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陸柯言
界面新聞編輯 | 劉方遠
2015年春天,德國杜塞爾多夫的清晨,剛剛跑完10公里的趙明接通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電話。
電話那頭是時任華為輪值CEO胡厚崑。胡厚崑告訴他,董事會已經決定由他來接任榮耀總裁。任正非曾對這個決定有遲疑,擔心趙明放不開,但胡厚崑為他打了包票。
趙明彼時還在負責西歐市場。盡管他在終端領域有豐富的實戰經驗,但要在榮耀這個創立不足兩年的新品牌獨當一面仍是個巨大挑戰。放下電話后,他考慮了一個小時,給出了肯定的答復。
胡厚崑告訴他,他將成為一個公眾人物,要為此做好準備。
今年是趙明接棒榮耀一把手的第十年。十年間,榮耀從全球增長最快的互聯網手機品牌,到獨立后成為全中國最大的“創業公司”,趙明的言行始終與榮耀品牌強綁定,甚至已經成為榮耀品牌的符號之一。
在榮耀即將啟動IPO的關鍵時刻,董事會宣布了一項令公司內外都頗感意外的決定——1月17日,榮耀董事會在內網發文稱,趙明因個人原因辭去公司董事、CEO等相關職務,決定由李健接替趙明開展工作。
“選擇放手和離開榮耀,是我人生當中做出的一個最艱難的決定。”趙明在給榮耀員工的告別信中寫道:“長時間、高強度的工作在體檢表上留下了一行行的各種超標,還有對父母、家人的愧疚,所以未來一段時間我會調整、修復我不堪重負的身體,陪伴家人,讀讀書,完善自己。”
無可爭議的名字
榮耀最早是華為為阻擊小米的勢頭而成立的品牌。
趙明第一次作為榮耀總裁亮相,是在2015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上。榮耀計劃在此期間發布兩款新品,而趙明在發布會的頭一天才趕到現場。時任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告訴他:“既然你已經是榮耀總裁了,明天的發布會就由你來做。”
趙明對這個決定難以置信。他從沒向大眾媒體做過演講,更沒發布過任何產品。
為了能讓自己更融入榮耀當時所處的互聯網手機行業,趙明做的第一個改變是,在演講時脫掉了西裝外套,摘掉領帶,只穿了一件襯衫,還特意解開了第二粒紐扣。他聽說,這種風格代表了互聯網開放和自由的文化精神,卻沒想到這粒紐扣被同事們嘲笑了幾個月。
趙明向身邊的很多人提到,自己本質上是個“i人”,并不擅長營銷辭令。但在緊接著到來的實戰中,趙明很快消化掉了初來的生疏,對互聯網的玩法也越來越得心應手。
2015年,在互聯網手機品牌一年之中最重要的大促節點,趙明帶團隊打了兩場漂亮仗。這一年618前夕,由于運輸過程中出現的意外,榮耀決定公開銷毀價值2000萬元的手機,打出注重品質的品牌形象。到了雙11期間,榮耀宣布銷售收入每增加1億美元,就向用戶回饋1億元,總回饋金額超過10億元。
在友商紛紛沉迷于價格戰的背景下,榮耀在那年的兩場大促中贏得毫無懸念。但趙明心里很清楚,作為華為這棵大樹的子品牌,這個位置并不好干。
2016年,華為突然宣布榮耀獨立運作,零售和渠道脫離華為的“勢力網絡”。線下從零起步,線上天貓店拆分。決定一出,榮耀的線上銷售頓時下滑40%。獨立后團隊人心波動,銷服部長、產品總經理等核心崗位相繼換人,產品也面臨長期發不出的窘境。
趙明在華為內刊《華為人》中回憶,此后榮耀在極為草莽的條件下自建線下渠道,穩定團隊,還打出了自己的明星產品,重回舞臺中心。“以前我們所有的能力都長在別人手里,但現在已經握在自己手中。”
無論如何,榮耀最終被證明是個成功的品牌。趙明在榮耀四周年慶上宣布,2017年1-11月,榮耀手機以4968萬臺銷量和716億元銷售額,登頂中國互聯網手機品牌第一位。“716億”這一數字,不僅僅超出小米銷售額一百多億,更被戲稱為“比小米多了一個魅族”。
2020年,華為受制裁影響被迫分拆榮耀。新榮耀8000余名員工將由誰來領導?趙明幾乎是個無可爭議的名字。
更自由的決策,更大的風險
獨立后,榮耀的新東家是深圳國資以及30余家經銷商組成的主體。受益于與經銷商的深度捆綁,新榮耀首款中高端機型榮耀50,上市后連續五個月成為安卓手機單品銷量的冠軍。為沖擊高端賽道而重啟的Magic3,幫助榮耀打通了高端機從研發、制造、營銷到銷售的鏈路,此后推出的的MagicV又成功打入了高端折疊屏市場。
榮耀的市場份額開始從谷底回升。Canalys數據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榮耀在國內市場份額達到20%,獨立后首次成為國內第一。此后,榮耀一直保持在國內廠商前五名。
榮耀在海外市場同樣增長迅速。趙明透露,2024年12月,榮耀海外市場銷量占比已追平中國區市場,各占比50%,這也是榮耀獨立四年以來首次。尤其是在中國廠商戰略性放棄的歐洲高端市場,榮耀憑借折疊屏殺出了一條生路。
不同于初上任時的生澀,趙明在公開場合的表現已經越來越游刃有余。在幾家頭部手機廠商一把手鮮少愿意公開露面交流業務的幾年里,趙明是少有的愿意積極組織采訪的老板。他甚至會在媒體群訪環節開放直播,接受來自全網的任何疑問。
他也開始學習一些過去不常用的營銷話術,頻頻喊出榮耀要對標蘋果和華為,“改變蘋果一家獨大”。尤其是在華為淡退出海外市場之后,榮耀開始作為中國手機廠商的創新代表出席重要國際展會,與各路海外客戶談笑風生。
事實上,在華為體系內的時候,榮耀雖然享受了諸多便利,但同時也帶來了很多限制。“產品、價格幾乎沒有任何區分,以至于經常要看nova 7的臉色行事。V30高了不好賣,低了nova那邊又不同意。”趙明曾對媒體說,如果還留在華為,榮耀絕對不會有今天這么多項打破行業紀錄的創新技術。
獨立后的趙明擁有了更多決策權,但也意味著要承擔更大的風險。
“原來你有一個決策的失誤,總還有一個堅強的后盾和一棵大樹替你遮風擋雨,也不會帶來太嚴重的后果。但今天,當決策牽動整個公司的發展時,每一個決策都會對公司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帶來正向或負向的影響,如果一代產品、一代技術體系決策失誤,那可能一兩年都變不過來。”趙明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道。
時至今日,榮耀員工規模已經從最初的8000余名快速壯大到14000余名。而背負著上市使命的榮耀,股東名單也變得日漸豪華。除了國資與經銷商之外,還有兩大國字頭運營商、供應商、以及海外資本。
如果說過去的掣肘是作為華為的子品牌,施展空間受限,那么獨立后趙明執掌的已經是一家完全不同的新公司,他面對的博弈顯然也更加復雜。
“很遺憾,不能帶領大家一起變革了”
2024年,榮耀完成了利潤和獎金預算目標,但市場份額仍然遭遇了挑戰。IDC數據顯示,2024年第三季度,榮耀市場份額為14.6%,同比下跌22.5%,是國內前五大廠商中跌幅最大的一家。而據Canalys數據,榮耀第四季度出貨量仍在下滑,甚至被擠出了前五名。
除了產品布局層面的失利之外,外部競爭的不確定因素也在增加。縱觀其他頭部廠商,vivo以求穩策略守住了底盤;小米在汽車業務帶動之下,曾經失勢的中國區手機業務也正在爬升;而華為攜芯片回歸之后,也開始蠶食榮耀的市場份額。
一直以來,華為都是趙明難以回避的話題。盡管兩家公司已經切割,但由于早期技術儲備造成榮耀多款產品與華為外觀相似,趙明仍然被調侃成“玩歸玩鬧歸鬧,松山湖(華為研發基地)開會別遲到”。
趙明并不避諱在公開場合提及華為。甚至在上個月舉辦的發布會上,趙明公開支持影像團隊喊出華為內部已經禁止的口號「遙遙領先」,改編成了「耀耀領先」。
這背后是榮耀的流量焦慮。不同于擁有巨大光環加持的華為、自帶雷軍流量的小米,也不同于早期以密布下沉渠道而收獲大量國民度的OPPO、vivo,半路獨立的榮耀始終在摸索具備辨識度的特色。
這幾年趙明不遺余力在各個場合宣傳AI與折疊屏,就是想把他們打成榮耀的標簽。趙明自己也評價:“榮耀的營銷不如別人,不會講故事,不是風口上的豬,而是一只笨鳥,笨鳥只做最本質和最艱難的事情。”
時間回到2016年,趙明經歷了執掌榮耀品牌以來最大的滑鐵盧,但又奇跡般地重回增長。他對領導說:給我績效打C都可以,但絕不容許動我的崗位,我就是賴也要賴在榮耀總裁這個崗位上。此后趙明曾屢次被傳離職,他在一次否認時說:“我最大的夢想就是帶領兄弟姐妹把手機業務做遍全球,夢想就在這里,我還能去哪呢?”
如今,趙明只能告別這個夢想了。他在告別文的末尾寫道:“公司4年成長需要系統性解決一些問題,很遺憾不能帶領大家一起變革了。無論怎樣,榮耀快速向前,是我最大的心愿。”
有榮耀的經銷商告訴界面新聞,趙明與榮耀綁定程度極深,也在獨立初期做出了貢獻,擔憂換帥會影響公司戰略穩定。但另有渠道商人士則表示,大公司有自己的自我調節能力,榮耀過去的種種問題不破不立。
在榮耀內網,趙明的告別文下很快就擠滿了數千條送別留言。無論如何,趙明都在中國智能手機發展史上留下了他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