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馮賽琪
界面新聞編輯 | 宋燁珺
“先過好春節!”
從海外一家TOP級高校畢業后,2024年7月,吳桐回到上海,通過校招進入了一家中型券商研究所工作。僅僅四個月后,吳桐迅速而果斷地結束了這份工作??赡芏嗄暌院蠡仡^看,這是她職業生涯里最短暫的注腳。
2022年畢業就進入某頭部券商投行部門的艾達,最近也離職了,轉去一家投資機構。
像吳桐和艾達一樣的年輕人,憑借最好的學歷背景、最體面的實習、最大程度的精力投入爭取到進入證券行業的機會,但在入行之后,卻對成長空間陷入了懷疑之中。當行業變革的浪潮席卷而來,年輕的從業者開始感到不安和焦慮。
中證協數據顯示,2024年, 148家證券公司共有33.67萬名從業人員,其中有21.23萬名一般證券業務人員,8.03萬名投資顧問,2.84萬名證券經紀人,8811名保薦代表人,5743名證券分析師和794名投資主辦人。這一年,證券從業人員凈減少1.8萬名,降幅為5.08%。
根據獵聘大數據研究院報告,從2024年前三季度新發職位行業分布來看,金融業新發職位占比不到4%,在統計的15個行業中位列倒數第5。
為成為局內人擠破頭
隨著公募降傭政策持續落地,券商研究所在求職市場上的吸引力下降,相較前輩們,吳桐入職輕松了一些。她面試的是機構銷售崗位,僅實習了一個多月就留用轉正。據她了解,往年這家券商必須要實習滿4個月才有留用轉正的機會。
“我的工作是針對公募基金進行研究觀點的銷售?!眳峭┱f道,“研究所的運作其實有點像一個知識付費型機構。我們作為賣方提供研究觀點,而公募基金作為買方,付傭金購買這些服務?!?/span>
新人剛入行時通常先做銷售助理。根據每個人的性格特點,團隊會分配相應的客戶群體?!?/span>比如有些客戶偏研究型,他們會更喜歡嚴謹的銷售;而有些客戶更看重互動,就會偏好性格親和的人?!眳峭儆诤笳?,她擅長與客戶溝通,了解他們的需求,并及時將最新的研究觀點傳遞給對方。
為了能留在金融行業并且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吳桐在學生時代幾乎無縫銜接了10段實習?!氨旧磉@個行業比較卷,因為有可預見的高薪酬待遇,大家也愿意去付出。我畢業之前做過的10段實習,其中8段都和金融相關?!眳峭┑慕洑v在金融相關專業的學生中并不罕見,為實習付出的精力、時間也不會比她少,吳桐說,大家其實都是“卷王”。
即便前期做了大量的準備,她的求職路從秋招持續到了春招,沒有一份可供挑選的offer。這時剛好入職的這家券商拋來橄欖枝,“只希望自己能盡快找到工作,讓我自己安心,也能讓家人放心?!?/span>
機構銷售這份工作,身邊的人都說她很適合。而且,從當時情況看,這已經是最好的選擇?!拔移鋵崨]怎么仔細考慮清楚,因為也沒有時間留給我思考了?!?/span>
比起其他崗位,這份工作確實更符合吳桐的期望,“工作相對自由一些,至少白天不會一直坐在工位上對著電腦。”她曾在實習中體驗過長時間盯著報表,執行機械化任務的案頭工作,她不愿第一份工作也那樣枯燥無味。
比吳桐早兩年進入職場的艾達則有些不同。2022年是投行招聘的“大年”,頭部券商給出的入場券比較多,不像現在一票難求。艾達2022年6月從國內一家C9高校研究生畢業,本碩都是金融專業,拿到了“三中一華”某頭部券商投行部門的offer。
“大部分人選擇投行是沖著薪資待遇去的,這一點毋庸置疑?!卑_回憶起當時畢業找工作的情景,他同時拿到了互聯網大廠的管培項目和銀行總行的offer,但綜合對比后還是選擇了投行。
“能進頭部券商的人,大多做了很多相關實習,對行業多少有點認知?!彼X得這個行業的好處在于能接觸到一些細分領域的頭部公司,還有機會跟創始人對話。“對于剛畢業的學生來說,這樣的機會很難得,相當于站在行業頭部公司的肩膀上看世界?!?/span>
最近,艾達離職轉去了一家投資機構。
迎頭撞上行業變革
券商合并重組、費率改革、IPO上市收緊等一系列變革,正對券商的業務模式和盈利結構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巨浪襲來,影響著行業內每一個人的選擇與職業走向。
2024年4月,證監會發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證券交易費用管理規定》,主要圍繞調降交易傭金費率、降低交易傭金分配比例上限等方面提出要求。
券商研究所的費率下降了一半,生存空間被壓縮。吳桐說,“蛋糕變小了,再加上頭部效應的加劇,兩三年后,很多小研究所可能就堅持不下去,甚至可能放棄研究所這塊業務。”
競爭日漸激烈。有段時間,吳桐對接了一家公司非常重視的大客戶,傭金給得很高。但這家基金當時重點關注的電子和TMT領域,恰好是她所在的研究所研究服務比較薄弱的領域。領導對這家客戶格外看重,也將壓力傳遞到了銷售團隊。
“一周五天,我可能四到五天都會跑去客戶公司。”吳桐說,她常常下班后去對方公司等收工,跟客戶聊聊最近的動態,介紹研究所的分析師有哪些新觀點。然而在客戶并不看好研究所這類內容的情況下,要讓對方產生興趣難度實在很大。
“客戶去調研,吃喝用車全是我們安排,像經紀人一樣計劃好行程?!眳峭┱f,還有人為了討好客戶送奶茶、幫搶演唱會門票。
其實入行之前,她已聽說了行業的不景氣。但那時,她覺得自己還有機會?!耙环矫媸莾e幸心理,想著進去后或許還能分到一些紅利。另一方面,畢竟從高考選專業開始,我就一直走金融這條路,實習也都在券商,還是想做和專業相關的事情?!?/span>
但真正開始工作后,現實比她想象得要復雜得多。她常常下班后還要回客戶微信,這種隨時待命的狀態讓她感到疲憊。“我們所特別卷,而這份工作讓我覺得自己失去了很多東西,”她停頓了一下,“比如說靈氣?!?/span>
券商的投行業務也面臨著新的市場變化和監管環境。2024年證監會發布多項舉措,旨在從源頭把控上市公司質量,出臺《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輔導監管規定》,修訂包括《退市制度》、《上市規則》等多項制度文件。
“現在企業上市,監管部門對投行盡調的要求越來越高。”艾達說。
艾達負責投行承做業務中的財務條線,工作中充斥著大量細碎的事項。光流水核查,就要調取待上市公司及子公司、高管、關聯方的流水記錄,關聯方少則十幾家,多則上百家。調取后需要逐一核查,將大額流水摘錄、整理,再對疑問項逐一解釋。這一步驟執行起來難度很大,尤其是涉及到高管隱私時,往往需要反復溝通。
流水核查只是其中一個環節,真正占大頭的還有函證和抽評。“工作時間完全看項目進度。集中申報期時,早晚連軸轉,周末加班也跑不了??杉幢氵@樣,還是難以完全符合申報要求,那種壓迫感特別強?!?/span>
艾達每天沉沒在重復性的勞動中,疲憊不堪,“以前做實習生時,我就是負責分擔這些瑣碎的工作。現在成了正式員工,還是在做這些事情,感覺像是一個領著相對高薪的實習生?!?/span>
更糟糕的是,儲備項目的質量普遍不高,有的項目明明幾乎不可能過會,公司卻不愿放棄,繼續硬撐?!案杏X就是被丟在項目上,耗掉時間和精力,卻看不到未來。”
艾達對未來的成長性感到擔憂,“我們團隊儲備的項目質量都不高。如果未來兩三年都被耗在這些項目上,對我的個人成長來說沒有任何意義?!?/span>
行業正在經歷周期性調整,項目質量下滑、收入降低這些讓艾達覺得堅持下去的性價比越來越低,“金融有周期,人無再少年。我還是希望能去做一些真正有成長性的事情。”
尋找出路
艾達提出離職之前,他所在的券商降了一次薪,降幅30%。此外,“好的時候,年終獎是一筆很可觀的錢,”他說,“行業糟糕的時候,基本不用指望?!?/span>
收入下降讓艾達的消費觀念發生了改變?!爸靶劫Y高的時候,買四位數的東西不會猶豫,覺得自己辛苦賺來的錢,消費能讓我開心?!钡敌胶?,他盡量避免大額開銷。
離職前,同事曾勸道,“有些工作可以稍微擺爛一點,不用把自己逼得太緊?!卑_試圖嘗試,但發現自己無法接受,“我做不好一件事情,就會對自己不滿意,心理壓力更大。”后來,那位勸他擺爛的同事也選擇了離職。
艾達辭職前曾有獵頭聯系他,推薦了幾個看起來“十拿九穩”的崗位。然而,真正辭職后,他才意識到競爭的激烈程度遠超預期。“跟我同一批辭職出來的人太多了”,他說,“之前獵頭聯系我的崗位,后來再去對接時,對方已經不考慮我了。因為有比我資歷更深的人,愿意以同樣的價格競爭。”
原本以為是“穩妥的緩沖墊”的職位,均消失得無影無蹤。那種感覺,就像在杠上表演的體操運動員,本以為躍下地面謝幕時會有柔軟的緩沖墊接住,卻發現踩在了一塊冰冷堅硬的地板上。
剛開始準備尋找新機會的時候,艾達打算轉型去實體企業,但實業公司需要相關經驗,最后他還是留在了熟悉的金融領域,進入一家投資機構,“現在一級市場也不好做,投行和投資本來就在一條鏈上。IPO市場低迷,投進去錢也很難退出?!?/span>
艾達對未來抱有信心,“市場總歸會好起來,只是時間問題。現在投下去,等個三五年總歸是需要的,這個時間我等得起。”
吳桐卻還在情緒轉換期,她把工作的壓力比喻成一種慢性疾病,不會瞬間把人擊垮,但會一點點消耗掉生活的光彩。工作后再和朋友聚會,她身上散發著掩蓋不住的疲憊,臉上由于壓力過大爆痘?!八麄冋f我像變了一個人,”吳桐苦笑,“我甚至記不得自己曾經對他們說過一些鼓勵的話。”
她知道自己出了問題,不能再這樣下去。吳桐開始去做心理咨詢,醫生建議她多走出去,接觸人群,親近自然?!坝袝r候,你得先讓自己停下來?!彼f。最近吳桐打算養一只小狗,這兩天忙著給它布置新家。
吳桐打算春節后,看看海外的機會,“總不會比第一份體驗更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