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黃景源
界面新聞編輯 | 彭朋
提振消費,是今年上海兩會的熱詞。
上海市市長龔正1月15日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上海將落實提振消費專項行動,積極促進商品消費,更加注重推進服務消費擴容升級。
自2021年7月率先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以來,上海消費市場規模居全國城市首位。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鄭凱捷認為,關于促進消費,除了已發力的穩經濟增長和穩就業收入等重要措施,還可以從城市空間規劃和管理的維度出發,從供給側與需求側更好結合的角度思考,進一步探索消費激發釋放的路徑。
鄭凱捷指出,上海消費總體規模和態勢不容樂觀,競爭優勢不顯。具體來看,南京東路、世博、淮海中路、蘇河灣等傳統核心商圈消費韌性較好,而部分中心城區大型商業中心,即使在周末時段也會出現較空曠的景象,部分商業空間長期空置,區域消費呈現分化。
近年來,上海持續舉辦了“五五購物節”、“上海之夏”國際消費季、上海旅游節、國際光影節等重大促消費活動。但仍缺乏新型的、較大尺度空間的,帶動性影響力較強、聯動文旅商體多元要素的爆款級消費地標或空間。此外,在超大城市強調規整有序的背景下,人們差異化、隨機性的消費意愿會受到影響。
為此,鄭凱捷建議從城市規劃管理優化的維度,提振促進消費。
具體來看,她建議上海結合“十五五”,全面有序梳理評估城市各個區域的消費空間活力和區域適配性,支持中心城區進一步優化消費空間規劃與設計并調整改造,提升消費凝聚力向心力。
根據相關報道,今年上海處于招商籌開階段的各類商業項目達到上百個,預計年內實際開業的項目約在50個左右,包括前灣印象城MEGA、太平洋新天地、樂高樂園愛琴?!だ_紛里等。
鄭凱捷認為,上海應適時調整優化部分人流罕至的商業空間,評估其流量帶動和覆蓋能力,協同周邊區域做好轉型,例如延伸更多元差異化消費觸角、植入更多元消費新元素等。
鄭凱捷建議,上海要更大力度地促進小店經濟、夜市經濟、地攤經濟等多元經濟形態發展,形成常態化、有量級的標志性消費空間。例如,支持夜市經濟擴大區域、延長時間、常態發展,更大力度地提升綜合管理、差異服務、聯動社區自律等水平,而不一刀切或因噎廢食。
鄭凱捷還建議,上海要關注沿街商業形態規劃合理調整優化。針對因產權歸屬和相關規定關門閉店、或長期空置的沿街商鋪,相關部門不應只給“封條”也要給“路條”,盡快拿出可行的整改操作指引,或可通過資產盤整等合理處置手段,讓其盡快恢復正常商業狀態。
針對因成本問題關門閉店的小店及個體商戶所關心的店鋪租金等問題,可探索由社區或集體組織牽頭盤活一批公共服務較完善、價格成本滿足多層次需求的優質商業物業,階段性支持小店經濟恢復繁榮。