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鄒文榕
近期,信托公司未經審計的2024年財務數據陸續在銀行間市場公告,“三分類”新規實施后行業首個完整年度數據也正式亮相。
伴隨行業轉型進入深水區,機構在擺脫傳統展業路徑后業績分層越發明顯,而憑借自身發展的特異性,2024年,不少信托公司業績逆勢走強。
2024年,51家有業績展示的信托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647.69億元,同比下降11.12%;凈利潤實現287.4億元,較2023年同期下滑15.8%。
此外,25家信托公司的營業收入實現增長,26家信托公司營業收入出現下滑,12家公司降幅超20%;46家公司凈利潤為正,但2024年信托行業平均利潤5.64億元,較2023年同比下滑15.81%。
頭部機構業績座次大變,各家營收及凈利潤水平出現明顯洗牌。
中信信托憑借53.79億元營收(合并報表數據)水平居51家機構營收首位,這也是目前唯一營收上50億元的信托機構;江蘇信托緊隨其后,2024年實現營收31.33億元,同比增長4.31%。
結合凈利潤水平看,2024年“榜一大哥”的頭銜被江蘇信托摘得。
去年江蘇信托實現凈利潤28.19億元,同比增長10.85%,凈利潤水平首次超過中信信托躍至51家公司之首;中信信托全年實現凈利潤26.53億元,也是當前唯二凈利潤過20億元的信托公司。
需說明的是,拉動江蘇信托業務增長的并非傳統信托業務,而是投資江蘇銀行的股權收益,每年可為江蘇信托創造約20億元左右的投資收益;如若參照信托業務收入(手續費及傭金收入,下同)維度,2024年,江蘇信托手續費及傭金收入不足10億元,不及中信信托對應科目的一半。

今年,兩家“電力系”信托公司業績大放異彩。
華鑫信托和英大信托分列凈利潤榜第三、四位,全年實現凈利潤18.30億元和18.0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87%和12.10%;營收分別錄得29.68億元和29.89億元,較2023年同期提升0.47%和16.04%。
企業預警通顯示,華鑫信托已連續6年實現凈利潤增長;英大信托也已連續3年保持凈利潤增長。
身為“電力系”信托頭部機構,兩家機構在產融結合方面表現一直較為突出。
公開資料顯示,華鑫信托隸屬華電集團,截至2024年11月15日,公司產融結合業務規模突破千億元,轉型創新業務規模快速增長,總體占比超六成;英大信托背靠國網英大(600517.SH)以及中國南方電網,截至2024年12月,公司累計為電網產業鏈企業提供融資服務規模超500億元。
此外,凈利潤前十機構中,陜國投信托(000563.SZ)是唯一一家凈利潤增速超過20%的信托公司。
2024年,陜國投信托實現營業總收入29.23億元,同比增長3.92%;實現凈利潤13.24億元,同比增長22.35%。
據公司表示,公司業績增長主要是公司主動管理能力進一步增強,信托業務發展質效提升,自有資金多元化運作穩健,效益良好。同時,公司風險防控平穩,信用減值損失同比下降。
相比之下,昔日頭部中,華能信托和建信信托雖仍在前十之列,但2024年營收及凈利潤同比下滑幅度均在20%以上。兩家公司在2024年的信托業務收入和投資收益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
整體上看,中糧信托分析,前十家信托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93.73億元,占比45.35%,顯示行業頭部效應仍然明顯;此外,前十家信托公司平均信托收入20.70億元,同比下降2.27%,顯示頭部公司信托主業保持了相對穩定。
信托專家廖鶴凱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2024年以及未來信托公司業績趨勢依然是求穩為主,短期內難有大的突破。這里面很大程度還是和之前業務出風險,特別是地產業務出風險比例較高導致這類業務占比較高的很多公司依然持續受到拖累。
界面新聞記者關注到,51家信托公司中,萬向信托、興業信托、中建投信托、杭州工商信托和五礦信托在2024年均出現虧損。
其中,五礦信托虧損9.54億元,是公司自成立以來首次出現凈利潤虧損,此外公司2024年營收錄得-3.22億元。
據母公司五礦資本(600390.S)公告,報告期內,(公司)信托業務轉型,業務結構的改變導致手續費及傭金收入有所減少。五礦信托2024年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同比下滑近4成,同時公允價值大幅虧損13.72億元。
杭州工商信托2024年虧損6.32億元,虧損進一步較2023年擴大,也是2024年唯一虧損變動幅度超過200%的信托公司。
杭州工商信托近期對外表示,盡管行業管理資產規模在轉型業務的帶動下實現提速增長,但信托公司普遍面臨營業收入和凈利潤下滑的壓力。這主要是由于高管理費率的傳統房地產非標業務基本消失,而新興轉型業務的增長點尚未成熟,同時存量業務的風險也在逐步出清。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萬向信托、興業信托和中建投信托2024年同錄得虧損,但虧損幅度已較2023年明顯收縮;興業信托和中建投信托營業收入還紛紛錄得正增長。
其中,興業信托全年實現5.82億元的投資收益,較2023年同比增長841.97%;中建投信托信托業務收入實現2.2億元,同比提升62.87%,帶動營業總收入增長134.43%。
昆侖信托和吉林信托的業績觸底反彈也較為值得關注。
其中,昆侖信托在連續兩年錄得虧損后,2024年凈利潤重拾增長,全年錄得凈利潤2269.47萬元;營業收入同比增長逾2倍至6.80億元;吉林信托更是實現營收同比增長88倍至13.82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1.26倍。
從營收結構看,兩家機構除在信托業務收入上實現增長外,投資收益上的大幅增長對于推動業績反彈助力不少。吉林信托全年投資收益12.81億元,“戰績”位列51家信托公司第4,并較2023年同比增長2803%。
談及投資收益上的表現,廖鶴凱提到,2024年債券市場繼續維持了較好表現,這讓參與的信托公司持續獲利,但整體而言,行業獲利比例實際上比2023年有所收斂。另外,部分信托公司前期股權投資成功,在2024年產生了較好的收益。
界面新聞記者梳理發現,2024年,除陸家嘴信托、中糧信托、五礦信托、山西信托、中建投信托5家公司投資收益告負外,其余有投資收益展示的信托公司均實現正投資收益。除吉林信托外,中信信托(27.03億元)、江蘇信托(21.41億元)、華潤信托(18.10億元)、華能信托(11.90億元)和粵財信托(10.52億元)的投資收益均超10億元。
信托業務收入層面,據中糧信托分析,2024年50家信托公司實現信托業務收入419.20億元(陜國投信托尚未披露信托收入),同比下降6.87%,在營收中占比為65%,同比增加4.79%。其中信托業務收入同比增加的共計19家,下滑的共計32家。50家信托公司平均信托業務收入為8.40億元,同比下降6.87%。
整體而言,用益信托研究員喻智向界面新聞記者分析,信托行業目前的重點仍在業務轉型和處置存量風險,服務信托等新業務空間大但對業績的支撐能力不足,信托公司需要根據自身的稟賦,找到特色化的轉型路徑,形成自身的特色和基本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