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巨頭押注春節檔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巨頭押注春節檔

電影市場,開年即決戰。

圖片來源:界面圖庫

文 | 華商韜略 東木褚

史上最卷春節檔來了。

《蛟龍行動》《唐探1900》《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哪吒之魔童鬧海》《熊出沒·重啟未來》《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等6部影片已經官宣定檔2025年的大年初一。

其中,5部都是經過市場驗證的熱門IP續作,博納、光線、萬達等各大頭部影視公司都拿出了自己最能打的電影,誓要一掃電影市場的頹勢。

2025年春節檔不僅對投入大錢的片商至關重要,還決定了很多影城的生死。

剛剛過去的2024年,中國電影市場表現乏力,電影從業者都在疑問:

觀眾還愿意走進電影院嗎?

2025年的第一天,國家電影局發布數據,2024年全國電影票房為425.02億元,同比下降22.6%,甚至低于2015年437億元的票房水平。

2024年,全國影片總產量873部,同比減少98部,城市院線觀影人次為10.1億,同比下滑22.2%,在平均票價維持42元、城市院線銀幕數凈增4658塊的情況下,觀影人次卻流失了2.89億,與疫情前2019年的17億人次相比更是恍若隔世。

當然,這并非中國電影市場獨有的問題,全球規模最大的北美市場去年票房為87.2億美元,也低于2023年,同樣沒有恢復到疫情前全年票房100億美元的水平。

對于2024年的電影市場,電影從業者從不同角度談了自己的感受。

新任電影導演協會會長賈樟柯認為,中國電影市場銀幕多,但好電影供給不足,“大陸有8.6萬塊銀幕,但只放映了500多部電影,而香港301塊銀幕,上映267部影片,日本3600塊銀幕,上映了1232部影片,從排片數量和銀幕比例看,我們可以提升的空間太大了,我自己經營的兩家影院就不飽和,常態上座率很低。”

回顧排片11部,卻沒有出現爆款、票房同比腰斬的2024端午檔,賈樟柯建議加大引進外片力度:

“創作端需要拍攝類型更多的內容,更要擴大國際片的引進,每年有300-400部電影進入中國片商的視野,但只有很少一部分能進入中國市場,如果我們8萬塊銀幕能接納更多影片,中國的文化影響力就產生了,在世界電影版圖上的地位也有了。”

針對觀影人次下滑,阿里影業總裁李捷直言:“我們不知道拍什么樣的電影給觀眾,觀眾的審美趨勢、對導演和演員的喜好6-12個月就會有變化,但問題是電影制作周期有2-3年。”

當傳統意義上覺得很好的類型題材失效時,電影人應該怎么辦?

李捷給出了四種能對抗周期性的電影類型,“一是能帶來沉浸式體驗的品質電影;二是工業化大制作的電影;三是家國情懷與個人命運產生共鳴的電影;四是讓中國觀眾看到世界不同文化的好電影。”

剛剛結束的2024圣誕檔,12月24日至25日兩天的票房僅為7724萬元,創下了十五年來的最低數據。

在一片寒風中,博納影業董事長于冬卻看到了信心,他說:

“觀影人次下滑了20%,但10億量級的觀影人次已經是一個很大的市場,足夠支撐整個電影產業,不是市場不賺錢了,是我們沒有找到吸引市場、觀眾的好產品。”

于冬分析,“觀影人次下降的原因是年輕觀眾的流失,短視頻、短劇都在跟電影‘搶人’,不能總是追著‘小品式喜劇’走,不能覺得今天的觀眾進電影院就是圖一樂,要一次一次讓觀眾覺得好。”

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電影市場觀眾總基數是4.3億,其中有57%的觀眾全年只走進1次電影院。

而這兩億多人的唯一一次觀影,就發生在春節檔,這也使2024年春節檔收獲了破紀錄的80億票房。

因此,對于業績下滑的各大片商來說,2025年春節檔不容有失,往嚴重點兒說,全年的成敗在此一舉。

截至目前,將在1月29日大年初一上映的大片有:

博納影業主投主控的《蛟龍行動》、萬達電影主投的《唐探1900》、北京文化主投的《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光線傳媒主投并發行的《哪吒之魔童鬧海》、華強方特出品的《熊出沒·重啟未來》以及中影主投主控的《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

其中最穩的一部,可能是國產電影的長壽IP——“熊出沒”。

2014年,《熊出沒》首次從電視屏幕進入院線,情節一句話就可以概括:“一個光頭伐木工和兩頭熊的故事”。

十年間,《熊出沒》以一年一部的節奏在春節檔豎起了“合家歡”的招牌,票房從5億一路走到了20億,該系列十部影片共取得了超過77億元的票房。

華強方特執行總裁尚琳琳為《熊出沒》的成功總結了兩個“確定性”,第一是圍繞家庭的故事內核,第二是為觀眾提供情緒共鳴。

尚琳琳說:“《熊出沒》幽默、接地氣的風格是不會變的,守住了這一點,再去‘卷’編劇,在情節上求創新。”

值得關注的是,《熊出沒》的觀影受眾有45%是一年只陪家人進一次電影院的,這也讓《熊出沒》成為春節檔爆款的“試金石”,可以說,凡是想在春節檔拿到30億以上票房的電影,先要翻越這座有“熊出沒”的山。

說到未曾失手的國產電影IP,還有陳思誠的“唐人街探案”系列。

2015年至今,每隔三年推出一部,唐探1-3部累計票房87億,《唐探1900》是該系列的前傳,故事的舞臺從泰國、紐約、東京轉到了1900年的舊金山唐人街。

回望“唐探”的十年,陳思誠說:“唐探系列一直是以中國文化的視角,講述在世界各地發生的故事。”

陳思誠的野心之作《解密》雖然在2024年暑期檔遇冷,但“劉昊然+王寶強”的組合還是可以讓市場放心。

2024年,3A游戲《黑神話悟空》的火爆,點燃了傳統文化IP的市場,《封神2》和《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都取材自經典。

電影《封神》改編明朝小說《封神演義》和元朝話本《武王伐紂平話》,試圖構建“三部曲”的神話宇宙,導演烏爾善透露,該項目的制作時間超過了10年,光是劇本打磨就有四年之久。

《封神》三部曲超30億的投資,需要90億的票房才能回本,第一部上映時,烏爾善壓力山大,他說:“如果第一部撲街,要用10年來還債。”

好在,《封神第一部:朝歌風云》26億的票房開了個好頭,這才讓第二部有了跟觀眾見面的機會。

以魔幻三部曲巨著《指環王》為例,系列的第二、三部預計將有30%的票房提升,這對凈利潤連續4年虧損的北京文化來說,無疑是救命稻草。

2017年,北非沙漠,《紅海行動》拍攝地。

第一次遇到沙漠龍卷風的主演張譯很興奮,突然,他看到前面的攝影車翻了,導演林超賢就在車里,工作人員趕緊沖過去救人。

得救后,林超賢說的第一句話是:“繼續拍。”

2018年春節上映的《紅海行動》根據2015年也門撤僑行動改編而成,是類型片與主旋律相結合的里程碑之作。

拍攝前,海軍的領導對林超賢說:“裝備方面不用擔心,盡管想、盡管要,我們全力配合。”

拍攝中,劇組調動了6臺大型軍艦,沙漠風暴那場戲,鏡頭里是四五輛坦克對決,鏡頭外有十幾輛坦克待命。

上映后,36億的票房、8.3的豆瓣評分讓林超賢對“創新主旋律”影片有了更深的認識:好萊塢大片輸出的是美國主旋律,中國也應該有自己的主旋律,與公安部合作的《湄公河行動》傳遞的是“從來沒有歲月靜好,只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海軍支持的《紅海行動》告訴人們:“我們沒有生在和平的年代,但我們有幸生在和平的國家”。

時隔六年,《紅海行動》的續作《蛟龍行動》來了,博納老板于冬透露,“《蛟龍行動》是首部國產核潛艇題材特戰大片,從視覺到裝備都是全面升級,每一個大國都要有自己的潛艇電影,我們中國也要拍自己的潛艇故事,不會讓觀眾白等這六年。”

裝備升級,投資規模也加了碼,于冬在去年北影節論壇上介紹:“《蛟龍行動》是2024年中國投資最大的電影,與好萊塢大制作相比也毫不遜色。”

《紅海行動》的總投資是5億,有消息稱,《蛟龍行動》的投資至少有7億,再加上宣發費用,票房起碼要30億才能不賠本。

博納的2024年三季報顯示,營收同比下降27.35%,凈虧損3.54億元,于冬對媒體說:“三年疫情加上觀影市場的收縮,所有電影公司都資金緊張。”

作為跨周期大片,《蛟龍行動》的場面和特效無需多說,只是觀眾對主旋律戰爭大片的審美疲勞令人擔憂。

博納繼續“豪賭”主旋律,光線傳媒則繼續深耕“國漫”。

2019年,光線傳媒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曾創紀錄地拿下50億票房,位列內地影史票房第四,由原班人馬打造的《哪吒之魔童鬧海》,因此備受期待。

但是,鬧海的哪吒這回要面對“封神”和“熊出沒”的直接競爭,前者同樣由神話故事改編,影片中有真人扮演的“哪吒”,后者是擁有固定觀影群體的合家歡動畫,都將對“哪吒”的票房形成沖擊。

2025春節檔的6部電影包含喜劇、奇幻、動作、冒險、動畫、戰爭等多個類型,被各大券商稱為“史上最強片單”,各家均預測春節檔票房將創造新高,以平均50元票價估計,7天春節檔的總票房有望達到84億。

84億固然可喜,但不可能是“平均分配”,究竟誰能成為爆款,誰又會黯然撤檔,以及最終是不是會有80多億,這不但會影響到各家公司的命運,也會對電影人都在擔心的問題再次做出回答:

觀眾還愿意走進電影院嗎?

參考資料

[1]《電影供需矛盾 怎么把觀眾拉回影院?》財新

[2]《“紅海行動”:打造中國的大格局戰爭片》電影藝術

[3]《同質化作品消耗耐心和熱情,博納依舊要做“超級大片”》每經網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巨頭押注春節檔

電影市場,開年即決戰。

圖片來源:界面圖庫

文 | 華商韜略 東木褚

史上最卷春節檔來了。

《蛟龍行動》《唐探1900》《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哪吒之魔童鬧海》《熊出沒·重啟未來》《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等6部影片已經官宣定檔2025年的大年初一。

其中,5部都是經過市場驗證的熱門IP續作,博納、光線、萬達等各大頭部影視公司都拿出了自己最能打的電影,誓要一掃電影市場的頹勢。

2025年春節檔不僅對投入大錢的片商至關重要,還決定了很多影城的生死。

剛剛過去的2024年,中國電影市場表現乏力,電影從業者都在疑問:

觀眾還愿意走進電影院嗎?

2025年的第一天,國家電影局發布數據,2024年全國電影票房為425.02億元,同比下降22.6%,甚至低于2015年437億元的票房水平。

2024年,全國影片總產量873部,同比減少98部,城市院線觀影人次為10.1億,同比下滑22.2%,在平均票價維持42元、城市院線銀幕數凈增4658塊的情況下,觀影人次卻流失了2.89億,與疫情前2019年的17億人次相比更是恍若隔世。

當然,這并非中國電影市場獨有的問題,全球規模最大的北美市場去年票房為87.2億美元,也低于2023年,同樣沒有恢復到疫情前全年票房100億美元的水平。

對于2024年的電影市場,電影從業者從不同角度談了自己的感受。

新任電影導演協會會長賈樟柯認為,中國電影市場銀幕多,但好電影供給不足,“大陸有8.6萬塊銀幕,但只放映了500多部電影,而香港301塊銀幕,上映267部影片,日本3600塊銀幕,上映了1232部影片,從排片數量和銀幕比例看,我們可以提升的空間太大了,我自己經營的兩家影院就不飽和,常態上座率很低。”

回顧排片11部,卻沒有出現爆款、票房同比腰斬的2024端午檔,賈樟柯建議加大引進外片力度:

“創作端需要拍攝類型更多的內容,更要擴大國際片的引進,每年有300-400部電影進入中國片商的視野,但只有很少一部分能進入中國市場,如果我們8萬塊銀幕能接納更多影片,中國的文化影響力就產生了,在世界電影版圖上的地位也有了。”

針對觀影人次下滑,阿里影業總裁李捷直言:“我們不知道拍什么樣的電影給觀眾,觀眾的審美趨勢、對導演和演員的喜好6-12個月就會有變化,但問題是電影制作周期有2-3年。”

當傳統意義上覺得很好的類型題材失效時,電影人應該怎么辦?

李捷給出了四種能對抗周期性的電影類型,“一是能帶來沉浸式體驗的品質電影;二是工業化大制作的電影;三是家國情懷與個人命運產生共鳴的電影;四是讓中國觀眾看到世界不同文化的好電影。”

剛剛結束的2024圣誕檔,12月24日至25日兩天的票房僅為7724萬元,創下了十五年來的最低數據。

在一片寒風中,博納影業董事長于冬卻看到了信心,他說:

“觀影人次下滑了20%,但10億量級的觀影人次已經是一個很大的市場,足夠支撐整個電影產業,不是市場不賺錢了,是我們沒有找到吸引市場、觀眾的好產品。”

于冬分析,“觀影人次下降的原因是年輕觀眾的流失,短視頻、短劇都在跟電影‘搶人’,不能總是追著‘小品式喜劇’走,不能覺得今天的觀眾進電影院就是圖一樂,要一次一次讓觀眾覺得好。”

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電影市場觀眾總基數是4.3億,其中有57%的觀眾全年只走進1次電影院。

而這兩億多人的唯一一次觀影,就發生在春節檔,這也使2024年春節檔收獲了破紀錄的80億票房。

因此,對于業績下滑的各大片商來說,2025年春節檔不容有失,往嚴重點兒說,全年的成敗在此一舉。

截至目前,將在1月29日大年初一上映的大片有:

博納影業主投主控的《蛟龍行動》、萬達電影主投的《唐探1900》、北京文化主投的《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光線傳媒主投并發行的《哪吒之魔童鬧海》、華強方特出品的《熊出沒·重啟未來》以及中影主投主控的《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

其中最穩的一部,可能是國產電影的長壽IP——“熊出沒”。

2014年,《熊出沒》首次從電視屏幕進入院線,情節一句話就可以概括:“一個光頭伐木工和兩頭熊的故事”。

十年間,《熊出沒》以一年一部的節奏在春節檔豎起了“合家歡”的招牌,票房從5億一路走到了20億,該系列十部影片共取得了超過77億元的票房。

華強方特執行總裁尚琳琳為《熊出沒》的成功總結了兩個“確定性”,第一是圍繞家庭的故事內核,第二是為觀眾提供情緒共鳴。

尚琳琳說:“《熊出沒》幽默、接地氣的風格是不會變的,守住了這一點,再去‘卷’編劇,在情節上求創新。”

值得關注的是,《熊出沒》的觀影受眾有45%是一年只陪家人進一次電影院的,這也讓《熊出沒》成為春節檔爆款的“試金石”,可以說,凡是想在春節檔拿到30億以上票房的電影,先要翻越這座有“熊出沒”的山。

說到未曾失手的國產電影IP,還有陳思誠的“唐人街探案”系列。

2015年至今,每隔三年推出一部,唐探1-3部累計票房87億,《唐探1900》是該系列的前傳,故事的舞臺從泰國、紐約、東京轉到了1900年的舊金山唐人街。

回望“唐探”的十年,陳思誠說:“唐探系列一直是以中國文化的視角,講述在世界各地發生的故事。”

陳思誠的野心之作《解密》雖然在2024年暑期檔遇冷,但“劉昊然+王寶強”的組合還是可以讓市場放心。

2024年,3A游戲《黑神話悟空》的火爆,點燃了傳統文化IP的市場,《封神2》和《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都取材自經典。

電影《封神》改編明朝小說《封神演義》和元朝話本《武王伐紂平話》,試圖構建“三部曲”的神話宇宙,導演烏爾善透露,該項目的制作時間超過了10年,光是劇本打磨就有四年之久。

《封神》三部曲超30億的投資,需要90億的票房才能回本,第一部上映時,烏爾善壓力山大,他說:“如果第一部撲街,要用10年來還債。”

好在,《封神第一部:朝歌風云》26億的票房開了個好頭,這才讓第二部有了跟觀眾見面的機會。

以魔幻三部曲巨著《指環王》為例,系列的第二、三部預計將有30%的票房提升,這對凈利潤連續4年虧損的北京文化來說,無疑是救命稻草。

2017年,北非沙漠,《紅海行動》拍攝地。

第一次遇到沙漠龍卷風的主演張譯很興奮,突然,他看到前面的攝影車翻了,導演林超賢就在車里,工作人員趕緊沖過去救人。

得救后,林超賢說的第一句話是:“繼續拍。”

2018年春節上映的《紅海行動》根據2015年也門撤僑行動改編而成,是類型片與主旋律相結合的里程碑之作。

拍攝前,海軍的領導對林超賢說:“裝備方面不用擔心,盡管想、盡管要,我們全力配合。”

拍攝中,劇組調動了6臺大型軍艦,沙漠風暴那場戲,鏡頭里是四五輛坦克對決,鏡頭外有十幾輛坦克待命。

上映后,36億的票房、8.3的豆瓣評分讓林超賢對“創新主旋律”影片有了更深的認識:好萊塢大片輸出的是美國主旋律,中國也應該有自己的主旋律,與公安部合作的《湄公河行動》傳遞的是“從來沒有歲月靜好,只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海軍支持的《紅海行動》告訴人們:“我們沒有生在和平的年代,但我們有幸生在和平的國家”。

時隔六年,《紅海行動》的續作《蛟龍行動》來了,博納老板于冬透露,“《蛟龍行動》是首部國產核潛艇題材特戰大片,從視覺到裝備都是全面升級,每一個大國都要有自己的潛艇電影,我們中國也要拍自己的潛艇故事,不會讓觀眾白等這六年。”

裝備升級,投資規模也加了碼,于冬在去年北影節論壇上介紹:“《蛟龍行動》是2024年中國投資最大的電影,與好萊塢大制作相比也毫不遜色。”

《紅海行動》的總投資是5億,有消息稱,《蛟龍行動》的投資至少有7億,再加上宣發費用,票房起碼要30億才能不賠本。

博納的2024年三季報顯示,營收同比下降27.35%,凈虧損3.54億元,于冬對媒體說:“三年疫情加上觀影市場的收縮,所有電影公司都資金緊張。”

作為跨周期大片,《蛟龍行動》的場面和特效無需多說,只是觀眾對主旋律戰爭大片的審美疲勞令人擔憂。

博納繼續“豪賭”主旋律,光線傳媒則繼續深耕“國漫”。

2019年,光線傳媒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曾創紀錄地拿下50億票房,位列內地影史票房第四,由原班人馬打造的《哪吒之魔童鬧海》,因此備受期待。

但是,鬧海的哪吒這回要面對“封神”和“熊出沒”的直接競爭,前者同樣由神話故事改編,影片中有真人扮演的“哪吒”,后者是擁有固定觀影群體的合家歡動畫,都將對“哪吒”的票房形成沖擊。

2025春節檔的6部電影包含喜劇、奇幻、動作、冒險、動畫、戰爭等多個類型,被各大券商稱為“史上最強片單”,各家均預測春節檔票房將創造新高,以平均50元票價估計,7天春節檔的總票房有望達到84億。

84億固然可喜,但不可能是“平均分配”,究竟誰能成為爆款,誰又會黯然撤檔,以及最終是不是會有80多億,這不但會影響到各家公司的命運,也會對電影人都在擔心的問題再次做出回答:

觀眾還愿意走進電影院嗎?

參考資料

[1]《電影供需矛盾 怎么把觀眾拉回影院?》財新

[2]《“紅海行動”:打造中國的大格局戰爭片》電影藝術

[3]《同質化作品消耗耐心和熱情,博納依舊要做“超級大片”》每經網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蒗| 广西| 北安市| 连平县| 宁远县| 平江县| 太白县| 惠州市| 临猗县| 密山市| 罗城| 长春市| 措美县| 大荔县| 监利县| 石屏县| 德化县| 合肥市| 宣武区| 井陉县| 怀来县| 曲麻莱县| 公主岭市| 河西区| 银川市| 澄城县| 栖霞市| 蓬莱市| 突泉县| 襄汾县| 青铜峡市| 阿坝县| 苍梧县| 金山区| 景东| 库尔勒市| 泸定县| 舒兰市| 马边| 平和县| 惠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