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辰同學
出師未捷。
這兩天,圍繞趙明離職的傳聞,經歷“流言-辟謠-再報道-再辟謠-證實”的經典套路,最終有了結果。
1月17日,榮耀發布官方公告稱,“趙明先生因個人原因辭去公司董事、CEO等相關職務。董事會決定由李健先生接替趙明先生開展工作。”
“選擇放手和離開”
與此同時,趙明也在內網發文告別,“再見了,榮耀的兄弟姐妹們。很遺憾不能帶領大家一起變革了。”
他給出了一個很體面的離職理由:因為長時間、高強度的工作,“在體檢表上留下了一行行的各種超標,還有對父母、家人的愧疚。”
對于未來規劃,他表示,“會調整、修復我不堪重負的身體,陪伴家人,讀讀書,完善自己。”
這個說法也與官方公告里的“個人原因辭職”相呼應。
據我了解到的信息,榮耀官方對趙明的離職,也給出了積極的評價,“趙明先生為榮耀的發展和壯大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公司及董事會在此對趙明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謝。”
某種意義上,趙明也算是在榮耀的高光時刻退出。按照他在告別信里的說法,“2024年公司完成了利潤、獎金預算目標,大家收益應該不錯,收入、銷量達成率也不錯。”
他為新榮耀的穩定,也在做最后的努力,表示“明哥的股票還在公司,期待25年榮耀更上一層樓。”
對榮耀來說,獨立四年多,急需完成一場“成人禮”,也就是上市,來為自己,為團隊正名。這是智能手機市場進入紅海時期,并且在AI大模型時代,榮耀能否完成蛻變,繼續留在牌桌上至關重要的一步。
而這場“成人禮”,也是趙明期待完成的大秀。作為曾經華為消費者業務的三杰之一,在被分拆后,帶領榮耀IPO,成為上市公司CEO,也是對他個人最高的褒獎。
但隨著榮耀官方公告的發布,繼任人選的確定以及其本人的確認,趙明終究是沒能繼續完成這場“秀”,而是做出一個“最艱難的決定,選擇放手和離開榮耀”。并且還送出祝福,“榮耀快速向前,是我最大的心愿。”
趙明的“角色”
趙明第一次被傳離職時,榮耀正處于品牌重塑與市場拓展的關鍵階段,也最終拿到國內年度市場份額第二的好成績,兌現了他在辟謠動態中“高歌猛進”的承諾。
而正值榮耀上市的關鍵節點,第二次被傳離職并最終被證實,不免讓外界對榮耀的前景有了更多不確定的猜測,也為其上市增添了一些變數。??
趙明是榮耀團隊的核心人物。2015年,趙明接任榮耀事業部總裁,全面負責榮耀業務。在華為體系下的榮耀定位于互聯網手機品牌,在他的帶領下,榮耀在銷售額和銷量方面,持續多個季度成為中國互聯網手機第一品牌,并在2020年一度成為中國Top2手機品牌。
這在趙明的告別信里被表述為,“2015年我負責榮耀,那時幾百個手機品牌,現在就剩下幾個了,敬畏是我這些年做榮耀始終牢記的一個詞,當你覺得很容易、什么都掌控的時候,恰恰是危機到來的時候。”
2020年11月,華為宣布決定整體出售榮耀業務資產,收購方為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趙明隨即成為榮耀終端有限公司CEO。
從華為分拆之后,趙明做了很多工作,在主動或者被動的推進榮耀上市。這些工作,可以歸結為一個目的:為榮耀上市講出一個好故事,獲得更高的估值。
首先是完成股改,優化股權架構,為上市掃清程序障礙。榮耀上市從2020年11月從華為剝離開始,就在市場上傳開。但直到2023年11月,該公司董事會才正式官宣準備上市。彼時的公告稱,為實現榮耀下一階段的戰略發展,該公司將不斷優化股權結構,吸引多元化資本進入,通過首發上市推動榮耀登陸資本市場。
此后的一年多時間,榮耀股東變化進入密集期。2024年8月5日,榮耀還主動回應媒體關切,表示“計劃在今年四季度啟動相應的股份制改革,并在之后適時啟動IPO流程。”
這算是個模糊的時間表,意在向外界表明,榮耀正在有條不紊的推進上市IPO。2024年12月28日,榮耀宣布完成股份制改革,公司名稱由“榮耀終端有限公司”變更為“榮耀終端股份有限公司”。完成股改后,榮耀內部的股東問題基本被清除,上市已無明顯阻礙。
在2024年6月,榮耀小折疊手機發布會后的媒體溝通環節,趙明對媒體表示,榮耀上市是董事會決定的,他是CEO,先把產品和市場做好。
考慮到榮耀復雜的股權關系,背負著股東、經銷商、員工的期待,趙明在榮耀上市過程中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一個平衡者,需要他來平衡內外部各方的關系。
其次,推動榮耀成為一個正常的品牌,講一個動聽的新故事。最新的動作是,榮耀在2024年年底推出全新的GT品牌,繼續完善線上和下沉市場的覆蓋——而榮耀主品牌通過Magic7 RSR保時捷設計下探至7999元價位,在高端市場進一步搶食蛋糕。
榮耀GT品牌是趙明的“陽謀”,他在社交平臺表示,“將不計成本打造榮耀GT系列”。這個全新的子品牌,也是他推動榮耀再次回歸線上的核武器。其背景是,榮耀獨立后,其線下與線上渠道的銷量占比,已經完成了從過去的3:7到7:3的轉變。
榮耀的底色是互聯網品牌,緣起并壯大于互聯網渠道,它也已經完成從研發到渠道的系統性重構。“榮耀”和“榮耀GT”,一高一低,榮耀在拉高拓寬整體的品牌格調和框架,對外講一個全新的品牌故事。
趙明此舉還可以理解為,榮耀正在逐步淡化互聯網手機品牌的痕跡,希望成為和蘋果、華為一樣的“正常”消費電子品牌,這也是小米正在做的事,只不過二者的路徑稍顯區別。
此外,全球化和AI也是榮耀在抓住的敘事。前者在一眾國產手機品牌里,榮耀并不占優勢。而后者在對標蘋果,憑借“點2000杯咖啡”破圈的榮耀,在AI用戶認知方面,或是其除了摘不掉的“華為概念股”之外,最值得一講的故事。
第三,想方設法賣出更多的榮耀手機。榮耀也曾想切入家用電器、可穿戴智能設備領域,還想造機器人。但這都是“未來的故事”,榮耀目前最大的依賴還是手機及部分周邊產品。賣出更多的手機產品成為趙明最大的業績量化指標,也是榮耀上市后,吸引消費者和投資者“用錢包投票”的依仗。
在這點上,趙明的工作是合格,甚至是出色的。比如,在他的帶領下,新榮耀完成“極限行軍”,僅用4個月時間,就完成包括研發、產品、供應鏈和市場等體系的全面構筑,并在晚于行業45天獲取芯片等零部件的情況下,提前30天發布榮耀50系列。
從過去四年的表現看,榮耀手機在市場上的表現也可圈可點,基本穩住了前五的位置,盤活了供應鏈。即便是華為強勢回歸,榮耀也表現出極強的戰斗力。
特別是在高端手機市場,榮耀是除華為外,表現最好的國產品牌。根據Canalys數據,2024年三季度,榮耀在全球高端手機市場(批發售價≥600美元/約合人民幣4300元)的份額為2%,排名全球第五。
根據榮耀官網公布的信息,榮耀CEO趙明最后一次公開露面,就是前不久參加進軍印度尼西亞的合作活動。據榮耀公布的數據,12月榮耀海外銷量占比突破50%。
榮耀直面華為
值得一提的是,Canalys最新年度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大陸智能手機市場全年出貨量達2.85億臺,在兩年的下跌后迎來復蘇,同比溫和增長4%。具體到品牌,蘋果的下降幅度最為明顯,OPPO和榮耀市場份額均為15%,都出現3%的負年增長率。
榮耀也由此被很多人唱衰。但我認為,這不是榮耀表現不好,而是重新回歸的華為,表現太過強勢,以37%的增速,排到第二,距離第一名的vivo僅差300萬臺。
客觀上說,華為是橫在所有國產手機品牌,甚至是國際手機品牌面前的一座大山,繞不過去。
這對華為和榮耀來說,也是一個明顯的信號:華為在拿回自己在國內手機市場的合理位置,各大手機品牌的市場份額都在進行必要的回調。榮耀也在獨立四年后,回歸為一個正常的手機品牌,真正直面來自華為的競爭壓力。
需要指出的是,這期間,與華為的關系始終不清不楚,雖然他多次表達出“原生家庭太優秀,榮耀的壓力很大”之類的觀點,試圖說服外界相信,榮耀真的不是“華為生態股”,是一個全新的公司、品牌。但或許是出于營銷、賣手機的需要,他還是會有意或無意的“引導”外界產生相關聯想。
IPO在即,趙明離職,或許是榮耀“成人禮”前必經的風波。但要在2025年啟動并完成IPO,估值無疑將和市場表現息息相關,該公司必須努力爭取一個更好的排名。這對繼任者李健來說,都是巨大的挑戰,趙明沒有完成的工作也將是他的重點。
公開信息顯示:李健于2001年加入華為,2017年起進入華為監事會,擁有戰略管理和全球化布局等方面的經驗,并參與過華為公司重大改革和戰略制定。2021年,他加入新榮耀,先后任管理團隊核心成員、副董事長、董事、人力資源部總裁等職務。
雖然外界尚未對李健形成具體的認知,但根據李健的履歷來看,其顯然也是一位“悍將”。而如今榮耀所面臨的復雜環境,也正是急需“悍將”之時。但他身上鮮明的華為標簽,也在預示著,他將面臨著和趙明同樣的“難題”:如何正面華為,繼續完成榮耀的“成人禮”。
這也是新榮耀成就“榮耀”,完成成年禮必須要跨過去的心理坎兒。就像任正非說的,新榮耀可以拿著“洋槍”、“洋炮”,與手持新“漢陽造”、新“大刀、長矛”的華為競爭。
如果這一關都過不去,趙明的離職,對于榮耀來說,損失也未免太大了一些。
參考資料:
光子星球,《被推著上市的榮耀》
唐辰同學,《獨立四年,榮耀急需一場“成人禮”》
太平洋科技,《上市在即的榮耀遭遇“至暗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