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堅持不賣藥的好大夫,還是賣身給螞蟻了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堅持不賣藥的好大夫,還是賣身給螞蟻了

最終困在盈利難題中的好大夫,還是選擇了賣身螞蟻集團。

文|財經天下WEEKLY 陳大壯

編輯 | 朗明

2025年新年伊始,一則螞蟻集團收購好大夫在線的新聞,讓沉寂許久的互聯網醫療,變得不平靜。

好大夫在線成立于2006年,在業內有“互聯網在線診療鼻祖”之稱。與其他醫療公司身上“引流賣藥”的標簽不同,其創始人王航從創立之初就堅持“三不原則”,即不賣藥、不自建線下醫院、不做醫療廣告。

說白了,就是放著賺快錢的生意不做,單純依靠醫療服務付費。也因此,好大夫被贊譽為“醫療界的良心”。

“想象一下,你是?位地處三、四線小城的患者,一心想到北京看病。于是在好大夫上提前找好醫院和醫生,花錢問診,加了號,第二天便飛往北京直接做手術。一套流程下來,比你跑來北京線下醫院現場排隊掛號的效率是不是快多了?也省心多了?”資深用戶陶艷用親身經歷舉例表示。

聽聞好大夫以賣身收場的消息,她心中不免唏噓。但換個思路,她又覺得,這未必不是件好事,“我一度擔心它靠理想主義撐不下去,如今有了接盤方,最起碼公司的基因被保留下來了。有情懷的好大夫,有了好歸宿。”

說這話時,陶艷流露出對好大夫做強做大的期許。但問題是,已經發展了20年有余的互聯網醫療,真正“服務于人”的盈利模式始終沒有被探索出來,能屹立不倒的,幾乎都是賣藥商。螞蟻集團和好大夫的聯姻,有望打破行業賣藥求生的怪圈嗎?

好大夫在線創始人王航。圖源/螞蟻集團

01、有情懷的好大夫,還是被賣了

早在去年8月,就有相關報道指出,好大夫由于商業化進展不順利,面臨股東撤資、要求贖回的巨大壓力,正在尋求收購方。

“百度和京東健康都接觸過,王航綜合了多方情況,以及雙方理念,最終定下螞蟻集團。”接近好大夫的知情人士李志告訴《財經天下》。關于收購價格,《財經天下》詢問螞蟻集團方面,未獲結果。

時隔半年不到,在2025年1月11日的好大夫峰會上,王航首次公開確認,螞蟻集團收購好大夫在線塵埃落定。雙方藏在水面下的動作隨即浮出水面,支付寶醫療健康頻道上線了好大夫在線問診服務,好大夫運營主體完成工商變更,股東為螞蟻集團旗下的上海云玚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00%。此外,好大夫已成為支付寶醫療健康事業部的一個部門。

作為互聯網醫療的先行者,圍繞在好大夫身上的故事充滿理想主義色彩。王航1993年畢業于河南醫科大學預防醫學專業,曾在中美史克工作兩年,后又與初中同學周鴻祎創辦了奇虎。

但即使坐到了奇虎360副總裁的位置,內心的醫學夢依然驅動著王航開創屬于自己的醫療公司。那時,大眾點評網風頭正盛,王航就想做一個醫療領域的“大眾點評”,公司名稱差點取名叫醫療點評網。

說干就干,他和團隊每天跑到北京各大醫院,抄寫醫生出診信息,放到平臺數據庫,還和線下患者交流,收集對醫生的真實評價。

緊接著,創業第二年,王航便說服雷軍投了天使輪,由此為開端,摯信資本、崇德投資、騰訊等投資方紛紛跟了上來。好大夫估值最高的時候,有傳言稱達到100億元。

然而,接下來的故事,卻沒有按照資本介入——規模擴大——盈利賺錢——資本套現的劇本走。

王航無論是在公司內部,還是對外接受采訪時,都強調“醫藥分家”的理念。他認為,“任何一家醫療機構,如果從藥品上賺錢,最終一定會演變成‘推動醫生多開藥’。”不碰線下醫院的原因也是類似,“完全沒有自己的醫院,平臺才能真正站在患者角度,幫他們對接合適的醫生和合適的醫院”。

王航要解決的問題是,“幫患者找到真正的好大夫”。據悉,在好大夫,所有公司內部的績效評定、獎金發放等,都是看大家有沒有扎扎實實幫患者處理問題、服務好醫生的需求,而不是看訂單數量和盈利金額。

創業邦一則2018年的報道顯示,好大夫平臺90%以上的業務是咨詢業務,其中包含收費的電話咨詢服務,費用從幾十到幾百不等。王航也明確告知,好大夫的商業模式是醫生向患者提供醫療服務,平臺從中抽成。

一位曾在好大夫就職的員工,在知乎上的分享內容,進一步佐證了好大夫的執拗。

該員工稱,很多健康類網站都是滿屏牛皮癬廣告,且很多成立比好大夫晚的平臺都靠?告業務盈利了。但當有人詢問好大夫,在首頁打廣告的費用是多少時,好大夫的回答是“沒有這個業務”。好?夫對收錄的醫院和醫生,也有嚴格的準?機制,高的時候,每天被拒絕認證的醫生占到?半以上。

初衷雖好,但資本是要看成績的。同樣有大廠資金加持的后來者阿里健康和京東健康,分別于2014年和2020年上市,好大夫卻遲遲不見上市動靜。“騰訊退出了,雷軍也退出了。雖沒有曝出具體退出時間,但足以說明好大夫的投資方耐心逐漸被耗盡。”業內人士表示。

2022年冬天,好大夫被曝裁員和轉型。半年后,王航發出公開信,表示調整方案未達到預期,部分股東強烈敦促公司迅速改善收益。為此,公司將繼續尋找相對較快的擴大規模、增加收入的方式。期間,部分管理層對調整策略并不認同,選擇了離開。“公司2016年巔峰時期有1000多人,到去年3月員工告訴我只剩60人左右。”李志透露。

也是從那時候起,好大夫開啟從理想走向現實的轉折。許多用戶發現,好大夫連看醫生評價都要收錢了,問診流程上還安排了一個專門整理病歷的醫生,收費6元。好大夫還花錢找來擅長洗腦營銷的品牌咨詢公司華與華,設計出藍白配色的大幅海報,投放到北京、上海的機場、地鐵、寫字樓,甚至電梯中。

不過這些舉措效果都不大,用圈內人的話說,相比消費互聯網業務,醫療屬于低頻需求,通過觸達C端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獲得知名度,而非切實的收益和成交。

最終,經歷了一系列搖擺動蕩后,好大夫賣身螞蟻集團。天眼查上,螞蟻集團100%控股,王航雖有董事長之名,但實則已無股份,“他未來還能不能守住‘不賣藥’的底線,都不好說。”有業內人士擔憂道。

02、在線醫療陷入“賣藥”困境

如果說2006年成立的好大夫,與2000年上線的丁香園等網站,代表互聯網醫療行業的興起,那么,2010年起,在移動互聯網的加持下,各路身懷絕技的明星企業跑了出來,有每天解答36萬個健康問題的春雨醫生,有開創了首家“烏鎮互聯網醫院”的微醫網,有28分鐘送藥到家的叮當快藥。

一時間,“用互聯網顛覆醫院”成了紅極一時的口號,包括BAT在內的互聯網巨頭,都嘗試以直接或間接投資的方式進入互聯網醫療。來自醫學界的數據稱,單是2014年,就有7億美元投向中國互聯網醫療市場。

隨著時間的推移,如同很多行業一樣,狂熱過后,由于商業模式始終難以落地,資本的投資熱度逐步趨于理性,大廠的投入也打了水漂。

以和好大夫同處醫療問診賽道的項目來看,《財經天下》不完全統計發現,百度于2015年成立移動醫療事業部,打造“百度醫生”,2017年便關停并清空數據;騰訊的騰愛醫生于2016年問世,3年時間后亦以關閉服務告終;字節的小荷健康App于2020年上線,但到2023年年初,多家媒體曝出,小荷健康團隊面臨調整,業務將并入抖音。

淘汰完存活下來的少數選手,除了好大夫(側重在線問診)、微醫(側重掛號業務)、春雨(側重健康檔案)、丁香醫生(側重醫療科普),剩下的就是賣藥公司了。

近幾年,阿里健康醫藥自營和醫藥電商平臺業務營收占比均在95%以上,京東健康醫藥和健康產品銷售的收入占比也都高于85%。

同為互聯網醫療三巨頭的另外一家平安好醫生是個特例。公司早期也是賣藥為主,后來醫療服務收入占比逐漸超過50%,但這些收入來源主要靠自家平安集團。保單用戶在購買集團旗下保險公司產品后,保單上會有醫療服務這項增值服務。

那么問題來了,為何互聯網醫療發展20多年了,想靠賣服務賺錢的商業模式還是走不通?

醫生王偉有著多年使用互聯網App的在線接診經歷。在他看來,要讓好醫生在線上給到好服務,基本就是一個悖論。“越忙越專業的醫生越沒時間看App,而這些App對醫生的一個重要考核項就是響應時間。當醫生線下就診太忙,回復晚了或回復慢了,甚至回復簡單一點,就會被給差評。”

而在患者實際體驗上,線上就診能解決的問題也十分有限,“臨床醫生這個詞,強調的就是要臨床才能看病,中醫也講究望聞問切,所以,別指望遠程問診。”一位不看好在線問診的患者稱。

曾對移動醫療感興趣的一位投資人對《財經天下》表示,他早期考察過幾個項目,但發現估值很高,不值那個價。后來他也分析了原因,醫療服務是離不開線下實體醫院的,線上只能起到輔助或前期引導作用。

有人把互聯網醫療平臺比喻成像滴滴這類“只賺平臺費”的中間商,但好醫生和好醫院永遠是供小于求的稀缺資源,永遠不缺患者。從這個角度講,互聯網醫療平臺不具話語權,想坐收平臺費也就成了不可能的事。

了解了上述困境后,好大夫放下執念,賣身螞蟻集團的舉動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李志稱,好大夫目前主要收入來源于問診費,還有一部分開處方藥的平臺費。“王航堅持的醫藥分家是它最大的瓶頸,他固然是想做件好事,但現實很骨感,醫療這東西,純賣醫生服務,沒有利潤。”

03、好大夫的未來會更好嗎?

盡管走到如今的地步,好大夫的未來仍然被很多人看好。

天使投資人、資深人工智能專家郭濤認為,好大夫在線最值錢的是它的醫生資源和用戶數據。醫生資源自不必說,目前好大夫在線平臺實名注冊醫生達28萬名,這都是王航帶著手下人一家家跑出來的。在醫療信息不透明的當下,這些資源極其珍貴。

同時,好大夫累計服務患者超1億次,“這些積累下來的大量真實就診記錄、病例信息及醫生反饋等寶貴數據,對于人工智能模型的訓練至關重要,有助于提升醫療服務質量”。

郭濤所指的人工智能模型,是螞蟻集團牽手好大夫之后,雙方合作的重點方向,即用“AI+醫療”實現創新。螞蟻集團方面表示,支付寶在醫療健康領域布局也已經有10年,此次合作是雙向奔赴,讓28萬好大夫醫生能更好地服務支付寶醫療8億用戶,也將以AI能力支持28萬醫生工作。

盯上AI+醫療的不止螞蟻集團一家。國內已發布醫療領域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數量超30個,醫療健康AI大模型的服務對象從制藥企業至醫生、患者等,到覆蓋診療、醫療科研、健康管理等多個場景。

參與者眾多,關于AI+醫療的必要性,以及想象空間究竟有多大?招商證券在一份相關報告中做過詳細解讀。

報告稱,普通人視角下,AI在問診咨詢、輔助就診及健康管理三大領域,存在大量尚未被滿足的需求。比如,要不要去醫院?去什么級別的醫院?怎么提高就醫效率、質量和體驗感?就診結束后如何康復?

AI不知疲倦、不懂偷懶的特性體現出來了。

問診咨詢方面,AI能夠快速準確地將患者基本信息、過往病歷、當前問診數據等相關資料自動生成一份患者檔案,極大壓縮醫生與患者交流基本信息的時間。

輔助門診方面,AI能根據患者的主要癥狀或醫療訴求,通過算法模型預測患者的病情,安排患者去對應科室做檢查。數據顯示,通過AI輔助門診,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的患者平均等待時間從約2小時減少到0.38小時。

健康管理方面,市面上最常見的智能可穿戴設備,已經能起到監測睡眠等作用。更復雜的比如操控機器等,能代替人體肌肉,輔助病人完成日常的生活需求。等到科技再發展下去,有了AI醫生或護士,也能在診后護理和日常健康管理上為患者提供隨時隨地的幫助。

基于這些設想,大消費行業分析師楊懷玉猜測,螞蟻集團入主后,好大夫的商業模式有望改善,除了現有的線上診療和咨詢服務,可能會拓展更多增值服務,如健康管理、疾病預防、康復指導等。也有可能與保險公司合作,推出針對線上醫療的保險產品。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我國互聯網醫療用戶規模達3.65億人,占網民整體的33.2%。也就是說,每100個人,就有33個人在線上渠道解決過就醫問題。

郭濤表示,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和慢性病患病率上升,公眾對高質量醫療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技術進步特別是人工智能的應用為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和效率提供了可能,政策層面也在不斷推動醫療健康產業的數字化轉型。

“更重要的是,互聯網醫療能夠幫助解決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的問題,特別是為偏遠地區群體提供更多便捷的醫療服務。因此,雖然短期內面臨挑戰,但從長期來看,互聯網醫療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和社會價值。”

這些都說明,或許屬于互聯網醫療的二次爆發時刻,還沒到來。

(文中陶艷、李志、王偉為化名)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发布评论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财天COVE...
界面财经号
IP属地:北京
有趣、有料、有价值的商业观察!

可以说,国产药当前正猛踩油门,并试图抢下在CLDN18.2靶点上首个获批的国产药,以此来打破安斯泰来一家独大的市场局面。

下載界面新聞

堅持不賣藥的好大夫,還是賣身給螞蟻了

最終困在盈利難題中的好大夫,還是選擇了賣身螞蟻集團。

文|財經天下WEEKLY 陳大壯

編輯 | 朗明

2025年新年伊始,一則螞蟻集團收購好大夫在線的新聞,讓沉寂許久的互聯網醫療,變得不平靜。

好大夫在線成立于2006年,在業內有“互聯網在線診療鼻祖”之稱。與其他醫療公司身上“引流賣藥”的標簽不同,其創始人王航從創立之初就堅持“三不原則”,即不賣藥、不自建線下醫院、不做醫療廣告。

說白了,就是放著賺快錢的生意不做,單純依靠醫療服務付費。也因此,好大夫被贊譽為“醫療界的良心”。

“想象一下,你是?位地處三、四線小城的患者,一心想到北京看病。于是在好大夫上提前找好醫院和醫生,花錢問診,加了號,第二天便飛往北京直接做手術。一套流程下來,比你跑來北京線下醫院現場排隊掛號的效率是不是快多了?也省心多了?”資深用戶陶艷用親身經歷舉例表示。

聽聞好大夫以賣身收場的消息,她心中不免唏噓。但換個思路,她又覺得,這未必不是件好事,“我一度擔心它靠理想主義撐不下去,如今有了接盤方,最起碼公司的基因被保留下來了。有情懷的好大夫,有了好歸宿。”

說這話時,陶艷流露出對好大夫做強做大的期許。但問題是,已經發展了20年有余的互聯網醫療,真正“服務于人”的盈利模式始終沒有被探索出來,能屹立不倒的,幾乎都是賣藥商。螞蟻集團和好大夫的聯姻,有望打破行業賣藥求生的怪圈嗎?

好大夫在線創始人王航。圖源/螞蟻集團

01、有情懷的好大夫,還是被賣了

早在去年8月,就有相關報道指出,好大夫由于商業化進展不順利,面臨股東撤資、要求贖回的巨大壓力,正在尋求收購方。

“百度和京東健康都接觸過,王航綜合了多方情況,以及雙方理念,最終定下螞蟻集團。”接近好大夫的知情人士李志告訴《財經天下》。關于收購價格,《財經天下》詢問螞蟻集團方面,未獲結果。

時隔半年不到,在2025年1月11日的好大夫峰會上,王航首次公開確認,螞蟻集團收購好大夫在線塵埃落定。雙方藏在水面下的動作隨即浮出水面,支付寶醫療健康頻道上線了好大夫在線問診服務,好大夫運營主體完成工商變更,股東為螞蟻集團旗下的上海云玚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00%。此外,好大夫已成為支付寶醫療健康事業部的一個部門。

作為互聯網醫療的先行者,圍繞在好大夫身上的故事充滿理想主義色彩。王航1993年畢業于河南醫科大學預防醫學專業,曾在中美史克工作兩年,后又與初中同學周鴻祎創辦了奇虎。

但即使坐到了奇虎360副總裁的位置,內心的醫學夢依然驅動著王航開創屬于自己的醫療公司。那時,大眾點評網風頭正盛,王航就想做一個醫療領域的“大眾點評”,公司名稱差點取名叫醫療點評網。

說干就干,他和團隊每天跑到北京各大醫院,抄寫醫生出診信息,放到平臺數據庫,還和線下患者交流,收集對醫生的真實評價。

緊接著,創業第二年,王航便說服雷軍投了天使輪,由此為開端,摯信資本、崇德投資、騰訊等投資方紛紛跟了上來。好大夫估值最高的時候,有傳言稱達到100億元。

然而,接下來的故事,卻沒有按照資本介入——規模擴大——盈利賺錢——資本套現的劇本走。

王航無論是在公司內部,還是對外接受采訪時,都強調“醫藥分家”的理念。他認為,“任何一家醫療機構,如果從藥品上賺錢,最終一定會演變成‘推動醫生多開藥’。”不碰線下醫院的原因也是類似,“完全沒有自己的醫院,平臺才能真正站在患者角度,幫他們對接合適的醫生和合適的醫院”。

王航要解決的問題是,“幫患者找到真正的好大夫”。據悉,在好大夫,所有公司內部的績效評定、獎金發放等,都是看大家有沒有扎扎實實幫患者處理問題、服務好醫生的需求,而不是看訂單數量和盈利金額。

創業邦一則2018年的報道顯示,好大夫平臺90%以上的業務是咨詢業務,其中包含收費的電話咨詢服務,費用從幾十到幾百不等。王航也明確告知,好大夫的商業模式是醫生向患者提供醫療服務,平臺從中抽成。

一位曾在好大夫就職的員工,在知乎上的分享內容,進一步佐證了好大夫的執拗。

該員工稱,很多健康類網站都是滿屏牛皮癬廣告,且很多成立比好大夫晚的平臺都靠?告業務盈利了。但當有人詢問好大夫,在首頁打廣告的費用是多少時,好大夫的回答是“沒有這個業務”。好?夫對收錄的醫院和醫生,也有嚴格的準?機制,高的時候,每天被拒絕認證的醫生占到?半以上。

初衷雖好,但資本是要看成績的。同樣有大廠資金加持的后來者阿里健康和京東健康,分別于2014年和2020年上市,好大夫卻遲遲不見上市動靜。“騰訊退出了,雷軍也退出了。雖沒有曝出具體退出時間,但足以說明好大夫的投資方耐心逐漸被耗盡。”業內人士表示。

2022年冬天,好大夫被曝裁員和轉型。半年后,王航發出公開信,表示調整方案未達到預期,部分股東強烈敦促公司迅速改善收益。為此,公司將繼續尋找相對較快的擴大規模、增加收入的方式。期間,部分管理層對調整策略并不認同,選擇了離開。“公司2016年巔峰時期有1000多人,到去年3月員工告訴我只剩60人左右。”李志透露。

也是從那時候起,好大夫開啟從理想走向現實的轉折。許多用戶發現,好大夫連看醫生評價都要收錢了,問診流程上還安排了一個專門整理病歷的醫生,收費6元。好大夫還花錢找來擅長洗腦營銷的品牌咨詢公司華與華,設計出藍白配色的大幅海報,投放到北京、上海的機場、地鐵、寫字樓,甚至電梯中。

不過這些舉措效果都不大,用圈內人的話說,相比消費互聯網業務,醫療屬于低頻需求,通過觸達C端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獲得知名度,而非切實的收益和成交。

最終,經歷了一系列搖擺動蕩后,好大夫賣身螞蟻集團。天眼查上,螞蟻集團100%控股,王航雖有董事長之名,但實則已無股份,“他未來還能不能守住‘不賣藥’的底線,都不好說。”有業內人士擔憂道。

02、在線醫療陷入“賣藥”困境

如果說2006年成立的好大夫,與2000年上線的丁香園等網站,代表互聯網醫療行業的興起,那么,2010年起,在移動互聯網的加持下,各路身懷絕技的明星企業跑了出來,有每天解答36萬個健康問題的春雨醫生,有開創了首家“烏鎮互聯網醫院”的微醫網,有28分鐘送藥到家的叮當快藥。

一時間,“用互聯網顛覆醫院”成了紅極一時的口號,包括BAT在內的互聯網巨頭,都嘗試以直接或間接投資的方式進入互聯網醫療。來自醫學界的數據稱,單是2014年,就有7億美元投向中國互聯網醫療市場。

隨著時間的推移,如同很多行業一樣,狂熱過后,由于商業模式始終難以落地,資本的投資熱度逐步趨于理性,大廠的投入也打了水漂。

以和好大夫同處醫療問診賽道的項目來看,《財經天下》不完全統計發現,百度于2015年成立移動醫療事業部,打造“百度醫生”,2017年便關停并清空數據;騰訊的騰愛醫生于2016年問世,3年時間后亦以關閉服務告終;字節的小荷健康App于2020年上線,但到2023年年初,多家媒體曝出,小荷健康團隊面臨調整,業務將并入抖音。

淘汰完存活下來的少數選手,除了好大夫(側重在線問診)、微醫(側重掛號業務)、春雨(側重健康檔案)、丁香醫生(側重醫療科普),剩下的就是賣藥公司了。

近幾年,阿里健康醫藥自營和醫藥電商平臺業務營收占比均在95%以上,京東健康醫藥和健康產品銷售的收入占比也都高于85%。

同為互聯網醫療三巨頭的另外一家平安好醫生是個特例。公司早期也是賣藥為主,后來醫療服務收入占比逐漸超過50%,但這些收入來源主要靠自家平安集團。保單用戶在購買集團旗下保險公司產品后,保單上會有醫療服務這項增值服務。

那么問題來了,為何互聯網醫療發展20多年了,想靠賣服務賺錢的商業模式還是走不通?

醫生王偉有著多年使用互聯網App的在線接診經歷。在他看來,要讓好醫生在線上給到好服務,基本就是一個悖論。“越忙越專業的醫生越沒時間看App,而這些App對醫生的一個重要考核項就是響應時間。當醫生線下就診太忙,回復晚了或回復慢了,甚至回復簡單一點,就會被給差評。”

而在患者實際體驗上,線上就診能解決的問題也十分有限,“臨床醫生這個詞,強調的就是要臨床才能看病,中醫也講究望聞問切,所以,別指望遠程問診。”一位不看好在線問診的患者稱。

曾對移動醫療感興趣的一位投資人對《財經天下》表示,他早期考察過幾個項目,但發現估值很高,不值那個價。后來他也分析了原因,醫療服務是離不開線下實體醫院的,線上只能起到輔助或前期引導作用。

有人把互聯網醫療平臺比喻成像滴滴這類“只賺平臺費”的中間商,但好醫生和好醫院永遠是供小于求的稀缺資源,永遠不缺患者。從這個角度講,互聯網醫療平臺不具話語權,想坐收平臺費也就成了不可能的事。

了解了上述困境后,好大夫放下執念,賣身螞蟻集團的舉動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李志稱,好大夫目前主要收入來源于問診費,還有一部分開處方藥的平臺費。“王航堅持的醫藥分家是它最大的瓶頸,他固然是想做件好事,但現實很骨感,醫療這東西,純賣醫生服務,沒有利潤。”

03、好大夫的未來會更好嗎?

盡管走到如今的地步,好大夫的未來仍然被很多人看好。

天使投資人、資深人工智能專家郭濤認為,好大夫在線最值錢的是它的醫生資源和用戶數據。醫生資源自不必說,目前好大夫在線平臺實名注冊醫生達28萬名,這都是王航帶著手下人一家家跑出來的。在醫療信息不透明的當下,這些資源極其珍貴。

同時,好大夫累計服務患者超1億次,“這些積累下來的大量真實就診記錄、病例信息及醫生反饋等寶貴數據,對于人工智能模型的訓練至關重要,有助于提升醫療服務質量”。

郭濤所指的人工智能模型,是螞蟻集團牽手好大夫之后,雙方合作的重點方向,即用“AI+醫療”實現創新。螞蟻集團方面表示,支付寶在醫療健康領域布局也已經有10年,此次合作是雙向奔赴,讓28萬好大夫醫生能更好地服務支付寶醫療8億用戶,也將以AI能力支持28萬醫生工作。

盯上AI+醫療的不止螞蟻集團一家。國內已發布醫療領域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數量超30個,醫療健康AI大模型的服務對象從制藥企業至醫生、患者等,到覆蓋診療、醫療科研、健康管理等多個場景。

參與者眾多,關于AI+醫療的必要性,以及想象空間究竟有多大?招商證券在一份相關報告中做過詳細解讀。

報告稱,普通人視角下,AI在問診咨詢、輔助就診及健康管理三大領域,存在大量尚未被滿足的需求。比如,要不要去醫院?去什么級別的醫院?怎么提高就醫效率、質量和體驗感?就診結束后如何康復?

AI不知疲倦、不懂偷懶的特性體現出來了。

問診咨詢方面,AI能夠快速準確地將患者基本信息、過往病歷、當前問診數據等相關資料自動生成一份患者檔案,極大壓縮醫生與患者交流基本信息的時間。

輔助門診方面,AI能根據患者的主要癥狀或醫療訴求,通過算法模型預測患者的病情,安排患者去對應科室做檢查。數據顯示,通過AI輔助門診,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的患者平均等待時間從約2小時減少到0.38小時。

健康管理方面,市面上最常見的智能可穿戴設備,已經能起到監測睡眠等作用。更復雜的比如操控機器等,能代替人體肌肉,輔助病人完成日常的生活需求。等到科技再發展下去,有了AI醫生或護士,也能在診后護理和日常健康管理上為患者提供隨時隨地的幫助。

基于這些設想,大消費行業分析師楊懷玉猜測,螞蟻集團入主后,好大夫的商業模式有望改善,除了現有的線上診療和咨詢服務,可能會拓展更多增值服務,如健康管理、疾病預防、康復指導等。也有可能與保險公司合作,推出針對線上醫療的保險產品。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我國互聯網醫療用戶規模達3.65億人,占網民整體的33.2%。也就是說,每100個人,就有33個人在線上渠道解決過就醫問題。

郭濤表示,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和慢性病患病率上升,公眾對高質量醫療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技術進步特別是人工智能的應用為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和效率提供了可能,政策層面也在不斷推動醫療健康產業的數字化轉型。

“更重要的是,互聯網醫療能夠幫助解決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的問題,特別是為偏遠地區群體提供更多便捷的醫療服務。因此,雖然短期內面臨挑戰,但從長期來看,互聯網醫療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和社會價值。”

這些都說明,或許屬于互聯網醫療的二次爆發時刻,還沒到來。

(文中陶艷、李志、王偉為化名)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舒城县| 肥东县| 兰考县| 和平区| 婺源县| 丹棱县| 张家港市| 通许县| 汝州市| 昌江| 新巴尔虎右旗| 湖口县| 胶南市| 忻城县| 道孚县| 昌平区| 临猗县| 许昌市| 石河子市| SHOW| 祁东县| 怀集县| 来宾市| 淮安市| 湖州市| 江源县| 玉田县| 和静县| 稻城县| 建瓯市| 伊春市| 大厂| 瑞丽市| 麻城市| 宿州市| 孝义市| 曲松县| 来凤县| 油尖旺区| 惠水县| 龙泉市|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