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榮耀換掉趙明后需要“悍將”,李健成了“關鍵先生”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榮耀換掉趙明后需要“悍將”,李健成了“關鍵先生”

“悍將”李健需要給出更多的答案。

圖片來源:界面圖庫

文 | 唐辰同學

榮耀的后趙明時代,需要強人。

從離職傳聞,本人罕見沉默,再到多輪辟謠,最后官方公告,宣布人事變動,榮耀前CEO趙明以一種十分常見的套路,度過了他在榮耀的最后三天。

這個關于“謠言”的套路,也被戲稱為“遙遙領先的預言”。正值沖刺上市的關鍵節點,帶領公司完成從0到1重建的趙明離職,也能看到榮耀的焦慮,并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

但臨近上市換帥,也意味著,獨立四年,榮耀IPO再次按下了快進鍵,被視為試圖突圍市場疲軟與資本期望的關鍵一役。

后趙明時代,榮耀需要“悍將”

在內部離職信中,趙明說,“感謝大家對我 4 年乃至 10 年榮耀工作的評價,成績是團隊和所有榮耀小伙伴做出的。過去 10 年的每一刻我都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很少有成功的喜悅,一直都思考怎么帶著團隊活下去、殺出來。”

這段“榮耀”歷程可以對應兩個身份:榮耀總裁和榮耀CEO。恰好也是他帶領榮耀走過的兩個階段:華為時期的互聯網子品牌,以及2020年11月分拆后的獨立新榮耀。

2013年,華為成立子品牌榮耀,其定位,包括產品、營銷主要對標互聯網手機品牌小米;2015年3月,趙明出任榮耀事業部總裁,全面負責榮耀業務。網絡上還能看到余承東介紹趙明,以及趙明分享他和余承東開拓海外市場的視頻片段。

2020年11月17日,華為宣布出售榮耀業務資產。此后,趙明繼續擔任榮耀終端有限公司CEO,帶領榮耀獨立發展至今。榮耀也從一個華為的互聯網子品牌,變成了多產品線、多渠道、建制完備的獨立手機公司。

榮耀最困難時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僅剩 3%,他們用不到兩年時間回歸主流,從 others 再次進入前五,還數次季度登頂——2022 年第二季度、2023 年第三季度及 2024 年第一季度,榮耀分別以 19.5%、19.3% 和 17.1% 的市占率,成為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第一的手機品牌,Magic系列更是在高端市場取得突破。

這是新榮耀獨立四年后,交出的成績單。趙明為榮耀做的工作,歸結起來就是一句話:為榮耀上市講一個好故事,以獲得更高的估值。

在這個過程中,榮耀也深深的烙上了趙明的印記,甚至是趙明個人IP與榮耀品牌的捆綁。比如他在發布會和媒體溝通時的“明式表達”,都成為榮耀軟實力、品牌力的一部分。

但他與雷軍又存在根本性的不同,歸根結底,他只是一個職業經理人,隨時都可能被外在強力切割。比如這次,做出一個“最艱難的決定,選擇放手和離開榮耀”。

某種意義上,趙明也算是在榮耀的高光時刻退出。按照他在告別信里的說法,“2024年公司完成了利潤、獎金預算目標,大家收益應該不錯,收入、銷量達成率也不錯。”

他也給繼任者留下三大挑戰:帶領榮耀順利完成上市;加快全球化和高端化步伐;做好上市后的公司戰略變革與治理。

就眼下而言,榮耀最需要做的事情,便是穩定軍心,并通過持續向投資者展示其盈利能力、市場增長潛力以及未來戰略,來提振市場信心。趙明宣布離職后,榮耀管理層也在經歷短暫振蕩期。榮耀中國區CMO姜海榮、榮耀中國區銷售部部長鄭樹寶等多位高管陸續離職。

需要補充的是,榮耀并不差錢。2024年初,趙明曾透露,榮耀當時的利潤兌現率高達120%-130%,賬面上躺著幾百億現金流。雖然比不上雷軍炫耀的1500多億現金流,但榮耀的業務單元更加純粹、聚焦,足夠支撐其未來的戰略擴張。

榮耀上市也被解讀為是被推著走的,背后與榮耀股東、經銷商、員工們急于兌現價值有關。榮耀的股權關系復雜,大股東的意志強烈,而包括經銷商、員工在內的小股東,也迫切希望榮耀上市,分得一杯羹或者套現離場。

比如,媒體介紹,2023年11月,有國資背景的吳暉空降,出任榮耀董事長。其首要任務之一是推動公司上市進程,而這也許正傳遞著大股東的態度。

此外,有榮耀員工透露,榮耀公司大樓內,懸掛著一條座右銘:“以消費者為中心,以奮斗者為本”。為了契合公司價值觀,榮耀內部亦有著所謂的“奮斗者協議”:員工放棄年假和年終獎,換取上市后的股權分紅。

趙明在離任前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帶領榮耀完成股改。2024年12月28日,榮耀宣布完成股份制改革,公司名稱由“榮耀終端有限公司”變更為“榮耀終端股份有限公司”。完成股改后,榮耀內部的股東問題基本被清除,上市已無明顯阻礙。但榮耀股東名單依然有多達20多家企業和機構。

聯想喬健的前車之鑒

1月17日,榮耀發布官方公告稱,“趙明先生因個人原因辭去公司董事、CEO等相關職務。董事會決定由李健先生接替趙明先生開展工作。”

在唐辰看來,李健是被推上臺前的。此前,公開報道里關于他的個人信息并不多。在接替趙明之前,李健出席活動時的身份多是華為成都研究所所長。

但根據榮耀官方、媒體有意或者無意釋放出的多重信息,李健的個人畫像也逐漸豐滿:技術起步,全球化拓展立身,集團戰略管理結業。其外在標簽是強銷售屬性,并擅長內部人才整合。

對于榮耀來說,華為強勢回歸后,面對一個競爭更加激烈的智能手機市場,內外部復雜因素疊加,需要有一個強人來平衡各種關系,并帶領公司打出新的局面。

在李健之前,這個平衡者的角色屬于趙明。2024年6月,榮耀小折疊手機發布會后的媒體溝通環節,趙明對包括唐辰在內的媒體表示,榮耀上市是董事會決定的,他是CEO,先把產品和市場做好。

一旦趙明離職,就意味著華為分拆榮耀后,相對穩定的組織架構出現裂縫,甚至失衡。簡單來說,李健是“前華為悍將”,是榮耀當前需要的“關鍵先生”。

而李健的“故事”,他本身確實就是后趙明時代,最適合榮耀的“悍將”;還是榮耀需要一個媒體勾畫的這類“關鍵先生”,那就需要榮耀接下來用真切的市場戰績來自證。也就是說,榮耀需要賣出更多的智能產品,在全球化、AI這兩個差異化的敘事上,給業界、投資者更大的驚喜。

但不可忽視的是,李健從未整體操盤手機業務線,對于技術以及行業發展格局的理解,能否帶領榮耀完成后續的挑戰,還是個問號。這也很容易讓人將其與前聯想手機負責人,現聯想高級副總裁喬健關聯到一起。

從2015年開始,聯想移動就在走下坡路,手機業務的市場份額極速跌落,直接掉進“others”。當時,楊元慶曾怒罵聯想移動,“拿榔頭敲都敲不醒”。2015年至2018年,從劉軍到陳旭東,再到喬健,最后到常程,聯想移動在短短三年間進行四次換血。

其中,2016年11月,陳旭東接手聯想移動僅一年多時間,就被調離負責聯想全球服務業務,換成女將喬健。根據公開報道,從未接觸過手機業務的喬健,對外表示是“主動請纓”,延續陳旭東的思路,通過挖人和砍品牌,對聯想移動進行大改造。

前者是不斷從外部運營商和其他手機廠商重金挖來高管,后者是大刀闊斧砍掉了聯想品牌手機,只保留了摩托羅拉品牌。但好景不長,這些高管相繼離職,聯想手機市占率還是不斷下滑。2018年5月,喬健調崗、常程接棒。

喬健的教訓,總結起來有兩點:首先是忽視手機產業的趨勢和規律,押錯渠道和產品“樹”。智能手機發展到2017年已經相當成熟,但聯想手機仍然在運營商渠道發力,并在產品創意落在模塊化手機上,試圖以一己之力,來引導新的潮流,但它畢竟不是iPhone。

其次是戰略漂移,頻繁換血。當時當時有網友辣評,聯想是哪個品牌做得好,就砍掉哪個,堪稱“中國微軟”。事實也是如此,短短三年,四位負責人,他們制定的戰略,還沒有時間去跟市場和競爭對手博弈,就被判了刑。聯想手機后來的境況,僅靠moto品牌在海外獨力支撐,國內“中華酷聯”的格局早已不復存在。

這對李健來說,堪稱前車之鑒。比較慶幸的是,榮耀已經在業務上表現出積極的進取心。在高管大變動之后,榮耀產品線總裁方飛最新發文稱,前段時間在一線調研,最近在和團隊討論梳理面向未來的產品策略。圍繞榮耀以消費者為中心的產品價值主張,需要堅定地打造更具特色的產品競爭力,讓不同系列的榮耀產品擁有鮮明清晰的DNA,獲得更多消費者的喜愛。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新的開始,但還遠遠不夠,李健需要給出更多的答案。

參考資料:

唐辰同學,《出師未捷!趙明在榮耀上市前“選擇放手和離開”》

光子星球,《被推著上市的榮耀》

晚點LatePost,《榮耀換帥:四年孵化,飽和式投入,重做一個全球品牌》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榮耀

4.7k
  • 榮耀已設立新產業孵化部,招聘具身智能等方向人才
  • 榮耀CEO李健履新后首次公開亮相:面向AI發布“阿爾法戰略”,未來五年投入百億美元

发布评论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唐辰同学
界面财经号
IP属地:湖北
关注互联网科技及商业故事。

很显然,冰钓更亲民。

下載界面新聞

榮耀換掉趙明后需要“悍將”,李健成了“關鍵先生”

“悍將”李健需要給出更多的答案。

圖片來源:界面圖庫

文 | 唐辰同學

榮耀的后趙明時代,需要強人。

從離職傳聞,本人罕見沉默,再到多輪辟謠,最后官方公告,宣布人事變動,榮耀前CEO趙明以一種十分常見的套路,度過了他在榮耀的最后三天。

這個關于“謠言”的套路,也被戲稱為“遙遙領先的預言”。正值沖刺上市的關鍵節點,帶領公司完成從0到1重建的趙明離職,也能看到榮耀的焦慮,并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

但臨近上市換帥,也意味著,獨立四年,榮耀IPO再次按下了快進鍵,被視為試圖突圍市場疲軟與資本期望的關鍵一役。

后趙明時代,榮耀需要“悍將”

在內部離職信中,趙明說,“感謝大家對我 4 年乃至 10 年榮耀工作的評價,成績是團隊和所有榮耀小伙伴做出的。過去 10 年的每一刻我都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很少有成功的喜悅,一直都思考怎么帶著團隊活下去、殺出來。”

這段“榮耀”歷程可以對應兩個身份:榮耀總裁和榮耀CEO。恰好也是他帶領榮耀走過的兩個階段:華為時期的互聯網子品牌,以及2020年11月分拆后的獨立新榮耀。

2013年,華為成立子品牌榮耀,其定位,包括產品、營銷主要對標互聯網手機品牌小米;2015年3月,趙明出任榮耀事業部總裁,全面負責榮耀業務。網絡上還能看到余承東介紹趙明,以及趙明分享他和余承東開拓海外市場的視頻片段。

2020年11月17日,華為宣布出售榮耀業務資產。此后,趙明繼續擔任榮耀終端有限公司CEO,帶領榮耀獨立發展至今。榮耀也從一個華為的互聯網子品牌,變成了多產品線、多渠道、建制完備的獨立手機公司。

榮耀最困難時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僅剩 3%,他們用不到兩年時間回歸主流,從 others 再次進入前五,還數次季度登頂——2022 年第二季度、2023 年第三季度及 2024 年第一季度,榮耀分別以 19.5%、19.3% 和 17.1% 的市占率,成為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第一的手機品牌,Magic系列更是在高端市場取得突破。

這是新榮耀獨立四年后,交出的成績單。趙明為榮耀做的工作,歸結起來就是一句話:為榮耀上市講一個好故事,以獲得更高的估值。

在這個過程中,榮耀也深深的烙上了趙明的印記,甚至是趙明個人IP與榮耀品牌的捆綁。比如他在發布會和媒體溝通時的“明式表達”,都成為榮耀軟實力、品牌力的一部分。

但他與雷軍又存在根本性的不同,歸根結底,他只是一個職業經理人,隨時都可能被外在強力切割。比如這次,做出一個“最艱難的決定,選擇放手和離開榮耀”。

某種意義上,趙明也算是在榮耀的高光時刻退出。按照他在告別信里的說法,“2024年公司完成了利潤、獎金預算目標,大家收益應該不錯,收入、銷量達成率也不錯。”

他也給繼任者留下三大挑戰:帶領榮耀順利完成上市;加快全球化和高端化步伐;做好上市后的公司戰略變革與治理。

就眼下而言,榮耀最需要做的事情,便是穩定軍心,并通過持續向投資者展示其盈利能力、市場增長潛力以及未來戰略,來提振市場信心。趙明宣布離職后,榮耀管理層也在經歷短暫振蕩期。榮耀中國區CMO姜海榮、榮耀中國區銷售部部長鄭樹寶等多位高管陸續離職。

需要補充的是,榮耀并不差錢。2024年初,趙明曾透露,榮耀當時的利潤兌現率高達120%-130%,賬面上躺著幾百億現金流。雖然比不上雷軍炫耀的1500多億現金流,但榮耀的業務單元更加純粹、聚焦,足夠支撐其未來的戰略擴張。

榮耀上市也被解讀為是被推著走的,背后與榮耀股東、經銷商、員工們急于兌現價值有關。榮耀的股權關系復雜,大股東的意志強烈,而包括經銷商、員工在內的小股東,也迫切希望榮耀上市,分得一杯羹或者套現離場。

比如,媒體介紹,2023年11月,有國資背景的吳暉空降,出任榮耀董事長。其首要任務之一是推動公司上市進程,而這也許正傳遞著大股東的態度。

此外,有榮耀員工透露,榮耀公司大樓內,懸掛著一條座右銘:“以消費者為中心,以奮斗者為本”。為了契合公司價值觀,榮耀內部亦有著所謂的“奮斗者協議”:員工放棄年假和年終獎,換取上市后的股權分紅。

趙明在離任前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帶領榮耀完成股改。2024年12月28日,榮耀宣布完成股份制改革,公司名稱由“榮耀終端有限公司”變更為“榮耀終端股份有限公司”。完成股改后,榮耀內部的股東問題基本被清除,上市已無明顯阻礙。但榮耀股東名單依然有多達20多家企業和機構。

聯想喬健的前車之鑒

1月17日,榮耀發布官方公告稱,“趙明先生因個人原因辭去公司董事、CEO等相關職務。董事會決定由李健先生接替趙明先生開展工作。”

在唐辰看來,李健是被推上臺前的。此前,公開報道里關于他的個人信息并不多。在接替趙明之前,李健出席活動時的身份多是華為成都研究所所長。

但根據榮耀官方、媒體有意或者無意釋放出的多重信息,李健的個人畫像也逐漸豐滿:技術起步,全球化拓展立身,集團戰略管理結業。其外在標簽是強銷售屬性,并擅長內部人才整合。

對于榮耀來說,華為強勢回歸后,面對一個競爭更加激烈的智能手機市場,內外部復雜因素疊加,需要有一個強人來平衡各種關系,并帶領公司打出新的局面。

在李健之前,這個平衡者的角色屬于趙明。2024年6月,榮耀小折疊手機發布會后的媒體溝通環節,趙明對包括唐辰在內的媒體表示,榮耀上市是董事會決定的,他是CEO,先把產品和市場做好。

一旦趙明離職,就意味著華為分拆榮耀后,相對穩定的組織架構出現裂縫,甚至失衡。簡單來說,李健是“前華為悍將”,是榮耀當前需要的“關鍵先生”。

而李健的“故事”,他本身確實就是后趙明時代,最適合榮耀的“悍將”;還是榮耀需要一個媒體勾畫的這類“關鍵先生”,那就需要榮耀接下來用真切的市場戰績來自證。也就是說,榮耀需要賣出更多的智能產品,在全球化、AI這兩個差異化的敘事上,給業界、投資者更大的驚喜。

但不可忽視的是,李健從未整體操盤手機業務線,對于技術以及行業發展格局的理解,能否帶領榮耀完成后續的挑戰,還是個問號。這也很容易讓人將其與前聯想手機負責人,現聯想高級副總裁喬健關聯到一起。

從2015年開始,聯想移動就在走下坡路,手機業務的市場份額極速跌落,直接掉進“others”。當時,楊元慶曾怒罵聯想移動,“拿榔頭敲都敲不醒”。2015年至2018年,從劉軍到陳旭東,再到喬健,最后到常程,聯想移動在短短三年間進行四次換血。

其中,2016年11月,陳旭東接手聯想移動僅一年多時間,就被調離負責聯想全球服務業務,換成女將喬健。根據公開報道,從未接觸過手機業務的喬健,對外表示是“主動請纓”,延續陳旭東的思路,通過挖人和砍品牌,對聯想移動進行大改造。

前者是不斷從外部運營商和其他手機廠商重金挖來高管,后者是大刀闊斧砍掉了聯想品牌手機,只保留了摩托羅拉品牌。但好景不長,這些高管相繼離職,聯想手機市占率還是不斷下滑。2018年5月,喬健調崗、常程接棒。

喬健的教訓,總結起來有兩點:首先是忽視手機產業的趨勢和規律,押錯渠道和產品“樹”。智能手機發展到2017年已經相當成熟,但聯想手機仍然在運營商渠道發力,并在產品創意落在模塊化手機上,試圖以一己之力,來引導新的潮流,但它畢竟不是iPhone。

其次是戰略漂移,頻繁換血。當時當時有網友辣評,聯想是哪個品牌做得好,就砍掉哪個,堪稱“中國微軟”。事實也是如此,短短三年,四位負責人,他們制定的戰略,還沒有時間去跟市場和競爭對手博弈,就被判了刑。聯想手機后來的境況,僅靠moto品牌在海外獨力支撐,國內“中華酷聯”的格局早已不復存在。

這對李健來說,堪稱前車之鑒。比較慶幸的是,榮耀已經在業務上表現出積極的進取心。在高管大變動之后,榮耀產品線總裁方飛最新發文稱,前段時間在一線調研,最近在和團隊討論梳理面向未來的產品策略。圍繞榮耀以消費者為中心的產品價值主張,需要堅定地打造更具特色的產品競爭力,讓不同系列的榮耀產品擁有鮮明清晰的DNA,獲得更多消費者的喜愛。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新的開始,但還遠遠不夠,李健需要給出更多的答案。

參考資料:

唐辰同學,《出師未捷!趙明在榮耀上市前“選擇放手和離開”》

光子星球,《被推著上市的榮耀》

晚點LatePost,《榮耀換帥:四年孵化,飽和式投入,重做一個全球品牌》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洛阳市| 忻州市| 兴化市| 康平县| 南丰县| 攀枝花市| 旌德县| 汉川市| 廉江市| 普格县| 象州县| 荔浦县| 石渠县| 汨罗市| 驻马店市| 邵阳市| 汤阴县| 建宁县| 乌兰察布市| 景洪市| 新丰县| 淮南市| 张北县| 麻阳| 正宁县| 久治县| 九龙城区| 清远市| 乐山市| 万宁市| 肇庆市| 普宁市| 泗阳县| 稻城县| 桃园县| 金湖县| 肇州县| 喀什市| 海城市| 会昌县| 湘潭县|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