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榮耀事未了,趙明拂衣去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榮耀事未了,趙明拂衣去

未必能有人比趙明做得更好。

圖片來源:界面圖庫

文 | 光子星球

“十年榮耀,是時候打個結了。以后不會再有明哥發布會的名場面了,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十分遺憾無法陪榮耀走向下一個十年。”

近期身處輿論風暴中心的趙明,在個人微博的公開信中,用這樣一席話,為自己已然落幕的榮耀生涯做最后的告別。

就在幾天前,趙明離職的消息突然不脛而走。流言傳出后,盡管榮耀迅速通過多個渠道進行了辟謠,力圖平息輿論風波,但都不算正式、嚴正。而趙明一貫活躍的微博賬號此時卻選擇了沉默,亦引發了外界更多的猜測,讓其變得撲朔迷離。

不過,這場羅生門并未持續太久。1月17日,榮耀發布內部公告稱:“趙明因身體原因,向公司提出辭去CEO等相關職務,董事會經過慎重討論研究,決定尊重趙明的個人意愿,接受他的辭呈,同時決定由李健任CEO職務。”

自榮耀獨立以來,從蟄伏,到承壓,再到日漸成熟,趙明幾乎在每個關鍵節點上,都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盡管其只是職業經理人,但在外界看來,十年掌門生涯,已讓趙明的名字幾乎與榮耀二字畫上了等號。

現如今,一切戛然而止,榮耀失去了“領袖”,外界則告別了曾經站在臺前,與觀眾互動,面對媒體的“明哥”,不免讓人唏噓“一個時代的結束”。

值得一提的是,當下正值榮耀剛剛完成股改、緊鑼密鼓籌備IPO之際,突如其來的高層變動,無疑為榮耀本就充滿變數的未來,埋下了更多不確定性。

榮耀“復活”的關鍵先生

談到華為,人們會想到余承東;談到小米,人們會想到雷軍;而提到榮耀,幾乎沒有人不立即聯想到趙明。

過去十年,趙明幾乎成了榮耀的代名詞,榮耀與趙明可謂彼此成就,難分難解。外界常說的“榮耀=趙明,趙明=榮耀”,很大程度上亦是多數榮耀粉絲,以及關心智能手機行業的人們的共識。

也因如此,當離職后的趙明在內網發布告別文章,表示“選擇放手和離開榮耀,是人生當中做出的一個最艱難的決定”時,沒有人會質疑其想法的真實性。

殊不知,來到榮耀之前,趙明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手機人”。

1998年,趙明從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畢業后進入華為,那時的他并沒有直接接觸智能手機業務,而是在無線產品管理部職員、意大利代表處代表等職位上打拼。而在2015年成為榮耀總裁之前,趙明還是以華為西歐地區部副總裁的身份,對接To B領域。

二者的互相改造、融合,也從這一刻開始。

榮耀誕生的初衷,是為了應對小米等互聯網品牌的挑戰。彼時,正值國內互聯網的黃金年代,企業高管發言也遠不像現在這般品宣化。在第二任總裁劉江峰離任之后,榮耀需要一位既具互聯網精神,又敢于在公開場合與競爭對手針鋒相對的高層。趙明的到來,恰恰填補了這一空白。

在此之前,身為商務精英,擔任華為西歐地區部副總裁的趙明,常常是高端商務西裝穿在身上。然而,趙明在來到榮耀后的第一次公開亮相,便卸下了西裝領帶,只穿了一件襯衫,還特意解開了象征著互聯網精神的襯衫的第二粒紐扣。

這身西裝,一脫便是五年。在此期間,穿過了T恤、針織衫、衛衣,媒體、粉絲們對其的稱謂,亦從略帶疏離感的“潮男”,變成了后來更親切的“明哥”。

然而,這身主動脫下的西裝,卻又在掌門榮耀的第五年,2020年11月17日,被迫穿上——這一天,華為出售榮耀一事塵埃落定,趙明隨著榮耀告別華為,上任新榮耀的CEO。而作為掌門人,趙明必須帶領榮耀活下去,并盡可能向高端手機市場發起沖擊。

面對高端市場,盡管穿著層面恢復了更商務的調性,但趙明頗具網感的幽默卻保留了下來,以至于在發布會貢獻了諸多名場面——“以后不會再有明哥發布會的名場面了”這句話,被離職后的趙明同時寫入內網和微博的告別信,足見趙明對其過去“高光時刻”的留戀與在意。

從互聯網品牌到沖刺高端,趙明可謂完全融入了榮耀,用自己的個體本身,不斷向外傳遞著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品牌定位。

榮耀影響著趙明的同時,趙明也在改造著榮耀。

比如將榮耀從互聯網品牌的“囚籠”中釋放。2016年,榮耀與小米的互聯網模式遭遇空前質疑,為此,榮耀跳出了既定軌道,通過輕資產、伙伴通等模式發力線下。而此番“離弦”的操作,亦讓榮耀在華為內部備受爭議。

而趙明力排眾議建立的線下零售、經銷商網絡,既在榮耀獨立初期,救了榮耀,亦在其沖高路途上扮演者重要角色。

尤其是在榮耀獨立初期,當時很多人并不相信“鳳凰涅槃”的故事,相關討論的最后,往往是“榮耀起不來了”“一直虧損,熬不住了”等論調占據多數席位。畢竟國內供應尚未恢復,榮耀無論是在國內市場還是全球市場,都曾面臨著諸多桎梏。

由于無芯可用,榮耀海外市場長達一年多的時間里未能發貨;國內市場亦只能像“滴灌”一般,保證線下零售商的存活。然而,即便是在最黑暗的時刻,還是有那么一批榮耀經銷商頂著缺貨和虧損,苦苦堅持。

當時,擺在榮耀面前就兩條路,要么像其他品牌期望中那般倒下,要么向死而生。而在趙明的帶領下,榮耀迅速與AMD、高通、英特爾、聯發科等供應商恢復供應協議,確保了自身的生存。

可以說,如果沒有趙明,以及眾多經銷商,榮耀幾乎不可能完成“死而復生”。

正是在核心團隊和這批經銷商的堅持下,榮耀才得以在市場中保持“存在感”,哪怕芯片短缺,哪怕缺貨成災,榮耀與用戶之間仍維系著紐帶,為品牌的復蘇爭取了最寶貴的時間。可以說,如果沒有布局線下,僅靠線上,那么榮耀恐怕早已因為庫存斷裂、品牌吸引力消退,陷入被遺忘的尷尬局面,淪為其成立之時市場上那數百個曾努力生存,最終卻未能活下來的手機品牌之一。

而趙明給榮耀打上的另一個烙印是高端市場。

如果說,活下去是榮耀曾經的“當務之急”,那么高端及出海,則是除上市之外,榮耀的兩大終極挑戰。

完成了“活下去”的目標后,榮耀以生死線為起點,開始了真正的向上攀高。而從實際情況來看,趙明在解題這條路上,既有值得肯定的成績,也留下了些許遺憾與未盡之處。

獨立四年,撕掉榮耀舊標簽

新榮耀的重要職責,趙明一開始就攬在了自己身上。

榮耀獨立初期,有媒體曾問過找趙明,高端是由市場部門統一負責,還是產品部門有團隊負責?對此,趙明給出的回答是:“這邊是我全權負責,這個事情一定是CEO的工程。”

然而,想要實現這一點,道阻且艱。榮耀過往華為子品牌、互聯網品牌的定位,深深地烙印在品牌之上。

一方面,作為互聯網品牌,榮耀承接了太多中低端市場,品牌調性比當時的小米好不到哪兒去;另一方面,榮耀屬于華為的用戶心智根深蒂固,雖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其賣貨,但長期來看,活在華為的陰影下,榮耀就做不成自己。

想要活出自己的模樣,榮耀就不得不連帶著曾經的“血肉”,撕扯下粘連在品牌骨子里的標簽。

然而,從內部結構來看,榮耀獨立初期的數千名員工幾乎全是華為“原班人馬”。因此,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無論是外觀設計,還是軟件系統,榮耀的高端產品都難掩華為Mate與P系列的影子,顯得既熟悉又帶著些許“繼承”的痕跡。

對此,身為理工男的趙明,似乎相信“技術改變世界”。他曾透露,榮耀剛獨立時,公司總人數接近8000人,而后來光是研發人員的數量,便已超出了這一數字。而這,也讓榮耀此后不斷將護眼、電池、折疊屏、AI等領域,變成自身的標簽。

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榮耀在折疊屏賽道上的進擊。近些年,榮耀在折疊屏領域投入巨大,尤其是在“輕薄”這一特性上,榮耀幾乎重新定義了賽道標準,并一度拿下了不少折疊屏市場份額。

只是,在折疊屏這條戰線上,趙明與榮耀雖贏了,但贏得并不徹底。

榮耀押注折疊屏之時,出貨量倍數級增長的折疊屏,還是智能手機市場共同的希望所在。而賽道內部競爭則極為激烈——光圍繞鉸鏈這一折疊屏核心專利,品牌之間都曾展開過多輪碰撞。

這場仗,短期來看,榮耀是打贏了的。

根據多位榮耀渠道商回憶,榮耀Magic V2發售時,用戶排起了長龍,并愿意為此支付溢價——那一季度,榮耀Magic V2銷量位居中國橫向折疊屏市場第一。而IDC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第三季度,榮耀仍以21.9%的折疊屏市場份額,排名國內第二,僅次于回歸后的華為。

然而從長遠來看,折疊屏的押注,似乎并未從牌桌上贏走期望中的籌碼。

2024年7月,趙明在發布榮耀Magic V3和Magic Vs3時,坦言榮耀在折疊屏領域的累計虧損已經高達二三十億元。

這個數字,足以讓任何一個公司感到沉重。而榮耀之所以愿意重注,根本邏輯在于:隨著市場份額的擴大,規模效應的提升將促使生產效率提高,進而降低生產成本,最終通過價格優勢切入更廣泛的主流市場。基于這個設想,榮耀曾將直板手機視為主要競爭對手,期待突破折疊屏的“小眾”圈子,走向更大的市場。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手機行業逐漸意識到,折疊屏依然只是一個垂直且小眾的市場。市場容量遠不如最初預期的那么龐大,根本無法大規模取代傳統的直板手機。

Counterpoint數據顯示,2024年第三季度,折疊屏手機出貨量已同比下滑,預計2025年仍將持續下滑——押注折疊屏的榮耀,未等來市場的爆發。

AI,則是趙明執掌下,榮耀另一條投入甚高的技術戰線。如今,高喊“手機自動駕駛”的榮耀,正處AI手機的風口浪尖。去年10月的新品發布會上,趙明更是貢獻了榮耀生涯最后一個“明哥名場面”——僅憑一句話,讓AI點了2000杯瑞幸咖啡,并刷爆了互聯網。

然而,放眼技術層面,AI手機仍顯得更多是漸進式的提升,而非革命性的突破,亦不足以引發下一輪換機潮。盡管榮耀在AI方面投入巨大,但市場對AI手機的反應則依然是“溫吞水”,要想其對銷量帶來實質性提升仍需時日。

Canalys數據顯示,2024年第一至第三季度,榮耀國內市場份額分別排在第三、第四、第三位,而第四季度則被歸類為“其他”,被擠出前五的牌桌。

而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榮耀過于執著于高端與出海,卻忽視了多品牌布局和互聯網引力這一關鍵競爭力所致。趙明或許意識到這一點,于是才于2024年年底推出榮耀GT品牌,意圖重拾互聯網賽道,但其后續走向也已與趙明無關。

歸根結底,榮耀獨立之后,趙明盡可能撕掉了榮耀此前的標簽,使其逐漸成為新的自己——從曾經活在華為的陰影里,到去年所謂的“耀耀領先”。

離職后的趙明,亦在微博里陳述到榮耀當下的成績:躋身全球高端市場前五,海外銷量在24年12月占比突破50%——盡管略晚于預期,但趙明最終還是兌現了十年之前,首次在榮耀亮相時,“做一只‘笨鳥’務實而專注地飛向全球市場”的承諾。

盡管“笨鳥先飛”的過程中,趙明治下的榮耀走得算不上多穩,且尚未找回曾在互聯網賽道里叱咤風云的自己,從而在去年的市場份額競奪中和頭部差了個身位。但縱觀這一路,不論是帶著榮耀活下去,還是向高端、出海邁進,倘若換做是其他任何一個人,未必能比趙明做得更好。

而現如今榮耀上市事未了,趙明便拂衣而去,對榮耀而言無疑將是一大損失。

榮耀事未了,趙明拂衣去

榮耀上市的傳聞,已在業內流傳甚久。早在獨立之初,便有消息稱榮耀計劃在三年內上市,而后每年,幾乎都能傳出榮耀意欲上市的消息。

只是,最初人們熱衷于猜測榮耀會借殼上市,諸如波導股份、深城交、天音控股等潛在殼資源企業的股價因此波動不定,直至榮耀首發上市的官宣。

去年下半年以來,每年都在IPO傳聞中沉浮已久的榮耀,似乎多了一絲確定性。

自2024年第四季度啟動股改開始,榮耀似乎進入了急行軍模式——從引入中國移動,到中國電信、中金資本等注資,榮耀股改快若雷霆;而宣布啟動股改后不久,榮耀前董事長萬飚,亦因個人原因辭去副董事長職務,徹底告別了榮耀的高層。

至于原因,光子星球曾在《被推著上市的榮耀》中談到,榮耀之所以如此急于上市,或許同榮耀股東、經銷商、員工們急于價兌現價值,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有關。

只是,在彼時看來,萬彪的離開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解放趙明,使其獲得更多發揮空間,畢竟現任董事長吳暉的任務,更多在于推動公司上市進程。但令人沒想到的是,即便是掌門榮耀十年的趙明,最終也與同是老華為人的萬飚一道,不得不為上市做出了潛在的犧牲。

對于趙明的離職,外界的猜測層出不窮,比如IPO進程過慢,或是榮耀去年市場份額的快速下滑——雖然投資者向來青睞充滿潛力的故事,但最終能打動他們的,依然是實實在在的業績和增長。

而另一方面,趙明領導下的榮耀,雖在品牌重塑和高端化上投入巨大,但其估值并未如預期般大幅攀升。對急于收回成本的股東們而言,熬了這么多年,若沒能在榮耀身上賺到錢,難免感到些許失望。

再者,作為既管新榮耀又掌舊榮耀高端產品的關鍵人物,趙明與董事會之間是否存在戰略上的分歧或意見不合,也成為外界揣測的另一重原因。

但具體原因,外界仍不明晰。不過,趙明在內部公開信中提到,“明哥的股票還在公司,期待2025年榮耀更上一層樓。”這意味著,盡管可能存在分歧和沖突,但最后的告別依舊體面,不至于“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不過,一向酷愛跑步的趙明,最終因身體原因離職,背后或許有著難言的意味。

不論如何,當下的榮耀,已然告別了趙明時代。而“后趙明時代”榮耀該怎么走,以及能否順利IPO,只能留給接任者李健來回答。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榮耀

4.7k
  • 榮耀已設立新產業孵化部,招聘具身智能等方向人才
  • 榮耀CEO李健履新后首次公開亮相:面向AI發布“阿爾法戰略”,未來五年投入百億美元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榮耀事未了,趙明拂衣去

未必能有人比趙明做得更好。

圖片來源:界面圖庫

文 | 光子星球

“十年榮耀,是時候打個結了。以后不會再有明哥發布會的名場面了,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十分遺憾無法陪榮耀走向下一個十年。”

近期身處輿論風暴中心的趙明,在個人微博的公開信中,用這樣一席話,為自己已然落幕的榮耀生涯做最后的告別。

就在幾天前,趙明離職的消息突然不脛而走。流言傳出后,盡管榮耀迅速通過多個渠道進行了辟謠,力圖平息輿論風波,但都不算正式、嚴正。而趙明一貫活躍的微博賬號此時卻選擇了沉默,亦引發了外界更多的猜測,讓其變得撲朔迷離。

不過,這場羅生門并未持續太久。1月17日,榮耀發布內部公告稱:“趙明因身體原因,向公司提出辭去CEO等相關職務,董事會經過慎重討論研究,決定尊重趙明的個人意愿,接受他的辭呈,同時決定由李健任CEO職務。”

自榮耀獨立以來,從蟄伏,到承壓,再到日漸成熟,趙明幾乎在每個關鍵節點上,都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盡管其只是職業經理人,但在外界看來,十年掌門生涯,已讓趙明的名字幾乎與榮耀二字畫上了等號。

現如今,一切戛然而止,榮耀失去了“領袖”,外界則告別了曾經站在臺前,與觀眾互動,面對媒體的“明哥”,不免讓人唏噓“一個時代的結束”。

值得一提的是,當下正值榮耀剛剛完成股改、緊鑼密鼓籌備IPO之際,突如其來的高層變動,無疑為榮耀本就充滿變數的未來,埋下了更多不確定性。

榮耀“復活”的關鍵先生

談到華為,人們會想到余承東;談到小米,人們會想到雷軍;而提到榮耀,幾乎沒有人不立即聯想到趙明。

過去十年,趙明幾乎成了榮耀的代名詞,榮耀與趙明可謂彼此成就,難分難解。外界常說的“榮耀=趙明,趙明=榮耀”,很大程度上亦是多數榮耀粉絲,以及關心智能手機行業的人們的共識。

也因如此,當離職后的趙明在內網發布告別文章,表示“選擇放手和離開榮耀,是人生當中做出的一個最艱難的決定”時,沒有人會質疑其想法的真實性。

殊不知,來到榮耀之前,趙明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手機人”。

1998年,趙明從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畢業后進入華為,那時的他并沒有直接接觸智能手機業務,而是在無線產品管理部職員、意大利代表處代表等職位上打拼。而在2015年成為榮耀總裁之前,趙明還是以華為西歐地區部副總裁的身份,對接To B領域。

二者的互相改造、融合,也從這一刻開始。

榮耀誕生的初衷,是為了應對小米等互聯網品牌的挑戰。彼時,正值國內互聯網的黃金年代,企業高管發言也遠不像現在這般品宣化。在第二任總裁劉江峰離任之后,榮耀需要一位既具互聯網精神,又敢于在公開場合與競爭對手針鋒相對的高層。趙明的到來,恰恰填補了這一空白。

在此之前,身為商務精英,擔任華為西歐地區部副總裁的趙明,常常是高端商務西裝穿在身上。然而,趙明在來到榮耀后的第一次公開亮相,便卸下了西裝領帶,只穿了一件襯衫,還特意解開了象征著互聯網精神的襯衫的第二粒紐扣。

這身西裝,一脫便是五年。在此期間,穿過了T恤、針織衫、衛衣,媒體、粉絲們對其的稱謂,亦從略帶疏離感的“潮男”,變成了后來更親切的“明哥”。

然而,這身主動脫下的西裝,卻又在掌門榮耀的第五年,2020年11月17日,被迫穿上——這一天,華為出售榮耀一事塵埃落定,趙明隨著榮耀告別華為,上任新榮耀的CEO。而作為掌門人,趙明必須帶領榮耀活下去,并盡可能向高端手機市場發起沖擊。

面對高端市場,盡管穿著層面恢復了更商務的調性,但趙明頗具網感的幽默卻保留了下來,以至于在發布會貢獻了諸多名場面——“以后不會再有明哥發布會的名場面了”這句話,被離職后的趙明同時寫入內網和微博的告別信,足見趙明對其過去“高光時刻”的留戀與在意。

從互聯網品牌到沖刺高端,趙明可謂完全融入了榮耀,用自己的個體本身,不斷向外傳遞著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品牌定位。

榮耀影響著趙明的同時,趙明也在改造著榮耀。

比如將榮耀從互聯網品牌的“囚籠”中釋放。2016年,榮耀與小米的互聯網模式遭遇空前質疑,為此,榮耀跳出了既定軌道,通過輕資產、伙伴通等模式發力線下。而此番“離弦”的操作,亦讓榮耀在華為內部備受爭議。

而趙明力排眾議建立的線下零售、經銷商網絡,既在榮耀獨立初期,救了榮耀,亦在其沖高路途上扮演者重要角色。

尤其是在榮耀獨立初期,當時很多人并不相信“鳳凰涅槃”的故事,相關討論的最后,往往是“榮耀起不來了”“一直虧損,熬不住了”等論調占據多數席位。畢竟國內供應尚未恢復,榮耀無論是在國內市場還是全球市場,都曾面臨著諸多桎梏。

由于無芯可用,榮耀海外市場長達一年多的時間里未能發貨;國內市場亦只能像“滴灌”一般,保證線下零售商的存活。然而,即便是在最黑暗的時刻,還是有那么一批榮耀經銷商頂著缺貨和虧損,苦苦堅持。

當時,擺在榮耀面前就兩條路,要么像其他品牌期望中那般倒下,要么向死而生。而在趙明的帶領下,榮耀迅速與AMD、高通、英特爾、聯發科等供應商恢復供應協議,確保了自身的生存。

可以說,如果沒有趙明,以及眾多經銷商,榮耀幾乎不可能完成“死而復生”。

正是在核心團隊和這批經銷商的堅持下,榮耀才得以在市場中保持“存在感”,哪怕芯片短缺,哪怕缺貨成災,榮耀與用戶之間仍維系著紐帶,為品牌的復蘇爭取了最寶貴的時間。可以說,如果沒有布局線下,僅靠線上,那么榮耀恐怕早已因為庫存斷裂、品牌吸引力消退,陷入被遺忘的尷尬局面,淪為其成立之時市場上那數百個曾努力生存,最終卻未能活下來的手機品牌之一。

而趙明給榮耀打上的另一個烙印是高端市場。

如果說,活下去是榮耀曾經的“當務之急”,那么高端及出海,則是除上市之外,榮耀的兩大終極挑戰。

完成了“活下去”的目標后,榮耀以生死線為起點,開始了真正的向上攀高。而從實際情況來看,趙明在解題這條路上,既有值得肯定的成績,也留下了些許遺憾與未盡之處。

獨立四年,撕掉榮耀舊標簽

新榮耀的重要職責,趙明一開始就攬在了自己身上。

榮耀獨立初期,有媒體曾問過找趙明,高端是由市場部門統一負責,還是產品部門有團隊負責?對此,趙明給出的回答是:“這邊是我全權負責,這個事情一定是CEO的工程。”

然而,想要實現這一點,道阻且艱。榮耀過往華為子品牌、互聯網品牌的定位,深深地烙印在品牌之上。

一方面,作為互聯網品牌,榮耀承接了太多中低端市場,品牌調性比當時的小米好不到哪兒去;另一方面,榮耀屬于華為的用戶心智根深蒂固,雖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其賣貨,但長期來看,活在華為的陰影下,榮耀就做不成自己。

想要活出自己的模樣,榮耀就不得不連帶著曾經的“血肉”,撕扯下粘連在品牌骨子里的標簽。

然而,從內部結構來看,榮耀獨立初期的數千名員工幾乎全是華為“原班人馬”。因此,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無論是外觀設計,還是軟件系統,榮耀的高端產品都難掩華為Mate與P系列的影子,顯得既熟悉又帶著些許“繼承”的痕跡。

對此,身為理工男的趙明,似乎相信“技術改變世界”。他曾透露,榮耀剛獨立時,公司總人數接近8000人,而后來光是研發人員的數量,便已超出了這一數字。而這,也讓榮耀此后不斷將護眼、電池、折疊屏、AI等領域,變成自身的標簽。

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榮耀在折疊屏賽道上的進擊。近些年,榮耀在折疊屏領域投入巨大,尤其是在“輕薄”這一特性上,榮耀幾乎重新定義了賽道標準,并一度拿下了不少折疊屏市場份額。

只是,在折疊屏這條戰線上,趙明與榮耀雖贏了,但贏得并不徹底。

榮耀押注折疊屏之時,出貨量倍數級增長的折疊屏,還是智能手機市場共同的希望所在。而賽道內部競爭則極為激烈——光圍繞鉸鏈這一折疊屏核心專利,品牌之間都曾展開過多輪碰撞。

這場仗,短期來看,榮耀是打贏了的。

根據多位榮耀渠道商回憶,榮耀Magic V2發售時,用戶排起了長龍,并愿意為此支付溢價——那一季度,榮耀Magic V2銷量位居中國橫向折疊屏市場第一。而IDC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第三季度,榮耀仍以21.9%的折疊屏市場份額,排名國內第二,僅次于回歸后的華為。

然而從長遠來看,折疊屏的押注,似乎并未從牌桌上贏走期望中的籌碼。

2024年7月,趙明在發布榮耀Magic V3和Magic Vs3時,坦言榮耀在折疊屏領域的累計虧損已經高達二三十億元。

這個數字,足以讓任何一個公司感到沉重。而榮耀之所以愿意重注,根本邏輯在于:隨著市場份額的擴大,規模效應的提升將促使生產效率提高,進而降低生產成本,最終通過價格優勢切入更廣泛的主流市場。基于這個設想,榮耀曾將直板手機視為主要競爭對手,期待突破折疊屏的“小眾”圈子,走向更大的市場。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手機行業逐漸意識到,折疊屏依然只是一個垂直且小眾的市場。市場容量遠不如最初預期的那么龐大,根本無法大規模取代傳統的直板手機。

Counterpoint數據顯示,2024年第三季度,折疊屏手機出貨量已同比下滑,預計2025年仍將持續下滑——押注折疊屏的榮耀,未等來市場的爆發。

AI,則是趙明執掌下,榮耀另一條投入甚高的技術戰線。如今,高喊“手機自動駕駛”的榮耀,正處AI手機的風口浪尖。去年10月的新品發布會上,趙明更是貢獻了榮耀生涯最后一個“明哥名場面”——僅憑一句話,讓AI點了2000杯瑞幸咖啡,并刷爆了互聯網。

然而,放眼技術層面,AI手機仍顯得更多是漸進式的提升,而非革命性的突破,亦不足以引發下一輪換機潮。盡管榮耀在AI方面投入巨大,但市場對AI手機的反應則依然是“溫吞水”,要想其對銷量帶來實質性提升仍需時日。

Canalys數據顯示,2024年第一至第三季度,榮耀國內市場份額分別排在第三、第四、第三位,而第四季度則被歸類為“其他”,被擠出前五的牌桌。

而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榮耀過于執著于高端與出海,卻忽視了多品牌布局和互聯網引力這一關鍵競爭力所致。趙明或許意識到這一點,于是才于2024年年底推出榮耀GT品牌,意圖重拾互聯網賽道,但其后續走向也已與趙明無關。

歸根結底,榮耀獨立之后,趙明盡可能撕掉了榮耀此前的標簽,使其逐漸成為新的自己——從曾經活在華為的陰影里,到去年所謂的“耀耀領先”。

離職后的趙明,亦在微博里陳述到榮耀當下的成績:躋身全球高端市場前五,海外銷量在24年12月占比突破50%——盡管略晚于預期,但趙明最終還是兌現了十年之前,首次在榮耀亮相時,“做一只‘笨鳥’務實而專注地飛向全球市場”的承諾。

盡管“笨鳥先飛”的過程中,趙明治下的榮耀走得算不上多穩,且尚未找回曾在互聯網賽道里叱咤風云的自己,從而在去年的市場份額競奪中和頭部差了個身位。但縱觀這一路,不論是帶著榮耀活下去,還是向高端、出海邁進,倘若換做是其他任何一個人,未必能比趙明做得更好。

而現如今榮耀上市事未了,趙明便拂衣而去,對榮耀而言無疑將是一大損失。

榮耀事未了,趙明拂衣去

榮耀上市的傳聞,已在業內流傳甚久。早在獨立之初,便有消息稱榮耀計劃在三年內上市,而后每年,幾乎都能傳出榮耀意欲上市的消息。

只是,最初人們熱衷于猜測榮耀會借殼上市,諸如波導股份、深城交、天音控股等潛在殼資源企業的股價因此波動不定,直至榮耀首發上市的官宣。

去年下半年以來,每年都在IPO傳聞中沉浮已久的榮耀,似乎多了一絲確定性。

自2024年第四季度啟動股改開始,榮耀似乎進入了急行軍模式——從引入中國移動,到中國電信、中金資本等注資,榮耀股改快若雷霆;而宣布啟動股改后不久,榮耀前董事長萬飚,亦因個人原因辭去副董事長職務,徹底告別了榮耀的高層。

至于原因,光子星球曾在《被推著上市的榮耀》中談到,榮耀之所以如此急于上市,或許同榮耀股東、經銷商、員工們急于價兌現價值,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有關。

只是,在彼時看來,萬彪的離開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解放趙明,使其獲得更多發揮空間,畢竟現任董事長吳暉的任務,更多在于推動公司上市進程。但令人沒想到的是,即便是掌門榮耀十年的趙明,最終也與同是老華為人的萬飚一道,不得不為上市做出了潛在的犧牲。

對于趙明的離職,外界的猜測層出不窮,比如IPO進程過慢,或是榮耀去年市場份額的快速下滑——雖然投資者向來青睞充滿潛力的故事,但最終能打動他們的,依然是實實在在的業績和增長。

而另一方面,趙明領導下的榮耀,雖在品牌重塑和高端化上投入巨大,但其估值并未如預期般大幅攀升。對急于收回成本的股東們而言,熬了這么多年,若沒能在榮耀身上賺到錢,難免感到些許失望。

再者,作為既管新榮耀又掌舊榮耀高端產品的關鍵人物,趙明與董事會之間是否存在戰略上的分歧或意見不合,也成為外界揣測的另一重原因。

但具體原因,外界仍不明晰。不過,趙明在內部公開信中提到,“明哥的股票還在公司,期待2025年榮耀更上一層樓。”這意味著,盡管可能存在分歧和沖突,但最后的告別依舊體面,不至于“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不過,一向酷愛跑步的趙明,最終因身體原因離職,背后或許有著難言的意味。

不論如何,當下的榮耀,已然告別了趙明時代。而“后趙明時代”榮耀該怎么走,以及能否順利IPO,只能留給接任者李健來回答。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阳市| 自贡市| 黄陵县| 浮山县| 自治县| 湖口县| 汝南县| 松潘县| 山丹县| 寻甸| 东兰县| 宁南县| 肇东市| 南靖县| 临海市| 岢岚县| 天祝| 米林县| 正安县| 常熟市| 鄂温| 印江| 康乐县| 东山县| 新龙县| 阿尔山市| 景德镇市| 达日县| 湖州市| 临沧市| 鄂尔多斯市| 郑州市| 拉孜县| 湘潭县| 新龙县| 砚山县| 香河县| 安塞县| 韩城市| 龙胜| 格尔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