2024年應該盈利更多,因為公司需要將合計2131.11萬元的補稅+滯納金計入2024年的財務報表中。如果沒有這筆非經常性損益,人干擾素α2b噴霧劑項目是否會得以保全?如果因此削弱研發能力,又是否會影響到未來公司的盈利能力?
與此同時,科興制藥的銷售費用和研發費用這兩項投入都較大。銷售費用2021年7.56億元,2022年8.28億元,2023年6.89億元,其中市場推廣費分別為6.33億元、7.07億元、5.73億元。研發費用2021年1.23億元,2022年1.93億元,2023年3.45億元。2023年銷售費用和研發費用合計10.34億元,占當年營業收入的82%。
所以在2024年業績預告中,科興制藥有“聚焦降本增效”一說,使得2024年“銷售費用、研發費用、產品生產成本較去年同期均有所下降”。這方面從研發費用上體現明顯,2024年前三季度研發費用為1.13億元。
其二,技術突破上是否有困難。
人才方面,科興制藥年年都在引進人才,但高端人才流失似乎更快。
2022年引入博士14名,截至2022年末的博士研究生人數為25名。2023年引入博士17名,截至2023年末的博士研究生人數為20名。
按理說,2022年已有25名博士研究生,2023年引入17名,合計42名,但2023年年末僅有20名,流失的博士研究生22名,超過半數。
2024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里公司還有博士研究生離開,截至2024年6月末的博士研究生人數為19名。上述研發費用的減少也可佐證。那么,高端人才的流動是否影響到了公司核心技術上的攻關?
此外,科興制藥始終有委外投入,2021年委外投入3699.3萬元,2022年為5583.45萬元,2023年臨床+委外投入為1.96億元,這已經占到了2023年研發費用的57%左右。公司是否有關鍵技術是受制于委外,也有必要同投資者說明。
其三,研發的制定是否科學嚴謹。
一個研發項目的制定,是經過科學論證的,一般分為探索階段,藥學研究階段,臨床前生物研究階段,臨床研究階段,以及臨床后的審批上市。科興制藥顯然亦如此。
公開信息看,上述被終止的項目,均是2017年立項,按照計劃推進,2025年原本就該完成注冊并取得藥品注冊證書。項目最終雙雙夭折的背后,是否也意味著科興制藥在當初計劃時不夠嚴謹?
筆者認為,科興制藥應自愿定時披露在研進度表,呈現的內容應該包括:項目進度是否符合當初預期,客觀環境是否發生了變化,如果出現變化做怎樣的調整,如果有項目終止是否會在條件合適時重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