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龍力
開年僅半月有余,證券私募繼續加速出清。
中基協數據顯示,截至1月16日,今年以來已經有26家公司注銷了其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登記,并且注銷類型均為主動注銷,而去年同期僅有8家證券私募注銷登記。
在今年已注銷資格的證券私募中,有2家曾一度躋身百億私募之列,分別是上海涌峰投資和平安道遠投資。
上海涌峰投資成立于2012年7月,2014年3月在中基協完成登記備案,今年1月9日正式注銷。中基協備案信息顯示,截至注銷時公司旗下此前備案的25只產品已經全部清算,不存在注銷時未在系統提交清算的產品。
公開資料顯示,上海涌峰投資的前身為云南信托資產管理總部的中國龍投資團隊。中國龍投資團隊始建于2003年,長期堅持價值投資理念,是中國私募基金市場上歷史業績最長的管理團隊之一。2007年中國龍投資團隊曾在趙凱的帶領下以高達216.43%的收益率斬獲該年度陽光私募收益冠軍,同期滬深300指數漲幅為161.55%。
伴隨著2014-2015年A股一輪大牛市的到來,上海涌峰投資的管理規模迅速擴張,并在2015年上半年正式突破百億元大關。不過近年來,第三方平臺披露的百億私募名單上早已經不見該公司的蹤影。
天眼查APP數據顯示,上海涌峰投資現有5名股東,其中趙凱為公司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44%,馬宏和楊雄分別持股26%和20%,另有李莉芳和陳東也各自持有公司5%的股權。據上海涌峰投資官網介紹,上述5名股東均為公司基金經理,分別管理公司旗下不同系列的產品。
此前上海涌峰投資關聯的另一家私募上海泓睿投資也于2024年9月主動注銷了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登記,截至注銷時,公司備案的59只產品同樣全部清算,不存在注銷時未在系統提交清算的產品。
根據天眼查APP數據,上海涌峰投資為上海泓睿投資持股50%的第一大股東。此外,上海涌峰投資的股東楊雄、陳東、趙凱、李莉芳等也分別直接持有上海泓睿投資20%、10%、10%和10%的股權。目前上海泓睿投資已經在2024年12月10日徹底注銷了工商登記。
平安道遠投資同樣“來頭不小”,公司成立于2011年3月,2014年3月在中基協完成登記備案,由平安遠欣投資發展100%控股,實際控制人為中國平安保險集團,注冊資本和實繳資本均高達2億元。
根據公司官網介紹,平安道遠投資的經營范圍包括從事多元投資管理人模式(MOM模式)的研究、開發、推廣,并提供相關投資咨詢、投資管理、投資執行方案的策劃和服務;從事開放式投資管理人系統應用平臺的開發、運營和數據服務。截至2017年年底時,平安道遠投資管理及咨詢規模近200億元。
不過,今年1月2日,平安道遠投資主動注銷了公司的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登記,截至注銷時公司此前備案的111只產品全部清算,不存在注銷時未在系統提交清算的產品。
據中基協披露的信息,此前已有多家“平安系”的公司陸續主動注銷其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資格,其中平安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和平安信托有限責任公司注銷時間私募管理人資格時間分別為2024年6月和2017年1月,實際控制人為平安證券的平安磐海資本注銷資格時間為2019年11月。據了解,平安資管主動注銷私募管理人資格涉及ABS業務方面的監管要求。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不少私募主動注銷的同時,截至1月16日今年以來一共僅有3家證券私募成功完成登記備案。
實際上,自從2023年5月1日新修訂的《私募投資基金登記備案辦法》正式實施以來,新私募備案的難度大幅提升。中基協數據顯示,2023年5月以來至今年1月16日一共僅有105家證券私募完成登記備案。
在新私募備案愈發困難的背景下,為什么還會有眾多私募主動注銷管理人登記?
對此,黑崎資本首席戰略官陳興文認為:一是監管趨嚴,行業準入門檻提高,對于小型私募來說,旗下產品備案很久卻難以成功,達不到要求而被問詢的情況增多;二是行業競爭加劇,缺乏核心競爭力的私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難以立足,一些機構甚至為了短期利益采取違規行為,逾越風險管理底線,最終被迫退出市場;三是在弱勢行情下,私募的經營面臨諸多困難,比如“保殼”門檻提升至1000萬元后產品募資艱辛、業績提成+管理費收入難以覆蓋高昂的運營成本導致公司經營虧損嚴重以及凈值表現不佳的情況下客戶贖回壓力大等。
排排網財富研究員卜益力也表示,私募機構選擇“主動離場”的原因包括:其一,私募行業監管力度進一步加強,監管趨嚴已然成為一種趨勢,提高了私募行業的準入門檻和生存成本;其二,私募行業經過快速發展之后,行業進入到存量博弈階段,行業競爭日益加劇,私募生存難度加大;其三,伴隨著A股市場機構投資者占比持續提升,市場投資難度也在加大。
厚石天成總經理侯延軍進一步指出,這幾年金融監管逐步加強,不僅是私募行業,證券、期貨、理財三方都在逐步收緊政策。疊加資本市場低迷,創投、一級二級都沒有大的機會。私募本來就屬于創業型企業,在行業不景氣背景下生存艱難。
此外,卜益力還指出,私募機構動態出清,也會帶動市場資源朝著優質私募傾斜,長期來看,有助于帶動行業朝著規范化和專業化方向發展。未來私募機構及從業者應該從加強合規意識、完善內部機制、提升透明度、優化業務流程、積極參與行業自律活動、重視投資者保護等方面進行持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