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黃華
界面新聞編輯 | 謝欣
1月23日,海正藥業公告稱,預計2024年實現歸母凈利潤5.7億元-6.3億元,預計實現扣非凈利潤4億元-4.6億元,與同期相比,公司扭虧為盈。
對于2024年內的業績變動,海正藥業解釋稱,公司于期內聚力營銷轉型與變革,克服產品降價等影響,主要產品獲得較好的增長;通過技術革新和提升運營效率,降本增效明顯,有效提升公司整體經營性業務的盈利水平;另外,公司因定向可轉債回售事項,增加投資收益1.55 億元,非經常性損益較去年同期增加。
1月23日,海正藥業開盤后一度漲超4%。截至午市收盤,該公司報8.61元/股,漲3.86%,最新總市值103.22億元。
由于在2023年再度出現業績驟降,海正藥業也在當年度遭遇質疑。但從新一年的業績狀態來觀測,該公司調整迅速且成效顯著。按照預測的4億元扣非凈利潤來看,該公司2024年的盈利能力較過往出現了強勢增長,在2020年-2022年,企業的扣非凈利潤為0.56億元、2.1億元、3.13億元。
同時,扣非凈利潤4億元-4.6億元的數據,也意味著海正藥業出現了2010年以后的最佳盈利水平。2011年,企業扣非凈利潤達到過4.6億元。
在2024年半年報中,海正藥業曾提及,膽固醇領域治療藥物海博麥布片(賽斯美),原研產品注射用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鈉(特治星)、注射用甲潑尼龍琥珀酸鈉(甲強龍)、甲潑尼龍片(美卓樂),呼吸免疫藥物茚達特羅格隆溴銨吸入粉霧劑用膠囊(杰潤)、西羅莫司(雷帕鳴)、(鹽酸米諾環素)玫滿、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腸溶片(喜美欣),腫瘤產品絲裂霉素的市場表現均有突破。
海正藥業的業績變動也體現了國內仿制藥公司在集采大背景下的生存狀態。在2023年,海正藥業的歸母凈利潤和扣非凈利潤分別為-9317.13萬元、-1億元。該公司在2023年出現虧損主要受全國藥品集中帶量采購(簡稱“集采”)和計提門冬胰島素相關資產減值影響。
其中,受集采購影響,海正藥業主要制劑產品——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鈣片(多達一)、注射用替加環素(力星)、注射用美羅培南(美特)未中標,使得產品市場份額減少、銷售價格下降,由此引發公司收入規模縮減,毛利貢獻減少,經營利潤下降。2023年,海正藥業實現營收103.73億元,同比減少16.64億元。
另外,針對門冬胰島素產品的實際經濟效益情況,海正藥業的門冬胰島素產品相關無形資產、固定資產及存貨出現減值跡象,公司在當年業績預告中就提示,2023年內計提前述減值準備約1.7億元。胰島素也是近年被集采的產品,市場供應較為充分,且新獲批的廠家較難有價格優勢。
海正藥業是國內資歷最老的藥企之一,創始于1956年,在2000年于上交所上市,目前同時經營原料藥和制劑。2023年,在醫藥制造板塊下,公司的成品藥和原料藥創收分別達到46.38億元、10.44億元。
從業務體量上看,海正藥業在2014年就有100億元的年營收規模,2017年之后持續維持了百億巨輪的體量。不過,在過往發展歷程中,該公司也曾過度擴張,最終導致包袱過重、經營虧損,尤其是在2015年-2019年這四年間的扣非凈利潤出現了持續虧損。
高管變化層面,2024年三季度,肖衛紅接替沈星虎成為該公司董事長。此前,肖衛紅已是海正藥業總裁。
目前來看,海正藥業依舊在持續尋求新的業績增長點。據公司2024年11月的機構投資者現場交流會議紀要,動物藥會是公司未來發展重點,海正動保寵物藥已在國內品牌里排名第一,公司還在動物疫苗領域做了布局;其他新興業務方面,公司在探索以原料藥形式進入到大健康、醫美等領域的機會。
同時,在前述機構投資者交流會上,海正藥業明確表態,該公司現階段的目前是“把營銷做上去”,而非并購。
另外,在1月22日,國內發布了《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2025年版)》。其中,RNA聚合酶抑制劑瑪巴洛沙韋、法維拉韋作為推薦藥物被加入。法維拉韋片,又稱“法匹拉韋片”,是一種廣譜抗病毒藥物。在新冠大流行時期,法維拉韋在國內引發過較大關注。
在法維拉韋這個產品上,海正藥業的法維拉韋片(海復康)在2020年2月就獲批,適應癥為:用于治療成人新型或再次流行的流感(僅限于其它抗流感病毒藥物治療無效或效果不佳時使用)。和國內其他法維拉韋片仿制藥相比,海正藥業曾是國內獨家獲得日本富山化學工業株式會社化合物專利授權的公司。
另外,在2023年4月,四環醫藥的法維拉韋片(0.2克)獲批,視同通過仿制藥品質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由此,四環醫藥成為繼海正藥業后國內第二家獲批生產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